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50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三思慕一行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节选自《旧唐书·僧一行》,有删改)

材料二:

玄宗既召见一行,谓曰:“师何能?”对曰:“惟善记览。”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所习读。数幅之后,玄宗不觉降御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

先是,一行师事普寂于嵩山。师尝设食于寺,大会群僧,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聚且千余人。时有卢鸿者,道高学富,隐于嵩山。因请鸿为文赞叹其会。至日,钟梵既作,鸿持其文至寺,其师受之,致于几案上。鸿请普寂曰:“某为文数千言,况其字僻而言怪,盍于群僧中选其聪悟者,鸿当亲为传授。”乃令召一行。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复致于几上。鸿轻其疏脱,而窃怪之。俄而群僧会于堂,一行攘袂而进,抗音兴裁,一无遗忘。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其游学。”

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借扬雄《太玄经》。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诀》一卷以示崇。崇大嗟服。

一日,普寂禅师焚香端坐。坐未久,忽闻叩门,连云:“天师一行和尚至矣。”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寂惟云:“是,是。无不可者。”一行语讫,降阶入南室,自阖其户。寂乃徐命弟子云:“遣钟,一行和尚灭度矣。”左右走视之,一行如其言灭度。

(节选自《酉阳杂俎》,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武三思慕一行A学行B就请C与结交D一行E逃匿F以避之G寻H出家为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掖庭,古代既指宫中旁舍,也指宫中官署名,负责掌管宫廷事务。文中指后者。
B.“如素所习读”与“素与副张胜相知”(《苏武传》)两句中的“素”含义相同。
C.“当从其游学”与“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两句中的“从”含义相同。
D.“左右疾走视之”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两句中“疾”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行以生病为由推辞唐睿宗的征召,之后前往荆州当阳山,跟随悟真和尚学习梵律。
B.一行将只看了一遍的宫人名册就都背诵出来了,唐玄宗十分佩服他,并称他为圣人。
C.一行跟随普寂学习期间,普寂曾大会僧侣,连居住在几百里之外的人都如期前来赴会。
D.一行向扬雄借阅《太玄经》,数日后便完全掌握书中奥义,并撰写了《大衍玄图》《义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
(2)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
5.卢鸿对一行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藉。大将军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节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材料二:

何充,字次道,庐江人。丞相王导妻之姊子,故少与导善,早历显官,明帝亦友昵之。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平苏峻乱,迁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颜等以为佐吏。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及导薨,转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参录尚书事。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权侔人主,虑易世之后,戚属转疏,将为外物所攻,谋立康帝,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建元初,出为骠骑将军,假节,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以避诸庾。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充居宰相,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然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靡费巨亿而不吝也。于时郗愔及弟昙奉天师道,而充与弟准崇信释氏,谢万讥之云:“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曰文穆。

(节选自《晋书·何充传》)


【注】康帝,即后来的晋康帝,当时身份是琅邪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今A琅B邪C践D阼E如F孺G子H何I社J稷K宗L庙M将N其O危P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狼藉,文中指名声不好,与《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中的“狼藉”意思不同。
B.稍,这里是“逐渐”的意思,《苏武传》中“稍迁至移中厩监”的“稍”也是此意。
C.假节,即“假(借)以符节”,是指皇帝将符节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
D.数,文中意为“计算”,与《六国论》中“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数”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王敦特意在众人面前夸赞担任庐江太守的哥哥王含政绩斐然、广受赞誉,作为下级的何充对此却持有异议。
B.何充在东阳太守任上有很多有益于百姓的政治措施和成就,颇受王导和庾亮的赏识,在二人力荐之下,得到提拔重用。
C.外戚庾冰兄弟权倾朝野,为了继续保有自己的地位,他们希望让太后的弟弟康帝即位,并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
D.何充担任宰相,才能度量出众,一心为公,正直无私,深受人们赞誉,但又笃信佛教,花费无度,受到时人讥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2)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
5.后世评价何充“抗直不谄”,文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023-12-27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九年,吴王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不可入,今果何如?”二将曰:“夫战,借胜以成其威,非常胜之道。”吴王曰:“吾欲复击楚,奈何而有功?”孙武曰:“囊瓦者,贪而多过于诸侯,而唐、蔡怨之。王必伐,得唐、蔡而可伐楚。”吴王于是使使谓唐、蔡曰:“楚为无道、虐杀忠良,侵食诸侯,困辱二君,寡人欲举兵伐楚,愿二君有谋。”唐侯使其子乾为质于吴三国合谋伐楚舍舟于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水为阵。子常遂济汉而,自小别山至于大别山,三不利。十月,二师阵于柏举。阖闾之弟夫概晨起请于阖闾曰:“子常不仁,贪而少恩,其臣下莫有死志,追之必破矣!”阖闾不许。夫概曰:“所谓臣行其志不待命者,其谓此也。”遂以其部五千人击子常。大败走,奔郑,楚师大乱。吴师乘之,遂破楚众。吴从楚师,及清发,将击之。夫概曰:“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吴人及之,奔,食而从之。雍澨五战,径至于郢。

