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6 道试题
1 .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注:图二铜权,相当于现在的秤砣。权,即秤锤,又叫秤馆,与衡(秤杆)相佐,也就是称重量之用,名曰衡器。图三铜量,一种古代计算体积的量器,外形为圆罐形,有两耳。


(1)从图一呈现的内容可以看出秦朝统一后的货币标准是什么?如果货币不统一会对国家产生怎样的影响?
(2)据图二、图三,指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措施的作用。
(3)综上所述,分析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4-02-1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下框中是某篇历史小论文中出现较多的词汇,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小论文标题的是(     

小篆、郡县制、盐铁官营、张骞、五铢钱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2024-02-1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息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考证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如图所示两枚古代钱币共同见证了(     
A.铜钱是秦汉时期唯一的货币B.大一统王朝的形成与巩固
C.对外交往频繁D.皇帝制度的建立
2024-02-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我们获取历史信息,会有“事实的陈述”和“评论意见”。下列不属于“事实的陈述”的是(     
A.“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B.“秦有陇西、北地、上郡”
C.“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D.“(秦始皇)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2024-02-1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历史人物解说:请从下列历史人物中,任选一位人物,结合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功绩,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符合史实,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秦始皇                                             汉武帝
2024-02-15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
6 . 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铲形币B.刀形币C.圆形方孔半两钱D.蚁鼻钱
2024-02-1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开元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用疏导方法治水的是:__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__________
(3)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至:__________
(4)西汉时期开通的丝绸之路的起点:__________
(5)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__________
(6)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__________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石窟艺术代表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__________
2024-02-1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开元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秦统一六国以后,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等数郡,迁徙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成守,和越人杂居。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出现大规模民族交融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措施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材料三中的现象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影响?
2024-02-09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9 .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原。再加上自身深受汉文化影响,实在对汉文化衷心仰慕,于是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注: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

——摘编自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为巩固边疆而采取了哪些措施?
(2)结合所学用史实证明材料二中“孝文帝使鲜卑族整体的汉化”观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唐朝民族交往的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看法。
2024-02-08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和中国文化的整合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时期。七年级三班的同学决定以此为主题,策划一场历史文化展览活动。下面是他们设计的展览提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一起来完成它。
任务一   拟定提纲
展览主题秦汉时期:A_______(阶段特征)
时间·地点2024年1月20日·校园宣传栏
展览内容梳理
政治①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西汉初年出现“文景之治”;西汉王朝在“B_____”在位时期达到鼎盛。
对外交往西汉时期陆上、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科技文化两汉时期在造纸术和医学上取得突出成就,领先世界。

(1)A.________        B.________
任务二   审核史料
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在确定了展览内容以后,同学们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收集到了相关史料。
史料
都江堰水利工程图

西汉早期纸质地图残片

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证史①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是秦朝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②使用该实物史料证明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贡献。③使用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证明西汉时期中外文明交往的内容丰富。
仿照示例进行修改示例:
①问题:都江堰修建于秦国。
①建议:使用长城作为秦朝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
②问题:
②建议:
③问题:
③建议:

(2)请仿照示例,对史料进行审核,完成相应任务。
任务三   撰写前言
(3)布展完毕后,需要写一段前言对秦汉时期进行简要介绍,请你紧扣阶段特征完成这一任务。(要求:主题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80-100字左右)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