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老子主张“治大国若烹小鲜”;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此后韩非子主张“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据此可推知(     
A.道法思想相互融合B.道法思想传承关系
C.道法思想日益趋同D.道法思想存在差异
2023-03-27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校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法家思想起源于儒家,但商鞅在《商君书·靳令》中,将“非兵”“羞战”与仁义、礼乐等合称为“六虱”,认为“国贫而务战,毒生于敌,无六虱,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据此可知(     
A.战争是国家富强的必要手段B.商鞅批判继承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D.霸道思想受到各国推崇
2023-03-1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中有不少是源自先秦诸子百家。下列最能反映法家思想的是(     
A.郑人买履B.福祸相依C.舍生取义D.墨守成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是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思想家们关于义、利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了战国时期(        
思想家主张
儒家学派《荀子·大略》:“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利,虽桀纣不能去民之好义”。
墨家学派《墨子·贵义》:“万事莫贵于义”;《墨子·经上》:“义,利也。义可以利人”。
法家学派《韩非子·八经》:“明主之道,臣不得以行义成荣,不得以家利为功,功名所生,必出于官法”。
A.诸子百家学术观点分歧B.重义成为时代潮流
C.新的阶级对立日益凸显D.义利矛盾引发关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分别描述为:“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与世无争的无为退隐者”,“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墨、儒、道、法B.儒、法、道、儒C.墨、法、儒、道D.道、法、儒、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孔子推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而韩非子主张“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法不阿贵”。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思想融合的趋向明显B.社会的转型引发了思想激荡
C.礼、法结合推动了社会进步D.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已经稳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孔子说:“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老子指出,“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法家慎到认为,“天下无一贵,则理无由通”。这些观点反映了(     
A.诸子百家思想趋同B.大一统的理想追求
C.血缘政治已经瓦解D.社会转型势在必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成语“守株待兔”,讽刺了那些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的人。战国时期用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他人的思想家属于(     
A.墨家B.儒家C.法家D.道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韩非子指出:“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由此可见,他强调(     
A.教化百姓尤为重要B.“法术势”的一体性
C.以法律来笼络民心D.必须适时变革法令
2023-02-19更新 | 304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保障人权、发展生产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建设,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它过分强调“仁”而缺少“法”,具有一定的软弱性,很有可能造威社会秩序的紊乱与国家的动荡。反观法家。虽然过于迷信权术与酷刑,但不得不承认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猛药”。另一方面,法家认为“治民无常”,主张变法,这也有利于执政者的施政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李锦鸿《从<孟子>和<韩非子>看儒家与法家的价值观》

材料二   仁义、礼制是治国之本,法令、刑罚是治国之末。刑罚的作用在于惩戒犯罪,使人民不敢肆意作恶而犯法。礼义的作用在于教化人民遵守道德规范不作恶不犯法,在细微的小事上也符合人伦道德。“是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苟免。是治之贵贱者也。先仁而后法,先教而后刑,是治之先后者也。”治国要注重以道德和礼义教育人民,使人民有羞耻心,自觉向善。

——摘编自韩丽华《中国古代礼义思想的教化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与法家思想在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礼义的教化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