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向锌氨溶液(由液、氨水-硫酸铵混合溶液配制而成)中加入萃取剂。不同下(其它条件不变)达到平衡后的萃取效果如图所示。

资料:①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的锌氨溶液中,主要以形式存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锌氨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和的水解平衡
B.时,加入萃取剂达到平衡后,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C.由8到10,萃取剂中氨的含量增大的原因是反应ⅲ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由8到6,均增大,前者对反应ⅱ的影响小于后者
2024-05-15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二(二模)化学试题
2 . 乙烯合成的发展体现了化学科学与技术的不断进步。
(1)用烃类热裂解法制乙烯是乙烯工业化生产的开端。
①乙烷高温裂解制备乙烯(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在裂解过程中伴随反应Ⅱ:,在高温下缩短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可提高乙烯的获取率,由此判断反应速率:反应Ⅰ______反应Ⅱ。(填“>”“<”或“=”)
(2)乙炔选择性加氢制乙烯是石油化工领域重要的发展阶段。
以钯(Pd)为催化剂可有效提高乙烯产率,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粒子用*标注)。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NP-Pd催化反应过程中步骤Ⅰ为放热反应
b.ISA-Pd催化反应过程中步骤Ⅱ为决速步骤
c.两种催化剂均能降低总反应的反应热
②吸附态乙烯()脱离催化剂表面,可得到,如未及时脱附,易在催化剂表面继续氢化经过渡态Ⅲ后而形成乙烷。制选择性较好的催化剂是______
(3)以为原料用不同的方法制乙烯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I.干气重整制乙烯。下图是2种投料比[,分别为1:1、2:1]下,反应温度对平衡转化率影响的曲线。

①曲线b对应的投料比是______
②当曲线a、b对应的投料比达到相同的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与投料比的关系是______
Ⅱ.双金属串联催化剂电催化制乙烯,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已知:法拉第效率

③ISA-Ni催化剂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④该环境下,测得可达50%,若电路中通过1.2mol电子时,则产生乙烯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
2024-05-14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模)化学试题
3 . 应用(CO2催化加氢规模化生产甲醇是综合利用(CO2,实现“碳达峰”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制甲醇的反应   ,需通过以下两步实现:
I.      
II.   
(1)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相对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___________,反应是快反应___________(填“Ⅰ”或“Ⅱ”)
(2)若   ,下列温度下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0℃B.70℃C.150℃D.280°C

(3)已知反应,在540K下,按初始投料,得到不同压强条件下H2的平衡转化率关系图:

①a、b、c各曲线所表示的投料比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②N点在b曲线上,540K时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MPa)-2(用平衡分压计算)。
(4)恒压下,分别向无分子筛膜和有分子筛膜(能选择性分离出)H?O)的两个同体积容器中通入1mol CO2和3mol H2,温度相同时,有分子筛膜的容器中甲醇的产率大于无分子筛膜的原因为___________
(5)通过设计燃料电池,可以将甲醇中蕴藏的能量释放出来,酸性电解质溶液中,甲醇在电极上反应,产生碳氧化物COx。请写出燃料电池负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2024-05-10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4 . 氯亚铂酸钾是合成绝大部分二价铂化合物的原料,广泛应用于电镀、医药中间体、催化剂前驱体等的制备。
已知:
氯亚铂酸钾(K2PtCl4)水溶性可溶 10 g/L(20℃)、不溶于乙醇、受热分解。
氯铂酸钾(K2PtCl6)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几乎不溶于乙醇、乙醚。
氯铂酸(H2PtCl6)110℃时部分分解,150℃开始生成金属铂。
亚硝酸钾(KNO2)有一定还原性,还原性:KNO2弱于K2C2O4
亚硝酸(HNO2)弱酸、不稳定、易分解。
利用Pt废料制备氯亚铂酸钾,流程如下:

(1)以下操作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步骤①中王水可以用浓硫酸代替
B.步骤②利用硝酸的易挥发性,适合加强热
C.步骤③加入KCl能促进K2PtCl6晶体析出
D.步骤④用还原剂K2C2O4代替更好

(2)关于实验步骤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步骤⑤利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的不稳定性
B.步骤⑥用正离子树脂交换是指的交换
C.步骤⑦是氧化还原反应
D.最后得到的溶液中经蒸发能除去HCl

(3)步骤④发生时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4)步骤⑦得到的溶液中含和HCl,为了进一步得到晶体,需进一步蒸发浓缩(温度75℃附近)、冷却结晶、过滤、用乙醇洗涤、干燥得氯亚铂酸钾()成品。
①蒸发浓缩需要控制温度75℃附近的原因___________
②洗涤操作中,用乙醇洗涤相比于用蒸馏水洗涤的优势是___________
A.减小固体的溶解损失
B.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的杂质
C.乙醇挥发带走水分,使固体快速干燥
③实验室进行以上步骤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

