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9 道试题
1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宣布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建立由他任命的人来管理地方的制度。他扫荡了战国群雄,使他的后继者们能较容易地重建一个持久的中华帝国。

——摘编自【美】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秦统一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对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障碍;币制的混乱状况也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面对存在的问题,政府急需为各行各业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材料三:汉武帝即位后,在思想上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同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建立的“管理地方的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
(2)针对材料二所述的“文字异形”、“币制混乱”问题,秦政府制定的统一标准是什么?
(3)材料三中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采取的何种措施?为了解除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带来的危险,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什么建议?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用一句话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
2024-04-2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初分封略表》

主要封国受封对象分封目的
姬姓贵族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大意是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功臣
先代贵族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材料二:嬴政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此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统一岭南。

——据林若初《秦始皇全传》

材料三:……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西都景、武而后(西汉景帝、武帝后),始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自是之后,虽诸侯王,亦无君国子民之实,不过食其所封之邑入,况列侯乎?

——摘编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封建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所产生的政治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中央政权机构”中掌管行政事务的官职是什么?材料涉及了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哪一制度?
(3)根据材料三,回答西汉景帝、武帝统治前后,诸侯王的权力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指出统治者实施这些制度和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024-04-2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巩固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行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从公元前两千年到公元前一千年,华北各地的史前文化在强烈的交互作用与整合过程中,发育成以“三代”(夏、商、西周)著称的早期华夏文明。在公元前最后的那一千年,华夏逐渐扩大势力范围,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政体①。公元后第一个一千年,汉文明一波又一波地从华北向南方社会全面融合,以越来越快的节奏推动东部中国经济文化均质化的进程②。公元后第二个一千年,南方超越北方,西部及西北各地区先后被元、清等政权稳固地整合到中央王朝的疆域结构之中。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北宋使地方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元朝为了使“中央集权……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实行哪一地方行政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①②处涉及的相关史事或历史现象。请列举清朝“稳固地整合”西北地区的史实。
(3)材料三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上述史料见证了中国古代巩固边疆地区的部分举措,请任选一文物加以说明。
(4)综上所述,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巩固统治有何深远影响?
2024-04-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长沙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摘自部编版七上教材

材料三   《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注释: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下,既重视“要在中央”,也强调因俗而治,并非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材料一中体现了对西周哪一政治制度的评价?材料中“与之泾渭分明的君主独制”指的是秦朝的哪一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西汉初年这一局面出现的制度因素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边疆管理的趋向。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有何认识?
2024-04-0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材料二     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分镇藩服……唐以前以郡领县而已,元则有路、府、州、县四等。

材料三     1956年,全国手工业工人代表、雕刻家杨士慧在献给毛主席的喜报信中写道:“毛主席、共产党指出了合作化的方向,给我们开辟了光明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四     古希腊文明与其他古文明的不同之处,便是崇尚自由,既富于热情,又强调理性。古希腊的雅典还发展出一套完善的民主制度,对后来的西方文明与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

材料五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

(1)材料一的“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秦朝开创的哪项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元朝在地方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将这一“民主制度”发展到高峰的是谁?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英国“全新的政体”是什么?
2024-04-0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秦朝汉朝
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和汉朝在政治方面的重大举措,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

材料二   

朝代明朝清朝
政治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和清朝在政治方面的重大举措。
2024-04-06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7 . 思想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古今中外,思想的光辉照耀着历史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议论政治,既互相批判,又互相影响,在学术思想领域内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这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西汉前期,以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为治国主导方针,其主要内容,即顺民之情,与民休息,尽可能减少国家对社会的干预。汉武帝在位时期,随着统治方针从无为转向有为,黄老思想也失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儒家学说取而代之。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注意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的“繁荣的局面”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秦朝相比,西汉前期的治国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儒家学说取而代之”主要得益于汉武帝采取的哪一治国举措?
(3)据材料三,概括马克思主义与“占统治地位的理论”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成功由理想变成现实是哪一重大事件?综上所述,分析影响思想理论占时代主流趋势的因素。
2024-04-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历代在治国理政上各有举措,共同推动历史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我国较早形成了以大一统中央集权为主体的治理模式,有历史文化传承因素,但根本原因是战国以后封建地主制经济发展的现实政治需要……历代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妥善分配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并对地方官员实施监督。第二方面,处理好郡县与分封的关系。第三方面,维护中央权威,保持政令畅通。

——摘编自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初在治理国家上主要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具体办法。从长远来看,这一解决办法有何弊端。
(2)材料二中“治理模式”的创立者是谁?根据材料分析这种治理模式较早在我国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汉代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第一方面有何创新举措。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央集权与国家治理关系的认识。
2024-04-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周书灿《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当年,即宣布废除西周创立并实行了八百余年的封建领主政治体制,推行新的适合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各朝基本沿用了这一制度。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汉武帝是两汉时期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旧史往往将他与秦始皇并举,称为“秦皇汉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西周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周王大批封建土地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秦始皇、汉武帝在经济和民族关系两个方面采取的相似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共同影响。
2024-04-0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秦始皇、汉武帝均为我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的封建帝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秦朝统一的措施(部分)。

材料三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弊端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摘编自《哈佛极简中国史》

(1)材料一中的“秦王”指的是谁?李白诗句歌颂了他哪一丰功伟绩?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一指出,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图二、图三反映出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该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秦皇汉武”被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
2024-04-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