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50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正公,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已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义田记》,有删改)

材料二:

范仲淹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写在横线上。
公既殁A后B世C子孙修D其业E承F其志G如公H之存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正,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范文正公即范仲淹,谥号“文正”。
B.为,意为“成为”,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中的“为”意思不同。
C.堪,意为“经得起、忍受”,与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如今有谁堪摘”中的“堪”意思相同。
D.斋,斋戒,指古人在祭祀前洁净身心等。范仲淹去世后,羌族部落首领斋戒三日,表示崇敬与怀念。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买了靠近外城且能常年丰收的一千亩良田,叫作“义田”,用它来养活、周济众多同族的人。
B.范仲淹去世时,没有棺木装殓尸身,儿子也没有钱为其办像样的丧事。几百位羌族部落首领像失去父亲一样为他痛哭。
C.许多身居三公高位的人,享受着优厚俸禄,可族人却不能进他们的大门,这与范仲淹形成了对比。
D.范仲淹为政多年,到过的地方留下了恩德。范仲淹死后,当地百姓画了他的像并建立祠堂祭祀他。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
(2)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5.范仲淹身上有哪些高尚品质?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王好猎,大夫谏曰:“晋、楚敌国也,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王无乃耽于乐乎?”王曰:“吾猎将以求士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故曰“苟有志则无非事者”,此之谓也。汤之时,大旱七年,洛坼川竭,煎沙烂石,于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节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宫室营耶?女谒盛耶?何不雨之极也!”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殷太戊时有桑、楮生于庭,昏而生,比旦而拱,史请卜之汤庙,太戊从之,卜者旦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于是乃早朝而要退,问疾吊丧,三日而桑、楮自亡。高宗者,武丁也,高而宗之,故号高宗。成汤之后,先王道缺,刑法违犯,桑、楮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而问焉。其相曰:“吾虽知之,吾弗得言也。”闻诸祖己,曰:“桑、楮,野草也,而生于朝,意者国亡乎?”武丁恐骇,饬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三年之后,重译而朝者七国,此之谓存亡继绝之主,是以高而尊之也。宋大水,鲁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满盈,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宋人应之曰:“寡人不佞,斋戒不谨,邑封不修,使人不时,天加以殃,又遗君忧,命之辱。”君子闻之曰:“宋国其庶几乎!”问曰:“何谓也?”曰:“夫过而改之,是犹不过也,故曰其庶几乎。”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政平,向使宋人不闻君子之语,则年谷未丰,而国家未宁。《诗》曰:“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此之谓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

【注】①楮:一种树。②宋人:这里指宋君。③君子:这里指孔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
B.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
C.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
D.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庄”是谥号。春秋时期,齐、晋、秦、宋、卫等国国君常称“公”,而楚国国君常称“王”。
B.“比旦而拱”与“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两句中的“比”字含义相同。
C.“蛮、夷”在文中指边远地的少数民族、在古代,对少数民族有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的称谓。
D.“拜命之辱”“拜臣郎中”(《陈情表》)两句中的“拜”含义不同,前者是“拜谢”,后者是“授予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汤因为连续大旱七年而令人向山神河神祷告,从政令是否适度、是否使百姓遭受痛苦、是否贪贿成风、是否小人得势等方面进行反思。
B.殷商太戊时,有桑秧和楮苗长在朝廷的院子里,这被认为是不好的征兆,太戊后来勤政爱民,后来庭中的桑、楮竟然消失了。
C.武丁听祖己说,得知国家面临危亡的情况后,就约束自己,检点行为,追思先王的政绩,尊老敬贤,后来有少数民族国家前来朝拜。
D.孔子否定了宋君对鲁国使臣的回话,他希望宋君能够反思并改正自己的过错,后来宋君果然对国内的政事尽心尽力。
2023-12-0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河北正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半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鱼生于战国之世、长于兵戎之间,然独先王之道,讲习不倦。季则谓子鱼曰:“丈夫不生则已,生则有云为于世者也。今先生淡泊世务,修无用之业,当身不蒙其荣,百姓不获其利,窃为先生不取也。”子鱼曰:“不如子之言也。武者可以进取,文者可以守成。今天下将扰扰焉,终必有所定。子价武以助之取,吾俗文以助之守,不亦可乎?”