(节选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材料二:

吴王问孙武曰:“衙地必先,吾道远发后,虽驰车骤马,至不能先,则如之何?”孙武曰:“诸侯三属,其道四通,我与敌相当,而傍有国。所谓先者,必重币轻使,约和傍国,交亲结恩,兵虽后至,众以属矣。兵练卒,阻利而处,亲吾军士,实吾资粮,令吾车骑,出入瞻候。我有众助,彼失其党,诸国犄角,震鼓齐攻,敌人惊恐,莫知所当。”

(节选自《武经总要·前集》)

【注】①吴王:阖闾,春秋后期吴国君主。吴王阖闾三年,阖闾率军攻打楚国,夺取了楚国的舒邑,谋划攻入楚国的都城郢都,将军孙武说:“此时民众疲劳,不能立刻攻打郢都,要等待时机。”②囊瓦:春秋时楚国大夫,字子常。③衢地:指各国相毗邻的要冲。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唐侯使其子A乾为质B于吴C三国合谋D伐楚E舍舟F于淮汭G自豫章H与楚夹汉水I为阵。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奈何,意为怎么办,与《屈原列传》“奈何绝秦欢”中的“奈何”含义不同。
B.阵,指军队作战时布置的格局,与成语“临阵磨枪”中的“阵”词义和用法都相同。
C.重币,指重金、厚礼。币是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也泛指用作礼物的车马玉帛等。
D.简,文中意为“选择”,与《出师表》中“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简”含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王阖闾九年,阖闾希望再次攻打楚国,并向伍子胥和孙武咨询取胜的方法,孙武建议获得唐国和蔡国的支持,与他们一同讨伐楚国。
B.楚国大夫囊瓦率领楚军渡过汉水抢占先机,从小别山到大别山三次打败吴军,吴王的弟弟夫概违背阖闾的命令发动进攻,终于大败囊瓦。
C.吴军追打楚国军队追到清发这个地方,夫概建议等到对方渡河渡到一半后再发动进攻,阖闾听从了他的建议,再次打败楚军。
D.吴王向孙武请教作战时的方法策略,孙武认为既要采取有效的外交策略,也要重视军队内部兵卒的训练、资粮的充实。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战,借胜以成其威,非常胜之道。
(2)吾道远发后,虽驰车骤马,至不能先,则如之何?
5.材料一中孙武等人是怎样践行材料二的兵法主张的?请简要分析。
2023-12-27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高三大数据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幼颖异,十三岁能为文,十七时作《函关》,已传人口。游学于陈,学官苏辙爱之。因得从轼游,轼亦深知之,称其文汪洋冲澹,有一倡三叹之声。弱冠第进士,入为太学录,范纯仁以馆阁荐,累起居舍人。初,来在颍,闻苏轼讣,为举哀行服,言者以为言,遂贬房州别驾,安置于黄。五年,得自便,居陈州。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肴饮食之。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尝著论云: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冲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蛟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学者以为至言。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而乐府效张籍。

