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5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及诸侯秦,无诸、摇率越归鄱阳令吴芮,从诸侯灭秦。当是之时,项籍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汉击项籍,无诸、摇率越人佐汉。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曰闵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后数世,至孝景三年,吴王濞反,欲从闽越,闽越未肯行,独东瓯从吴。及吴破东瓯受汉购杀吴王丹徒以故皆得不诛,归国。吴王子子驹亡走闽越,怨东瓯杀其父,常劝闽越击东瓯。至建元三年,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食尽,困,降,乃使人告急天子。天子问太尉田蚡,蚡对曰:不足以烦中国往救也。自秦时弃弗属。于是中大夫庄助诘蚡曰:特患力弗能救,德弗能覆;诚能,何故弃之?秦举咸阳而弃之,何乃越也!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诉?上乃遣庄助以节发兵会稽。会稽太守欲距不为发兵,助乃斩一司马,谕意,遂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而去。东瓯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举众来,处江淮之间。至建元六年,闽越击南越。南越守天子约,不敢擅发兵击而以闻。上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农韩安国出会稽,皆为将军。兵未逾岭,闽越王郢发兵距险。其弟余善乃与相、宗族谋曰:王以擅发兵击南越,今杀王以天子,天子听,罢兵;不听,乃力战。皆曰。即鏦杀王,使使奉其头致大行。大行曰:所为来者诛王。今王头至,谢罪,不战而耘,利莫大焉。乃以便宜案兵告大农军,而使使奉王头驰报天子。诏罢两将兵,立余善为东越王。后天子曰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覆,诏军吏皆将其民徙处江淮间。东越地遂虚。

(选自《史记·东越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及吴破A东瓯B受C汉购D杀E吴王F丹徒G以故H皆得不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畔,通假字,通“叛”,文中还有与此类似的情况,如“谕意指”中的“指”。
B.孝惠,谥号名。古代帝王、贵族等死后所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C.且,将、将要之意,与下文“且秦举咸阳而弃之”中的“且”意思不同。
D.谢,致歉、谢罪之意,与“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谢”意思相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附汉室之后,东越虽然内部争斗不断,但还是一直受到汉朝廷的分封和荫蔽,即便到最后,百姓也得到了妥善安置。
B.庄助反驳田蚡,既有“能帮理当要帮”的道德高度,又有“秦时弃之”的现实情况的考量,说服力强。
C.面对不配合的会稽太守,庄助只好采用杀鸡骇猴之策,迫使太守发兵,由海上解救东瓯。
D.大行王恢带着一种便宜了东越王的心态,不再举兵前进,而是派使者将情况回报天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是之时,项籍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
(2)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诉?
5.汉室天子认为东越人“数反覆”。请在文中找出其具体表现。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桓之罪,以亡于楚。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节选自《国语•晋语》)

材料二:

(王)充性恬淡,不贪富贵。为上所知,拔擢越次,不慕高官。不为上所知,贬黜抑屈,不恚下位。比为县吏,无所择避。或曰:心难而行易,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浊操伤行,世何效放?答曰:可效放者,莫过孔子。孔子之仕,无所避矣。为乘田委吏,无於邑之心;为司空相国,无说豫之色。舜耕历山,若终不免;及受尧禅,若卒自得。忧德之不丰,不患爵之不尊;名之不白,不恶位之不迁。世能知善,虽贱犹显;不能别白,虽尊犹辱。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

(节选自《论衡•自纪篇》)

材料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注】①韩宣子,姬姓,韩氏,名起,谥号宜,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②心难而行易:心怀高远而行为随便。③於邑:愤懑之意。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起也A将亡B赖子存之C非起也D敢专承之E其自桓叔F以下G嘉吾子H之赐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通“罹”,遭受,与《屈原列传》中“‘离骚’者,犹离忧也”的“离”意思相同。
B.子,古代为男子的美称,称别人为“吾子”,有相亲或敬爱之意,可直译为“您”。
C.耻,以⋯⋯为耻,与《石钟山记》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的“鸣”用法不同。
D.归,归附之意,与《项脊轩志》中“后五年,吾妻来归”的“归”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栾武子没有很多田产,也没有完整的祭祀礼器,但是他能够行德遵法,声名远播,故而荫及儿子桓子。
B.由于叔向对自己的态度真诚,直言不讳,韩宣子深解其义,对叔向的祝贺由不解到欣然接受,并且由衷感激。
C.王充性格淡泊、不贪图富贵。他主张学习孔子,因为孔子出仕,做小官不避权贵,做高官无骄傲自满之色。
D.“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说明孔子强调实现“仁”更需要自我修养和实践,不能指望别人帮助。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2)处卑与尊齐操,位贱与贵比德,斯可矣。
5.三则材料分别从什么角度来阐述如何“修身”?请简要概括。
7日内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将军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又私取先帝才人以为伎乐,总万机,典禁兵。

初,清河、平原争界,八年不能决。冀州刺史孙礼请天府所藏烈祖封平原时图以决之。爽信清河之诉,云图不可用,礼上疏自辨,辞颇刚切。爽大怒,劾礼怨望,结刑五岁。久之,复为并州刺史,往见太傅懿,有忿色而无言。懿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礼曰:“何明公言之乖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流。懿曰:“且止,忍不可忍!”