秦始皇东并,子鱼谓其徒叔孙通曰:“子之学可矣!盍仕乎?”对曰:“臣所学于先生者,不用于今,不可仕也。”子鱼曰:“子之材能见时变,今为不用之学,殆非子情也。”叔孙通遂辞去,以法仕秦。

(节选自《孔丛子·独治》)

材料二:

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馀人,然通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弟子皆窃骂曰:“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叔孙通闻之,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汉王拜叔孙通为博士。

汉五年,已并天下。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微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馀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微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竟朝置酒,无敢讙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注】①子鱼:孔鲋(前264年?一前208年),字子鱼,鲁国曲阜人。秦末儒生,孔子八世孙。②绵蕞:拉起绳子表示施礼的处所,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2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群臣A饮酒B争功C醉D或妄呼E拔剑F击柱G高帝H患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指以……为乐,“渔人甚异之”的“异”表示“以……为异”,两者用法相同。
B.易,指容易,与《谏太宗十思疏》“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易”词义不同。
C.进取,文中指进攻、夺取,与现在所说的“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意思不一样。
D.左右,指皇帝的侍从,他们在叔孙通的指导下在郊外协同进行了新礼仪的演练。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则认为子鱼修习于世无用的学业对自己、对百姓都无益,子鱼却认为天下最终会趋于安定,自己修习文事可以稳固前人所取得的功业。
B.叔孙通不推荐跟随自己的儒生弟子,却推荐那些旧时的盗贼壮士,这让他的弟子很不满,在叔孙通的劝说下,他们最终理解了叔孙通。
C.叔孙通知道皇帝越来越讨厌朝廷上群臣的放诞无礼,准备帮助皇帝制定朝廷上的一些礼仪,但部分儒生认为叔孙通办事方式不合古法。
D.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参加十月大典时,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汉高帝对此很满意,赏赐了叔孙通。
2023-12-0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河北正中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半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 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城将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B.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C.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D.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礼仪、祭祀、贡举、学校、宗俗教化、接待外宾之事。
B.《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C.“知免役之害”中“知”意为“知道”,与《劝学》中“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知”不同。
D.举子即举人,唐、宋时称可以应进士考试的人为“举人”;明、清时,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一开始都很厌烦苏轼,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苏轼自己也以身作则,过家门而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对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的看法不同,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从中举以来,坚定地以忠于君主为根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由于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2)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5.结合文中第一段内容,说说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3-12-09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翰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注]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节选自《战国策·苏秦连横约纵》)

材料二: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节选自《史记列传第九·苏秦》)

[注]阴符:传说是姜子牙著的一部兵书。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苏秦A既约六国B从亲C归赵D赵肃侯E封为武安君F乃投G从约书H于秦。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地势,与《种树郭橐驼》中“名我固当”中的“固”词义不同。
B.万乘,指兵车万辆,与《过秦论》中“致万乘之势”中的“万乘”词义相同。
C.愿,动词,希望,与《归去来兮辞》中“富贵非吾愿”中的“愿”词义相同。
D.不行,指不被采纳,与《陈情表》中“九岁不行”中的“不行”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游说秦惠王时赞美秦国,东西南北都有很好的条件,有田地肥美、人民富庶等优势,是天然府库,是天下的强国。
B.秦惠王感谢苏秦很郑重地从很远的地方来到秦国在朝廷上指教他,但是又委婉拒绝了苏秦劝他称帝来治理天下的主张。
C.苏秦游说秦王失败后,非常狼狈,呈现出要回家的神色。但回到家里,家人不理睬他,他感慨:这都是秦国的罪过啊。
D.苏秦的家人不赞同苏秦,他们认为周人的习俗是经营自己的产业,致力于工商业,以谋取其中的十分之二的利润为本务。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2)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5.苏秦为什么发奋苦读《阴符》?
2023-12-0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苏颐为益州长史,见白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施。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阻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有删改)

