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时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2023年伊始,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现象——很多人见面的问候语从“过年好”变成了“你看《狂飙》了吗?”。

②电视剧《狂飙》讲述了以安欣为代表的政法工作者和以高启强为代表的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之间的正邪较量。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演员的精湛演技、制作精良的道化服,《狂飙》在叙事手法、人物塑造、立意深度等方面也给刑侦剧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③该剧运用双线交叉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表现时代发展变迁下的社会图景。一条线以正叙方式讲述省指导组下沉京海市彻查当地的“保护伞”;一条线用倒叙手法,通过安欣的视角回顾京海市最大黑恶势力强盛集团的发家过程,以及他与高启强之间的恩怨情仇。围绕三件核心事件,讲述黑恶势力攀附权贵、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一代代警察卧薪尝胆,不惜生命与黑恶势力抗争到底的经历,彰显了极强的现实意义。

④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该剧另一亮点。警察安欣勇敢却执拗,黑恶势力头目高启强重情又阴狠,为了女儿想做个好人却沦为了杀手的老墨,心怀除暴安良梦想却游走在黑白之间的警察李响,还有知人善用的徐忠,好警察陆寒等。各类人物轮番登场,通过巨大的人物关系网,延展成一幅错综复杂的时代发展图景。

⑤作为扫黑除恶题材,《狂飙》的立意并没有止步于讲述惊心动魄的黑白较量,而是更多地深入到对人性的挖掘和对现实的反思中。该剧没有把出身寒微、勤劳朴实的高启强一步步堕落成一手遮天的黑老大简单归因于个人选择,而是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借由扫黑督导专员徐忠之口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社会中确实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分配,导致基层百姓中有些人铤而走险,该剧既歌颂了正义,也对邪恶进行了深入剖析,实现了现实主义与主流价值的双向奔赴。

⑥当然,《狂飙》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与反派相比,正面角色还可以更加丰满立体……但是瑕不掩瑜,创作者用有广度、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讲述,揭示了黑恶势力形成的根源,反思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制度性问题,并进一步回答了如何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之问,为刑侦题材创作进行了有益尝试。

(选自《<狂飙>一路“狂飙”的启示》有改动       《光明日报》2023年02月)

材料二:

①行业剧,简而言之,就是以某个行业为背景,讲述从业者工作与生活的一类剧集。

②医疗、律政、警察类是行业剧的“老三样”。以警察题材为例,《便衣警察》、《永不瞑目》《玉观音》、《重案六组》系列,且有超高的人气和收视率;《警察荣珠》走的不是以往类型行业剧常用的“强情节、强冲突,强悬念”路线,而是聚焦基层派出所,刻画基层民警群像,呈现基层社会百态。用编剧赵冬茶的话说,“只要把人物写得鲜活了,把生活写得像生活了,一定会有人愿意看的”。

③除了“老三样”,一些行业剧还将镜头聚焦飞行员、房产中介、工程造价师等此前较少涉及的职业和行业领域。比如,哔哩哔哩(B站)自制网剧《三悦有了新工作》,以一位95后女性遗容化妆师的独特视角,带领观众走近殡仪馆的日常工作,展现和探讨“死亡”这个话题,并触及亲子关系、互助式养老、网络交友诈骗等社会热点话题。

④优秀的行业剧层出不穷,但也有不少被观众诟病。主要有两点:一是“专业不足”,对职业的展现欠缺严谨、浮于表面;二是“挂羊头卖狗肉”,打着行业剧的幌子,实则“戏不够,爱情凑”,将职场“噱头化”“背景化”“模糊化”,本质还是偶像剧、爱情剧。由此看来,失败的行业剧的最大误区,还是现实主义创作导向的缺失。当今社会,有很多社会议题都可以通过职场这一基本的社会切口,进行直面和表达。正如专家所总结的,“行业剧的核心特质应是展现行业不失真、刻画人物不失焦,洞察业态不失语”。真实感,接地气,永远是网络行业剧的“刚需”。要制作好网络行业剧,关键还是要深入行业实践场景中,了解不同职业人群的真实状态,将专业性的行业知识与精巧的故事自然融合,贯彻和坚守现实主义路线,打造出真正叫好又叫座的行业剧精品。

(选自光明网《网络行业剧:展现行业不失真,刻画人物不失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狂飙》这部剧主题的深刻性表现在: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不是选择回避,而是进行反思和解答。
B.描画时代变迁下的社会图景,步步挖掘黑恶势力形成原因,在黑白较量中彰显国家清除黑恶势力的决心,是《狂飙》这部电视剧现实主义的表现。
C.文学作品中的“圆形人物”是指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扁平人物”指性格比较单一、突出、鲜明的人物。《狂飙》中安欣、李响、徐忠等就是“扁平人物”。
D.《狂飙》凭借跌宕起伏的剧情、独特的故事讲述方式等,给当下的刑侦剧创作提供了新思路,但剧中正面角色不如反派人物丰满立体,是这部剧的一处瑕疵。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物鲜活、生活真实接地气,这是优秀行业剧必须具备的条件。
B.制作行业剧时,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社会议题,并通过职场这一切口表达。
C.如果走“强情节、强冲突、强悬念”路线,也能制作出一部优秀电视剧。
D.精品行业剧需要真实严谨地展现专业性的行业知识,自然地融合精巧故事。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电视剧《玫瑰之战》聚焦律师行业,刻画了律师认真严谨的工作日常,并串起一个个与社会热点紧密相关的法律案件,于法理故事中探析人情。
B.电视剧《麓山之歌》聚焦智能时代浪潮下亟待转型的国内重工业,通过大量呈现工人焊接等技术细节,探索面临革新困局时,从业者如何处理人与技术的新型关系。
C.电视剧《县委大院》讲述了在新时代大变革之下,县委书记梅晓歌与同僚团结民众顺势而为,艰苦奋斗,共建光明县的故事。剧情扎实、接地气,被称为“体制内必修课”。
D.电视剧《谈判官》中女主角凭借美貌与机智,敲开总裁的门,以一段“企业之间开展价格战争只会两败俱伤,还不如合并”的说辞,让两公司握手言欢。
4.材料二有几处运用了引用论证,请任选两处并分析其作用。
5.影视公司计划翻拍“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邀请你加入导演“智囊团”,为他们出谋划策。结合两则材料,联系自己阅读《红楼梦》的体会,你会给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传统法律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法律精神和制度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如何驾驭人类自身这个重大课题,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汉唐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智慧和资源,中华法系在世界几大法系中独树一帜。

经过长期发展演进,中华法系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传承和弘扬。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发展很早的国家之一,法制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法律制度作为文物典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史上大放异彩。早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便产生了习惯法,夏朝之后的殷商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法律制度,至西周臻于完善。夏商周三代法制的发展,尤其是西周的礼乐刑罚制度,为中国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以法而治,战国时期李悝的《法经》创新封建法典体制。西汉时形成的汉律60篇,两汉沿用近400年。唐太宗以奉法为治国之重,一部《贞观律》蔚为大观。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唐律疏议》,成为中华法系代表之作。

