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2 . 据统计,北美洲原有的几百种印第安语言,大部分已不再使用。在大概40个新大陆国家中,全都把某种欧洲语言作为官方语言。这一变化主要由于(     
A.殖民历史B.自然灾害C.人口老化D.政治变革
2022-07-15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人口的迁徙影响政治格局。符合如表描述的人口迁徙浪潮是(     
在东方促成了中国民族大交融和暂时的政治分裂,使封建制度得以调整和发展。
在西方成为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形成。

A.印欧人的迁徙B.亚欧游牧民族迁徙C.黑人奴隶贸易D.蒙古西征
2022-07-15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中期,埃及对阿布辛拜勒神庙进行迁移,在多国专家共同努力下,太阳光依然年两次照亮圣殿神像,太阳节奇观被成功保留,这反映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的原则是(     
A.可持续性B.真实性C.预见性D.创新性
5 . 一战前后,中国思想界提出一系列关于“国民性”、“国性”、“中国之魂”、“国本”的主张。这表明(     
A.文化的民族性受到关注B.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
C.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D.各派救国方案趋于一致
6 . 十八世纪后期,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钟表进口国。同时,中国人开始学习并掌握了机械钟表的制作原理,自己制造钟表,下图为其中的代表作品。这表明(     

广州铜镀金寿星葫芦式钟
A.经济发展影响审美标准B.贸易交流推动文化融合
C.政策调整促进观念转变D.科技创新丰富日常生活
7 . 中国古代文人常以青松、翠竹、红梅、苍鹰、猛虎、雄狮、奔马等为吟脉描绘的题材,其蕴含的精神追求是(     
A.道法自然B.刚健有为C.和而不同D.崇尚清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

材料一   世界历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大冲击

时间概况
公元前2千年代中叶开始由北方来的以战车为武装的各个部族,以印欧人为主力,对古代亚欧大陆整个农耕世界的入侵
公元1世纪左右—7世纪以闪人为主力,具有骑兵优势的北方游牧或半游牧部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卷入的部族最多,包括匈奴、鲜卑、拓跋各部、突厥人、塞人、白匈奴、阿尔瓦人、西部印欧种人的日耳曼各支、斯拉夫各支、闪族的阿拉伯人等
13世纪开始最后一次,也是范围最广的一次,主要是蒙古人及大量突厥人对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欧和中欧的入侵

一据吴于雇《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整理

材料二   近代以前,农耕世界的历史学几乎都对游牧世界带有歧视,都把以战车和骑兵武装起来的游牧民族看作历史上的破坏力量,这使得对三次大冲击历史意义的考察受到不应有的局限。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其次,相对于游牧而言,农耕这一先进经济的吸引力是抗拒不了的。进入农耕世界的游牧、半游牧部族,一旦走向农耕化的道路,他们就按照他们进入农耕世界时社会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逐步采取和适应了定居地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社会阶级制度、道德规范、思想、学术、文艺等等。他们还会利用被征服地区原有的统治阶级,沿袭原有的制度,把农民的生产作为他们的租税俸禄之源,从而把他们的统治建立在农本经济的基础之上。来自游牧世界的各部族,包括半游牧、趋向农耕的部族,基本上都逐渐融入农耕世界,一批又一批地成为农耕世界历史发展中的新因素,使农耕世界的范围越来越扩大,越来越显示出它在经济文化上相对于游牧世界的优势。

——摘编自吴于崖《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相关世界古代史知识,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评述古代历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7-13更新 | 47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8世纪,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称茶是"思考和谈话的润滑剂"。1797年,英国人艾登写道∶"我们只要在乡下,就可以看到草屋里的农民都在喝茶。他们不但上午、晚间喝茶,就是在中午也习惯以茶佐餐。"据此可知,英国当时(     
A.垄断世界茶叶贸易B.文学创作成果丰硕
C.失地农民蜂拥入城D.饮茶之风相当盛行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区域文明下的谷物酒西亚和埃及的啤酒是以麦类为原料的,其酿造技术传至相邻的古希腊但并不受欢迎,因为希腊的谷物常陷入不足。中国的黄酒以黍类或稻米为原料仅传至同是稻作区的朝鲜、日本等地。印加帝国是以玉米为原料的吉查酒,仅限于美洲地区。
大航海时代的阿夸维特酒和兰姆酒由于来自美洲大陆的廉价马铃薯之普及,曾是滋补酒的北欧阿夸维特酒才得以成为大众化的酒。
西方殖民者把甘蔗移植到美洲,大种植园广泛建立,兰姆酒是利用甘蔗精制砂糖后剩余的糖浆制成,价格低廉,易于保存。奴隶船往返于三角贸易间,运载着由种植园奴隶生产的兰姆酒到非洲换取更多的奴隶。
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商品的葡萄酒工业革命后,铁路让酒得以大量运输。连续式蒸馏器和低温杀菌技术,让葡萄酒得以大量生产并长期保存。1860年,基于自由贸易原则英法缔结关税协定,促进了波尔多葡萄酒出口到世界各地。
全球化社会下的鸡尾酒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高科技革命、喷射机航线的形成、物流革命等,美国的鸡尾酒文化进而普及到全世界。混合搅拌了世界各地背景不一样的酒或饮料,也融合交织多国的酒文化。

——改编自宫崎正胜《酒杯里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和所学,说明“酒的发展史是一部由区域世界不断走向整体世界的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