【注】①神龙:武则天和唐中宗的年号。②巴西:地名,在今四川江油。③頮:huì,洗脸。④擿:挑剔;指摘。⑤寻阳:即浔阳,今江西九江。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B.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C.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D.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2.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白之”“施”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同,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B.“言于玄宗”中的“于”表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与“不拘于时”中的“于”用法相同。
C.“益骜放不自修”与“圣益圣”中的“益”都是副词,可译为“更加、越发”。
D.“尝乘月”“吾尝终日而思矣”的“尝”都是副词,可译为“曾经”。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10岁就通诗书,成年后益州长史苏颋很欣赏他的才华,在长安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叹为“谪仙人”,两人都向玄宗推荐了他。
B.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任命李白担任翰林供奉。从此李白步入仕途,几次被玄宗召见宴请。
C.李白游历并州时,见到大将郭子仪。后来郭子仪犯法,李白救下了他。到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为李白赎罪。
D.朝廷下诏,把李白长期流放夜郎。恰遇大赦,得以回浔阳,又因事获罪下狱。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阻止。
5.李白的哪些行为体现了桀骜不驯,放荡不羁的性格特点?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于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


【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②刘瑾: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诇:音xiòng,刺探,得知。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守仁天资异A敏B年十七C谒上饶D娄谅E与F论朱子G格物H大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成年时要行冠礼,戴上帽子,表示已经成人,文中“弱冠”指男子20岁刚成年。
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二、三甲各若干名。
C.兵部是我国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晦,指阴历每月初一。“朝菌不知晦朔”一句中的“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不畏强权,正直敢言。曾因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擅长军事。上杭一战中,他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制敌获胜。
C.王守仁精于计谋。在平定朱宸濠叛乱时,王守仁审时度势,使用反间计迷惑了朱宸濠。
D.王守仁博学勤思,最终悟得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以此就创立了阳明学派。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2)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
5.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原因。他的这一做法与“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相吻合?
2023-12-0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在奉天,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

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贽奏:非功而获爵则,非罪而肆刑则亵。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乎?

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注]①建中四年,泾原兵变,唐德宗避乱于奉天。

材料二: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已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任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已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等每退A自西阁B即私相C告言D以E陛下F圣明G必喜H贽议论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轻,指轻视、看轻,与《报任安书》中“或轻于鸿毛”的“轻”意思不同。
B.恤,指忧虑,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的“恤”意思相同。
C.格,指纠正,与成语“别具一格”“格格不入”“格杀勿论”中的“格”意思不同。
D.区区,指愚拙,与《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的“区区”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在唐德宗避乱于奉天时,得到皇帝倚重,他认为面对叛贼遍布天下的现状,德宗应责备自己,反省悔过,进而感化人心。
B.唐德宗想封赏“试官”之位给一个进献瓜果的人,并说这只是一个虚名,但陆贽坚持认为应使爵位贵重,不要轻易授予爵位。
C.苏轼认为陆贽的智慧、文才胜过张良,论辩、谋术胜过贾谊,如果他的进言能被皇帝完全采纳,则贞观之治的盛世将会再现。
D.苏轼认为陆贽的奏议意义非凡,希望皇帝能把整理校对后的陆贽奏议放在座位边,反复熟读,这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
(2)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5.材料二中,苏轼认为陆贽“但其不幸,仕不遇时”的事实依据是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之弼,字右君,顺天大兴人。顺治三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转工科都给事中。八年,言:“国家宜重名器。 旧制,胥吏供役年久无过,予以议叙,选用佐贰。今户、兵等部书役别系职衔,非官非吏,有玷班行。此曹起自贫乏,不数年家赀钜万,衣食奢侈。非文作奸,何以致此?请严察褫夺。”上韪其言,并严饬行。

