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时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

《伟大的转折》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描写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

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沥、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表现出人类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制作不够精良、特型演员的形与神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问题。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虽然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依旧任重道远。

(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

材料二:

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鼓舞了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长征途中,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些年,又何尝不是一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

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一直都是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红军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

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季琳欢《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材料三:

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也不到30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所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走向胜利的密码。

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直面困难,接受挑战,才能在新时代阔步前行。
C.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群众路线,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重走长征路等,都是当代年轻人感受长征的做法。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伟大的转折》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聚焦红军长征最关键的时间,为我们展现了我党我军的成长轨迹。
B.用艺术再现历史,更利于大众接受,也利于传承长征精神,但艺术并不代表历史,只能做到尽量还原。
C.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也一定能够找到成功的密码。
D.新时代的年轻人,依然需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化,它更多地强调精神和价值。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闽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通过带领学生们体验“红军长征路”,提升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B.近日,共青团江西省委“创在江西”青创AI基地举行电影《红色往事》公益放映活动,这标志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
C.“他们这种长征精神,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我也会坚守和发扬这种精神,走好我今后的人生路。”广西大学生“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结束后,参加的学生这样说。
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某地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沿着红军在当地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4.请简要说明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023-02-0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家国情怀是国人从情感和理智上认同和维护民族共同体、将爱亲敬长这一天然血缘亲情上升为报效国家服侍黎民的社会责任。特别是一代代文人士子怀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遵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操守,秉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志向,以家庭为根基,以天下为己任,竭诚担当,勤笃作为,谦恭自律,严谨持家,以光耀千秋的道德文章和福泽百姓的勤政善举,书写着绵长醇厚、历久弥新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质素和闪亮因子,是华夏儿女最真挚的情感归宿和最浓烈的精神底色。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国与家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息息相关,《孟子·离娄上》曾做精辟阐述:“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换言之,家国情怀是建立在血缘和亲情基础上的一种社会伦理关系,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家国情怀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出经世济民的中国古代文人忠孝一体、家国同构的人格追求,而这种人格追求又是以齐家修身为前提的,正如《大学》所言,“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是家国情怀传承流布的内在动因和基本条件。有鉴于此,古代许多开明之家贤达之士恪守“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信条,注重以家训家规来教诫家人和子弟,以诗词家书来蒙养门生和后人,启发和引导他们勤学奉公、崇德向善、敬业乐群、恤民效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情感诉求和心灵皈依,不如说是一种生命自觉和文化承续。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忧后乐的责任担当,抑或是《病起书怀》中“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使命驱动,家国情怀往往与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紧密相连,与情真意切的诗意表达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人是在几千年风雨水火中熬炼出来的特殊分子,家国情怀不仅融进他们的血液里,而且递嬗为他们的人文基因。这些基因延续了一代又一代,使中国古代诗词既潜蕴着眷顾家庭的孝悌,又凸显着报效国家的忠贞,传承着中华文脉的“道”统。

(节选自刘金祥《中国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开”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开”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开”,就是开拓、开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倡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文人将家国情怀上升为一种社会责任,他们自觉地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B.家国情怀的核心是在家尽孝、为国尽忠,体现出古人忠孝一体、家国同构的人格追求。
C.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齐家修身是家国情怀绵延不断的内在动因和基本条件。
D.现代社会,文艺工作者应认识家国情怀的内涵,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
B.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人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彰显了天下情怀这一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但因历史限制,只是空想,不可践行。
D.两则材料都涉及家国情怀的论述,都从古人、今人角度论述如何实现“家国情怀”的传承。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家国情怀”的一项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C.治大国若烹小鲜。
D.国之不存,家将焉附?
4.结合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是怎样传承的。
5.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论证“天下情怀”的。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家风,亦称门风、家声、父风等,是家庭或家族的风气、风格与风范,是在累世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立身处世之道、道德面貌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

家风一词最初使用是在西晋时期。庾信《哀江南赋序》中说,时人潘岳作《家风诗》,被誉为始述家风。家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由家训家教、家礼家德等家文化元素教化、熏陶、积淀而成的,是家文化的表征。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翻开中华民族文化史,家风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优秀家风蕴含着我们民族数千年的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儿女修齐治平、轨物范世的精神薪火。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传承于各个时代,弘扬于社会各个层面,既有礼贤下士、为政以德的君王帝后家风,教家立范、勤政公廉的名门显宦家风,士魂商才、仁心义路的商界翘楚家风;也有淳风厚俗、仁德范世的义门世家家风,以身示范、睦族善邻的庶族百姓家风;还有救亡图存、济世经邦的志士英烈家风,投身革命、家国天下的老一辈革命家家风。这些优秀家风文化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融入民族的血液里,为我们提供了安身立命、轨物范世的可贵镜鉴。

家风文化是家文化的核心内涵和突出表征,重视门声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少传统家训作者都强调继承家族的优良家风。司马光家训中要求为家长者谨守礼法”“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历史上的司马家族是世代贵胄,却一直恪守世以清白相承的朴素家风,勤俭持家。司马光在家训《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一定要吸取同时代人因不良家风致家族破落的教训,而且要用这篇家训去训诫子孙,永远传承节俭为荣、奢侈为耻的清白家风。陆游《放翁家训》中要子孙继承祖先宦学相承、清白俭约、注重节操的家风。清朝曾国藩在家书中劝诲其弟,要遵守祖先教诲以绍家风,反复告诫子孙汝曹切勿坠家风

(摘编自陈延斌《培塑新时代家风的丰厚文化滋养》)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安定;家教良好,民族才有希望。弘扬优良家风,要聚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落脚到公民道德建设上,推进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主题。我国的家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具体到每个家庭,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追本溯源,都是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作为思想核心,以修身做人为立身之本,将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勤奋好学作为基本美德的,经过代代传承,形成各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家风。这些经由历史积淀形成的传统家庭美德,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领导干部的家风,对党风政风社风影响重大。一个社会的良好风气,是以千千万万领导干部家庭的良好家风为引领的;一个执政党的良好党风政风,也与广大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密切相关。

