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07 道试题
1 . 已知正的边长为1,中心为,过的动直线与边分别相交于点

(1)若,求
(2)求的面积之比的最小值.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庆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
2 . 假设甲同学每次投篮命中的概率均为.
(1)若甲同学投篮4次,求恰好投中2次的概率.
(2)甲同学现有4次投篮机会,若连续投中2次,即停止投篮,否则投篮4次,求投篮次数的概率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3)提高投篮命中率,甲学决定参加投篮训练,训练计划如下:先投个球,若这个球都投进,则训练结束,否则额外再投个.试问为何值时,该同学投篮次数的期望值最大?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测试数学试题
3 . 已知抛物线,过点的直线lCPQ两点,当PQx轴平行时,的面积为16,其中O为坐标原点.
(1)求的方程;
(2)已知点)为抛物线上任意三点,记面积为,分别在点ABC处作抛物线的切线的交点为D的交点为E的交点为F,记面积为,是否存在实数,使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日内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综合测试(三)数学试题
4 . 类比于平面三角形中的余弦定理,我们得到三维空间中的三面角余弦定理:如图1,由射线构成的三面角,二面角的大小为,则.

(1)如图2,四棱柱中,平面平面,求的余弦值;
(2)当时,证明以上三面角余弦定理;
(3)如图3,斜三棱柱中侧面的面积分别为,记二面角,二面角,二面角的大小分别为,试猜想正弦定理在三维空间中推广的结论,并证明.
2024-06-1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数学试题
5 . (1)的三个内角成等差数列,的对边分别为.求证:
(2)已知:为互不相等的实数,且,求证:
2024-06-1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普通试题
6 . 甲进行摸球跳格游戏,图上标有第1格,第2格,,第25格,棋子开始在第1格.盒中有5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其中3个红球,2个白球(5个球除颜色外其他都相同).每次甲在盒中随机摸出两球,记下颜色后放回盒中,若两球颜色相同,棋子向前跳1格;若两球颜色不同,棋子向前跳2格,直到棋子跳到第24格或第25格时,游戏结束.记棋子跳到第格的概率为
(1)甲在一次摸球中摸出红球的个数记为,求的分布列和期望;
(2)求的通项公式.
2024-06-1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数学试题
7 . 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离心率为,经过点且倾斜角为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其中点轴上方),的周长为8.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如图,将平面沿轴折叠,使轴正半轴和轴所确定的半平面(平面)与轴负半轴和轴所确定的半平面(平面)互相垂直.
(i)若,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
(ii)是否存在,使得折叠后的周长与折叠前的周长之比为?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24-06-10更新 | 81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模)数学试题
8 . 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作为普通市民,既是文明城市的最大受益者,更是文明城市的主要创造者.某市为提高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的认识,举办了“创建文明城市”知识竞赛,从所有答卷中随机抽取100份作为样本,将样本的成绩(满分100分,成绩均为不低于40分的整数)分成六段:得到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值;
(2)求样本成绩的第75百分位数;
(3)已知落在的平均成绩是56,方差是7,落在的平均成绩为65,方差是4,求两组成绩的总平均数和总方差.
2024-06-08更新 | 3586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三校(南实、铁一、广外)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解答题-问答题 | 较难(0.4) |
解题方法
9 . 无穷数列,…,,…的定义如下:如果n是偶数,就对n尽可能多次地除以2,直到得出一个奇数,这个奇数就是﹔如果n是奇数,就对尽可能多次地除以2,直到得出一个奇数,这个奇数就是
(1)写出这个数列的前7项;
(2)如果,求mn的值;
(3)记,求一个正整数n,满足
2024-05-20更新 | 262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二模数学试题
10 . 定义函数的“源向量”为,非零向量的“伴随函数”为,其中为坐标原点.

(1)若向量的“伴随函数”为,求的值域;
(2)若函数的“源向量”为,且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内切于正(顶点恰好在轴的正半轴上),求证:为定值;
(3)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函数的“源向量”为,且已知,求的取值范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