冬,河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过辞太傅懿。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懿使声气才,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懿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故爽等不复设备。

太傅懿阴与其子中护军师、散骑常侍昭谋诛曹爽。正月,帝谒高平陵,大将军爽与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彦皆从。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名义下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据羲营。因奏爽罪恶于帝。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

桓范至,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以自辅。爽疑未决,范谓羲曰:“此事昭然,卿用读书何为邪!于今日卿等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质一人,尚欲望活;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也!”羲兄弟默然不从,自甲夜至五鼓,爽乃投刀于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范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钝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司马懿诛曹爽》)

【注】①乘舆:代指皇帝。②尚方:皇室库房。③天府:朝廷藏物之府库为天府。烈祖封平原时图:明帝曹叡封平原王时的地图。④曹子丹:曹真,字子丹,曹操族子,三国著名将领,曹爽、曹羲的父亲。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太傅司马懿A以皇太后名义B下令C闭诸城门D勒兵E据武库F召司徒高柔G假节H行大将军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横,在本文中理解为形容词“跟地面平行的、左右向的”,与《赤壁赋》“横槊赋诗”中的“横”词义相同。
B.刺史,又称刺使,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C.属,在本文中译为动词“连接”,与《岳阳楼记》中的“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词义相同。
D.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古人将早上五点到七点称为五鼓。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曹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都和皇帝类似,家中充斥着宫廷才有的珍玩,将明帝的才人当作歌舞伎乐。
B.刺史孙礼忠心为国。在拜见司马懿时,孙礼认为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天下混乱不堪,因此神情愤怒且不言语。
C.司马懿老奸巨猾。刺史李胜来拜见时,司马懿便对他寄予厚望,并深切叮嘱他去并州时,要小心胡人的侵袭。
D.桓范韬略超群。曹爽得知司马懿的奏章后,不知所措,桓范劝曹爽弟兄挟天子以令天下,他们却默然不从。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
(2)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
5.根据文本概括司马懿在发动政变除掉曹爽前采取了哪些策略。
2024-05-30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须多设旌旗,倍增火灶,示强于敌,使彼莫能测我众寡、强弱之势,则敌必不轻与我战,我可速去,则全军害。法曰:强弱,形也。

后汉,羌胡反,寇武都,邓太后以虞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备道兼行,日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而今日且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

(节选自《百战奇略·弱战》)

材料二: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刎,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齐因乘胜A尽破其军B虏魏太子C申以归D孙膑E以此名F显天下G世传H其兵法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指远离,与《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中的“远”用法相同。
B.见,指显现,与《陈情表》“慈父见背”中的“见”词义不相同。
C.三晋,是战国时赵、韩、魏三国的合称,后“三晋”为山西省别称。
D.蹶,指折损、损失,与现在所说的“一蹶不振”中的“蹶”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敌作战,如果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可以通过多设旗帜、加倍增筑锅灶,达到伪装成强大之势以迷惑敌人的目的。
B.为了让羌人放松戒备,虞诩扬言他已上书皇帝请求援兵,等援兵到了才会进发。羌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分兵到附近各县进行抢掠。
C.兵法上说,急行军五十里去逐利的有可能损失上将军,急行军百里去逐利的只有一半士兵能赶到,所以应遵循事物发展的趋势。
D.庞涓果然中了孙膑的计谋,最后无计可施,败局已定,他只能拔剑自刎,临死时还认为是自己的失败成就了孙膑的名声。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
(2)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5.为什么虞诩用的兵法与孙膑的相反也成功了?
2024-05-1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承德市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王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三日,报曰:“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曰:“不可。”曰:“以三可乎?”曰:“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遂起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鄗,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鄗,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乐间入赵。