弘扬良好家风,领导干部要从红色家风中汲取营养。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三千年家训家风传承和百年红色革命精神,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弘扬优良家风,要以《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为遵循,把传统家风、家教、家训、家规、家书的文化传承,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汇聚亿万家庭的力量,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摘编自王杰《弘扬优良家风,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风这一文化现象早在西晋时期即已形成,在传世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家庭或家族的风气、风格与风范。
B.中华民族的家风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体现在社会各个层面,能对当下的国人提供一定的借鉴。
C.中华民族自古重视门声家风,较多的传统家训都强调要继承家族的优良家风,家风文化是家文化的突出表征。
D.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很重视,因为领导干部的优良家风能够引领社会风气,也与党风政风密切相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训俭示康》强调要继承家族的优良家风,这一点与《放翁家训》看法一致。
C.十八大报告明确了我党必须重视家风建设,并着重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
D.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中汲取营养。
3.下列选项,和材料中“家风”无关的一项是(     
A.《礼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B.司马光《居家杂仪》:“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
C.袁采《世范》:“世之善为人子者,常善为人父,不能孝其亲者,常欲虐其子。”
D.赵鼎《家训笔录》:“同族义居,唯是主家者持心公平,无一毫欺隐,乃可率下。”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创作的家训,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颜之推长子颜思鲁学问渊博,次子颜愍楚清贫自守,三子颜游秦被百姓赞为“爱人如赤子”。颜思鲁长子颜师古,博览群书,尤精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颜师古之弟颜相时,被誉为诤臣。颜之推五世孙颜杲卿,忠义刚直,联合堂弟颜真卿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兵败被俘,宁死不屈,被“节解”惨死;颜真卿节操忠烈,事亲孝顺恭敬,为官刚直清廉。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对独立医学实验室(ICL)的定义为:“医学检验所是对取自人体的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并出具检验结果的医疗机构,该机构可同时开展病理学检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独立医学实验室在美国逐步起源和发展。美国是私人诊所和医院发达的国家。这些医疗机构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源采购大型仪器设备进行本机构的少量样本检测,转而依赖外部的独立检验机构,因此促生了一个新兴行业——独立医学检验行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独立医学检验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大型自动化仪器设备的产生,使得以集约化生产为商业模式的独立医学实验室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新型检验技术手段如液相串联质谱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等,由于对环境要求高、技术复杂程度高,并不适合在医院检验科开展,因此独立医学实验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美国在八十年代颁布的《临床检验改进修正法案》(CLIA),将医学检验规范法制化,使得大型高质量的独立医学实验室迅速取代了小型实验室。

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发展较晚。1994-2004年是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发展的初探时期,发展轨迹与美国类似,均从小型医院到大型医院。到2010年,我国的独立医学实验室成为规模化产业。2009年,卫生部发布《关于印发〈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使该产业受到国家的正式认可。

(摘编自《第三方医学检验现状与发展》)

材料二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医疗机构将医学检查检验项目外包,因为这样不仅可避免重复建设,节约大量的检查检验成本,而且利于推广检查检验结果共享,让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当前社会上就已出现很多独立于医院之外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正是针对这些外包业务而来。但就目前来看,第三方检查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方面,政府对第三方检查机构设立的审批要求比较复杂,同时,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部分地方政府对其并不甚认可,所以在审批手续上带来了更多的限制与障碍。另外一方面,第三方检查机构的发展与公立医院的发展导向直接相关。在现有的机制下,公立医院往往追求大而全的检查项目和发展规模,所以各级医院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一定数量的检查项目,导致留给第三方检查机构的发展空间很少。

从国外的发展来看,第三方检查机构的发展与医疗体系市场化的程度成正比。国外的很大客户来源是私人诊所的诊疗需求,而对于私人诊所来说,他们主要以医生为诊疗主体,需要第三方的检验、影像中心来帮助其提高诊疗能力并降低诊疗费用,因此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患者习惯上更为信任大型公立医院的诊疗及检测结果,对于民营医疗机构的信任程度偏低,这也有待于这个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及市场化运作水平的提高。第三方检查机构出具的检查报告在医院的诊疗中往往不能被采信,患者的进一步诊疗还需要进行二次检查,这也为第三方检查机构在社会的进一步推广造成了障碍。

中国的医保体系是保险公司直接与医院结算,而国外的保险公司则采用了多种结算方式,有些是直接与第三方检查机构结算。这种操作模式对于可以通过规模化效率降低成本的第三方检查机构来说更有价格优势,对患者而言则理赔手续更为简化,也便于操作和推广。

受中国医生多点执业机制的限制,有资质的医生更愿意在公立大型医疗机构工作,导致可调配到第三方检查机构的医生更加稀少。而医生的水平往往对检查的质量至关重要,例如病理医生和影像学医生,都需要依靠深厚的经验与能力才能作出诊断。中国现有医生数量本身不足,而其培养和发展更需要时间的积累,这也是现在第三方检查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设立第三方检查机构需要投入大,但回报周期长,这影响了民营资本进入该市场的积极性,这也是第三方检查机构数量稀少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第三方医学检查的意义和困境》)

材料三   疫情发生近三年以来,核酸检测为迅速阻断病毒传播,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尽早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目标,发挥着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一批“生逢其时”的第三方核酸检测公司应运而生。在为疫情防控提供检测支撑的同时,核酸检测造假乱象也偶有发生。

在此节骨眼上,造假势必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公信力构成极为负面的影响,导致医疗机构不敢与之合作,患者也不相信其出具的结果,推广医学检查检验项目外包遭遇更大的阻力。

