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年,诸侯国有800多个;到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到战国时期,只有7个主要诸侯国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材料二   见下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诸侯国”来源于我国古代的哪一项制度?材料一直接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所示图中①应填什么?该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
(3)材料三中的“汉皇帝”是谁?该材料反映的是哪项政策?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这一时期我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024-02-0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郡县制度   ②刺史制度   ③三省六部制   ④八股取士   ⑤行省制度   ⑥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⑦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   ⑧设军机处

材料二   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三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材料四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1)从材料一的表中,找出下列各朝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或措施,将序号填入表格。

朝代

秦朝

汉朝

元朝

明朝

制度或措施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归纳“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4)材料四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借鉴。
2024-02-0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题
3 . 秦汉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相互征战,齐、晋等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1)根据图一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图中最高权力者是谁?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春秋和战国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战争的不同之处。
2024-02-05更新 | 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并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推广自己的学说,但他的学说过于息视刑法的现实作用,显得迁阔而不切实际,没有被诸侯采用。秦始皇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推崇法家学说。为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建议,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卿大夫为臣,卿大夫以士为臣。……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定期朝觐周天子。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诸侯要带领本国军队随同出发。

——摘自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思想在春秋、秦朝、汉武帝时期地位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并分析其异同点。
5 .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不断演变,不断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摘编自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徵和辽阔的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材料三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四   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将辽阔的疆域组成大一统的整体。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反映的是西周开始实行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二,归纳该制度的积极作用。
(3)读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对秦始皇做出评价。(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通畅、字迹清晰,150字左右)
2024-01-2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永兴树德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在传承中创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   分封诸侯只能是权宜之计,彻底废除封建制度势在必行……封建制式邦国制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必须死在沙滩上。只不过,最好是安乐死。于是,汉武帝给了温柔一刀。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映出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周初在治理国家上主要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具体办法。
(3)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秦朝为“维持统一”在地方建立了什么制度?并指出其对后世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温柔一刀”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024-01-17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周南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李凤琴《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分封制之比较》

材料二:秦统治者把“皇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三: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道法令”的名称,并概括该法令产生的影响。
2024-01-1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

材料三   秦始皇发动了若干次大规模战争,进行了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建筑工程。为动员人力、筹集费用,秦朝统治者大大加强了对人民的征敛,赋役非常繁重,刑罚非常严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王扫六合”的时间。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评价秦始皇”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鲜明,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150字。
9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演变,不断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一、图二所示。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材料三   汉武帝凭借前期所积累的财富与汉景帝所完成的全国统一,再加上本人雄材大略的特征与在位五十四年的长久时间,对外用兵.扩张疆土,对内兴作,多所创建(主要是水利),把道家思想的无为政治,改变为以儒家学说为装饰的多欲政治。通过汉武帝,农民付出“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的代价,造成军事、文化的极盛时期。

——历史学家范文澜


(1)根据材料一中图一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采取这种政治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中图二所示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在政治上创立的制度是?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商鞅在军事上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作为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大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4)面对西汉初,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地主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了哪项政策?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4-01-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0年,商鞅以孝公迁都至咸阳为契机,将原本分散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设立县,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的手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这是秦国国力日强,最终打败群雄,建立中华一统帝国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秦朝政治建制(如下图)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材料三   秦汉货币


材料四   汉代讲经图,反映当时太学中讲经授课时的场景。


材料五   魏晋时期的胡床和方凳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时间是哪一年?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秦完成统一大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四所示信息,指出秦朝政治建制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机构是什么?说说秦朝行政系统的基本特点。汉武帝时又建立什么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豪强的监督?
(3)依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汉为巩固统一发展经济,实行的标准货币各是什么?
(4)材料四中太学授课讲“经”,主要是讲授哪一学派的经典学说?这一场景的出现与汉武帝接受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哪一建议密切相关?
(5)材料五中“胡”是魏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至少三个)。
(6)从汉代“席地而坐”到魏晋时期向“垂足而坐”过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请谈谈你对未来生活的期望。
2024-01-1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