(选自《宋史•张耒传》,有删改)

材料二:

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试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

(选自《张耒集》,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须加标点的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此无见A于理B而欲以言语C句读D为奇E反覆F咀嚼G卒亦H无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体裁,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抒情。
B.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不同。擢,擢升的意思,表示的是升官,相同意思的还有“右迁、进”等词。
C.行服,是指穿孝服居丧。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比如小功服是五个月的丧服。
D.鼎俎,鼎是古代烹煮东西用的器物,俎是可盛放祭品的一种器物。“鼎俎”一词在文中是指祭祀用的礼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耒才思敏捷,少年成名。游学于陈时得到学官苏辙的厚爱,并因此结识苏轼,苏轼也赏识他,称赞其辞恣洒脱、淡雅情真。
B.张耒论述为文,取譬生动。他以水流河道通达大海比喻写文章要有所侧重,一气贯通著述成文,文章的起伏变化应顺势而为。
C.张耒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司马迁和韩愈因触犯君主而遭遇灾祸,平生志向郁结于心,而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
D.张耒通过评价前人,表明写文章的主张。通过对司马迁、韩愈等人的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文学观点。语言整散结合,铺陈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说理气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
(2)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
5.张耒对写文章有什么主张?请简要概括。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头髻。②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B.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C.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D.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延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B.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C.司马:殷商时代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D.六义:诗经学名词。语出《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正是品行不好,不得重用。
D.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2)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
5.白居易为何被贬为江州司马?请简要说明。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高,字公颐,号旭山,中书令袁恕己之孙,沧州东光人。少慷慨有节尚。擢进士第。代宗时,累迁给事中。建中中,拜京畿观察使。坐累贬韶州长史,复拜给事中。

德宗将起卢杞为饶州刺史,高当草诏,见宰相卢翰、刘从一曰:“杞国,矫诬阴贼,斥忠谊,明德,反易天常,使宗祏失守,天下疣痏。朝廷不置以法,才示贬黜,今还授大州,天下其谓何?”翰等不悦,命舍人作诏。诏出,高执不下,仍上奏曰:“卢杞为政,穷极凶恶。三军将校,愿食其肉;百辟卿士,嫉之若仇。”遗补陈京、赵需、裴佶、宇文炫、卢景亮、张荐等上疏论奏。次日,又上疏。高又于正殿奏曰:“陛下用杞为相,出入三年,附下上,使陛下越在草莽,群臣愿食其肉且不厌。汉法,三光不明,雨旱不时,皆宰相请罪,小者免,大者戮。杞罪万诛,陛下赦不诛,止贬新州,俄又内移,今复拜刺史,诚失天下望。”帝曰:“杞不逮,是朕之过。朕已再赦。”答曰:“杞天资诡险,非不逮,彼固所余。赦者,止赦其罪,不宜授刺史。愿问外廷并敕中人听于民若亿兆异臣之言臣请前死。”谏官亦力争帝前。帝曰:“与上佐可乎?”群臣奉诏。翌曰,遣使慰高曰:“朕惟卿言切至,已如奏。”太子少保韦伦曰:“高言劲挺,自是陛下一良臣,宜加优礼。”

贞元二年,帝以大盗后关辅百姓贫,田多荒芜,诏诸道上耕牛,委京兆府劝课。量地给牛,不满五十亩不给。高以为圣心所忧,乃在穷乏。今田不及五十亩即是穷人,请两户共给一牛。从之。卒,年六十,中外怅惜。宪宗时,李吉甫言其忠塞,特礼部尚书。

(选自《新唐书·卷四十五》,有删改)