从发展趋势看,将来第三方检测机构有可能在互联网诊疗中担当重要角色,因为线上诊疗的一大短板,是检查检验难以开展,假如互联网诊疗能够与线下第三方检测机构展开合作,不仅利于双方发展,而且可让患者获得更高质量的互联网诊疗服务。但当这类合作尚未出现时,第三方检测机构就失去了好名声,将来合作的互信基础就很难建立。

无论立足眼前还是立足长远,都应该给予此类造假行为以严厉打击。乱象出现早期往往是整治的良机,一旦错失机会,导致出现破窗效应,再想恢复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声誉,将变得十分困难。

(摘编自《核酸检测造假带来的长远伤害不容忽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独立医学检验行业的诞生与私人诊所和医院缺乏用以采购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相关。
B.我国医疗体系市场化的程度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独立医学检验行业的发展。
C.国外保险公司直接与第三方检查机构进行结算,简化了患者的理赔手续,更有价格优势。
D.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应疫情防控而生,出现的乱象对行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对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溯源,并针对发展速度、规模等方面对中美两国进行对比。
B.材料二论述国内第三方医学检查的发展困境,采用了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层次递进鲜明。
C.材料三从当下和未来两个角度分析了核酸检测造假带来的行业危机,强调整治的必要性。
D.相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三论及第三方核酸检测与现实关系更紧密,更具意义和价值。
3.以下不能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       
A.目前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检验开展的项目近3000项,覆盖从常规检验项目到基因、分子诊断等高端检验项目的多样化检测项目。
B.国内新的检验项目必须由医院向卫计委提交备案才能确认,检验项目价格也必须由国家发改委及卫计委审批,经备案后实行。
C.第三方检验没有国家承认的职称体系,检验队伍主要靠从公立医院聘请退休人员以及招聘一些低级别检验人员等方式来组成。
D.国内特别是城市中的医保覆盖度非常广,但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并没有被纳入我国医保体系中,结算时一般不能直接对接。
4.材料二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5.在我国,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方兴未艾。要使其能够长久健康地发展,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有强大的战略定力,越是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我们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始终站稳脚跟。

(摘编自202277《人民日报》,蔡文成《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动画就深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追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成功塑造了诸多影响至今的典型形象。作为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上映于1961年的《小蝌蚪找妈妈》真正做到让齐白石的“画”动了起来。该片借鉴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创造出一群栩栩如生的小蝌蚪形象,在中国动画史上,为南齐画家谢赫所言的“气韵生动”留下最初的注脚。

中国传统美学历来注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旨在说明形象表达的不只是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在意蕴。《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的民族风格表现为浓重、绚丽的格调。在山川、石头、草木等景物以及宫殿建筑的造型设计上,华美的视觉造型和活泼的内在情绪融为一体,个性鲜明的人物性格与华丽鲜艳的神奇景色相得益彰,传统绘画的形式美感和装饰美学意味有机融合,呈现出一个灿烂丰富的意象世界,于情景交融中揭示作品的内在意蕴。这些经典作品以丰富的审美意象,体现中国传统美学“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原则。以历史反观当下,走向更高层次的审美意象,以崇高和优美涵养时代、涵养人,仍是中国动画高质量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在今天,动画电影的竞争力主要在于承载的价值观念。呈现与表达价值观念,是典型形象塑造的目的。近年来,一批国产动画电影赓续传统,从传统题材中寻找素材,结合新的时代语境,创造出贴合当下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表达方式。这既是创作者文化自信的表现,也受益于科技的进步。从上世纪的《哪吒闹海》到近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的形象发生了显著变化,形象内涵也被赋予新价值、新理解和新呈现。

(摘编自202262日《人民日报》,饶曙光《中国动画:从塑造典型形象到创造经典作品》)

材料三:

近些年,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文化类节目以多种艺术形式的跨界演绎、跨圈层运作的文化策略,推动传统文化节目频频“出圈”,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类节目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让文化符号生动起来。从形成热点的节目来看,跨界已成为创新节目形式、“活化”文化经典的重要方式。《中国考古大会》《舞千年》将舞蹈作为展现中华文化丰富内涵的有效表现手段。前者借由舞蹈复现古代人的生活图景,较好地平衡了节目的专业性与通俗性;后者以中国古典舞透视中华文明,发挥舞蹈长于抒情的特性,将舞蹈的表现性和影视艺术的叙事性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了节目的感染力。融入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并非简单地拼凑、组合,创作者要将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使之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和加强,由此满足观众多元审美需求,重新释放传统文化的魅力。

让叙事视角更加多元。相较于曾经流行的“讲坛式”解读,当下的文化类节目呈现出更多元的叙述视角,和更加差异化的“解码”方式。一些节目“解码”文化基因,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国家宝藏》通过“国宝”的“前世今生”激活沉淀千年的中国灿烂文明,讲述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故事,让历史的光芒照进现实。文化类节目在进入网络文艺的生产和传播场域后,也尝试以更具“网感”的表达方式阐释传播传统文化。然而,也有一些节目充斥着吐槽、调侃、玩“梗”、解构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化的深度和意蕴,使节目趣味有余、内涵不足。如何既能适应网络文化审美特征,又在创新表达方式中坚守传统文化根脉,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让表达空间更加开阔。圈层化是网络时代的典型特征。当下部分创作者围绕圈层文化做文章,将其当作文化类节目创新表达形式、实现节目迭代的突破口。《舞千年》就是跨圈传播的产物。该节目追求的国风表达和审美旨趣与当下古风圈、汉服圈高度契合,以精准的圈层定位,成功吸引互联网年轻受众的注意。同时,节目也通过挖掘古风视觉符号背后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小众文化进行大众化转译,从而实现圈层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同频共振。跨圈层运作的关键还在于借助圈层粉丝赋能,提升节目的传播力。《舞千年》充分利用网络时代参与式文化的特征,通过设置互动活动号召不同文化身份的网友录制节目“反应视频”,以他们的二次创作打通圈层壁垒,激发更多年轻人关注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跨圈层运作是有效链接“Z世代”文化空间,实现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接合的一种尝试,它既能对小众文化、圈层文化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也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新的表达空间和传播路径。