燕王以书且谢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竭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者,仁者之道也。世有掩寡人之邪、救寡人之过,非君恶所望之?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语曰:‘论不循心,议不累物,仁不轻绝,知不简功。’弃大功者,辍也;绝厚利者,怨也。辍而弃之,怨而累之,宜在远者,不望之乎君也。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唯先王复以教寡人。”乐间怨不用其计,卒留赵不报。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君A岂怨B之乎C愿君D捐怨E追唯F先王G复以教H寡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通“返”,返回,与《鸿门宴》“岂敢反乎”中的“反”意思不同。
B.“以八万遇栗腹于鄗”与《庖丁解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两句中“于”的意思不同。
C.“救人之过者”与《劝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两句中“过”的意思相同。
D.“轻绝厚利者”与《齐桓晋文之事》“故民之从之也轻”两句中“轻”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间用三个“不可”回绝燕王,认为燕国不能与赵国开战,而群臣却认为可以攻打赵国。
B.燕王写信给乐间道歉,并传达了希望他回国的想法,但乐间回信表示要继续留在赵国。
C.燕王引用“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委婉赞扬乐间是仁者、智者,希望他继续为自己效命。
D.在鲁国做官的柳下惠多次被撤职却不离开鲁国,燕王想要乐间效仿柳下惠不离开燕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2)辍而弃之,怨而累之,宜在远者,不望之乎君也。
5.请简要概括燕王的形象特征。
2024·河北秦皇岛·二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节选自《孙子兵法·军形篇》)

材料二:

丁未,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谕之曰:戎狡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群臣多谏曰:于律,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绞。今使卑碎之人张弓挟矢于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意,非所以重社稷也。韩州刺史封同人诈乘驿马入朝谏。上皆不听,曰: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励,数年之间,悉为精锐,

上尝言:吾自少经略四方,颇知用兵之要,每观敌陈,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陈后反击之,无不溃败,所以取胜,多在此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见胜A不过B众C人之所知D非善之E善者也F战胜而天下曰G善H非善之I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举起,与《屈原列传》中“举贤以自佐”的“举”意思不同。
B.间,中间,与《庖丁解牛》中“彼节者有间”的“间”意思不同。
C.切,迫切,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饥冻虽切,违己交病”的“切”意思相同。
D.所以,……的原因,与《石钟山记》中“此世所以不传也”的“所以”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子认为,善于作战的人,能做到自己不可战胜,但不能使敌人一定被自己战胜,因此,胜利可以预测,但不可强求,
B.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在具备了必胜的条件之后才交战,而打败仗的军队总是先交战,然后在战争中企图侥幸取胜。
C.唐太宗亲自在显德殿庭院教习士卒箭术,群臣因为这一做法与不可在天子处所持刀刃的律法不合而极力劝阻太宗。
D.太宗认为,大唐疆域之内的人都是他的子民,他对每个人都能以诚相待,没有必要对保卫他的将士加以猜忌。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潮译成现代汉语。
(1)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2)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
5.对于取胜之道,孙子和唐太宗的观点有何不同?
2024-05-1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高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尧雄,字休武,上党长子人也。祖暄,魏司农卿。父荣,员外侍郎雄少骁果,善骑射,轻财重气,为时辈所重。永安中,宣威将军、给事中、持节慰劳恒燕朔三州大使。仍为都督,从叱列延讨刘灵助,平之,拜镇东将军、燕州刺史,封城平县伯,邑五百户。义旗初建,雄随尔朱兆败于广阿,遂率所部据定州以归高祖。时雄从兄杰,尔朱兆用为沧州刺史,至瀛州,知兆败,亦遣使归降。高祖以其兄弟俱有诚款,便留杰行瀛州事,寻以雄为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史以代杰,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于时禁网疏阔,官司相与聚敛,唯雄义然后取,复能接下以宽恩,甚为吏民所怀附。梁将李洪芝王当伯袭破平乡城侵扰州境。雄设伏要击,生擒洪芝、当伯等,俘获甚众。梁司州刺史陈庆之复率众逼州城,雄出与战,身被二创,壮气益厉,庆之败,弃辎重走。

后庆之复围南荆州,雄曰:“白苟堆,梁之北面重镇,因其空虚,攻之必克,彼若闻难,荆围自解,此所谓机不可失也。”遂率众攻之,庆之果弃荆州来。未至,雄陷其城,擒梁镇将苟元广,兵二千人。梁以元庆和为魏王,侵扰南城。雄率众讨之,大破庆和于南顿。寻与行台侯景破梁楚城。雄虽武将,而性质宽厚,治民颇有诚信,为政去烦碎,举大纲而已。抚养兵民,得其力用。在边十年,屡有功绩,豫人于今怀之。又爱人物,多所施与,宾客往来,礼遗甚厚,亦以此见称。兴和三年,征还京师,寻领司、冀、瀛、定、齐、青、胶、兖、殷、沧十州士卒十万人,巡行西南,分守险要。四年,卒于邺,时年四十四。赠使持节、都督青徐胶三州军事、大将军、司徒公、徐州刺史,武恭。子师嗣。

(节选自《北齐书·尧雄传》)