[注]①疣痏:疮痍。②越:流亡。③忠謇:忠诚正直。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愿A问外廷B并敕中人C听于民D若亿兆E异臣之言F臣请前G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主持,与《兼爱》中“当察乱何自起”的“当”意思不同。
B.傲,傲视,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的“傲”意思相同。
C.罔,欺骗、蒙蔽,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相同。
D.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给已死的大臣或其父祖追授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高年少的时候充满正气有志节,考中进士。代宗时他经多次升迁至给事中。德宗中期,被授予京畿观察使的职位。
B.袁高认为,卢杞假托君命诬陷无辜并暗中残害,排斥忠义人士,轻视光明磊落的人,朝廷不应该起用他。
C.袁高坚决反对起用卢杞,皇帝派遣使臣慰问袁高,认为袁高上奏的话切直尽理,已经按袁高上奏的建议做了。
D.关中和三辅地区百姓贫穷,田地多荒芜,朝廷量地给牛,每五十亩地给两头牛,袁高请求两户穷人给一头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坐累贬韶州长史,复拜给事中。
(2)诏诸道上耕牛,委京兆府劝课。
5.袁高做了哪些事来阻止卢杞被起用?请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景字道兴,天水休官人也。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开皇九年以行军总管从王世积伐陈陷陈有功进位上开府寻从史万岁击突厥于大斤山,别路邀贼,大破之。后送义成公主于突厥,至恒安,遇突厥来寇。时代州总管韩洪为虏所败,景率所领数百人援之。力战三日,杀虏甚众。汉王谅作乱并州,景发兵拒之。谅遣刘嵩袭景,战于城东。升楼射之,无不应弦而倒。选壮士击之,斩获略尽。谅复遣岚州刺史乔钟葵率劲勇三万攻之。景战士不过数千,加以城池不固,为贼冲击,崩毁相继。景且战且筑,士卒皆殊死斗,屡挫贼锋。月余,朔州总管杨义臣以兵来援,合击,大破之。景智略非所长,而忠直为时所许,帝甚信之。车驾西巡,至天水,景献食于帝。帝曰:公,主人也。赐坐齐王暕之上。明年,攻高丽武厉城,破之,赐爵苑丘侯。杨玄感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景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帝每呼李大将军而不名,其见重如此。十二年,帝令景营辽东战具于北平。会幽州贼杨仲绪率万余人来攻北平,景督兵击破之,斩仲绪。于时盗贼蜂起,道路隔绝,景遂召募,以备不虞。后为高开道所围,独守孤城,外无声援,岁余,士卒患脚肿而死者十将六七,景抚循之,一无离叛。辽东军资多在其所,粟帛山积,既逢离乱,景无所焉。后将还幽州,在道遇贼,见害。契丹、靺鞨素感其恩,闻之莫不流涕,幽、燕人士于今伤惜之。