汉唐诸代君臣和思想家熔礼义刑德于一炉,使中国封建法制呈现出国法、天理、人情融合的鲜明特色。隋唐时,中华法制文明逐渐定型与完备,中华法系日臻成熟。以礼入法,得古今之平的《唐律疏议》,以其完备的体例、严谨而丰富的内容成为封建法典的范本,在中华法制文明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世立法产生深刻影响。不仅如此,《唐律疏议》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还超越国界,成为不少国家学习的范本。

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等不同,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在内涵和外延上,中华法系与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是相通的。它体现着中华传统道德、政治、哲学、伦理等理念,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寻求自然与社会秩序的和谐。

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征。中国古代注重教化,反对不教而诛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礼法并重、隆礼重法方为治国之良策。出礼入刑、隆礼重法,是中华法制文明的独特智慧。

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主张天下无讼”“以和为贵,崇尚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以无讼为有稳,通过道德教化劝民止讼:坚持官府调解和民间调解并行,通过定分止争促民息讼,从而实现和睦无争、礼义有序的社会状态。无讼与和谐体现着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一种价值取向。

明德慎罚是从西周时期就形成的思想。明德就是倡导敬德、保民,慎罚就是主张刑罚得中,实施德教德治,刑罚适中宽缓。德主刑辅的思想在西汉时期确立,强调厚其德而简其刑。唐代主张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治理国家和社会要把德礼教化与法律惩罚结合起来,德礼教化为根本,法律惩罚是辅助。

(摘编自夏锦文《中华法制文明具有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材料二: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古代在社会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智慧,构建起一系列法律制度,以保障社会安全、应对风险灾害等,展现出强大的制度建设能力。而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古人更注重事理、情理和法理的结合。

援法断罪、罚当其罪,是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一个鲜明特点。古代社会依据案件的严重程度、不同性质,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官府往往集中力量处理重大刑案,而将其他纠纷放至地方自理或民间调处。在处理民间纠纷时,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人往往会依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酌情处理。而在处理重大刑案时,则要求官员严格引据成文法,涉及重刑必须经过上报文牍和逐级复核程序,适用错案严格归责的处分规则,这体现了对法律及其执行过程的充分重视。在这方面,历代律典、则例都有明确规定。在清代,对故意或过失导致判罚偏差的官员,《吏部处分则例》规定了详细的处罚措施。

在处理各类案件时,我国传统法律制度强调德主刑辅、情法结合。汉代儒家学者倡导引入《春秋》等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这种引经决狱的方式在缓解律令苛酷、实现礼与刑的结合上具有积极意义。在具体案件处理过程中,以道德教化为主、与刑罚手段并用,兼顾情理法等进行全面评判,努力去实现罪罚相当、礼法平衡。历代刑案和判牍文书的记载显示,裁判者们不仅在民事诉讼中兼顾天理、国法、人情等各种因素,而且在命盗刑案中也充分考虑司法的道德教化效果和礼法平衡的实现。事理、情理、法理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司法的重要特色。

今天,我们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仍然需要面对纠纷化解、情理法关系等问题,中国传统法律制度中的慎刑、平等、恤刑等思想观念可以提供启迪。研究中国传统法律制度,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较为系统、运行有效的制度安排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汲取前代历史经验教训、顺应时代变迁的基础上,历经较长时间演变而成。这种演变凸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适应力和生命力。

(摘编自王志强《注重事理、情理、法理相结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探索如何驾驭人类自身这一课题的过程中,中华传统法律从无到有,再到发展较完备,中华法系成为独树一帜的法律体系。
B.作为文物典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法律制度先后涌现出西周礼乐刑罚制度、汉律、《贞观律》等典型代表。
C.无讼在维持中国传统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百姓长期进行道德教化即可实现“天下无讼”。
D.古代官府往往集中力量处理重大刑案,在处理重大刑案过程中对错案严格归责等做法,客观上保证了刑事大案判决的公正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法制文明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产生于4000多年前的夏代的习惯法,已经是当时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
B.《唐律疏议》可以体现国法、天理、人情三者融合的特点,它不仅在中国有重要影响,在国外也是不少国家学习的法典范本。
C.从“明德慎罚”到“德主刑辅”再到“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变化中可知,随着历史发展,刑罚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小。
D.《春秋》等儒家经典被引入到古代案件审理中,在缓解法律严苛的同时,也实现了罪罚相当、礼法平衡。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B.“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C.“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D.“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在论证上的特点。
5.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中华传统法制文明对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总结近年来的文化潮流,绝对绕不开国风崛起。从汉服热破圈,到音乐创作刮起古风,从李子柒们走红全网,到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大受追捧,传统文化正在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语言作为文化最重要的载体,社会上对汉语传承的担忧却不减反增。最近看到有媒体盘点汉语字词章句之美,不由得产生联想,今天需要以怎样的方式打开汉语,如何重拾汉语之美。

抛开人文底蕴,汉语之美无从谈起。很多古风歌曲不知所云,更像是在堆砌辞藻,却偏偏能够受到追捧。还有不久前,网上盛传一首杜甫笔下最美唐诗,其中不乏你我暮年,闲坐庭院等现代表述。类似的伪诗博得大量点赞转发,通过对比,伪诗与杜诗笔力和意境相去甚远。更令人怀疑,读者是不是从未接触过杜甫暮年坦陈心迹的《秋兴》《阁夜》,抑或是温馨闲适的《江村》《江畔独步寻花》,在探索美的过程中错过了太多更美、更值得推敲品鉴的锦绣文章。换言之,如果不辨妍媸不分朱紫,那么所谓的推崇传统文化,只会让人们离传统文化之美越来越远,使创作日益虚浮。

要让更多人理解汉语之美,还是要通过自身与外界的努力。看到文言文就犯憷,其实是把它想得过于复杂了。好比钱镠墓被盗时,一提钱镠写过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句话一点也不难理解。或许今天人们可以更进一步,试着理解这句话美在何处,钱镠是在何种背景下写出来的。当看到《洛神水赋》的表演,大家都知道灵感源于洛神的传说与曹植文采飞扬的《洛神赋》,但不妨找来原文,看看八斗之才究竟是如何施展的,这背后又对家与国怀有怎样的情感寄托。读书的乐趣往往就在于,从一处联系到另一处,从一点推开一面,最后塑造起人的知识架构与审美情操。

至于来自外界影响,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以及网上很多读书类音视频都能够起到弘扬和引导的作用,但语文课堂仍然至关重要。梁实秋曾回忆梁启超讲授《箜篌引》如何让他追忆了二十余年。这其实启发今天的语文教育,可以努力讲述得更加细致、准确而生动,讲出文章的美好,激发学生兴趣,而非只是讲讲名词解释、考考全文默写。语文终究和其他学科不同,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在传承国家与民族的文脉与风骨。

