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2 道试题
1 . 【看文物·读历史】近年来《国家宝藏》 《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化类节目大火,通过讲述种种文物,带领观众读懂中华文化。请看下列文物,“听”国宝们讲述历史,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里耶秦简是发现于湖南湘西的一批秦朝的洞庭郡迁陵县的官方档案。

材料二 凡律度量衡用钢者……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

——《汉书·律历志》


如下图铜量1982年出土于陕西礼泉县药王洞乡南晏村,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材料三


西汉鎏金铜马:以西汉时大宛产的汗血马为模特精制而成


西魏贵族墓葬中出土的二枚东罗马金币和一枚波斯银币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两件文物反映了秦汉时期统治者在政治方面采取的哪些措施?   
(2)阅读材料二的两个文物分别反映了秦汉时期统治者在经济方面采取的什么措施?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选择铜作为度量衡材质的原因。
(3)材料三中大宛产的汗血马是通过一条古老的商路来到中国的。请写出这条商路的名称,并分析它的作用。东罗马金币和波斯银币除了通过这条商路来到中国,也有可能通过哪条航线来到中国?
(4)每一件文物都“见证”着历史的发展,“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以上材料中的文物讲述了秦汉两朝的历史。对于这一时期的治国策略,你有何见解?   
2024-03-1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编译自刘向《战国策》

材料二   如图所示为四方古印文,它们均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见证。


材料三   (孝文帝)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少数民族旧俗)。……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民耕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四方古印文,提炼有效的历史信息(至少两点)。
(3)材料三中的孝文帝属于哪一民族?留京官员违背了他的哪项诏令?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4-03-0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材料一   


材料二   秦统一天下后,有大臣上奏分封子弟功臣镇守疆土,但是秦始皇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的理由否决了提议。继而采纳了李斯实行郡县制的建议,郡置守、尉、监”。

材料三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材料四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

——黄朴民《“大一统”之梦》


请回答
(1)秦汉时期匈奴威胁北方边境,请写出秦或汉代反击匈奴的一位著名将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始皇否决分封制的理由。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概括西汉初期中央政府面临的问题,并指出汉武帝解决该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4)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信息任选角度拟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价值观正确。
2024-03-0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古代陵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景帝阳陵陶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汉景帝阳陵陶俑

随葬俑人物相貌区分度高,且神情严峻、目光锋锐,呈现尚武、强悍的风范。随葬俑人物面貌线条柔和圆润,面带微笑,神情舒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俑》

材料二:考古发现——洛阳北魏墓葬群

北魏帝陵的墓葬形制基本沿袭汉文化传统,其中圆形封土基底体现洛阳风格。牵手俑身穿左衽大袖袴褶,袴褶原是北方民族便于骑马所穿的套装,至南北朝时已融入汉族特色。洛阳北魏大墓出土东罗马帝国时期金币1枚。

——摘编自刘连香《洛阳北魏墓葬的“太和之风”与民族文化交融》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景帝阳陵陶俑的风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自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洛阳出现北魏墓葬群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归纳北魏在民族交往、对外交流方面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墓葬风格的主要因素。
2024-03-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   有人形容周朝就是一个班级,周天子就是班主任周老师,班级最初有100多名同学,而后不断减少。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西周初“周老师”通过什么制度管理全班?这一制度施行的作用是什么?
(2)据材料二回答图中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分管的职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中这一制度的作用。
(3)问题三: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了解决材料三所映的问题,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2024-02-26更新 | 1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6 . 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和清朝前期为例,分别说明“中国逐渐形成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
(4)综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政府是从哪些角度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
2024-02-07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4(广州专用) -【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7 . 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始于战国,成于秦汉,对我国社会具有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这种“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朝规定诸侯在宗庙祭祀时应奉献一定量黄金,称为“酎金”。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因“酎金”不纯,援引“王削县、侯免爵”的律令,削夺106名列侯爵位,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酎金案”。这次“酎金案”的发生不仅是因为财政困难,还取决于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形势。

——摘编自郭献功《汉代的“耐金”与“耐金案”》

材料三   中央集权制度组织严密,机构层次分明,行政效率高,经济管理职能也相当强大,主要体现在劝农、水利建设、赈灾、管制物价、统一发行货币等方面……中央集权制度对维护历史上的统一起到积极作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统一的多民族大国,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摘编自宁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周和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简述秦朝推行该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汉武帝制造“酎金案”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述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作用。
2024-02-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汲取历史的智慧。历史留下了人类发展的足迹,指点着前进的航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材料二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王朝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创立了什么制度?任举一例说明汉武帝为实现“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所采取的措施?
(2)材料二中“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图中A、B两处在汉代时的地名是什么?为加强对C处的管辖,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2024-02-0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其闻名发展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先哲智慧篇】

材料一

智慧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

智慧二: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韩非子

【政治文明篇】

材料二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科技文化篇】

材料三


                                   造纸工艺流程图

【铸魂筑梦篇】

材料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摘自十九大报告


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材料一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两种治国思想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行政制度,并指出实行这种制度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时期纸张的特点,并指出造纸术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综合上述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10 . 历史学家阎步克先生说:“中国历史就是秦始皇和孔夫子的历史,前者奠定中国制度的基石,后者奠定中国文化的主调”。
【人物扫描】

孔子生活在我国春秋末期,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以“仁”为核心的系统的伦理学说,开创了在当时和后世影响都很大的儒家学派,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在教育方面,也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进步主张,开创了私人办学的新风,概括和总结出了一套教育经验、教学方法和求知方法,编纂《六经》,留下了言行录《论语》,为发展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和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及其思想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影响。
【思想“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复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之地则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国之地主要接受……的学术。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反映当时思想学术领域的什么局面?这一局面有何意义?
【制度开创】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024-02-0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