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3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代,各家学派针对社会现实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有一学派被后人评价为“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该学派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2023-12-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精神的觉醒是春秋战国历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国春秋时期士阶层已经兴起,孔子曾周游列国,孟子则“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战国各国君主一般都不拒绝纵横之士的游说,并且贵胄达官养士成风。这些都是可以引发人的潜力的外在环境。再则,尖锐复杂的斗争引起社会的激烈震荡,曾经为人们所信守的、似乎十分淳朴可爱的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变得荒谬和腐朽……社会变动中的巨大而深刻的矛盾渗入人的心中,打破了先前的精神的稳定平衡状态,变成了人不得不加以思考的内容。这又可以说是能够引发人的潜力的内在条件。

——摘编自刘家和《论古代的人类精神觉醒》

材料二   在明清易代的外部刺激和学术发展的内在因由下,传统士大夫的思想观念在明清之际发生了一系列蜕变,新的思想因素出现了。明清之际的学者更重视把学术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关注社会风习,并突破传统政治哲学的樊篱,提出了许多具有近代意义的政治观念。在学理上,明清之际的学者强调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注重学术研究的社会效用。在君权和民众问题上,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强调民众利益高于君权、高于一家一姓之利益。王夫之认为“天下非一姓之私也”,提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的观点。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摘编自王记录《论明清之际士大夫思想观念的蜕变》

材料三   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自觉不同于西方国家是由于国家自身原因而发生的,它更多的是迫于外部挑战刺激下的一种被动回应。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萌芽于晚清,甲午战败后,中国的知识精英阶层逐渐觉醒了“我”族意识,他们为中华民族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和民族的独立作了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努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知识政治精英的启蒙以及国内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普通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抗日战争的爆发,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国家意识高度觉醒,并且参与到维护中华民族领土和主权完整的战斗中,“民族国家”之观念被广泛和深入地传播与接受。

——摘编自谢丹《中国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发展的历史考察和理论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人类精神觉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体现明清之际新思想因素出现的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形成过程的显著特点。
2023-12-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篇》

材料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材料三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材料四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1)材料一到四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和谐社会的观点,请分别概括其侧重点。
(2)结合所学,思考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思想最受当时的统治者重视,为什么?
2023-12-2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说,“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富贵”“赏贤罚暴,勿有亲戚之所阿”。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B.孟子C.墨子D.荀子
5 . 有学者在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家时说:“他的思想中不唯王道,还杂有霸道;并强调应通过道德约束使人自觉趋向于良善,成为尧舜禹那样的圣人。”下列主张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A.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C.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D.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
2023-12-19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孟子强调统治者要重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墨子认为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存在,孙子主张粮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他们思想的共同点是(       
A.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B.都主张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努力恢复西周政治制度D.认为农业生产应为战争服务
2023-12-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书有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记述

记述出处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为上造……十九关内侯,而是为彻侯。”《史记·秦本纪》
汉武帝即位后,“诏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才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汉书》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三国志·魏志》

材料二   世卿世禄制是氏族贵族特权的残余,亦是对君主任免官吏权力的限制。由国君掌握任免权力的官僚制度,起源于春秋中后期。一大批没落的中小贵族离开其原来的宗族,凭借其个人才能,以单纯士人的身份投身于有势力的卿大夫之家,与其投靠的卿大夫家族没有血缘宗法关系,仅仅是凭着对新家主的忠心而受到新主人的豢养。战国时期,这种官僚制度由于士阶层的壮大而获得发展。此时教育制度亦正发生着根本变化,私学培养着官僚的后备人才。这个时期各国的变法,更是从立法与法制上对官僚体制作了制度上的规定,并最终宣告世卿世禄制退出舞台。

——摘编自沈长云等《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材料三   隋唐在官吏选拔上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为自我推荐,即史书所谓的“怀牒自举”,以考试定取舍。唐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名条件经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者记述的选官用官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催生官僚制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科举制创建的意义。
2023-12-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龙门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枝繁叶茂时期。以下对该时期各学术流派及其提出的思想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①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法家——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③儒家——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④墨家——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9 . 孔子称赞卫国人口富足,指出“足食、足兵”百姓就会信任统治者;孟子提出,“广土众民,君子欲之”;荀子说“土之与人也,国家之本作也”。这些思想在当时(     
A.有利于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B.促进分封宗法制度瓦解
C.反映不同阶层共同理想追求D.导致社会等级秩序强化
10 . 千百年来,对中华文明高度的认同感,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始终是萦绕在无数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情结,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价值取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开创性贡献。
2023-12-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