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6 道试题
1 . 战国时,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墨子认为应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思想相通之处是,都主张
A.君主专制B.实行仁政C.以德治国D.国家统一
2020-01-07更新 | 568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人物分别是
A.孟子和韩非子B.老子和韩非子C.孔子和老子D.孔子和墨子
2020-01-01更新 | 436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庄子C.墨子D.韩非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在诸子百家中,他们主张“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学派是(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
①“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②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③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④士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6 . 【不同人眼中的孔子】

材料一: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相信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替,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三: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概述材料中伏尔泰、袁世凯、李大钊所说的孔子。
(3)他们这样评价孔子的意图是什么?
7 . 百家争鸣中,各流派从不同角度思考乱世求治的方案,既有共识也有分歧。在古今厚薄问题上观点尖锐对立的学派是
A.儒家与法家B.道家与法家C.法家与墨家D.道家与儒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A.私学的兴盛B.诸侯国的兼并战争
C.社会大变革D.士人的解放
10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楚威王慕庄子之名曾派人以钱财相位相邀,但庄子以祭牛为例,认为其蓄养多年衣着华丽无非是为了送入太庙当祭品,还不如自由自在的小猪,在污泥中自得其乐。材料反映出庄子的人生态度是
A.齐物B.逍遥C.先义后利D.重义轻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