A.                    B.                    C.                          D.

④步骤⑤已经得到含K2PtCl4的溶液,为什么需要再次进行步骤⑥⑦?___________
2024-05-03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二模考试化学试题
2024·黑龙江·模拟预测
5 . 活性ZnO俗名锌白,用作白色颜料,也广泛用于生产玻璃、橡胶、油漆、塑料等。利用化工厂产生的烟灰(ZnO,还含有少量CuO、MnO2、FeO等杂质)制备活性ZnO的工艺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Zn的基态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烟灰中的主要成分Z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
(2)锌元素的浸出率随浸出液初始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当浸出液初始pH大于10时,浸出率随pH增大而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除杂”工序中也能与氨水形成配合物存在于浸出后的滤液中,加入Zn粉可将它置换除去,写出Zn粉和铜氨配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蒸氨”时会出现白色固体,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___
(5)从m kg烟灰中得到活性ZnO akg,则ZnO的回收率___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00%。
(6)已知的分解温度分别为125℃、300℃。实验室加热碱式碳酸锌时测得的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275℃时,碱式碳酸锌分解产生的气态物质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经焙解得到的活性ZnO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中Zn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
2024-05-03更新 | 3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化学(新七省高考卷02)(14+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6 . 某校化学学习小组探究溶液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分液漏斗中盛有浓硫酸,锥形瓶中装有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准备】
(1)写出实验中制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配制100mL溶液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
【实验探究】
向3mL溶液中通入,观察到溶液立即由黄色变成红棕色,放置12小时后,,红棕色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结合已有知识,针对溶液呈红棕色学习小组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水解产生了红棕色的胶体;
猜想2:与溶液中某种价含硫微粒形成了红棕色的配合物。
(3)为验证上述猜想,甲同学用激光笔照射该红棕色溶液,________,证明猜想1不成立。
(4)乙同学查阅文献得知猜想2正确,并设计了下表3组实验,以确定红棕色配合物的配体是中的哪一种(实验均在常温下进行)。

组别

溶液1(1mL)

溶液2(2mL)

现象

a

溶液

的饱和溶液

溶液1和溶液2混合后,组别a、b、c所得溶液红棕色依次加深。

b

的饱和溶液,用固体调节.

c

的饱和溶液,用固体调节
已知:常温下,溶液中价含硫微粒物质的量分数随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及有关信息可知,红棕色配合物中的配体是__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依据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
(5)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利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溶液中有色物质的吸光度,吸光度,其中k为摩尔吸收系数;L为液层厚度即光路长度,在实验中液层厚度保持一致;c为有色物质的浓度。
丙同学经过思考,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除了pH会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还有一个因素也可能会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于是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帮助该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填写下表中空白处。

实验序号

操作

吸光度

1

把1mL 0.1mol/L溶液与2mL饱和溶液混合均匀,溶液变成红棕色,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2

______________,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实验结果讨论:若,则该因素不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若,则该因素会影响溶液红棕色的深浅。
(6)丁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配合物在溶液中存在解离平衡,如:
丁同学设计实验,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证明解离平衡的存在。请完成表中内容。
实验限选试剂为:溶液,溶液,固体,固体

实验序号

操作

吸光度

结论

3

向3mL 0.1mol/L溶液中通入,溶液立即由黄色变成红棕色,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4

____________,测定溶液中红棕色物质的吸光度

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平衡向_____移动(填“左”或“右”)
2024-05-01更新 | 78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二)化学试题
7 . 利用含钴废料(主要成分为以及等)制备碳酸钴和硫酸镍晶体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时所得滤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酸浸”时发生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萃取”时萃取的反应原理如下:(有机层),若萃取剂的量一定时,___________(填“一次萃取”或“少量多次萃取”)的萃取效率更高。若“酸浸”后浸出液的,萃取完成后水相中,则钴的萃取率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3)“沉锰”时,转化为,则“沉锰”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可以通过电解溶液获得单质和较浓的盐酸,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膜a和膜b中,属于阳离子交换膜的是___________。若Ⅱ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了,则理论上获得的单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_

2024-04-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安康中学高新分校,安康市高新中学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理综试题
8 . 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下列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
A.NB.PC.SiD.C
2.NH3和PH3都具有四面体结构,NH3比PH3的分解温度高的原因是____。
A.NH3分子间有氢键B.NH3分子极性强
C.N-H键键能大于P-H键D.氨极易液化
3.配合物Ni(CO)4也具有四面体结构,常温下Ni(CO)4为液态,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写出基态Ni的电子排布式____;Ni(CO)4属于____晶体。
4.Zn(NH3)42+离子也具有四面体结构,Zn2+可提供4个能量最低的空轨道与NH3参与形成配位键,这4个空轨道是____。
A.3pB.3dC.4sD.4p