(摘编自202273日《光明日报》,马立、周星《文化类节目:在跨界融合中赓续优秀传统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立足自身、薪火相传,又汲取外来、面向未来,才能在当今复杂的环境中守护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B.《小蝌蚪找妈妈》形象地诠释了画家谢赫“气韵生动”的观点,体现了传统美学对中国动画的深远影响。
C.《舞千年》将舞蹈的表现性和影视艺术的叙事性有机结合,重现古人生活图景,节目感染力大大提升。
D.文化类节目可以通过精准的圈层定位、挖掘深层次历史文化内涵以及设置互动活动等策略实现突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孙悟空、哪吒的形象被赋予新的内涵,是对高层次审美意象的追求,更是对科技进步的有力促进。
B.央视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将先贤自述、经典内容再现、跨时空对话有机结合,可谓叙事视角多元。
C.文化类节目如果过度追求趣味性、高流量,就可能会消解文化的深度和意蕴,难以坚守传统文化根脉。
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谈到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上世纪6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大闹天宫》一方面追随当时的审美潮流,另一方面保留性格鲜明的艺术神韵,成功塑造了一个集勇敢与活泼于一体的孙悟空。
B.《大鱼海棠》的主题是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庄子的“道”作为一种精神意境,突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大鱼”正是这样的主题。
C.《新神榜:杨戬》中一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乐舞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敦煌壁画中的绝美奇景,将传统美学诠释得含蓄优雅。
D.《白蛇:缘起》在借鉴经典神话原型的基础上,另辟蹊径讲述许仙与白蛇的前世传奇,传达出现实中“亲、友、爱”的价值观念。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思路。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动画和文化类节目的创作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2023-01-1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内卷”一词成为风靡一时的“时髦”词汇,入选《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当下,这一概念已被运用到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泛指这些领域中消耗性的、过度的竞争现象。

近日,知乎社区话题“怎样通俗易懂地解释内卷是什么意思”的访问流量已超过500万,回答超过1000条,大致有两种代表性的回答:一种情况是在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内部人浮于事,没有业务,员工在大量表面工作上浪费时间,呈现出一种低水平状态里循环往复的样貌。另一种情况是本来某团队每天工作八小时,准点下班,然而其中有一人因想多赚点钱,开始加班一小时。每月都能涨工资的梦想计划使得大家都开始效仿加班一小时、两小时,由此便诞生了所谓的“996”(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工作制。分析这两种情况,可以看出员工每天看似忙于复杂化、精细化的工作,实则没有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更没有带来收入的大幅上涨。所以“忙而无用”“穷忙糊口”虽在形式上表现为青年群体在工作、学习等方面的一种生活样态,实质上却反映出青年群体面对自我价值实现、工作制度、社会环境等问题时所作出的妥协,表现了青年群体中低效率或无效率化的“内卷”特征。

有学者提出“过度竞争造成了产业内的生产能力大面积闲置,阻碍了稀缺经济资源向效率更高的产业部门转移。”过度竞争影响了有效竞争的效率,打破了长期均衡的竞争格局,从而造成生产力严重过剩,经济效益低下,最终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青年“内卷化”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并具有“过度竞争化”的本质特征。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云杉认为:“这群中国最聪明的年轻人正面临着普遍的困境:在极度竞争中,成功压倒成长,同伴彼此PK,筋疲力尽。”这句话戳中了无数大学生的泪点,道破了高校大学生的生存困境。青年大学生为追求短期功利的高绩点,而沦陷在无休止的竞争中。他们整天忙于各种竞赛、评比、实习、保研又或是出国,看似忙碌而充实,却无长远规划。总之,部分青年群体把自我需要的满足作为一切行动的最高宗旨与目标,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到争抢式的努力之中。

青年“内卷”现象表现的是部分青年缺乏科学认知及理性思考,转而在网络世界中逃避社会现实,本质上是对主流精神文化的一种反叛与挑战。首先,因为青年群体的价值观还处于不稳定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发生转变。部分青年追求一种通过否定他人来成全自己的优越感,表现出与追求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的价值取向。其次,另一部分青年群体由于受到时代条件、社会文化、经济结构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自我重复、自我内耗、无法向外拓展的状态,又或是因互相之间的比拼而遭到失败,表现出不思改变、不谋开拓的状态,与主流价值中的富有创造性、敢试敢为、敢于正视挫折绝缘。他们利用多媒体,通过语言、文字、图画、视频等表达集体焦虑的情绪。加之,青年群体由于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他们只能用自嘲、调侃的语言表达不满,这也是强压之下的一种反抗。

处在人生发展期与社会转型期叠合的新时代青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决定着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因此,在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下,一方面要为青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要增强青年的创造力和抗逆力,推进青年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内化,使其顺应新时代的召唤,扛起时代之重任。

(摘编自卢晓雯《壁垒与破壁:当代青年“内卷”现象的现实表征与规避之道》)

材料二:

在三十而立、成功学等思维模式的鞭策下,大家紧绷着,心累却不敢停,也因为害怕下坠,只能在抱怨内卷中继续内卷。而受够了在成功学指导下内卷的年轻人开始质疑“成功”的定义,接纳自己成为不一定要“冒尖”的普通人,也更乐于发现和欣赏细碎的日常生活。

