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彻底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B.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C.增加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 . 唐高祖武德年间户口只有200多万户,即使到太宗贞观年间,户数也不满300万,还不到隋朝强盛时期的三分之一。黄河下游地区更是一片荒凉,“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此种情况导致唐初(     
A.开始设计租调制B.继续实行均田制C.改革推广两税法D.取消一切杂税杂役
2023-11-11更新 | 52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对如图认识正确的是(     
A.以男丁为计征对象B.田租口赋折银征收
C.农民可以纳钱免役D.依照田亩征收地税
2023-11-1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两汉时期经常进行两种户口调查,一种是在每年三月或八月进行一次,另一种是四时都进行。户口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人口(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土地、各种财产等,调查结果要呈报中央。两汉户口调查(     
A.有利于均田制的推行B.意在考核官员教化的成效
C.为赋役征收提供资料D.为实行赋役合并奠定基础
2023-11-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为唐代岭南道怀集县百姓在缴纳庸调时,由地方官府折纳上缴给朝廷的银饼。由此推知,当时(     
A.货币地租推行范围扩大B.百姓赋役负担十分沉重
C.农民生产时间有所保证D.地方官员赋税征收规范
6 . 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路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作者认为新税法的实施(     
A.缓和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B.滋生了官场的腐败之风
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
2023-10-3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李绅所作《悯农》诗2首,应是在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悯农》诗曲折地反映了当时将实物税改成了货币税,实行□后农民的困境。□所代表的赋税制度是(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均田制
8 . 唐代中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官僚、贵族、地主、商人都疯狂兼并土地。在人口大量流散、田亩转换、贫富分化很大的情况下,唐王朝既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又失去了交纳赋税的人丁,必须以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来代替。这种新的赋税制度(     
A.以均田制的实施作为其前提条件B.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C.以财产作为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D.使得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
2023-10-20更新 | 1075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780年“炎建议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这一调整(     
A.为实行租庸调制奠定了基础B.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保证了农民充分的生产时间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的政府多推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食和绢帛。至唐朝,由于经历了隋朝的暴政和农民战争,社会经济凋敝,武德年间,全国户数不过300万,约当隋盛时的1/3.黄河下游地区更是“崔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为恢复生产,唐政府推出了租庸调制。政府依据授田纪录而向人民征收租庸调,每丁每年需要上交粟二石,称之为租。交纳绢、绵或者布、麻,称之为调。除此之外还需服徭役二十天,如果不服徭役的话,每丁可以交纳一定的数额的绢或布来代替,称之为庸。遇到特殊情况,如自然灾害等,租庸调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摘编自王晶《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之租庸调制》

材料二:建中元年正月,唐德宗在宰相杨炎的建议下,正式颁布“两税法”。规定:“唯以资产为宗……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两税法以地税、户税为基础,把其他各种杂税吸收进来,统统以两税的形式来征收,其中明确规定租、庸、杂徭等全部省掉,不再另行征收。两税法改变了租庸调固定的收税模式,“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货币成为税收的主要方式。政府征发徭役也以和雇为主,松弛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使农业的产业经营具有了选择的空间。

——摘编自张琦《浅析“两税法”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租庸调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并分析两税法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