今天,增强文化自信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无论是追忆过去,还是书写当下,乃至创造未来,都离不开汉语功底,离不开汉语之美。或许,不妨就从阅读开始,重拾汉语之美。

(摘编自王梓佩《从阅读开始,重拾汉语之美》)

材料二:

每年都有大量流行语轰轰烈烈地出现,又默默无闻地消失。“yyds”“emo”等字母词更是让许多人大呼看不懂,对汉语表达被污染而忧心忡忡。其实经历时间的选择之后,大浪淘沙,那些真正有价值的词才最终留下来,所以我们无需担心流行语会对汉语之美有所损害。《咬文嚼字》编辑部从 2008 年开始评选年度十大流行语,是国内最早做流行语评选的机构。其评选标准是什么呢?作为《咬文嚼字》的主编,我从选什么如何选两个角度来解析。

人们所使用的交流手段,其实是一个由并非单一、纯粹的成分构成的圈层结构。这个圈层结构分成三层:第一层核心层,由规范纯粹的母语成分构成,符合母语的内在结构规律,也符合我们社会的文明道德规范;第二层混杂层,混杂着源自母语但偏离母语内在结构规律的成分(如十动然拒),价值递减趋零的谐音词(如蚌埠住了),源于母语及源于外语的未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字母词(如“emo”),数字、符号、字母混合体(如“9494”);第三层边沿层,由颜文字、表情包甚至眼神、手势等组成。《咬文嚼字》评选流行语无疑应该把选择范围局限在由规范母语成分组成的核心层

再说怎么选。《咬文嚼字》评选年度流行语的标准——坚持语言学价值、社会学价值原则。语言学当然是针对我们的母语汉语说的;价值的含义是,我们评选流行语要对我们母语汉语作出贡献,能推动汉语的健康发展,能为汉语增光添彩。社会学价值,主要考虑流行语必须反映时代特征,为一年的社会生活留下印记。

在对新词新语新用法做价值判断时,我们要把握好两点:首先,用好语法规则这把尺子;其次,用好社会准则这把尺子。社会各界要引起足够重视,自觉抵制不健康语言成分的侵蚀,增强语言免疫力

(摘编自黄安靖《流行语无损汉语之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传统文化正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与生活,但社会上对汉语传承的担忧却呈上升趋势。
B.《洛神水赋》创作灵感源于洛神的传说与曹植的《洛神赋》,寄托了创作者的家国情感。
C.每年都有大量流行语不断出现和消失,因此我们不用担心流行语会对汉语之美有所损害。
D.评选年度“流行语”的语言学价值体现在能为汉语作贡献和添光彩,推动汉语健康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具体谈了汉语之美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两则材料都呈现出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均开篇引出话题,然后展开论述,最后发出呼吁。
C.材料一运用了举例、对比、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文章不仅论证有力,且富有文化底蕴。
D.根据材料二内容,我们可以判断,“绝绝子”“夺笋”“yyds”“3Q”均属“混杂层”。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浮生六记》《陶庵梦忆》翻译本纷纷推出,让明清小品文复活,有利于重拾汉语之美。
B.“囧”“山寨”“雷”“给力”“穿越”等词,如今仍被频繁使用,有的甚至进入词典。
C.2022 年 10 月,网络上掀起了一场“斯人”与“是人”的争论,话题“吵”上热搜第一。
D.《红楼梦》中贾探春发起海棠诗会,探春、宝钗、宝玉和黛玉各自赋诗一首,尽显才情。
4.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的第一篇课文为《诗经·氓》,请结合材料一内容,以你学习《氓》的过程为例,谈谈如何重拾汉语之美。
5.请结合材料二,请从“汉语的社会学价值”和“规范使用汉语”两方面,谈谈你对评选“十大语文差错”这一活动的意义的理解。

2023111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包括将连花清瘟误为莲花清瘟涉及疫情防控,天然气误为天燃气涉及俄乌冲突,不负众望误为不孚众望涉及卡塔尔世界杯等。十大语文差错的背后,其实是一份别样的年度重大社会热点档案。规范使用文字需要从学校课堂教育把好关,期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以十大语文差错为镜,给孩子们上好语文课、纠错课。规范使用语言文字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这不仅要有一种严谨的态度,更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2023-08-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荣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地摊经济三低特质让它具有一些独特优势: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要求,很多人支个小排、打开私家车后备厢就能卖货;失败风险低,船小好摔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城市要有便利的设施、靓丽的外表,更要有寒冬里的庇护、黑夜中的光亮。琴棋书画诗酒花固然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本是最基本的民生考量。特别是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中,各地都在狠抓六稳”“六保落实,更不应让一些管理方面的顾虑拖累保民生的步伐。

成都前段时间就因有序放开地摊经济收获点赞。315日,成都市城管委发布新规,允许商户摆地排、临时占道经营。成都总府路每到晚上10点,各种美食开始接管街道,开启夜宵模式。饮食男女们一拨接一拨,试图在餐桌上把2020年被疫情占据的春天吃回来。两个月来,不仅保障了近8万人就业,更让餐饮业复工率达到98%。

事实上,国际范儿与烟火气本来就是并行不悖的。放眼全球,从泰国清迈的周末集市,到美国百老汇跳蚤市场,再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世界各地都有地摊经济。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不仅让本地居民直接受益,也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有些集市还成了世界著名的打卡地标

当然,放开地摊经济不意味着一放了之,城市管理也不可缺位。成都去年就开始实行街头艺人持证上岗,允许占道经营;同时也明确了安全前提,如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工作等,并规定了占道时间。这些细化的举措都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让微观的民愿汇入宏观的民生,才能让每个人在城市中体会到更多的归属感,在人间烟火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摘编自《地摊经济让城市更有活力》)

材料二

地摊经济指通过摆地排获得生活收入来源的一种经济形势,以前,流动商贩占道经营一直受城市有关行政部门严监管,因其常存在影响城市市容等问题。2020年,为适应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形势,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示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据有关新动态,目前全国各地区针对地摊经济已经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与规范。随着地摊经济有序发展,同时零售巨头纷纷加入,共同促进地摊经济的转型升级。电商巨头纷纷加入,先后推出了地摊经济扶持计划。

62日京东发布了星星之火地摊经济扶持计划,组织超500亿的货源,并提供数亿元进货补贴。新路通还联合京东数科为每个小店提供最高10万元的无息赊购,预计该计划将服务百万个便利店和百万家地摊。526日美团宣布启动春风行动百万小店计划,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出消费券通过引流为小店增收,美团到店综合业务联合本地生活服务商家开展安心消费月计划,为复工复产小店提供流量扶持,美团联合金融机构提供了累计209个额度的优惠利率扶持贷款,外卖新开的用户还可获得一个月免息贷款。529日,阿里巴巴发地摊经济扶持计划,将在1688网站推出地摊批发专区,并提供超过700亿元免息赊购。阿里1688将全部通过工程直供的新批发模式触达摊主