(节选自《隋书·李景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开皇九年/以行军总管从王世积伐陈陷陈有功/进位上开府/
B.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开皇九年/以行军总管从王世积伐陈/陷陈/有功进位/上开府/
C.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开皇九年/以行军总管从王世积伐陈/陷陈有功/进位上开府/
D.景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开皇九年/以行军总管从王世积伐陈陷陈有功进位/上开府/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弦而倒,伴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往往用来形容一个人射箭技艺的高超。
B.车驾,是指帝王乘坐的车,也是帝王的代称。与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有大驾、凤辇。
C.赐爵,赐予爵位。周天子赐爵,爵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D.“无所私焉”与“欲苟顺私情”(《陈情表》)两句中的“私”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景两次出击突厥,先是跟从史万岁出兵大斤山,大败突厥。后来又率领几百士兵增援代州总管韩洪,与敌军力战三天,杀死众多敌兵。
B.汉王杨谅在并州叛乱,李景发兵迎战。杨谅派遣刘嵩袭击李景,两军在城东交战。李景登上城楼,搭弓射箭,箭不虚发,敌人应弦而倒。
C.李景不擅长智谋权术,但是他的忠心正直被当时的人所赞许。杨玄感叛乱的时候,朝中大臣的子弟大多参与其中,可是李景却与此无关。
D.李景被高开道包围期间,独守孤城。士兵患上脚肿病死去的十有六七,李景抚慰他们,竟无一人叛逃。契丹、靺鞨各部因此感念他的恩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且战且筑,士卒皆殊死斗,屡挫贼锋。
(2)于时盗贼蜂起,道路隔绝,景遂召募,以备不虞。
5.李景深受皇帝敬重,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述。
2023-12-13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十年夏四月庚申,突厥寇周幽州,杀掠吏民。五月已丑,周高祖帅诸军伐突厥,遣柱国原公姬愿、东平公神举等将兵五道俱入。帝不豫,诏停诸军。六月,帝殂。十一年春二月,(1突厥佗钵可汗请和于周,周主以赵王招女为千金公主,妻之。十二年春二月戊午,突厥入贡于周,且迎千金公主。突厥佗钵可汗卒,国中相与议曰:“四可汗子,摄图最贤。”共迎立之,号沙钵略可汗。沙钵略勇而得众北方皆畏附之隋主既立待突厥礼薄突厥大怨乃与故齐营州刺史高宝宁合兵为寇隋主患之敕缘边修保障峻长城命上柱国武威阴寿镇幽州,京兆尹虞庆则镇并州,屯兵数万以备之。十四年夏四月庚寅,隋大将军韩僧寿破突厥于鸡头山,上柱国李充破突厥于河北山。五月己未,高宝宁引突厥寇隋平州,突厥悉发五可汗控弦之士四十万入长城。六月乙酉,隋上柱国李光败突厥于马邑。突厥又寇兰州,凉州总管贺娄子干败之于可洛峐。冬十月癸酉,隋太子勇屯兵咸阳以备突厥。长城公至德元年夏四月,突厥数为隋寇,隋主下诏曰:(2)“朕以为厚敛兆庶,多慧豺狼,未尝感恩,资而为贼。(3近者尽其巢窟,俱犯北边,盖上天所忿,驱就齐斧。诸将今行,义兼含育,有降者纳,有违者死,使其不敢南望,永服威刑。”于是命卫王爽等为行军元帅,分八道出塞击之。爽督总管李充等四将出朔州道,已卯,与沙钵略可汗遇于白道。李充言于爽曰:(4)“突厥狃于骤胜,必轻我而无备,以精兵袭之,可破也。”诸将多以为疑,唯长史李彻赞成之,遂与充帅精骑五千掩击突厥,大破之。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其军中无食,粉骨为粮,加以疾疫,死者甚众。甲午,突厥遣使入见于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突厥朝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沙钵略勇而得众/北方皆畏附之/隋主既立/待突厥礼薄/突厥大怨/乃与故齐营州刺史高宝宁合兵为寇/隋主患之/敕缘边/修保障/峻长城/
B.沙钵略勇而得众/北方皆畏附之隋主/既立/待突厥礼薄/突厥大怨/乃与故齐营州刺史高宝宁合兵为寇/隋主患之/敕缘边修保障/峻长城/
C.沙钵略勇而得众/北方皆畏附之/隋主既立/待突厥礼薄/突厥大怨/乃与故齐营州刺史高宝宁合兵为寇/隋主患之/敕缘边修保障/峻长城/
D.沙钵略勇而得众/北方皆畏附之隋主/既立/待突厥礼薄/突厥大怨/乃与故齐营州刺史高宝宁合兵为寇/隋主患之/敕缘边/修保障/峻长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豫,指事先没有预备,“豫”与“凡事豫则立”中的“豫”字词义相同。
B.入贡,主要指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科举时代也可以指贡士入京参加会试。
C.己未,是天干地支的组合,古人将其组合后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D.兆庶,词义等同于兆民,古称天子之民为兆民,后来用以泛指众民、百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突厥佗钵可汗去世后,突厥人讨论后认为,在四位可汗的儿子中,摄图最为贤德,于是他们就拥立摄图为可汗,建号为沙钵略可汗。
B.突厥沙钵略可汗即位后,多次侵扰刚刚立国的隋朝边境,隋文帝派遣阴寿、虞庆则镇守要塞,并且驻扎数万军队以防备突厥的入侵。
C.虽然韩僧寿、李光、贺娄子干等先后击败过突厥,但是突厥依然侵扰隋朝,隋文帝就派遣太子杨勇率军驻扎在咸阳以防备突厥军队。
D.在李彻支持和帮助下,李充率领五千人精锐骑兵突然袭击突厥军,大败突厥军,沙钵略可汗丢弃所穿的金甲,躲在草丛中得以逃脱。
4.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突厥佗钵可汗请和于周,周主以赵王招女为千金公主,妻之。
译文:突厥佗钵可汗向北周请求讲和,北周宣帝(宇文赟)把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千金公主嫁给佗钵可汗为妻。
B.朕以为厚敛兆庶,多慧豺狼,未尝感恩,资而为贼。
译文:我认为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对突厥施加很多恩惠,突厥不曾感恩,反而资助他们成为贼寇。
C.近者尽其巢窟,俱犯北边,盖上天所忿,驱就齐斧。
译文:近来突厥又要倾巢而出,一起进犯我们的北部边境,这是上天都愤恨的举动,驱使他们来侵犯。
D.突厥狃于骤胜,必轻我而无备,以精兵袭之,可破也。
译文:突厥屡次胜利更加凶残,一定轻视我军而没有防备,率领精兵袭击他们,就可以击败他们。
2023-12-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石,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