正如作家弗洛克所说:“有意义的交谈、深思熟虑的思考、无拘无束的笑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很少发生在单调乏味的工作之中。”让人松弛舒适的细碎日常与休闲不是放纵与偷懒,而应是生活之必需。

作家梁文道在谈话类节目《圆桌派》中曾说过:“农民的累,更多是体力上的劳累,不是被虚无感、空虚感驾驭的累。现在年轻人的累除了赚钱之外,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寻求什么。”

相反,也有人可以“007”(从0点到0点,每周工作7天)却不觉得卷,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赛道,即使累也乐在其中。清楚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的人,盘算过需要为此付出多少努力之后,更能做出自己的选择,而非随波逐流地内卷。

其实,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但在这个信息量庞杂的时代,很容易被外界的噪声淹没而迷失方向。拒绝噪声的影响,忠于内心的理想,健康地与这个世界连接,找到自己想要什么且坚定地付出行动,才是反卷之根本。

(摘自耗耗子《都在说反卷,你却还不知道为什么被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群体的“内卷”是由消耗性竞争和过度竞争等因素造成的,体现了青年对社会环境等的妥协。
B.青年群体价值观处于不稳定期,部分青年容易形成与追求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相反的价值取向。
C.成功学等思维模式助推青年陷入“内卷”,而部分“内卷”青年已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D.让人松弛舒适的细碎日常与休闲是人们的生活必需,青年只有找到自身方向才能满足这一需要。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忙而无用”“穷忙糊口”是青年在工作、学习等方面的生活样态,体现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低下。
B.部分“内卷”青年一切以自我满足为先,和他人处于不断争抢的状态中,对自己的人生缺乏长远规划。
C.部分“内卷”青年利用多媒体,表达在现实生存状态下的集体焦虑,是对主流文化的逃避。
D.梁文道认为,农民的累更多是身体上的累,而现在年轻人的累则是充斥着空虚感的精神上的累。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反卷”的一项是(       
A.2021年12月6日,“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出炉,不出所料,“躺平”一词上榜。
B.某中学一名高三学子说“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
C.蔡志忠面对漫画行业的激烈竞争,转换思路,创作内涵丰富的哲学漫画,最终脱颖而出。
D.多位“反卷”人士给在校大学生做《编制你的梦,大学生活“心”适应》的心理健康讲座。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在目前的社会状态下,该如何缓解青年“内卷”?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形象,决定着这个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决定着这个地区的品牌和魅力。当前,各地领导及公众对地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已普遍提高,而如何深化学习进而如何打造文化品牌则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强化载体建设,广泛宣传发动。一是展览展陈。历史文化内涵是通过现存和曾经存在的实物以及历史脉络等多方面内容传承并延续下来。因此,有效整合地域文化展览展陈,让公众更多了解历史文化。如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各类馆藏,以增强公众对学习历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文化活动。要把办好地域特色鲜明、文化主题突出、影响持久深远的节庆活动作为增强全民自信心、提升地区影响力的重要平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诸如那达慕、祭祀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浓郁的活动,让公众参与并更加直观地认识了解地域文化。三是城镇建设。要将地域文化元素、民族特色融入文化广场、生态公园、广告牌匾、出入地段及街道楼宇建设,并与城镇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作同提高、齐推进、共发展,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观,真正成为建筑的艺术品、文化的代言者、城镇的新名片。

坚持多方联动,打造文化团队。各要组建地域文化研究组织,进一步发扬光大符合本地区的地域文化。有关部门要加大对这类组织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挖掘、传播地域历史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深层次研究地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要对地域文化艺术人才进行摸底,建立人才库并抓好培养、引进、管理和使用工作,精心打造一支常年服务基层的地域文化宣传队伍,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域文化轻骑兵”的文化惠民作用;在干部群众中要适时举办符合当地历史的相关知识讲座及研讨会,使倡导地域文化、践行地域文化,成为民众自觉行为,使地域文化成为凝聚、激励、引导人民的形象之基,成为提升地区知名度、扩大地区影响力的战略之要,成为各地跨越发展的动力之源。

(摘编自潘小平《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材料二:

当前,广州市越秀区正积极推进北京路二期改造提升,打造广州“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展示体验窗口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岭南特色商圈。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实际行动助力千年商街持续焕发新活力。

首先,面向世界展示和传承岭南文化。

今年6月12日,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正式开街,元宇宙非遗街区同步上线,成为全国首条实现线上线下相互交融同步开放的非遗街区。

越秀区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张蓉介绍,北京路二期将增加非遗剧场、大师工作室、非遗普及教育研学等功能,未来将建成集赏、游、购、娱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非遗交流中心。

百家姓木刻装饰、东阳木雕窗花……老字号一条街的中段,焕然一新的古籍书店大门特别显眼。不远处,重新装修后融合岭南元素的北京路新华书店正式复业。月底,古籍书店就要开门迎客,这也是全国为数不多、华南地区唯一的古籍书店。

“步行街书店这么密集,非常难得,我们6个书店各有特色。”广州新华书店集团传媒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何燕芬规划将书店群打造成步行街的亮丽风景线,打造成广州市的新文道。

“我们将抓住广州建设文化出口基地的契机,积极推动老字号一条街和非遗一条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传播岭南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李延忠表示。

其次,引入更具活力的产业业态。

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两千多年不变的城市发展“原点”,古迹林立。既要兼顾文物和古建筑的修复,又要保持商业繁荣,改造提升并非易事。“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我们不仅明确了方向,也坚定了前行的步伐。”作为北京路文化核心区项目部部长,梁文导参加完学习会后第一时间来到工地查看。

挖掘昌兴街的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文创街区;梳理太平馆的历史事件,重新增设文化元素……在一期提升的基础上,越秀区活化利用北京路南段及周边历史街区,精心织补传统街巷肌理,“一栋一策”修复传统建筑,以“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修复骑楼风貌示范段。

