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已知:
化学键
键能/946436391416
反应Ⅰ:
反应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反应Ⅰ计算:
B.反应Ⅰ恒压时充入稀有气体:分解率不变
C.反应Ⅱ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熵增加,在一定温度下可自发进行
D.通过反应Ⅱ可以计算生成1mol碳碳π键:放出能量
2023-01-08更新 | 3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汇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2 . 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在时,,特定条件下的速率可表示为,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时不能正向自发进行
B.升高温度、增大压强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C.反应体系的三种物质中,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最大
D.反应达到一定转化率时将从混合气中分离出去会降低反应速率
2023-01-06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B.熵增的反应不一定是自发反应
C.固体溶解一定是熵减小的过程D.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
4 . 生产钛的方法之一是将金红石()转化为,再进一步还原得到钛。转化为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相关能量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反应物固体粉碎可以加快直接氯化,碳氯化的反应速率
B.可推知
C.判断直接氯化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要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
D.对于碳氯化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时的产率变小
5 . 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是
A.   
B.   
C.   
D.   
2023-01-04更新 | 35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6 . 2022北京冬奥会采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选择氢能汽车作为赛事交通服务用车,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的过程中,
C.2mol和1mol的总能量大于2mol的总能量
D.化学反应的,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
2022-12-30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7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上B.自发反应都是熵增大的反应
C.吸热反应可能是自发反应D.凡是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非自发进行的
2022-12-29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A卷)试题
8 . 钛是世界上具有战略意义的金属,被称为“第三金属”,其产品被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工业上用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含Fe2O3杂质)】经过处理,得到钛白粉(TiO2),进一步制备金属钛。
Ⅰ.酸浸法:(工艺流程如下)

(1)混合液中除H+、TiO2+之外,还存在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
(2)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钛白粉生产TiCl4的反应为:TiO2(s)+2Cl2=TiCl4(l)+O2(g) H=+161.9kJ/mol,该反应在高温下_____(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酸浸过程中,在不同温度下,Ti元素的浸出率如图所示。请用化学原理解释温度超过80℃后,浸出率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浸出率指固体中某元素溶解于液体溶剂中的比例。)

Ⅱ.氯化法:工艺流程如下:

氯化阶段用氯气分解钛原料,使钛化合物转变为四氯化钛,反应方程式为:2FeTiO3+6C+7Cl2 2FeCl3+2TiCl4+6CO,再冷却至136℃,精馏提纯,升温氧化(1300℃,氧化阶段产生的Cl2可以循环利用),得到钛白粉。
(5)用此方法生产160t纯TiO2,理论上需要消耗Cl2_______t。【已知:M(TiO2)=80g/mol;M(Cl2)=71g/mol】
2022-12-10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9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B.不自发的化学反应就不能进行
C.凡是熵增大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D.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应综合考虑体系的焓变和熵变
10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综合判据来判断反应的自发性更合理
B.H<0,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C.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D.NH4HCO3(s)=NH3(g)+H2O(g)+CO2(g)       H=+185.57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