又疏言:“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上下相诿,彼此相安。国家事安得不,百姓安得不困?臣愚谓今日求治,首在择人。上面召诸大臣亲试才品,因能授任;复考其历事后兴利几何,除弊几何,定功罪,信赏罚,则法行而事举矣。”上纳之弼言,谕六部去怠忽旧习。

世祖恶贪吏命官得赃十两役得赃一两皆流徙。令既行,之弼疏论其不便,略谓:“自上谕宣传后,抚按所纠,必无大贪。何则?一经提问,有司无不图保身命,虽盈千累百,而及其结谳,期不满十两而止。而今普天之下,皆不取十两之有司,岂真出古循吏哉?以令严则思遁,徒有名而无其实也。上但择一大贪者惩之,一大廉者奖之,则众贪惧、众廉奋矣。”上甚嘉之。

会岁旱求言,与尚书王弘祚廷辨,卒从之弼议。康熙八年,疏言:“世祖严治贪官蠹役,特立严法,如非官役,不用此例。今不论有禄无禄,通用重典。贪蠹事发,被证畏同罪,刑讯不承,使大贪漏网。如逼抑出钱,倘非官役,许用旧律。”诏并如所请。十四年,以母丧去官。二十二年,会推湖北按察使,之弼举道员王垓,不当上意。 以所举非材,吏部议降三级调用。寻卒。

之弼内行修笃,事亲孝,与其弟之佐相友爱。之佐,顺治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历官侍读学士。严事之弼,虽白首,执子弟礼甚谨。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有删改)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世祖恶A贪吏B命官C得赃D十两E役得赃F一两G皆流徙。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指上奏书,与《促织》中“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的“疏”字意思不同。
B.舞,指耍弄,与《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的“舞”意思相同。
C.良,指的确、确实、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温良恭俭让”的“良”字意思不同。
D.废,指颓废、废弛、与《岳阳楼记》中“政通人和,百废待兴”的“废”字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清朝旧制,如果官府的小吏工作时间长了没有过失,就给予核议奖励,选择任用为副职。
B.朱之弼认为户、兵等部门的一些小吏职衔混乱,不仅玷污混乱了正常的官阶行次,还造成了贪墨现象。
C.朱之弼认为当下国事败坏,百姓生活困窘不堪,如果想要国家安定,首要办法在于选用人才。
D.朱之弼建议分别选择一个大贪官和大清官进行惩罚奖励,进而起到震慑和激励的效果,得到皇帝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考其历事后兴利几何,除弊几何,定功罪,信赏罚,则法行而事举矣。
(2)会推湖北按察使,之弼举道员王垓,不当上意。
5.通读文本,试概括朱之弼的形象特点。
2023-11-28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 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郦生言其弟郦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郦生常为说客,驰使诸侯。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①握鲰(chuò):同“龌龊”,指气量狭小,拘泥于小节。②里中子:同乡人。③溲溺:解小便。溺,同“尿”。④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闻A沛公B慢C而易人D多大略E此真吾所愿F从游G莫为我先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指有才学之人,也为读书人的通称,和我们今天先生的称谓有些类似。
B.“及陈胜、项梁等起”与“恍惊起而长嗟”(《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起”含义不同。
C.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今指旅馆、饭店之类的地方。
D.“延郦生上坐”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延”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郦食其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没有可以用来供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于是便去做了一名看管里门的小吏。
B.尽管郦食其穷困潦倒,只是一名小吏,县里有名望、有权势的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当地人都称他为狂生。
C.虽然经过高阳的各路将领有数十人,但郦食其都拒绝了他们的邀请,并通过同乡的引荐,追随了沛公。
D.郦食其后来向沛公推荐了自己的弟弟郦商,让郦商跟随沛公南征北战,而自己常常作为说客出使各路诸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2)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
5.沛公并不喜欢儒生,作为读书人的郦食其是如何赢得沛公的信任并被封为广野君的?请简要说明。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