“我们要通过保护让千年城市中轴的文化复兴、产业振兴、街区更新。”李延忠表示,未来北京路的发展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推动北京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利用的同时,引入更具活力的产业业态,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以丰富的业态和更好的产品,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摘编自冯艳丹《广州市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让千年商都中轴全面复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达慕、祭祀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浓郁的活动,可以让公众参与并更加直观地认识了解地域文化。
B.重新装修后融合岭南元素的北京路新华书店是全国为数不多、华南地区唯一的古籍书店。
C.北京路文化核心区项目部部长梁文导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北京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指明了方向。
D.越秀区致力于“一栋一策”修复传统建筑,并以“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修复骑楼风貌示范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如何打造文化品牌,但二者论述的角度不相同。
B.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以及魅力的决定性因素。
C.有效整合地域文化展览展陈,能使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并延续下来。
D.北京路二期将建为集赏、游、购、娱于一体的粤港澳大湾区非遗交流中心。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宁夏将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其中对开发利用旅游资源造成生态环境或人文资源破坏,将依法追究责任。
B.“良渚古城遗址”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2019年终于申遗成功。
C.舟山市在定海古城旧城改造过程中,大面积拆除了明清时期留下来的老街区。
D.武汉市在哔哩哔哩网开设“云讲国宝”专栏、发布武汉校园红色教育资源图谱,以期用“活”红色遗存,赓续红色传承。
4.上述材料应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学校正在举行“我为家乡文化发展献言献策”征文活动,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稿件要点。
2023-01-14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如何助力中国成为制造强国?首先需要厘清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

工匠精神产生于手工艺时代。先秦时期,《周礼·考工记》曾对工匠的工作有这样的描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手艺是一种谋生的技能。工匠们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创造性地发明了各种生活器皿与生产工具,使各种材料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在使用工匠所制造的器具时,人们能通过这些器具感受到匠心独运的高超技艺,体味到这种匠心之中所包含的生活大智慧。

这只是传统的“手工匠”精神,现代工匠精神需要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小至瑞士手表,大至波音飞机,都是传统手工和现代机械技术相得益彰的结晶。在波音生产线上,大量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因为机械流水线保证不了零件高精装配。然而,这只是手工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初级整合。实现手工和现代科技有机融合,需要更高层次的科技突破。例如,苹果公司iMac支撑架、iPod后盖的高精需求,全世界仅有日本小林研业的纯手工打磨能满足,但产量有限。苹果公司视频记录手工打磨全过程,精密分析手工操作精髓,将结果用于改进机械加工技术,成功实现了机产。

真正的工匠精神渴求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的匠人,只有在“创”中才能成就这样的匠人。“创”者,从仓从刀,敢于对既有知识仓库内的成果大刀阔斧地改造,这是现代工匠精神应有之义。

最近,在美国著名众筹网站Indiegogo上,有一个中国项目Czur扫描仪首发即筹得近百万美元。Czur重新定义了扫描仪,可自动“抚平”卷曲纸张、清除手印、切除白边,可扫描3D物体、变身视频展示台,还能自动连接高速Wi—Fi传输。这种扫描仪跟手工技术完全不搭界,但无疑是现代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通过对扫描仪技术性能的极致开发,完成智能扫描仪的华丽转身,这是只有会思想的芦苇才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他们只管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地在既有技术路线上精益求精,没有批判、创新,那远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匠”在字形上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空间内斤斤计较。工匠精神需要斤斤计较,不仅计较品质、手工技艺的炉火纯青,更要计较手工与科技的相互增益,计较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思想的诞生。倘若我们仍是认为鼓励工匠精神是鼓励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这不仅极易误导人们,也不利于工匠精神文化的发扬光大。

(摘编自刘艳琼《“人技共进”诠释现代工匠精神》)

材料二:

当下,在中国发展智慧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关注和重构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如果没有建立起这种文化体系,中国制造业就无法转型升级,无法从一个制造大国顺利地走向全球制造强国。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要鼓励消费者的“挑剔”行为。美国管理学家波特指出,消费者近似于苛刻的“挑剔”行为,是日本厂商改进产品质量的重要外在力量。因此,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的消费行为,其实是纵容厂商在构建工匠精神上的不作为。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国人的工匠精神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把聪明劲用在了“灵活性”上面,经常对应该遵守的程序和规则采取变通的处理方法,比如对应该严格遵守的加工操作程序和步骤,不是一丝不苟地按部就班,而是“灵活地”跳跃处理。很难想象,这种“不守纪律”和程序的工作态度,可以生产出德国那种高精尖质量的产品。很多时候,固守某种程序,看起来是傻,其实是精明。因此,企业应当在管理方法上处理好“灵活度”与“守纪律”的关系。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制度文化。工匠精神的确立,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市场体系的制度规范和管理要求。如果市场秩序混乱,就没有人会愿意去精益求精。例如,如果政府对市场中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不处理,假货制造与销售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就等于变相地放纵这类行为,最后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因此,为了给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存的土壤,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必须严格地监管市场竞争者,惩罚造假、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合力,形成制假必重罚的制度。

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形态,它需要在长期的价值激励中慢慢形成。让工人技师有崇高的地位及不菲的身价,是鼓励实体经济复苏、抑制社会浮躁、恢复崇尚实业和技术技能风气的开始。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共同致力于建构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我们的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应该就是战无不胜的,那时应该就是中国跨国企业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时刻。

(摘编自刘志彪相关文章)