(摘编自《京东苏宁美团等企业助力地摊经济扶持计划》)

材料三

当前地摊经济在一些地方热闹起来,这固然有其生存发展的价值,但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旦脱离实际,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就会适得其反,蚕食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城市治理也如同烹小鲜,必须精准施策,用心用情。特别是对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而言,精细化管理方是正道。目前,各大一线城市均未盲目跟风,也没有发布所谓地摊地图,一些城市更明确对乱摆摊说不。这是清醒的。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无论摆排设点还是社区环境,都关乎市民生活品质,关乎市民良好体验。无论扰民现象还是交通拥堵……看似不是大事,却都与民众生活休成相关。因此,城市治理须下足绣花针般的功夫。当城市治理像绣花一样精细,让城市的主动脉通畅、毛细血管发达,各个器官组织都能听指挥,这样的城市显然更宜居,更有舒适度。

地摊经济如果一哄而起,各个城市多年积累的精细化管理成效就会功亏一篑。其利弊得失,须细加研判。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如何保民生保就业,最根本的,恐怕还是要在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等方面加大力度。近日,北京市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消费季,将一直延续到年底,且每个月都有各类消费节,这是值得各地借鉴的。

梁思成先生说过,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对待它,它会生病的。显然,惟有构建科学高效的治理之道,城市才能更健康。简单的一哄而起,必然导致一哄而散,这是需要避免的。

(摘编自《央视热评:地摊经济不能一哄而起》)

1.下列对“地摊经济”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推经济的“三低”特质,让它具有独特的就业优势,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能缓解就业压力。
B.世界各地都有“地摊经济”,有些集市因其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让游客流连忘返,成为世界著名的打卡“地标”。
C.地摊经济不仅可以保障就业,还有助于复工,有其生存发展的价值,但不能从根本上保民生保就业。
D.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能让地摊经济较好地融入宏观经济发展中,从而使人们在城市中体会到更多的归属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相较于城市便利的设施、靓丽的外表而言,最能抚慰人心的还是充溢着人间烟火味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B.中央文明办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作为文明城市考核内容,是彻底地为地摊经济松了绑。
C.京东、美团、阿里巴巴等多家电商响应政策号召,扶持地推经济,分别提供数亿元进货补贴和无息赊购。
D.只要地摊经济的发展能找到各自的定位,联系实际,不盲目跟风,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成效就不会功亏一篑。
3.材料三中,不能支撑梁思成观点的一项是(     
A.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旦脱离实际,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就会适得其反。
B.城市治理如同烹小鲜,必须精准施策,用心用情。特别是对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而言。
C.北京市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消费季”,将一直延续到年底,且每个月都有各类消费节。
D.目前,各大一线城市均未盲目跟风,也没有发布所谓“地摊地图”。一些城市更明确对乱摆摊说不。
4.材料一和材料三论证的内容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然后指出各自采用的主要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   
5.如果你是二、三线城市市长,你会如何对待地摊经济,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虽然当代艺术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权威的定义,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毫无疑问,当代性是其最大、最根本的特征,这一点已成为业界共识。当代艺术的当代性主要通过反思传统、针对当下和批判现实的方式来实现,并且具有清晰的个人立场与未来指向。因此,专业角度所谈的当代艺术,并非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所有在当代产生的艺术都是当代艺术,所有在当代生活的艺术家都是当代艺术家,那只能叫泛当代,抑或称之为当代的艺术(家),而与学术层面强调的当代性”“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家不是同一回事,却常常被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加以混淆、乱用。

当代艺术是一个新的艺术史阶段,它有着明确的界限和特质,尽管它源于西方,但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它已不仅仅只是一个时间概念,有学者称其更是一个美学概念、形态概念,对于这一说法我十分赞同,而且当代艺术的确有着它极为清晰的发展脉络和东西方互认的、特指的一些共有属性与价值判断。简单说就是它从现代主义走来,但已完全超越了现代艺术的逻辑和框架,更加突出观念的作用,作品的观念性异常被看重,也更加强调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媒介乃至不同地缘、不同意识形态等的跨界与融合,更加注重个人体验、经验和当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诸多方面的关联与互动,更加提倡创作思想、题材、形式、语言等的自由和解放,更加追求艺术身份的独立、艺术表达的自主、艺术手段的创新、艺术审美的多元,以及艺术生态的平衡等,而这些也正是当代性的集中体现。所以即便创作在当代,生活在当代,倘若不具备以上所说的这些特质、特点,还总是停留在固有的、传统的圈子里、思维里徘徊、打转,可以肯定地说,你从事的一定不是当代艺术,你也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当代艺术家。

换句话讲,判断是否为当代艺术,是否属于当代艺术的范畴,主要看你的创作观念是否具有当代性,你的主题表达是否具有当代性,你的形式语言是否具有当代性,你的呈现方式是否具有当代性,再具体点说,就是主要看你的创作是否具有不同于从前的新的尝试、新的特征、新的视角、新的理念、新的手法,以及新的影响等,总之它必须是原创的、实验的、先锋的,必须标新立异、别开一格,而非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更不能与时代脱钩,与生活脱节,不关注当下,不探求真相,不揭露本质,这些都不是一个当代艺术家所应该具备的起码素养、所理应呈现的基本状态,也都不是谈论和从事当代艺术的正常语境与恰当模式。

现实中的确有很多自称为当代学者、作家、艺术家的人,总爱谈反思,讲批判,逢人也便会聊一些关于道义、人性、战争等的话题,以此来显示自己所谓的大爱、耿介和正直,可一旦面对发生在身边的现实问题和一些不公正的社会事件时,却不见发声,一个个全都缺席失语,不约而同地选择明哲保身、置身事外,平时的那份正气凛然,这时全都成了泡影!须知,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有着天生的社会使命和职责担当,面对一些现实问题,不应也不能和普通人一样表现得若无其事或者逆来顺受,否则便不配做艺术家,尤其对于从事当代艺术的艺术家,在创作上及时、深刻地介入社会、反映现实、呼应关切、发出呐喊,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这也是判定是否为当代艺术、是否为当代艺术家最为重要的标尺。

(摘编自王进玉《当代艺术应该具有哪些特质》)

材料二:

近年来,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成为文艺创作的新风尚。从流行的各类文创产品到非遗进课堂等活动,从《只此青绿》到《唐宫夜宴》,从文创热、汉服热到传统生活美学的讨论……可以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多方位、多层次的。这些成果正在滋养着当代文艺创作。

