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论语》英译本前言(1691年出版)

(1)材料一提到的“这位哲学家”是哪位历史人物?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吕思勉《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诸子各派争论的共同问题。这种争论造就的社会局面是什么?

材料三: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顾颉刚《中国历史众生相》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秦始皇、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3-12-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众)民而为天子……

材料四   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材料五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材料六   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1)连线:将材料一、二、三、四、五、六所反映的思想与思想家对应起来。
材料一                           韩非子
材料二                           老子
材料三                           孔子
材料四                           孟子
材料五                           荀子
材料六                           墨子

材料七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迭起,礼崩乐坏,却带来了中国几千年来罕见的文化大发展大爆炸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并不是某个偶然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个层面交相作用的产物。

——韩丹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兴起之原因探究》


(2)根据材料七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023-12-1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广德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读书人激烈辩论,各自著书立说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封建制度
D.战国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
2023-12-08更新 | 91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智育联盟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伟人的诞生】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思想的碰撞】

材料二:①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②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③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④兼相爱,交相利。


(2)阅读材料二中的名言,将序号填写在与学派对应的空格内。(只填序号)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名言





材料三:



(3)上面两幅分别是孔子《杏坛讲学》和《周游列国》的邮票图片。相传孔子曾坐在杏坛上弦歌讲学、教弟子读书,他也曾周游列国,传讲自己的治国主张。请列举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和治国主张各一例。
【思想与现实】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5 . 博物馆承载着历史,也传承着文化。某班开展“跟着我打卡博物馆”的主题活动,请你来参与。
【陶玉之炫】

材料一:

图1: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

图2: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和玉璧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半坡人已掌握哪种陶器的制造技术?图2所示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考古证实,良渚古城开始形成于约公元前33世纪,据此可以推算出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有史可证的早期文明社会距今大约多少年?
【文字之美】材料二:

图3:甲骨文

图4:“天下第一行书”


(2)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图3中所示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写出甲骨文出现的朝代和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写出图4中书法作品的名称和作者。
【思想之博】

材料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墨法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繁荣局面叫什么?这种局面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学习传统文化对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促进民族全面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等。

(4)根据材料四,说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2023-09-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

“以法为教”“法不阿贵”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救。”

——《韩非子》


(1)材料一中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2)根据材料指出儒家和法家主张的不同之处。
(3)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7 .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家争鸣”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其极致处,则要君主完全以法为教,扫除异己……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特征。

材料二: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剑桥中国秦汉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书同文”的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以中华文化为主题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面对“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的局面,诸子百家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用以解决社会问题。此行为(     
A.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责任感B.代表了周王的利益
C.表现了民本思想深入人心D.实现了人民的愿望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推崇西周制度B.支持兼并战争C.解决社会问题D.追求精神自由
2022-06-20更新 | 1594次组卷 | 56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

——王国维

材料二:(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事业,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以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材料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材料一中的“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上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重要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他”是哪一思想学派的创始人?
(3)材料三反映了战国时期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4)材料四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学说?代表人物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