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6 道试题
1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这体现了(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韩非的严刑峻法思想
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2024-06-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了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史称(     
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华夏认同
2024-06-0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故曰世异则事异。”

(1)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并说出其所代表的学派。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2024-05-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墨子认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着得治”,还主张察“先王之事”得“观其国中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见,墨家(     
A.主张行“仁政”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鼓吹重农抑商D.反对森严等级制度
2024-05-1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65次组卷 | 33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主观题强化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在研究战国时期某一学派的思想时指出,这一学派破天荒喊出了平民要求参政的呼声,有利于打破氏族血缘界限,突破旧的贵贱等级观念和传统的亲亲观念。该学派(       
A.提出相生相胜的理论B.主张“兼爱”“非攻”
C.主张隆法重礼的思想D.以法为国家管理工具
2024-04-1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三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指的是什么?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两例不同流派思想家及其主要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两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

8 . 在百家争鸣中,各家学说的中心及其最后归宿,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A.侧重于实现人生价值B.治国主张具有互补性
C.蕴含服务社会的理想D.在方法上具有一致性
2024-03-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如表为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对于礼与法的阐述。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论述出处
隆礼重法,则国有常《荀子·君道》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强国》
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荀子·性恶》
A.尊法抑儒成为时代主流B.治国理念具有务实性
C.儒法两家思想急需糅合D.中央集权制已经确立
2024-03-03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统一分裂一再统一的总趋势推动之下,社会变革异常激烈。而这场伟大变革的时代转折点又在春秋战国之际,站在这个转折点上,看春秋是经济萧条、政治颓败的冷清社会,看战国则是经济飞跃、政治革新的一派繁荣景象。在私学中,著名的教师几乎都是思想家,他们不拘泥于传统,自由发表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不同观点,从而形成了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各种学派。

——摘编自晃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二   平王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春秋初,有100多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诸侯国内部争夺以及相互之间的争夺空前激化。游牧族乘机侵扰,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境内诸国都受到威胁。到春秋末已逐渐出现七强并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赵、魏、韩三家为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认齐田和为诸侯,七国并立局面正式形成,这对宗法传统破坏比较彻底。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面临春秋战国这场“社会变革”,儒家、法家提出的治国观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024-03-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