如今,传统文化的营养日益构成当代文化的底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社交礼仪等。当然,也包括当下的文艺创作和文化生产。基于此,新时代的文艺创作,更要善于发掘中华文化资源,立足时代语境和文化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创意和技术的融入。因而,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当代艺术创作,不是对古典艺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而是融入当代文化视野和审美理念的一种艺术创造,其形态和意蕴既是古典的又是时尚的,彰显的是当代人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表达力。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戏曲研学创演节目《拿手好戏》,以沉浸式体验为主,设计闯关谜题,锤炼学员们的唱念做打与手眼身法功夫,开播以来受到观众好评。这个节目正是通过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通过唯美的视效,展现传统戏曲的隽永魅力。沉浸式体验、影视化呈现、时尚化表达,使大众对戏曲有了深刻的认知和真切的感悟。引发观众感慨美哉的,是历史情怀,是中华传统美德与价值观念,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密码。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知易行难,是一条考验认知、考验审美、考验技术的路。这条路只要走通畅,一定会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大有裨益。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和审美意蕴的中国当代艺术,让受众更生动地感知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同时,有助于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彰显中华美学风范。

(摘编自范玉刚《传统文化应有当代表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艺术的“当代性”是通过反思传统、针对当下和批判现实的方式来实现的,十分重视作品的观念性。
B.材料一中作者也认为“当代艺术”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个美学概念、形态概念,它有着明确的界限和特质。
C.判断是否为当代艺术,是否属于当代艺术的范畴,要看你的创作观念、主题表达、形式语言、呈现方式是否具有当代性。
D.《只此青绿》《唐宫夜宴》等艺术作品,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也体现了中华文化蓬勃的生命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并非所有产生于当代的艺术都能叫“当代艺术”,如果缺乏“当代性”,只能称之为“泛当代”或“当代的艺术”。
B.当代艺术从现代主义走来,它已完全超越了现代艺术的逻辑和框架,而且必须是原创的、实验的、先锋的。
C.材料二中以《拿手好戏》为例,论述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创意和技术的融入。
D.要想更好地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当代艺术创作,就要杜绝对古典艺术的复制和模仿,重视当代文化视野和审美理念的融入。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表达的一项是(     
A.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根据21世纪的审美观,保持昆曲抽象写意,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利用现代剧场的种种概念,再现了一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B.音乐唱片《三星堆·神鸟》,将三星堆文化与民族音乐、电子音乐等表达形式结合起来,实现了传统演奏与现代科技的交互融合,让听众爱上了民族音乐。
C.《岁时令》动漫IP,将传统节日人格化,用17个二次元的人物性格去表达节日的风韵和特色,以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语言体系重新拓展了传播广度。
D.2020年,一位中国大爷走红网络,他让别人手举宣纸,自己手持几支灌满墨汁的注射器,以魔幻的舞步,边走边用注射器在纸上射出一个个汉字。
4.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当代艺术家,必须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请结合材料一加以概括。
5.近年来,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成为文艺创作的新风尚,对此,我们应注意些什么?请结合材料二加以分析。
2023-07-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是中国作家协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从高原高峰迈进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和顶层设计。

中国作家协会一向把推出好作品作为工作的重心。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正是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要求而设计谋划的。这一计划的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创新文学发展理念,广泛搭建平台,整合文学创作生产传播转化各环节的中坚力量,依托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把重点文学期刊从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到对外译介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形成联动机制,为文学精品的产生赋能,推动文学精品的传播、转化,有力彰显新时代文学的价值。

与中国作协其他推出优秀作品的工程不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不是直接面向作家的,而是与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文学期刊以及中图公司达成合作,为文学创作、出版、传播搭建平台,形成合力,助推精品力作。客观地说,作品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作家的事情,也需要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和文艺生产各环节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深知,有没有质量意识、能不能切实做到十年磨一剑,一方面固然同作家自身的信念和修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社会文化的环境和条件有关。以编辑出版事业为例,我很怀念著名编辑章仲锷先生。我的长篇小说《笨花》出版不久,就接到章仲锷长达六页的来信。他在信中详述对这部小说的看法和评价,接着他认真地指出了一些错字,并就某一节中的一个词和我作了商榷。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一路走来的一大批中国作家,都得到过如章仲锷这样优秀的编辑老师给予的无私扶持和热诚帮助。当我们回顾新时期文学的成就的时候,恐怕不能否认,老一辈编辑家们精益求精的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我们现在是否应该思考一下,我们怎样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逐步完善一套更合理、更有效的机制,使得文艺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坚持质量导向,把出精品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不断更新迭代的媒介环境正在深刻影响我们的文学生产,全方位介入我们的文学生活。在座的各位都长期工作在文学生产的第一线,对于媒介的新变,对于文学的跨领域传播、转化有着更为真切和深刻的认识。中国作协在这样一个时代文化发展背景下,推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可谓正逢其时。如何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作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如何借助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优势,拓展传播领域,增强传播效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而需要共同深入研究、探讨并在具体实践中接受考验的课题。

各位朋友,中国文学正与党、人民一道前进,意气风发地踏上新时代新征程,新的时代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将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与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怀,筑就新时代文学不断向上攀登的长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的文学必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焕发更加绚烂的光彩,登上风光无限的新的高峰!

(摘编自铁凝《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材料二:

2021年召开的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们鲜明提出新时代文学,明确了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目标任务,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响应。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就是其中具有标志性和开题破局意义的重要举措,它寄寓了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切期待,凝铸了我们对于时代生活的深刻洞察,也表达了我们在乡土文学叙事中探求艺术新质的决心。

我们要通过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推出一批具有时代高度的长篇小说力作。希望广大文学创作者聚焦文学高质量发展内在需求,从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把握中国大地的深刻变化,展现时代新人的精神面貌,为人民捧出一批带着露珠、散发泥土芳香的文学精品。要向经典学习,向生活学习,感知人民喜乐,聆听时代声音,洞悉生活本质使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呈现新的美学面貌,抵达新的艺术高度。

我们要通过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培育一批具有蓬勃创造力的文学新人。从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酝酿筹备之初,我们就特别强调,要召唤那些身处山乡、饱含创作激情的写作力量,推出一批有朝气、有潜质和创新精神的文学新人,以山乡人写山乡巨变的方式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不断壮大中国文学的新生力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是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的广阔舞台,我们相信,一定会有让我们眼前一亮的陌生人,从这里开启他们的文学之路。

