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盖斯定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苯乙烯是生产塑料、橡胶的重要原料,工业上以铁钴催化剂催化乙苯催化脱氢可获得苯乙烯。主要发生的反应为:

反应I:(g)(g)+H2(g)       △H1=+117.6kJ•mol-1

反应Ⅱ:(g)+H2(g)(g)+CH4(g)       △H2

反应Ⅲ:(g)8C(s)+H2(g)       △H3=-1.67kJ•mol-1

(1)铁钴催化剂中基态Co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已知,在298K、101kPa条件下,某些物质的相对能量(△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H2=_______kJ•mol-1

(3)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只发生反应I,下列事实能作为反应I达到平衡的依据的是_______
A.v(C6H5C2H5)=v(C6H5C2H3)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C.苯乙烯、H2的分子数之比不再变化D.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4)往刚性密闭容器中同时通入乙苯和一定比例水蒸气,控制反应温度为600℃、体系起始总压强为100kPa的条件下进行反应。
①通入水蒸气的作用有_______
②假设容器中只发生反应I,测得体系总压和乙苯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则平衡时,p(H2O)=_______kPa,平衡常数Kp=_______kPa(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气体分压=气体总压×体积分数)。
③反应速率v=k×p(乙苯),v=k×p(苯乙烯)×p(氢气),k、k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则a点时=_______
(5)工业上也可以利用CO2弱氧化性在催化剂条件下制备苯乙烯,其反应的机理如图所示(α、β表示乙苯分子中C或H原子的位置;A、B为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其中A位点带部分正电荷,B1、B2位点带部分负电荷)。αC—H的极性_______(选填“>”或“<”)βC—H,步骤Ⅲ形成苯乙烯后更容易脱附的原因为_______

2024-06-0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中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三模)化学试卷
2 . 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实验数据如下表。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t1-t2)/℃


HCl

NaOH

平均值

125.525.025.2528.53.25
224.524.224.4527.63.15
325.024.524.7526.51.75

(1)①从实验装置看,图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该仪器搅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
②近似认为0.55 mol·L-1NaOH溶液和0.50 mol·L-1HCl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则中和热ΔH=___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中和热测定时采用稍过量的氢氧化钠的原因:___________
③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中和热为57.3kJ/mol)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的实验数值结果小于57.3kJ/mol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点温度
C.一次就把NaOH溶液全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未洗涤,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④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反应的中和热的数值与57.3kJ•mol-1相比较
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图:

反应I:2H2SO4(l)=2SO2(g)+2H2O(g)+O2(g)    △H1=+551kJ•mol-1
反应Ⅲ:S(s)+O2(g)=SO2(g)        △H3=-297kJ•mol-1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由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叫键能。已知表中所列键能数据:
化学键H-HN-HN≡N
键能kJ/molabc
则N2(g)+3H2(g)═2NH3(g)    △H=___________kJ•mol-1(用小写字母表示)。
(4)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均为1mol以下离子Cl-、ClO-、ClO、ClO、ClO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则3ClO-(aq)=ClO+2Cl-(aq)的△H=___________kJ•mol-1

2024-05-2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3 . 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和会议采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利用合成二甲醚有两种工艺。
工艺1:涉及以下主要反应:
Ⅰ.甲醇的合成:  
Ⅱ.逆水汽变换:  
Ⅲ.甲醇脱水:  
工艺2:利用直接加氢合成 (反应Ⅳ)
据上述信息可知反应Ⅳ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Ⅰ_____________低温自发进行(填“能”、“不能”)。
(2)工艺1需先合成甲醇。在不同压强下,按照投料合成甲醇,实验测定的平衡转化率和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甲、乙所示。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图甲纵坐标表示的平衡产率
B.
C.为了同时提高的平衡转化率和的平衡产率,应选择低温、高压条件
D.一定温度压强下,提高的平衡转化率的主要方向是寻找活性更高的催化剂
②图乙中,某温度时,三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对于合成甲醇的反应:  ,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不同温度下测定的转化率如图丙所示。温度高于时,随温度的升高转化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都是比较稳定的分子,科学家利用电化学装置实现两种分子的耦合转化,其原理如图丁所示,两电极均为惰性电极。