材料三: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被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甚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你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孩子从小没有被染上功利心,长大成人以后,无论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摘编自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诞生于手工艺时代,《周礼·考工记》对此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B.从“创”和“匠”的字形的角度来理解,工匠精神要求匠人们要敢于创新,斤斤计较。
C.现代化的工匠精神不追求手工至尊,只需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和研究。
D.在平凡的岗位上墨守前人的智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工匠在制造器皿用具时的高超技艺与智慧,体现了“手工匠”精神。
B.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该从孩童时期开始,要努力专注细节、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C.Czur扫描仪项目因为体现了对既有技术专注精进的追求,所以得到了认可。
D.材料一和材料三从不同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分析,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苛刻与挑剔,可以从客观上促进企业追求工匠精神。
B.摒弃国人灵活跳跃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就能提升我国现代工匠精神。
C.政府需要联合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
D.对工人技师施行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能够激励社会崇尚工匠精神。
4.达到“卓越”应具备哪些品质?请结合材料三的事例简要概括。
5.现代工匠精神将怎样推动中国成为制造强国?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
2023-01-1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9 .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浩瀚星空再添访客,中国航天再创辉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根据任务实施计划,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升腾的火箭,承载的是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镌刻的是一个国家的前行脚步。回顾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无人验证,神舟五号实现了载人天地往返,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天地往返活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号突破了无人交会对接和有人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实现了航天员的中期驻留。向浩瀚宇宙的每一次进发,振奋的是越来越昂扬的精神和气概,夯实的是越来越厚重的自信和底气。

此次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可以说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要的全部技能点,开启了逐梦空间站的时代。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首次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有专家形容,此前的星际探索就像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看一看”“住两天”,这次是要在太空的“家”里“住下来”“走一走”。客观来说,困难更大、风险更高、任务更重。在谈到入选飞行乘组的心情时,航天员汤洪波语气坚定:“有压力更有信心。我是第一次执行任务,压力难免会有,因为神秘的太空充满着许多未知,空间站任务也充满风险和挑战。但我坚信,压力就是动力,信心保证成功。”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从“北斗联网”到“天舟穿梭”……生动形象的名字,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也是从古至今不变的追求。心怀梦想、奋勇拼搏,攀登科技高峰、探索宇宙奥秘,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中国足迹。

(摘自向学笙《为浩瀚太空留下更多中国身影》)

材料二:

2021年7月4日14时57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出舱活动,又被称作太空行走,是指航天员或宇航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只身进入太空的活动。这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美国曾通过太空行走修复了刚发射上天就出现重大故障的“天空实验室”空间站,使它“起死回生”;苏俄航天员则多次出舱活动修理“和平号”空间站,使它转危为安;当前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更是由航天员通过多次太空行走才完成在轨组装的。

随着太空行走技术的发展,太空行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按出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验证类出舱活动;第二种是组装类出舱活动;第三种是维修类出舱活动;第四种是有效载荷类出舱活动,即回收、修理和释放卫星或在月面安装实验装置、采集月岩标本等。

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进行的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属于验证类出舱活动,而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的太空行走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他们要进行首次人和机械臂的协同配合,用机械臂把航天员载到舱外作业点去完成复杂的舱外安装任务,难度比当年翟志刚的首次太空行走大许多。

太空行走的难点主要在于:一是舱外环境十分恶劣,必须使用复杂而可靠的出舱活动系统来克服空间环境的影响,以保障舱外行走航天员的安全;二是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无法用腿行走,主要是靠手把扶住周围的某些物体来维持行动;三是太空中缺少可辨识的参照物,航天员很容易迷失方向。

处于真空状态的太空,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温度变化很大。太阳照射时温度可高于100℃,无阳光时温度可低于-200℃,同时存在各种能伤害人体的辐射。为保障航天员在出舱活动中能安全、有效地完成任务,出舱活动时,航天员需配备航天服、舱外机动装置、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固定身体的设备及安全带等装备。其中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中最重要的装备,它将航天员的身体与太空的恶劣环境隔开,并向航天员提供大气压力和氧气等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保障。同时,为了解决在太空行走时因缺乏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判断其速度快慢等安全问题,航天员在太空行走时都会用安全带将自己与航天器连接起来,以防自己丢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

本次出舱任务圆满完成,航天员们不仅给14亿国人传输回了太空视角下的地球绝美照片,同时也宣告了我国更为成熟地掌握了太空行走这一核心航天技术。

(摘编自庞之浩《航天员为啥要出舱?太空行走有多难?》)


[注]①再生生保,是一种验证中国空间站的技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对接,3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7月4日,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他们按计划圆满完成了我国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
B.组合体飞行期间,我国航天员将通过3个月的在轨驻留、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攻克了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
C.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多个首次突破,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的全部技能点,这次星际探索也展示了中国人无畏风险和挑战,攀登科技高峰的信念。
D.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中的重要装备,它能向航天员提供维持生命所需的大气压力和氧气等保障,从而帮助航天员隔离恶劣的太空环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展历程,不仅镌刻了国家发展前行的脚步,更振奋了国人昂扬的精神与气概,使我们坚信未来浩瀚太空将会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
B.太空行走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这一技术为部分航天业发达的国家所掌握。
C.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的出舱活动虽然比翟志刚的出舱活动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难度更大,但他们在出舱活动的类型上是一致的。
D.在太空行走时因缺乏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判断其速度快慢等安全问题,可以通过用安全带将航天员与航天器连接的方式加以解决。
3.结合材料内容,判断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古人对神秘宇宙的浪漫幻想(       
A.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D.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4.请简要概括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假如你是一名科普宣传员,在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后,计划向中学生宣传我国的航天成就,你会如何构思自己的宣讲稿?请结合材料,列出自己的宣讲要点。
2023-01-0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五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什么样的社会精神才是中国当下文学创作所需要的“时代精神”呢?作为一个人文学科的概念,谈论者必须从逻辑上对“时代精神”的内涵考辨分析,才能说得清其人文意义。