(摘编自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作家协会提出的“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是顶层设计,不面向作家个人,与作家无关。
B.材料一中,作者叙述自己创作《笨花》的例子,强调了编辑出版工作对作品的决定意义。
C.不断更新迭代的媒介环境正在全方位介入我们的文学生活,文学生产的各方需重视新变化。
D.提出“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就是为了表达我们在乡土文学叙事中探求艺术新质的决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产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不仅仅是作家的事,文学生产的其他环节也都非常重要。
B.文艺生产应当把出精品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这需要完善一套更合理、更有效的机制。
C.广大文学创作者要把握中国大地的深刻变化,展现时代新人的精神面貌,为人民捧出一批文学精品。
D.要召唤那些身处山乡的写作力量,所以“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是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的广阔舞台。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作品质量的提高需要文艺生产各环节的共同努力”观点的一项是(     
A.刘心武给《人民文学》投稿,不久被退稿,但编辑希望他继续投稿,这对当时的刘心武是极大的鼓舞,间接促成了《班主任》的问世。
B.出版社收到陈忠实《白鹿原》完稿的消息后,立即委派了两位编辑前往西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三级审稿,高度肯定了作品的价值。
C.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于2017年11月首次出版,王海鸰历尽艰辛将其改编成剧本,电视剧《人世间》创下了央视的收视纪录。
D.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完成《光与生命》创作之后,反复修改多达9次,一直到他认为每个字句都完全表达了自己的本意才正式发表。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与“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有同有异,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公众对文化的需求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我们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这些新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比如,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品质还有待提升;改革创新力度有待加强;社会力量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与其他领域相比仍显滞后等。

坚持正确导向,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党对公共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而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目标,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还要坚持唯美唯善的审美导向。优质、完善、富有个性和审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沉浸式感受文化的力量,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要全力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场景,注重以“人”为中心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涵养人民群众的人文情怀,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日前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注重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要注重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摘编自王蔚《推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光明日报》202296日)

材料二:

所谓文化公平,是指人民群众平等地享有文化资源、文化建设、文化成果的机会和权利,从而能够实现满足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目标。尽管当下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诸多成绩和较大突破,但文化不公问题依然存在,必须把文化公平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推动。

要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是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教育公平是实现文化公平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实现文化公平的重要途径。教育不公,其根结在于区域文化资源配置的失衡性。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特殊群体教育的投入,但城乡、地区和校际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要关注公共文化服务共享问题。首先,要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参与。政府要转变角色,重点履行好规划引导方向、政策支持、财政保障、规范市场、优化环境的责任,充分发挥好兜底线、保基本、管覆盖的作用;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构建形式多样、结构合理、能力专业、治理规范的社会组织体系,依法依规参与、承接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其次,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要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消费终端延伸拓展;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适应性,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分类梯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民俗特色的文化内容,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最后,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发挥。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使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文化有效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有效发挥文化的价值引领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

要关注城乡文化的融合问题。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文化的冲突和隔阂问题尤为突出,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农民的文化认同危机。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推进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加大城市文化对乡土文化的吸纳,从而消解城乡文化冲突与隔阂,增强农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与融入感,最终促成城乡文化共融发展。首先,要树立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理念。这需要遵循发展规律,确立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观念,为乡村文化的融合塑造一种和谐、共生的共同价值观和提供一种良性的发展机制。其次,要构建城乡文化融合的文化符号体系,一方面,可在城市选择一定范围建立体现特色农业的城市农业发展区,让城市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另一方面,要加大乡村传统文化符号的挖掘、创新和再包装,并加大在城市的宣传推介力度,增强城市市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体验感。最后,要加大乡土文化记忆的重构,特别是要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记忆的复原和重构作为城乡文化融合的重要交流平台,再次弘扬地方性文化,使其与现代文化交融发展。

(摘编自刘艳云《以文化公平促共同富裕》,《光明日报》202242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公众对文化的需求,以前是看“缺不缺、够不够”,现在是看“好不好、精不精”。
B.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需要构建优质、完善、富有个性和审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C.教育公平是实现文化公平的基础和前提,实现了教育公平,也就自然实现了文化公平。
D.公共文化服务要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民俗特色的文化内容,既要接地气,也要精准供给。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文化问题,材料一主要侧重于公共文化,材料二主要从文化公平的角度加以论述。
B.无论是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还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C.文化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这项工程已经初步建成。
D.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共享,既需要政府重点规划,大力支持,也需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提供服务。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中药搭脉传抄秘方,中医拔罐针灸治疗法。
B.某国产品牌服装在纽约时装周亮相。
C.休闲时光在城市一角的公园里喝茶遛鸟。
D.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好戏进礼堂”惠民演出。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述思路。
5.如何以文化公平促进共同富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刷短视频已经成为不少人钟情的一种娱乐方式,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少人一方面拒绝着短视频对时间的吞噬,一方面又无法控制自己在闲暇时刻打开熟悉的短视频App。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有人下载了某类手机应用程序,通过强制锁机的模式让自己放下手机,专注学习进行自我提升。有人直接将手机丢入手机监狱——一种带计时的如手机大小的盒子,防止自己对手机的沉迷。这都是借助外界手段摆脱手机对自己的控制,但取得的效果并没有那么显著,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让我们沉迷于短视频的深层原因。那么,为何我们会如此沉迷短视频呢?

App的精准推送只是将内容推送到手机程序中,我们完全可以拒绝浏览,但是恰恰相反,不少人抱着手机熬夜刷短视频。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放不下短视频呢?深层原因在于短视频给予我们即时满足的快感。短视频内容的轻松愉悦,对深度的放逐,对用户口味的迎合,使我们当即获得愉悦感。不需要十年寒窗苦读的漫长时间积累,也不需要如王羲之般苦练出一个墨池,只需要一个短视频的时间——长则几分钟,短则十几秒——就能使我们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这种低投资、高回报让我们放不下短视频。虽然,我们的生活需要轻松愉悦,但一刷就是好几个小时,显然是不可取的。总是能听到身边人或者网友对自己长时间刷短视频行为的自责:闲暇时间都在玩手机中度过,每次都很后悔,但是下次还是如此。那么,我们该如何拒绝短视频的即时满足呢?

我们应该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为更长远的满足放弃当下的即时满足。闲暇之余,阅读一本书、学习一项技能,不仅时间长,过程还可能枯燥无聊;这远远不如放逐深度、迎合用户趣味的短视频对我们的吸引力大。但刷完短视频的我们除了哈哈大笑,还能收获什么呢?几乎没有。而阅读带给我们的是苏轼所言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作家三毛所说的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是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是一种延迟满足,它带给我们的是进步、充实和成长。延迟满足的培养,让我们从心理到行动来拒绝短视频的即时满足,而不是借助外物强制拒绝。

我们还可以合理利用算法技术。既然算法技术能通过播放、点赞、关注获悉我们的喜好,然后精准推送,何不利用算法技术为我们推送更多优质实用的短视频呢?如有意识观看、点赞、关注实用类、学习类、传播正能量的短视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让短视频App推送更多优质视频,从而脱离算法技术的陷阱。

(摘编自王园园《如何正确对待短视频》,有删减)

材料二:

如今,短视频以其个性化、碎片化、高黏度的特点,成为网民广泛应用的视频媒体之一。下班路上刷一刷,等电梯时抖一抖,吃美食前拍一拍……各类短视频应用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大家记录生活和自我表达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

