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时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2 道试题
9-10高三·福建三明·阶段练习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近,“轻小说”的概念频频出现于网络媒体上,有的网站,将一批“80后”甚至“90后”作家主编的杂志,通称为“轻小说”,比如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明晓溪主编的《公主志》、郭妮主编的《火星少女》、江南主编的《幻想1+1》……这些杂志大多开本小,一手便可掌握,翻阅起来极为方便——这样的设计,恐怕还是出于在课堂和上下学路上阅读的考虑。   

国内的“轻小说”和日本的“轻小说”如出一辙,看来,在日本动漫和韩国游戏全面侵入国内青少年文化生活之后,日本文学也通过杂志的方式开始影响中国的孩子了。200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5本的系列丛书,取名为“轻阅读书坊”,图书采取的也是文配图的方式,被视为国内最早提出文学“轻阅读”的丛书。

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王肖练曾经就“轻阅读”三字给出精彩的定义:轻松的阅读、轻快的阅读、轻灵的阅读;“轻”不是没有分量,“轻阅读”是另一种重质感的阅读。书中的内容“说的都是大白话,话题既时髦又有趣,既温文尔雅又愤世嫉俗”。通过这些定义,即便是“轻阅读书坊”的创意借鉴日本的“轻小说”,也能看出出版者已经将其本土化了。

“轻阅读”的流行,得益于网络普及的推动。据了解,国内著名的商业网站网易和腾讯,均开设有“轻阅读”的频道或专栏。网络使得两种文字阅读上的障碍得到了最快的融通,而站在时尚和流行前沿的年轻作家,在对外来文化的消化上,也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

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轻阅读”产品的本质是无害的,甚至在丰富人的生活、愉悦人的心灵方面,有着其他读本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些文本中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匮乏,以及价值观的迷失,都有让“轻阅读”变成“飘阅读”的趋势。我们青少年读者追逐和享受“轻阅读”是他们的权利,但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轻阅读”中唯美背后的虚无、时尚背后的苍白。无论什么时候,厚重的经典和传统文学的质朴和开阔,都是丰富一个人心灵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1.对“轻小说”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轻小说”是一批“80后”甚至“90后”作家主编的如《公主志》一类的杂志。
B.“轻小说”是开本小、易掌握,翻阅起来极为方便,有利于学生随时阅读的一类杂志。
C.“轻小说”是源自日本、受日本文学杂志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类方便阅读的一类杂志。
D.“轻小说”是源自日本、被出版者本土化的便于读者阅读的一类杂志。
2.不属于“轻阅读”在我国流行的原因的一项是(   
A.日本动漫和韩国游戏全面侵入我们国内青少年文化生活。
B.我国的出版者将源自日本“轻小说”的“轻阅读”本土化。
C.国内著名的商业网站网易和腾讯,均开设有“轻阅读”的频道或专栏。
D.“轻阅读”是一种文化消费品,它的本质是没有危害的。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王肖练就“轻阅读”三字给出的精彩定义,现在流行的“轻小说”属于王肖练所说的“轻阅读”的一种。
B.200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5本的系列丛书,取名为“轻阅读书坊”,说明早在九年前“轻小说”就已经开始在我国流行了。
C.“轻阅读”在丰富人的生活、愉悦人的心灵方面,有着其他读本不可代替的作用,表明“轻阅读”在人们的阅读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D.厚重的经典和传统文学的质朴和开阔,是丰富一个人心灵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因此人们不能因为轻阅读而放弃对经典和传统文学的阅读。
2016-11-17更新 | 491次组卷 | 5卷引用:2011年山东省梁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2010·安徽宿州·三模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倡导全民阅读不必排斥网络阅读

现代社会,很多人面对诱惑,渐渐变得浮躁起来;孩子们因沉重的学业负担,往往无暇在课外阅读经典名著;网络文化盛行,使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疏远了经典阅读,而处于“浅阅读”状态中——有人因此惊叹:传统阅读的逻辑性遭到了破坏。

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阅读名著,既可以拓宽视野,增加文化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基础。这一切应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现在的学校里,许多学生似乎只在读教科书,许多老师也似乎只在读辅导书。以这样的功利性的阅读状态,能读出快乐来吗?因此,要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阅读率为36.5%,比2005年的27.8%提高了8.7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34.7%,比2005年的48.7%降低了14个百分点。网络阅读首次超过了图书阅读。其实,网络可以是人们吸取知识、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工具本身无所谓好坏,就看怎么使用。引导青少年读书,不能排斥网络,关键要看网络阅读在读什么。网络阅读如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经典阅读并非水火不相容。

网络的特点与优势,就是方便、快捷、海量、高效,容易激发阅读者探究与参与的兴趣。而懂得教育的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原动力。孩子只有对阅读感兴趣了,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才会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也才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所以,名著本身,也可以有多种读法,包括网络阅读。我们应该利用网络优势,积极组织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资源上网,鼓励大家多读优秀的东西方文化经典书籍,也就是多读名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全民的思想和文化素质。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们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网络时代尤其如此。读书是追求人生的完善,如果把读书功利化,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之所以喜欢网络阅读,很大一个因素,是因为网络阅读大多是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

英国散文家理查斯蒂尔爵士说过:“阅读之于心灵,犹如运动之于身体一样重要。”阅读的重要性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不管是书本阅读,还是网络阅读,名著阅读可以形式多样,但本质上来说,阅读没有捷径可走。一本书好不好,值不值得阅读,如何阅读,诸如粗读还是细读,深读还是浅读,只有亲自“下水”读了,才能作出判断,才能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提倡全民阅读,首先需要培养的,是善于阅读的心灵。

1.下列有关“网络阅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阅读盛行,使年轻人远离了经典阅读而处于“浅阅读”状态,所以有人认为,网络阅读破坏了传统阅读的逻辑性。
B.网络阅读既是人们吸取知识、交流思想的的一种工具,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与经典阅读并非水火不容。
C.凭借网络优势,网络阅读容易激发阅读者探究、参与的兴趣,符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观点。
D.青少年喜欢网络阅读,是因为网络阅读大多是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
2.下列不属于“提倡全民阅读不必排斥网络阅读”原因的一项是( )
A.中国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网络阅读首次超过图书阅读,图书阅读率大幅降低。
B.工具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学生通过网络健康阅读,将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C.孩子只有对阅读感兴趣了,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要求,才会把阅读当作享受。
D.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们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青少年疏远经典阅读亲近网络阅读,与现代社会的环境特点密切相关,其中学业负担过于沉重,是罪魁祸首。
B.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功利性的阅读、压力重负下的阅读,使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
C.利用网络优势,组建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阅读资源,有益于提高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
D.网络阅读与书本阅读只是阅读形式的不同,并非阅读的捷径,我们首先要具备的还是一颗善于阅读的心灵。
2016-11-17更新 | 3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1届山东省潍坊市三县最后一次模拟联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