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韩非提醒君主,对小民不仅要以法治之,还要关注其疾苦,故日:“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由此可见,韩非(     
A.深受儒家学说影响B.认为行德治可长治久安
C.建议君主威德并施D.强调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2022-10-3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     
相关记述出处
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史记》
韩非子“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韩非子·定法》
商鞅“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于制民。”
“法者,所以爱民也。”
《商君书·画策》
《商君书·更法》
A.战国时期出现各家学说融合趋势B.社会转型带来了空前的理论创新
C.法家的思想和言行都体现“忠君”D.法家学说蕴含了“民本”的思想
2022-10-23更新 | 282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三)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法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提出了“法”的观念,如果说儒家“礼”的基本精神表现在“别(差别)”上,那么“法”的精神与之相反,则是“同”。据此可知,法家“同”的思想(     
A.冲击了血缘和等级关系B.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体现了“天下大同”观念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36年,郑国名臣子产主持铸刑书,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在行事上拥有了主动权。子产因此接到了晋国贤臣叔向一封措辞严厉的来信,信中写道:“平民知道了有法可依,就不会畏惧身价比他们高的人,就会弃礼,从法而争。……郑国大概要败亡在你的手里了。”随着平民力量的上升,国家政权对平民的依仗,使法律制度变革势在必行。二十年后,叔向的祖国晋国也铸了刑鼎,公布了成文法。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材料二   《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法国1804年颁布了《民法典》,又叫《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定封建特权,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它确认了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规定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等,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这部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摘编处百度词条和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铸刑书的政治背景。子产和叔向之争反映了哪两种思想的斗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要指出《拿破仑法典》的基本原则。并简要比较中国《唐律》与《拿破仑法典》的本质上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都(  )
A.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B.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思想
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2022-10-20更新 | 17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孟子有言:“诸侯有行(周)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韩非却针锋相对地指出,“故(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并认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两人的言论实质上体现了(     
A.无为与有为之争B.王道与霸道之争
C.民主与专制之争D.复古与革新之争
7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百家争鸣”中,下列各派与政治主张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儒家——克己复礼B.道家——仁政
C.墨家——尚贤D.法家——法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的主张;荀子提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的主张。这反映出(     
A.德治与法治的争论已消除B.两大儒者都主张要隆礼重法
C.儒法思想出现了融合趋势D.战国时期各派思想走向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春秋时,晋史官蔡墨提出了“物生两命”的命题,意即事物是由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组成的。他还得出“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的重要政治结论。下列观点中,与此观点相类似的是(     
A.“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逍遥”B.“天行有常”;“事异则备变”
C.“弱者道之用”;“不法其故”D.“制天命而用之”;“尚贤”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