①电极M为电源的极____________
②电极R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
2024-05-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七中学、第十一中学、第十五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4 . 目前,大规模和低成本制取氢能实质上都是通过烃重整实现的,该过程主要是甲烷水蒸气重整,包括以下两步气相化学催化反应:
反应Ⅰ: CH4(g)+H2O(g)CO(g)+3H2(g)  ∆H=+206 kJ·mol-1
反应Ⅱ: CO(g)+H2O(g) CO2(g)+H2(g)  ∆H=-41 kJ·mol-1
(1)反应:CH4(g)+2H2O(g)CO2(g)+4H2(g)  ∆H= ___________
(2)将2molCO和lmolH2O充入某容积不变的绝热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断2个O-H键同时 断2个C=O键,能判断反应Ⅱ达到平衡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能判断反应Ⅱ达到平衡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能判断反应Ⅱ达到平衡
D.容器内温度不再变化,能判断反应Ⅱ达到平衡
E.反应Ⅱ平衡后,充入氮气,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
(3)甲烷水蒸气重整得到的CO2与H2,可以催化重整制备CH3OCH3,制备的过程中存在反应:
①2CO2(g)+6H2(g)CH3OCH3(g)+3H2O(g)  ∆H<0;
②CO2(g)+H2(g)CO(g)+H2O(g)  ∆H>0。
向密闭容器中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3充入CO2与H2,实验测得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P1、P2、 P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T2°C时主要发生反应___________。(填“①”或“②”),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先降后升的原因为___________

(4)甲烷水蒸气重整得到的CO2和H2, 也可用来制备甲醇,反应方程式CO2(g)+3H2(g) CH3OH(g)+H2O(g) ∆H<0, 某温度下,将1 mol CO2和1 mol H2充入体积不变的2L密闭容器中,初始总压为8MPa,发生上述反应,测得不同时刻反应后与反应前的压强关系如表:
时间/h12345
0.920.850.790.750.75
①用CO2表示前2h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_____mol/(L·h)。
②该条件下的分压平衡常数为Kp=___________ (MPa)-2(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024-02-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1-12高三上·山东济宁·阶段练习
单选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解题方法
5 . 已知: kJ·mol-1
kJ·mol-1
则反应
A.+519.4kJmol-1B.-259.7kJmol-1C.+259.7kJmol-1D.-519.4kJmol-1
2024-02-07更新 | 421次组卷 | 90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6 . 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硫化氢,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
(1)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计算热分解反应④_____
(2)反应④的活化能_____(填“>”、“<”或“=”),在______(填“高温”或“低温”)下才可自发进行。
(3)某温度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④中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的依据是______(填字母)。
a.气体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b.气体的密度不发生变化
c.不发生变化      d.单位时间里分解的和生成的的量一样多
(4)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④,维持体系压强,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所示:

①曲线c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反应温度为130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写计算式,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③若高温裂解反应在刚性容器中进行,增大的投入量,的物质的量分数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24-01-25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化学试题
7 . NO在医药化工行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
Ⅰ.工业上主要采用氨催化氧化法生产NO:
主反应: △H1
副反应: △H2=-1265kJ·mol-1
(1) △H=+180kJ·mol-1,则△H1=_____
(2)在不同的氨初始含量下,催化剂表面的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由图知,生产NO的最佳条件为_____。
A.氨含量20%、反应温度650℃
B.氨含量40%、反应温度750℃
C.氨含量80%、反应温度1150℃
D.氨含量20%、反应温度750℃

(3)在一定的氨初始含量下,温度升高一段时间后,体系中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
Ⅱ.NO是空气污染物之一,以硫酸钠溶液为电解质,泡沫Cu为阴极,利用电化学装置实现NO的消除,阴极反应的模拟能量变化如图。

(4)从反应速率角度推断NO最终还原产物主要为_____,阴极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_____
Ⅲ.用NO生产亚硝酰氯,反应如下: △H<0
(5)提高NO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A.降低温度B.增大NO的浓度C.增大压强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6)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NO(g)和Cl2(g)按物质的量之比为2∶1进行反应,体系初始总压为p0,NO的平衡转化率为α,则平衡常数Kp=_____(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用含p0、α代数式表示)。
2023-11-18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9-10高一下·福建福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 | 容易(0.94) |
名校
解题方法
8 . 已知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1,则反应HCl(g)= H2(g)+Cl2(g)的ΔH为
A.+184.6 kJ·mol1B.-92.3 kJ·mol1
C.-369.2 kJ·mol1D.+92.3 kJ·mol1
2023-08-26更新 | 1516次组卷 | 8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9 . NO催化生成的过程由以下三步基元反应构成:
第1步:   
第2步:   
第3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2步是总反应的决速步
B.三步基元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该过程共有两种中间产物
D.总反应的焓变为
10 . 填空
(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O(1)=H2(g)+O2(g) △H1=285.8 kJ∙mol−1
②C(s)+O2(g)=CO(g) △H2=−110.5 kJ∙mol−1
③H2O(g)=H2(g)+O2(g) △H3=241.8 kJ∙mol−1
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
(2)①的反应过程是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该反应中主要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
a.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若反应③使用催化剂,那么△H3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反应C(s)+H2O(g)=CO(g)+H2(g)的△H=_____kJ∙mol−1
(5)0.1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B2O3)和气态水,释放203.3kJ的热。
①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
②H2O(1)=H2O(g) △H=_____kJ∙mol−1
③11.2L(标准状况)气态乙硼烷(B2H6)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生成的热_____kJ。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