1.文中画浪线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梁A将B李洪芝C王当伯D袭E破F平乡城F侵扰州境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员外侍郎,古代官职之一,杜甫曾经做过员外郎,故又称杜员外郎。
B.拜,指叩拜,拜见。
C.疏阔,意为豪爽大度,不拘小节。
D.谥,谥号,这里指尧雄死后被追谥为武恭。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尧雄豁达大度,轻财重器,在同辈中很有威望,并被倚重。
B.尧雄虽是武将出身但却性质宽厚,成功俘虏擒获敌军首领。
C.皇帝十分赏识尧雄,尧雄也猜测北面重镇被困,要围城打援。
D.尧雄镇守边境十余年,很有功绩,老百姓都很怀念他。
4.根据上述材料请分条概括尧雄的性格特征。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雄少骁果,善骑射,轻财重气,为时辈所重。
(2)高祖以其兄弟俱有诚款,便留杰行瀛州事,寻以雄为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史以代杰。
2024-04-2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白,字太白,山东人。毋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瞻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幸,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幸、李适之、汝阳王琏、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需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选自《唐才子传·李白传》,有删改)

材料二: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竞,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鬼神矣。”

(选自唐·孟棨《本事诗·高逸》,有删改)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遂荐A于玄宗B召见C金銮殿D论E时事F因G奏H颂一篇。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谢曰”和“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谢”字意思相同。
B.“乘酒捉月”和“乘醉听箫鼓”(《望海潮》)两句中的“乘”字意思相同。
C.舍,住,与“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中的“舍”字意思不同。
D.泣,“使……哭泣”,与“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难》)中的“凋”字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母亲梦见长庚星出现而生下了他,因此就用“白”为他取名,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救助穷人。
B.李白生性洒脱,客居任城时与孔巢父等人交往,号称“竹溪六逸”,在京城时与贺知章等人并称为“饮酒八仙人”。
C.李白有一次醉醺醺地路过县衙门口时故意羞辱县令,县令派人把李白押解到公堂上责问,后来知道是李白就把他放了。
D.李白在并州时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后来李白因受永王一事牵连入狱,郭子仪向皇帝请求解除自己的官职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5.两则材料对李白与贺知章交往一事起因的记载有何不同?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
2024-04-2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二

师旷侍于晋侯。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隶、牧、圉皆有亲昵,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谏失常也。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四年》)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将相应字母涂黑。

天之爱民A甚矣B岂其使一人C肆于民D上E以从其淫F而弃天G地之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和“言举斯心加诸彼身”(《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诸”字的含义相同。
B.“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和“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之”字的含义相同。
C.“盖之如天,容之如地”和“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中的“盖”字的含义不同。
D.“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和“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中的“是故”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主的家族仁爱相亲,一国就会仁爱成风;君主的家族相互责备,一国就会责备成风;君主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大乱。所以,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调整好自己的家族。
B.在儒家看来,不能教育好家人的那些人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统治者治理好自己的家以后,就树立了一个榜样,产生巨大的影响,整个社会都会来仿效。
C.师旷认为那种使百姓生活艰难、神灵缺乏祭祀者、百姓断绝希望、国家社稷没有主持者的名存实亡的君主,即使不被驱逐也没什么用。
D.师旷在君权神圣、各国君主专注于扩充自己实力的时代,敢于当着国君的面阐明“民贵君轻”的思想观点,实在难能可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
(2)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5.上述两则材料在治国理政方面给我们的启示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4-04-2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任丘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与奢也宁俭。昔者管仲相齐桓,霸诸侯,有九合一匡之功,而仲尼[注]谓之不知礼,以其奢泰侈拟于君故也。夏禹卑宫室,恶衣服,后圣不循。由此言之,之盛也,德优矣,莫高于俭。

(选自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偃列传》,有删改)

[注]仲尼:孔子。

材料二: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又曰‘以约失之者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来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有删改)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器皿非满A案B不敢C会宾友D常量E月F营聚G然后敢H发书。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安定太平,与《屈原列传》中“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的“治”含义相同。
B.固,简陋,与《过秦论》中“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的“固”含义不同。
C.“以约失之者鲜矣”中的“鲜”字与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寡廉鲜耻”中的“鲜”字含义相同。
D.“今人乃以俭相诟病”与“乃作《怀沙》之赋”(《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乃”的用法和意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出身卑微,家风清廉,不喜奢华浪费,他以自己考取科举后,不戴花而被人劝说这一细节为例,说明要节俭,现身说法,亲切动人。
B.司马光的心里以节俭朴素为美,虽然人们都讥笑他,但他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而认为今人把古人看重的节俭美德丢掉是不对的。
C.司马光的父亲在担任群牧司判官的时候,非常注重节俭,而近来士大夫宴请宾客追求物质的华贵并成为风尚,遭到居高位的人的指责。
D.司马光引用御孙的话并加以解说,指出人们生活俭朴了,那么私心杂念也就少了;相反人们生活奢侈了,私心杂念也就多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仲尼谓之不知礼,以其奢泰侈拟于君故也。
(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5.材料一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述要节俭的观点?请简要概述。
2024-04-1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