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某地为了了解学生的睡眠时间,根据初中和高中学生的人数比例采用分层抽样,抽取了40名初中生和20名高中生,调查发现初中生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为8小时,方差为2,高中生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方差为1.根据调查数据,估计该地区中学生睡眠时间的总体方差约为(       
A.B.C.D.
7日内更新 | 39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
2 . 已知某地居民某种疾病的发病率为0.02,现想通过对血清甲胎蛋白进行检验,筛查出该种疾病携带者.
(1)若该检测方法可能出错,具体是:患病但检测显示正常的概率为0.01,未患病但检测显示患病的概率为0.05.
①求检测结果显示患有该疾病的概率;
②求检测显示患有该疾病的居民确实患病的概率.(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2)若该检测方法不可能出错,采用混合化验方法:随机地按人一组分组,然后将个人的血样混合再化验,如果混合血样呈阴性,说明这人全部阴性;如果混合血样呈阳性,就需要对每个人再分别化验一次(每一小组都要按要求独立完成),取何值时,总化验次数最少?
说明:函数先减后增.

0.8858

0.8681

0.8508

0.8337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3 . 切比雪夫不等式是19世纪俄国数学家切比雪夫(1821.5~1894.12)在研究统计规律时发现的,其内容是:对于任一随机变量,若其数学期望和方差均存在,则对任意正实数,有.根据该不等式可以对事件的概率作出估计.在数字通信中,信号是由数字“0”和“1”组成的序列,现连续发射信号次,每次发射信号“0”和“1”是等可能的.记发射信号“1”的次数为随机变量,为了至少有的把握使发射信号“1”的频率在区间内,估计信号发射次数的值至少为______.
7日内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4 . 某人买一辆15万元的新车,购买当天支付3万元首付,剩余向银行贷款,月利率,分12个月还清(每月购买车的那一天分期还款).有两种金融方案:等额本金还款,将本金平均分配到每一期进行偿还,每一期所还款金额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每期本金,即贷款本金除以还款期数,另一部分是利息,即贷款本金与已还本金总额的差乘以利率;等额本息还款,每一期偿还同等数额的本息和,利息以复利计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额本金方案,所有的利息和为2340元
B.等额本金方案,最后一个月还款金额为10030元
C.等额本息方案,每月还款金额中的本金部分呈现递增等比数列
D.等额本金方案比等额本息方案还款利息更少,所以等额本金方案优于等额本息方案
7日内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5 . 已知函数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期望为.
(1)当时,求
(2)当时,求的表达式.
7日内更新 | 24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数学试题
6 . 设函数的导函数为的导函数为的导函数为.若,且,则为曲线的拐点.
(1)判断曲线是否有拐点,并说明理由;
(2)已知函数,若为曲线的一个拐点,求的单调区间与极值.
7日内更新 | 28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数学试题
7 . 某地博物馆所展示的甲骨文十二生肖图如图所示,其中,马、牛、羊、鸡、狗、猪为六畜,若从图中每行任意选取1个生肖,则所选的3个生肖中至少有1个属于六畜的概率为(       

A.B.C.D.
7日内更新 | 29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数学试题
8 . 记,若存在,满足:对任意,均有,则称为函数上的最佳逼近直线.已知函数.
(1)请写出上的最佳逼近直线,并说明理由;
(2)求函数上的最佳逼近直线.
7日内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
9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连续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直至出现正面向上,则停止抛掷.设随机变量表示停止时抛掷的次数,则
B.从6名男同学和3名女同学组成的学习小组中,随机选取2人参加某项活动,设随机变量表示所选取的学生中男同学的人数,则
C.若随机变量,则
D.若随机变量,则当减小,增大时,保持不变
10 . 数列满足则称数列为下凸数列.
(1)证明:任意一个正项等比数列均为下凸数列;
(2)设,其中分别是公比为的两个正项等比数列,且,证明:是下凸数列且不是等比数列;
(3)若正项下凸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求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