氨在某催化剂作用下只发生如下反应:
主反应:4NH3(g)+5O2(g)4NO(g)+6H2O(g) △H =-905kJ/mol
副反应:4NH3(g)+3O2(g)2N2(g)+6H2O(g) △H =-1268kJ/mol
有关物质产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5.氮气被氧气氧化为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6.工业上采用物料比在1.7~2.0,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 工业上进行氨催化氧化生成NO时,温度应控制在780~840℃之间
B. 在加压条件下生产能力可提高5~6倍,是因为加压可提高转化率
C.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大幅度提高NO在最终产物中的比率
8.一定温度下,在3.0L密闭容器中,通入0.10molCH4和0.20molNO2进行反应,CH4(g)+2NO2(g) CO2(g)+N2(g)+2H2O(g)  △H <0,反应时间(t)与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的数据见下表:
时间(t/min)0246810
总压强(p/100kPa)4.805.445.765.926.006.00
表中数据计算0~4min内υ(NO2)=_________
9.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CH4和NO2,测得在相同时间内,在不同温度下,NO2的转化率 [α(NO2)/%] 如下图;c点___(填“是”或“不是”)反应达平衡的点。d点之后,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___

2024-04-2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
9 . 资料显示,I2-KI溶液可以清洗银镜。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银镜在I2-KI溶液中的溶解情况。
已知:I2微溶于水,易溶于KI溶液,并发生反应I2+II(棕色),I2和I氧化性几乎相同;[Ag(S2O3)2]3−在水溶液中无色。
探究1:I2-KI溶液(向1mol·L−1KI溶液中加入I2至饱和)溶解银镜
【实验i】

(1)黄色固体转化为无色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能证明②中Ag已全部反应、未被包裹在黄色固体内的实验证据是_____
探究2:I2-KI溶液能快速溶解银镜的原因
【实验ii~iv】向附着银镜的试管中加入相应试剂至浸没银镜,记录如下:
序号加入试剂实验现象
ⅰi4mL饱和碘水(向水中加入I2至饱和,下同)和少量紫黑色I2固体30min后,银镜少部分溶解,溶液棕黄色变浅;放置24h后,与紫黑色固体接触部分银镜消失,紫黑色固体表面上有黄色固体,上层溶液接近无色;搅拌后,银镜继续溶解
ⅱi4mL饱和碘水和0.66gKI固体(溶液中KI约1mol·L−1)15min后银镜部分溶解,溶液棕黄色变浅;放置24h后,试管壁上仍有未溶解的银镜,溶液无色
iv4mL1mol·L−1KI溶液放置24h,银镜不溶解,溶液无明显变化
(3)ⅰi中,搅拌后银镜继续溶解的原因是_____
(4)由i、iii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
(5)设计iv的目的是_____
探究3:I的作用
【实验v】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

1.按左图搭好装置,接通电路,检流计指针向
右微弱偏转,检流计读数为amA;
2.向石墨电极附近滴加饱和碘水,指针继续向
右偏转,检流计读数为bmA(b>a);
3.向左侧烧杯中加入_____,指针继续向右偏转,检流计读数cmA(c>b),有_____生成。
说明:本实验中,检流计读数越大,说明氧化剂氧化性(或还原剂还原性)越强。
(6)步骤1接通电路后,正极的电极反应物为_____
(7)补全步骤3的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
(8)综合上述探究,从反应速率和物质性质的角度分析i中I2-KI溶液能快速全部溶解银镜的原因:_____
10 . 铬酸铅俗称铬黄,主要用于油漆、油墨、塑料以及橡胶等行业。一种以含铬废水(含Cr3+、Fe3+、Cu2+)和草酸泥渣(含草酸铅、硫酸铅)为原料制备铬酸铅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草酸泥渣“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焙烧”时加入碳酸钠是为了将硫酸铅转化为PbO,同时放出CO2,该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沉淀除杂”所得滤液中含铬化合物主要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氧化”工序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为了提高沉铬率,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酸溶”过程中所加硝酸不能过量的原因:___________
(6)处理含的废水时,Cr(Ⅵ)被还原成Cr(Ⅲ)。若投入10molFeSO4,使金属阳离子恰好完全形成铁铬氧体(FeO·FexCryO3,其中FexCryO3中Fe为+3价)沉淀,理论上还需要投入Fe2(SO4)3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2024-04-13更新 | 265次组卷 | 4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