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94 道试题
1 . 如图,平行四边形中,.现将沿起,使二面角大小为120°,则折起后得到的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B.C.D.
2 . 已知集合(其中是虚数单位),定义:.
(1)计算的值;
(2)记,若,且满足,求的最大值,并写出一组符合题意的
(3)若,且满足,记,求证:当时,函数必存在唯一的零点,且当时,
昨日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卷
3 . 中,,当时,的最小值为,则______
昨日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卷
解答题-应用题 | 较难(0.4) |
名校
解题方法
4 . 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最后两个竞技项目男女马拉松比赛中,中国选手何杰以2小时13分02秒夺得男子组冠军,这是中国队亚运史上首枚男子马拉松金牌.人类长跑运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1小时的稳定阶段,第二阶段为疲劳阶段.小明想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研究运动员的运动时长与其剩余体力的关系.通过查找资料,小明得知:一位60kg的复健马拉松运动员进行4小时长跑训练,稳定阶段平均速度为30km/h,该阶段每千克体重消耗体力表示该阶段所用时间),疲劳阶段由于体力消耗过大,在原有基础上随时间变大,速度降低,比例系数为.同时,疲劳阶段速度降低,体力得到一定恢复,该阶段每千克体重消耗体力,(表示该阶段所用时间).同时,根据比赛现场的环境,其他运动员的平均配速,以及比赛策略等各方面因素,产生上下5%~10%的速度浮动,其对于运动员的体力影响也更为复杂.已知该运动员初始体力为,请帮助小明补充完善数学建模的过程:
(1)对于数学建模,我们需要给出合理假设.
假设一:假设该运动员稳定阶段作速度为的匀速运动;疲劳阶段做的减速运动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问题一:该运动员剩余体力Q关于时间t有何关系?请写出函数
提出问题二:该运动员在4小时内何时体力达到最低值,最低值为多少?
(3)总结运用:请根据以上计算结论,给出一定的实际建议.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市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数学试卷
5 . 已知正四面体的棱长为的重心,为线段上一点,则(       
A.
B.正四面体的体积为
C.正四面体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D.点到各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且定值为
昨日更新 | 29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热身模拟数学试题
6 . 在中,角对应的边分别为,已知,且,则______的面积为______
昨日更新 | 50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4 解三角形小题常考题型归类-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B版2019必修第四册)
7 . 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7日内更新 | 78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8 . 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P是线段AD上的一点,点MN分别为线段PBPC上的动点,且),点OG分别为线段BCMN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的最小值为
C.若,则的最小值为
D.若,则的最大值为
7日内更新 | 69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9 . 平面向量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具有广泛的工具性,平面向量的引入与运用,大大拓展了数学分析和几何学的领域,使得许多问题的求解和理解更加简单和直观,在实际应用中,平面向量在工程、物理学、计算机图形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平面向量可以方便地描述几何问题,进行代数运算,描述几何变换,表述物体的运动和速度等,因此熟练掌握平面向量的性质与运用,对于提高数学和物理学的理解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平面向量的大小可以由模来刻画,其方向可以由以轴的非负半轴为始边,所在射线为终边的角来刻画.设,则.另外,将向量绕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后得到向量.如果将的坐标写成(其中,那么.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若,求向量的坐标;
(2)用向量法证明余弦定理;
(3)如图,点分别为等腰直角和等腰直角的直角顶点,连接DE,求DE的中点坐标.
7日内更新 | 386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卷(范围:必修第二册全册)-同步题型分类归纳讲与练(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10 . 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平面,底面为等腰梯形,,且

(1)证明:平面平面
(2)若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为,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
7日内更新 | 131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8 立体几何大题常考题型归类-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B版2019必修第四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