“时代精神”的内涵之一是“时代”。从时间维度考量,时代变迁会影响文学的内容和风貌,不过,“时代精神”中的“时代”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表示时间量度的概念,而是一个空间化的时间概念,其实际内涵包含时间(历史)与空间(社会)两种成分。这样说的理由在于:单纯的时间流逝并不会对文学发展造成什么特别的影响,影响文学变化的因素是时间序列(“时”“代”)中的“运”——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趋势。所以“时代精神”中的“时代”并不仅仅指某个“历史年代”“历史时段”这类单纯的时间单位,而是内蕴着社会生活状况(世情)的时空一体概念。“时代”概念的空间化还表现在,它常常与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的语词合用,用以描述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比如“农耕时代”“后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时代”这类概念。

“时代精神”的内涵之二是“精神”。“精神”是人在时空存在中的意识维度。从语法关系上看,“时代精神”核心词是“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精神”是指人在伦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风貌,“时代精神”因而是指一个时代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状况、世道人心,诸如价值、理想、信念、伦理、道德、人性中的善恶美丑状况等。“精神”之维在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因为文学活动最不能够承受的就是生命活动中的“轻”——没有价值和意义的自然生存状态。没有了“精神”,文学就成为没有生命力的花瓶;就连唯美主义的理论鼻祖康德也认为,如果没有精神(崇高)成分,文学只能产生纯形式的平庸之作。

“时代精神”的内涵之三是“世界精神”。“世界精神”是现时代国际社会的主流文化精神,亦即以“自由”“民主”“公平”“法制”为核心的文化精神——这也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社会精神。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在世界已变成“地球村”的情况下,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不受其他国家文化上的影响而生活在自我封闭的圈子内。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社会理念都是以“自由”“民主”“公平”“法制”为社会文明的核心,文学活动不能脱离这一意义上的“世界精神”。

如果跳出形式逻辑的思维,从辩证逻辑的角度考量,“时代精神”内涵中还应该包涵“人文精神”及一个时代的社会走向与历史要求。“时代精神”中的时间之维固然决定了万物皆变、无物常驻,但万物在常变中也会有不变,比如人们对美好人性的渴望以及对人文关怀的需要,由于这一原因,以人的价值与尊严为目标的人文精神成为“时代精神”不变的追求。

(摘编自张清民《时代精神与高峰文学作品》)

材料二:

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脉的民族精神,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基调的革命精神和以改革开放、锐意进取为动力的创新精神的集合体,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艺术创作都应跟上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命题。新时代的影视创作应该努力观照并颂扬时代精神,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影视生态家园永葆青春与活力。

以时代精神为航标,提升创作格局

影视创作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文化自信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艺术定力,在作品中展现时代精神赋予的气度、胸襟和情怀,把个体命运、寻常生活置于格局更大的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之中。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用七个故事讲述七十年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其中有大事件的史诗气魄,也有小人物的朴素情感,成为献礼电影的扛鼎之作。电影《流浪地球》以观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在硬科幻的类型范畴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东方审美。这些作品视野开阔、情怀高致,于宏大处提炼哲思,在细微处温养心灵,把时代精神深刻融入创作格局之中。

以时代精神为灯塔,发掘创作主题

在新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孕育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不朽的精神丰碑。2020年,在抗击疫情中孕育的“抗疫精神”又为时代精神注入新的内涵。这些精神财富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主题。

近年来,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都成为诠释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在远方》等剧讲述改革开放40年间,筑梦未来的普通人为改变国家面貌和个体命运,开拓事业、成就出彩人生的故事。《花繁叶茂》等剧聚焦脱贫攻坚的时代命题,深情刻画新时代新农村的山乡巨变。这些作品,高扬当代中国的精神风帆,深入挖掘创作主题,是对时代精神的深刻阐释和深情礼赞。

以时代精神为源泉,汲取创作灵感

当代中国,经济全球化和城乡一体化同步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由此产生的思想碰撞和社会现象,为影视创作激活了灵感。在影视创作中,如何把时代精神灵活且巧妙地融入作品当中,这考验着创作者的艺术智慧。电视剧《都挺好》聚焦原生家庭的苦乐年华,深入探讨由于家庭观念、性别差异所带来的冲突矛盾,并试图以亲情化解芥蒂,用理解消弭隔膜。这些作品从时代精神中汲取创作灵感,走心、动情、努力地描摹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怀和烟火人生。

(摘编自杨洪涛《时代精神是影视创作的永恒动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时代精神”中的“时代”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时间概念,其实际内涵包含历史与社会两种成分。
B.唯美主义理论鼻祖康德认为,文学创作要重视“时代精神”,文学缺少了“时代精神”,就只能是纯形式的平庸之作。
C.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世界精神”是一致的,这也是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的社会文明的核心理念。
D.《我和我的祖国》和《流浪地球》两部电影的共同点是有大事件的史诗气魄,并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东方审美。
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耕时代”“后工业化时代”等概念中,“农耕”“后工业化”等词,与“时代”概念合用,体现了“时代”概念的空间化特点。
B.因为万物皆变、无物常驻,所以以人的价值与尊严为目标的人文精神成为“时代精神”不变的追求。
C.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创新精神的集合体,艺术创作应跟上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命题。
D.当代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由此产生的思想碰撞和社会现象激发了影视创作者的灵感。
3.下列说法不能作为“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都成为诠释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的论据的一项是(     
A.电视剧《激情的岁月》讲述了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刻苦钻研、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
B.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描绘长征之初,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和更为年轻的中央红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从幼稚走向成熟、胜利。
C.电视剧《三十而已》以年龄为坐标,以女性成长为主题,以事业和情感为容器,精准描绘职场女性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
D.电视节目《青春在大地》在扶贫政策的大背景下,深入挖掘帮扶对象最真的情感和最朴素的生活愿景,在劳动者中发现美。
4.结合材料一内容,给“时代精神”中的“时代”一词下定义。
5.两则材料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