【注】①禨(jī):事神求福的习俗。②五员: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兄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③抟黍(tuán shǔ):捏成的饭团。④儿子:指小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
B.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
C.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
D.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此,意思是只有这块土地了,“唯”与《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唯”字含义相同。
B.绝江,意思是横渡长江,“绝”与《劝学》“而绝江河”的“绝”字含义相同。
C.再拜,意思是再拜一次,“再”与《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再”字含义相同。
D.每食,意思是每次进食,“食”与《马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的“食”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临终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意,请求君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伍员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曾到过许国,许公不用语言而用唾的方向为伍员指路,伍员心领神会。
C.江上打渔老人不肯接受伍员酬赠的千金之剑,司城子罕不肯接受宋国野人献上的出土宝玉,都是因为他们“所宝者异也”。
D.除了历史事实,本文还以生活实例等为论据,用小孩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2)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5.文章中伍员要在吃饭前祭祀江上老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2023-12-1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文本二:

齐王田婴于薛,号曰靖郭君,得专齐之权。靖郭君欲城薛,客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苟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庸足恃乎?乃不果城。靖郭君有子四十余人,其妾之子曰文,通傥侥智略。靖郭君使文主家待宾客,宾客争誉其美,皆请以文为嗣。靖郭君卒,文嗣为薛公,号曰孟尝君。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舍业厚遇之,存救其亲戚,食客常数千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由是孟尝君之名重天下。

臣光曰: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夫贤者,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

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孟尝君门人公孙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之。戌许诺,入见孟尝君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故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哉!孟尝君曰:善。遂不受。戌趋去未至中闺孟尝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戌以实对。孟尝君乃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

臣光曰: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苟其言之善也,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孟尝君有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戌趋A去B未至C中闺D孟尝君召E而反之F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封田婴于薛”的“封”,指君王以土地、爵位或名号赐人。
B.“所以”指原因,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中“所以”含义相同。
C.“趋”,礼貌性的小步快走,常用作子对父、臣对君时,表示恭敬。
D.“虽”,指即使,与《论语》“回虽不做,请事斯语矣”中的“虽”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认为,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不然就应该可以依靠国力制服秦国。
B.田文性格洒脱,富裕多金,才智出众,在四十几个兄弟中脱颖而出,被父亲委以重任,获得了宾客们的赞誉。
C.孟尝君代表齐国前往楚国访问,接受了楚王的象床之礼,准备护送回国时,听从进谏,最终谢绝了象床。
D.公孙戌劝谏成功后,孟尝君因其神态生疑,得知真相后宣称厌恶这样有利益私心而进谏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
(2)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
5.靖郭君欲城薛时,客是如何成功地劝他放弃打算的?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