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9 道试题
1 .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在不断的强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限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已地侯之。被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政治建制的特点,并谈谈秦朝政治建制对后世的影响。
(3)材料三中“偃”认为当时中央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上从其计”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以上材料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2024-04-0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朝代组织机构作用
明朝A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督
清朝B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开创的什么政治制度?该朝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朝代什么政治制度?
(3)请写出材料三表格中A.B所代表的组织机构名称。
(4)这些制度的确立有何共同的作用?
2024-04-01更新 | 2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沅江市琼湖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3 .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的建立者是谁?“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对西北地区的治理为例,用具体史实说明“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各举一例);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历代政府是从哪些角度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
2024-03-29更新 | 12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4 . 中华民族凝聚力与世代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摘编自魏晋墓砖画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见下图。

材料四   中华民族精神为整个民族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产生、维持和发展具有根本性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是动态的,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态和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长安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成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今天它将继续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摘编自冯松《对当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几点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名称。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与汉族人民之间有哪些交流?这些交流给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重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材料三图中①②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任选其中一个事件,分析其历史意义。
(4)根据上述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2024-03-29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5 .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易为淫乱,……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不削而稍弱矣。”

——《资治通鉴》

材料三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秦统一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请结合所学将材料一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图示以及所学知识,秦统一后在中央设立“三公”,在地方上建立起什么制度?为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答出一点即可)
(3)材料二中的“上”“陛下”指的是谁?主父偃的建议是什么?这一建议有何巧妙之处?
(4)材料三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哪一次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024-03-2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秦汉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的国家治理基本模式。

——摘自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口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一是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汉时期的政治特征。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中的“魏主下诏”指的是哪次改革?该材料中的“宜改姓元氏”“北语”“正音”体现了哪两项改革措施?这次改革对当时及后世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4-03-2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创新者进】思想领域的探索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简述下面两场思想解放运动共同的内涵及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文”主义思潮主要指的是儒家思想的两位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其一是孔子的“仁”的思想,其二是孟子的“民本”思想,都体现了关注人,重视人的作用。

——摘编自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启蒙思潮首倡人文主义,也从此奠定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基本传统。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切为了人的利益。

——摘编自王寒松《当代文化冲突与青年文化思潮》

(2)【创新者强】制度的创新是国家强大的保障。下面两幅示意图中的政治制度有何创新之处?

                  图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图二 美国政治制度示意图
(3)【创新者胜】创新革命道路是取得胜利的前提。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分别说明两国是如何通过创新革命道路走向胜利的。

                                     图三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示意图                                      图四 1929年-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8 .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主要根据什么关系为纽带而建立的?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个材料反映的什么制度?谁创造的?在中央与地方的措施分别是?

材料三:西汉时期,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强而合以逆京师……


(3)为了解决材料三出现的问题,汉朝时期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采纳这个措施的皇帝是谁?
2024-03-1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从古至今统治者为维护统一,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采取过强有力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认为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并根据材料指出此制度对“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解决材料三中“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推行了哪一措施?这一措施推行的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4-03-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依据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朝代组织机构作用
明朝A____是特务组织,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
清朝B____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元朝的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的创立者是?
(3)请补充写出材料三表格中A、B所代表的组织机构名称。
2024-03-0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星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