研究显示,人类存在生动性偏好,更易被视觉性显著的信息吸引。短视频因其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此外,传播参与者既有围观心态,也有自我表露诉求,而短视频能够实现双重满足。短小便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垂直深耕、算法推荐,实现了精准对接用户需求。

据统计,2018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5.01亿人;2019年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超过8.2亿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人。无处不在的传播场景、持续增长的用户规模、超乎想象的惊人流量,彰显着短视频旺盛的生命力,但也应看到,短视频在急速生长的背后,难免存在种种乱象,短视频拍摄的花费问题日益凸显,短视频侵权成为知识产权问题的新表现;移花接木的剪辑手段制造拼接真实,把公共场所当成取景地,公众成了群众演员,影响到公共秩序;未经过滤的劣质内容引发社会担忧……今天,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影响下,传播业态加速换代、应用场景不断更新,如果疏于治理,短视频平台将面临更多风险挑战。

可喜的是,近年来有一批优秀短视频创作者正在用不同的方式讲述着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美好,尽管审美风格不同,讲述方式各异,有的精致,有的粗放,有的安静,有的热闹,但都鲜活蓬勃,与社交媒体时代负面内容更吸睛不同,短视频时代更看重记录美好生活——点赞风雨中坚守岗位的交警,记录消防员逆行的最美背影,歌唱普通人的亲情与爱情……时代需要更多把中国故事讲得有意思、有意味、有意义的拍客,用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作品向世界展现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国。

(取材于牛梦笛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短视频能给人带来即时满足的快感,这是人们沉迷于刷短视频的直接原因。
B.培养延迟满足感,是借助外物手段防止人沉迷手机,摆脱手机对人的控制。
C.短视频是一种新媒体,因其很容易传播扩散,具备较强的视觉感染力。
D.短视频发展迅速,生命力旺盛,但其未来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2.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如何正确对待短视频”这个中心问题,材料从当下现状出发,探究为何沉迷,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材料使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增加了文章内容的丰富性,有力地支撑了论点,论述生动。
C.材料在论述“如何拒绝短视频的即时满足”的具体方法时,采用了递进式的结构,分别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D.材料第三段通过苏轼的诗句和三毛所说的话语,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延迟满足形式之一的阅读对我们的重要性。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用作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讲好中国故事”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某自媒体平台邀请明星代言产品,增加了流量和广告效应,吸引无数粉丝。
B.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中有一群“银发知播”,他们平均年龄77岁,在网络间用心讲课,认真传播知识。
C.热词“上海郁金香吸引了众多网友前往拍照打卡,真相却是武康大厦门口根本不见花丛的身影,只是一小盆红色郁金香而已。
D.当下吃播行业的队伍尤为壮大,一些“大胃王”在镜头前大吃大喝,从而拥有了超高人气。
4.围绕“短视频”这一共同话题,两则材料各有侧重,请简要说明。
5.未来短视频这一新媒体形式怎样才能持续发展?结合材料,你有哪些建议。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媒介是人们获取信息、知识、能力的渠道,媒介素养是人们对于媒介传播的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和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随着社会生活数字化的推进,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具体而言,即将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并在世界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进程中,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东鸣西应,实现新旧媒介技术结合,形成新的传播手段与媒介形态。此种媒介融合背景下所发生的社会变革具有广泛性、深刻性,因此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十分重要。

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有利于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发展。一方面,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够提高青少年学习能力,培养青少年生活技能。在学习层面,媒介素养教育的出现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使得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化,媒介素养教育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自学平台、线上测试等的能力。在生活层面,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设备、网络社交软件、网络购物平台等媒介工具。另一方面,在道德品质层面,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具备良好的媒介道德和法律意识,同时拥有合理甄别媒介信息的能力,包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和谣言以及不被媒体负面信息影响。随着科技发展,影像、VR、AR等新型媒介形式带来直观强烈的视觉快感,使得青少年容易沉浸于碎片化世界中,导致深度思考、创造想象、评价鉴赏能力的降低,而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升以上这些能力。

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伴随着趋于成人的生理条件同相应社会性知识能力缺乏之间的矛盾,此种矛盾会引发青少年的情绪焦虑,特别是社交焦虑。互联网这一非实体的隔断物,为青少年创造了一个隐蔽的焦虑排解与宣泄空间。当青少年媒介素养低下,焦虑排解与宣泄方式不合理时,青少年的网络生活便成为网络空间运行的不稳定因素。另外,受资本控制影响的互联网相关媒介产业,为了达到自身的盈利目的,亦会对外输出不良信息,例如铺张浪费的粉丝经济、攀比式的品牌效应、快餐式的低俗娱乐信息等,都会直接给青少年的观念塑造带来不良影响,引发多种矛盾。青少年在持有正确价值观、良好判断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有效的媒介输入、输出,正确引导舆论走向,有助于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青少年在此种环境下,如若缺乏较高的媒介素养,便难以辨别其中的有害信息、获取有益信息,从而加剧互联网的乌烟瘴气

媒介的发展在促进新时代青少年成长的同时,其多样繁杂的特点也给青少年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因此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提升变得尤为迫切。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应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媒介素养培育体系;二是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实践基地作用和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

(摘编自王鹏烽、薛志博《媒介融合背景下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研究》)

材料二:

近日,一些短视频新闻频频翻车91日,湖南一宝妈上传了一段双胞胎兄弟在肚子里打架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据视频显示,双胞胎兄弟在肚子里的时候就互不相让,在妈妈肚子里拳打脚踢,妈妈的肚子也跟着起伏变化,果然,双胞胎出生后身上就到处是淤青。该视频被媒体报道后登上热搜,但在94日,产科医生辟谣了,原来,双胞胎在肚里打架的情况,不大可能发生,网友对很多医学常识缺乏了解。830日,有海南三亚居民拍摄到一只猴子在海中游泳。拍摄者表示,当时看到猴子在海里游泳就很惊讶,网友也开始怀疑这是不是传说中的水鬼。但在视频引发热议后,就有专家辟谣,原来,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具备学习游泳的能力。

类似的短视频新闻翻车事件暴露出两个问题。一是网络媒体从短视频平台搬运视频现象严重,对新闻的审核存在疏漏,未经核实就发布报道,导致一些违反医学常识、耸人听闻的新闻误导大众。此外,一些新闻还存在虚假内容拼接现象。某些纯属娱乐的视频,却被媒体当成新闻真实事件报道出来,这难免会最终翻车

