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2 道试题
1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请你加入历史探究小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
【探究一:思想智慧】

材料一: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钱穆《孔子传·序言》

材料二:这是一个空前混乱的年代,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英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乱时代,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一个说真话的时代,一个出大师的时代。

——摘编自陈钦《大时代》


【探究二:社会文明】

材料三:

图1 写有秦律的云梦秦简

左图:1975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完成了藏有大量秦代竹简的11号墓的挖掘工作,这批被发现的秦简,称“云梦秦简”,共有1155支(另有数十片残片)竹简以近似小篆的秦隶书写,大部分清晰可辨。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编辑,大部分内容是关于秦律、律文答问解释和治狱文书程式的记载。秦律的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究三:科技之光】

材料四:



                    图2   造纸工艺流程图
【探究四:传承之任】

材料五: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给孔子制作一张名片。(内容包括:朝代、身份、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指出“大时代”所属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时代最受统治者推崇的学派。
(3)依据材料三所示内容,你从中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不得照抄材料)
(4)依据材料四回答,图2反映的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有何贡献?
(5)依据材料五,说说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024-02-0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多个博物馆都有涉及地方治理的文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1193号大墓出土青铜器克盉,现藏于北京市首都博物馆。盉盖内侧及器沿内侧铭文,记载西周初年周成王册封燕侯,以及授民授疆土的史实。是研究西周时期燕国历史的重要信息来源。

材料二   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里耶秦简”,上书有“迁陵洞庭郡”五字,其中提到的“洞庭郡”改写了此前史学界对秦代湘西历史、地理的认知。作为秦朝洞庭郡迁陵县的衙门档案,里耶秦简纪年之完整、资料之翔实可谓罕见。

   

材料三   河北省满城县出土的刘胜(汉景帝刘启之子,受封中山王)金缕玉衣,现收藏于河北博物院。它是中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金缕玉衣”本应是汉代皇帝死后穿的殓服,却在汉代诸侯王墓中出土。


(1)指出材料一中“青铜克盉”印证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简述该制度实行的目的。
(2)请对材料二中“里耶秦简”印证的政治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前期面临的政治困境,概述汉武帝针对这一困境采取的主要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国家地方治理的认识。
2024-02-0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3 . 中国古代社会历经改革变法与制度建设,不断演进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在政治体制上,孝文帝进一步完善了官僚组织架构,实施了俸禄制和考课制,修订《魏律》,实行均田制、租调制和三长制。“三长”是政权的基层编制即邻长、里长和党长。改革还深入到了文化层面。鲜卑族的语言、姓氏、服饰风俗,是构成其构成民族特性的基本要件,而孝文帝决意抛弃之,转而采用汉语、汉姓、汉服和汉俗,等于“全盘汉化”。为便改革和谋求发展,孝文帝还把首都由代北迁至洛阳,这曾是魏晋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

——阎步克编著《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1)指出材料一从图1到图2的制度更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图2制度建设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这一提法的时代背景。
(3)依据材料三概括孝文帝改革措施的主要特点,并简析上述两次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秦统冶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得推恩分子弟……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等

材料三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障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为维持统治,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镇压农民的反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汉书·诸侯王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规定的诸侯受封的义务。
(2)以下表述,与材料二信息一致的,请在相应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信息的,请在相应的括号内填“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未涉及”。
①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②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③秦始皇实行的郡县制和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目的上都是为了分散皇帝和中央的权力。(     
④秦始皇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封建经济的分散性,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经济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及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4-02-0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崛起与消亡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崛起篇】

材料一:(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传》


(1)秦国的崛起与材料一反映的什么事件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民勇于公战”的原因是什么?

【建立篇】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2)材料二中“秦王”是谁?秦统一全国,有何重大意义?

【巩固篇】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第一个图片所示信息,秦建立这一制度,采用哪一学派的思想?
(4)依据材料三第二个图片所示信息,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亡国篇】

材料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5)秦朝二世而亡,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4-02-0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城东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巩固了国家的大一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秦统一后,嬴政首先从体制改革入手,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二级的行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分封制,确保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摘编自纪录片《中国第一位始皇帝》

材料三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引用材料原文指出当时实行这种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这种地方行政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请依据材料指出这种制度的作用。
(3)材料三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着什么问题?汉武帝是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这些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4)秦始皇和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常常被史学家们相提并论,请你谈谈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2024-01-2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史重要事件(部分)

时期事件
西周(前1046—前771年)实行分封制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诸侯争霸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商鞅变法
百家争鸣
秦朝(前221—前207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实行郡县制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实行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

——整理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项措施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简述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2)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2024-01-2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乡土文化的学习是厚植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广州地处岭南地区,秦汉之际与中原交往密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灵渠最早作为从华北向岭南运输秦朝军队和战船之用,后来成为了岭南经长江到华北货物往来运输的重要通道。

——摘自马立博《虎、米、丝、泥:帝制晚期华南的环境与经济》

材料二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文物

波斯银盒

“番禺”铜鼎

玉舞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建灵渠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其史料类型,并说明你能从中了解南越国哪些方面的史实。
(3)列举两处除上述材料以外的岭南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的历史遗址。
2024-01-2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

——何燕江《孔子》

材料四   汉武帝是西汉时期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即位之后……广施德治,安抚人民,同时又吸收法家思想的精华,创新改革,以法治国,恩威并施,积极寻找多渠道的治国良方,在他执政五十四年中把西汉王朝推向鼎盛时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都得到空前大发展。

——摘自李风启、张应二《汉武帝治国方略论析》


(1)根据材料一,图一反映了秦朝创立了哪一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图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的“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诸侯对中央的威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采取了哪项措施使孔子“被放在一个神坛上”?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治国措施的影响。
2024-01-2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近年来《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化类节目大火,通过讲述一件件文物,介绍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和中国价值观,带领观众读懂中华文化。观察下列文物,“听”国宝们讲述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

材料二:


图为铜量1982年出土于陕西礼泉县药王洞乡南晏村,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凡律度量衡用铜者……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

——《汉书·律历志》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两件文物反映了秦汉时期统治者在政治方面采取的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的文物反映了秦统治者在经济方面采取的什么措施?分析秦朝选择铜作为度量衡材质的原因。
(3)大宛产的汗血马是通过一条古老的商路来到中国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条商路的作用。东罗马金币和波斯银币除了通过这条商路来到中国,还有可能通过哪条航线来到中国?
(4)每一件文物都“见证”着历史的发展,“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关于这些文物,你有何认识?
2024-01-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廉江市良垌镇第三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