二是网民对网络视频的判断能力存在偏差,面对似是而非的视频内容存在盲目相信、胡乱猜测等行为,网民的媒介素养和科学素质有待提升。如水猴子事件中,如果网民有一定的科学常识,就不会随意相信网络上各种水鬼传言。如在双胞胎在肚里打架出生后浑身淤青事件中,如果网民对怀孕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或及时向产科医生求证,提出质疑,上述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29月《短视频新闻频翻车,挑战媒介素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合理甄别媒介信息,对其成长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
B.互联网是一个隐蔽的焦虑排解与宣泄空间,所以青少年的网络生活便成为网络空间运行的不稳定因素。
C.相关专家辟谣,在海中游泳的猴子,并不是网络传说中的“水鬼”,因为哺乳动物都具备学习游泳的能力。
D.一些短视频新闻“翻车”事件,暴露了媒体公信力和网民媒介素养的不足,需要采取措施,营造健康网络空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使用层进式结构,先提出观点,再具体论述“媒介素养”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后提出培养措施,文本脉络清晰。
B.材料一聚焦于媒介融合发展的背景,关注青少年成长,指出当下互联网相关媒介产业的问题,阐述具有针对性。
C.材料二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摆现实乱象,析形成原因,内容具体,分析透彻。
D.材料一语言严密,逻辑清晰,是一篇严谨的学术文章;材料二语言平实,事例典型,是一篇贴近生活的新闻短评。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高中生小李沉迷追星,在微博为偶像疯狂“打投”“控评”,以此逃避现实生活的烦恼。
B.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制作并在网络上传科普电子数码产品相关知识的优质视频。
C.小明同学对于网络平台报道的重大新闻事件的记忆能力很强,很久不会忘记相关内容。
D.小陈同学有意识地控制短视频浏览时间,降低社交媒体软件使用频率,适度使用手机。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5.复兴中学高一学生打算召开“清朗网络空间,提高媒介素养”的座谈会,假如你是会议发言人之一,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文艺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但也要看到,网络文艺作品水平参差不齐,在提升作品质量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对网络文艺的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网络文艺作品也不例外。文化产品承载的是价值取向,影响的是思想灵魂,不能用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等同于普通商品。只有把文化传统、世界观、价值观的准确表达和有效传播结合起来,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才能推动更多网络文艺作品从商业上的成功走向文化意义上的成功。

不断扩大优质网络文艺产品供给,要坚持健康向上的审美导向,更好地传递主流声音、凝聚社会共识。要鼓励推出优秀网络原创作品,把大流量和正能量结合起来,使之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可,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应推动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播、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

不断扩大优质网络文艺产品供给,要把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让网络文艺作品有体量更有质量。一方面,要通过规范管理创造良好生态,加强对网络文艺的底线管理。比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建立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制度,在网络视听领域确立更严格、更规范、更明晰的行业标准。类似的举措,有助于提高网络文艺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强化行业自律,把符合网络文艺特性的美学规范纳入行业标准。网络文艺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但仍需要在创作生产中提升审美自觉,这样才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摘编自张鸿声《扩大优质网络文艺产品供给(新论)》)

材料二:

迅速走红、广为传播的优质短视频都是口碑和点击率双赢。网络文艺创作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有整合多工种的复杂的创作流程。尽管短视频是网络文艺中的小体量,便于创作者的灵感迸发和即兴创作,但要创作出优质的短视频仍需要细致的策划和精心的编排。从最初的创意萌生到最终的成片呈现,优质短视频创作要么一人身担数职,要么群策群力显智慧,实现跨时空的传播,获得大量的点击率。这种虚拟空间中的关系链条看似松散实则牢固,是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结盟。

优质短视频体现出对世间万物的真切关注,通过举重若轻的表达技巧、诙谐冷峻的表现形式,传递敏锐的观察,展现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除了深藏不露的民间高手将生活进行艺术化的书写言说外,众多专家学者、知名人士、行业大咖等也在短视频中实现价值赋能。他们将自己擅长领域中原本晦涩难懂的行业内情和专业知识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新进行解读再包装推出,让大众用时间和精力上的低投入换来见识和眼界上的高回报。可以说,优质短视频的创作程序丝毫不比传统文艺和长视频轻省半分,同一标准、同一尺度既是准则也是目标。

近些年,在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开展短视频版权专项整治、加强行业自律等组合拳的出击下,短视频创作日渐规范化,违规内容大幅减少。随着受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他们的指尖停留时长让那些悬浮”“玄幻”“甜宠内容因不接地气而面临呼吸困难的风险。大量专业、深入的网络文艺评论引领创作风尚,使身处品质底端、粗制滥造的短视频失去生存土壤,圈地自萌的孤芳自赏成为过往,真才实学见真章成为创作者们自省自察的动力。

优质短视频推动大众拥抱传统文艺。文艺作品对审美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短视频参与网络文艺创作是大势所趋。海量的艺术视频资源重新适配短视频传播模式,通过新的巧妙编排,达到新的质变高度。一些短视频对传统文艺作品的再加工获得认可后,会促使大众重返传统文艺进行深度阅读与欣赏,不同媒介间形成理性的双向互动,数字原住民墨香阅读者的身份不是割裂的,而是流动与互通的。

网络文艺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短视频再次将传统文艺和网络文艺中的内容进行分众传播,吸引不同群体的关注。在凝视与对望之间,优质的短视频有望打造一个生态良好的文艺创作园地。

(摘编自郝静静《短视频拓展网络文艺新版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艺作品不是普通商品,应注重自身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经济效益。
B.要让网络文艺作品有体量更有质量,既需要加强对网络文艺的底线管理,又需要强化行业自律。
C.优质的短视频虽然需要细致的策划和精心的编排,但创作程序没有传统文艺和长视频费时费力。
D.大量专业、深入的网络文艺评论引领创作风尚,如今身处品质底端、粗制滥造的短视频已经无法生存,“圈地自萌”的孤芳自赏也已成为过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网络文艺作品的发展,材料二主要谈论的是短视频发展的特点和意义。
B.网络文艺创作也需要群策群力,前提是众人有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结盟。
C.内容监管、受众意愿自主选择、网络风评走向决定着短视频未来的发展方向。
D.受众审美水平的提升促使短视频创作者们更加注重视频内容并不断提升自己。
3.下列选项最能支撑材料二中“优质短视频推动大众拥抱传统文艺”观点的一项是(     
A.农民工小伙陈江山在海边用古筝弹奏《沧海一声笑》的短视频在网上迅速扩散,赢得广泛关注。
B.京剧名家王珮瑜录制短视频介绍京剧老生的不同笑法吸引十几万人次录制短视频参与。
C.浙江温州的一对农民夫妻将农村生活的缩影融入自编的曳步舞,发布的短视频在平台上快速走红。
D.“上戏416女团”凭借着京剧戏腔翻唱古风歌曲的短视频获得网友点赞,连续登上微博热搜。
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下面的现象。

被称为国风变装天花板的朱铁雄仅用18条视频便圈粉千万,他在抖音上的变装视频使本就日渐火热的汉服文化变得更受追捧;“90京剧演员果小菁曾被央视评价为染着炫酷的发色,蹦着最野的迪,唱着最传统的京剧,她在快手上的京剧视频将国粹推向年轻群体……

5.短视频对文艺发展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3-05-3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