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1 . 与ICl的反应机理如下:
反应①:
反应②:
其能量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
B.反应①②均是放热反应
C.
D.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主要取决于②的快慢
2 . 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将大气中H2S经两步反应氧化成,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写出1molH2S(g)全部氧化成(aq)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将SO2通入0.1mol/L Ba(NO3)2溶液中会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利用工业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制备无水Na2SO3的成本低,优势明显,其流程如下。

①举例说明向大气中排放SO2导致的环境问题:___________
②下图为吸收塔中Na2CO3溶液与SO2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则初期反应(图中A点以前)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③中和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④为了降低由中和器所得溶液中Na2SO3的溶解度,从而提高结晶产率,中和器中加入的NaOH是过量的。
i.用化学反应原理解释NaOH过量的原因___________
ii.结晶时应选择的最佳操作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95~100℃加热蒸发,直至蒸干
b.维持95~100℃蒸发浓缩至有大量晶体析出
c.95~100℃加热浓缩,冷却至室温结晶
⑤为检验Na2SO3成品中是否含少量Na2SO4,需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
⑥KIO3滴定法可测定成品中Na2SO3的含量:室温下将0.1260g成品溶于水并加入淀粉做指示剂,再用酸性KIO3标准溶液(x mol/L)进行滴定至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蓝色,消耗KIO3标准溶液体积为y mL。
i.滴定终点前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将方程式补充完整)
ii.成品中Na2SO3 (M=126g/mol)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2023-12-2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3 . 将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中的CO2、H2S资源化转化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意义重大。
(1)CO2转化为CO、H2S转化为S的反应如下:
i.2CO2(g)=2CO(g)+O2(g)               △H1=+566kJ/mol
ii.2H2S(g)+O2(g)=2H2O(l)+2S(s)     △H2=-530kJ/mol
iii.CO2、H2S转化生成CO、S等物质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CO2性质稳定,是一种“惰性”分子。对于反应iii,通过设计合适的催化剂可以降低___________,提高反应速率。
       a.活化能       b.△H       c.平衡常数
(3)我国科学家研制新型催化剂,设计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反应iii,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方案1】若M3+/M2+=Fe3+/Fe2+。为了抑制离子水解,所含Fe3+、Fe2+的溶液调为较强的酸性。
①写出阳极区生成S的电极反应和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②结合电极反应和离子移动解释阴极区pH不变的原因(忽略溶液体积变化)___________
【方案2】若M3+/M2+=EDTA-Fe3+/EDTA-Fe2+ (配合物)。
已知:电解效率η的定义:
η(B)=n(生成B所用的电子)/ n(通过电极的电子)×100%
③测得η(EDTA-Fe3+)≈100%,η(CO) ≈80%。阴极放电的物质有___________
④为进一步确认CO2、H2S能协同转化,对CO的来源分析如下:
来源1.CO2通过电极反应产生CO
来源2.电解质(含碳元素)等物质发生降解,产生CO
设计实验探究,证实来源2不成立。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
方案2明显优于方案1.该研究成果为天然气的净化、资源化转化提供了工业化解决思路。
2023-12-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4 . 25℃、101kPa下,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是物理变化
B.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C.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原子总数约为
D.25℃、101kPa下,   
6 . 工业上,一氧化碳是一碳化学的基础,可用于物质的合成与纯化等。
(1)二氧化碳和木炭还原法是工业制备CO的方法之一,利用如图关系计算:C(石墨) ___________

(2)羰基硫(COS)是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和真菌的危害,一氧化碳可用于羰基硫的合成。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使CO和H2S发生下列反应并达到平衡:
①若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0mol,达到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8mol,且化学平衡常数为0.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b.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
c.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
②画出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H2S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示意图___________(画出变化趋势即可)。

③已知羰基硫(COS)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羰基硫属于非极性分子
B.羰基硫的沸点比CO2
C.羰基硫分子中三个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
(3)羰化冶金工艺是气化冶金技术的重要分支,其原理是利用Ⅷ族过渡金属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挥发的羰基化合物进行分离提取金属的一种方法。以某镍合金为原料的羰基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热交换”步骤涉及的反应有:
I.
II.
III.
IV.
①温度不变时提高反应I中Ni(CO)4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②Ni(CO)4的沸点为:43℃,其分解温度也只有60℃,Fe(CO)5的沸点为:106℃,精馏的温度范围应控制在___________℃。
③实际生产中要调整合成原料中铜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④Cu、Au不在VIII族,不易生成羰基化合物。在元素周期表中Au跟Cu处在同一列,则Au位于_____族。
2023-12-1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7 . 催化重整的反应为

其中,积炭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产生积炭的反应有:


科研人员研究压强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1073K时,将恒定组成的混合气体,以恒定流速通过反应器,测得数据如下。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B.压强越大,Ra降低越快,其主要原因是反应①平衡逆向移动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大投料时,可减缓Ra的衰减
D.研究表明“通入适量有利于重整反应”,因为能与C反应并放出热量
8 .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之一
Ⅰ.CH4还原CO2是实现“双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的主要反应有:
反应A:
反应B:
(1)反应       H=___________kJ/mol。
(2)恒压、750 ℃时,CH4和CO2按物质的量之比1:3投料,反应经如下流程(主要产物已标出)可实现CO2高效转化为CO。假设各步均转化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过程ⅰ和过程ⅱ中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过程ii中使用的催化剂为Fe和CaCO3
c.过程ii,CaO吸收CO2可促使Fe3O4氧化CO的平衡正移
d.相比于反应A,该流程的总反应还原1 mol CO2需要吸收的能量更少
Ⅱ.工业上可用制备CH3OH:CO2(g)+3H2(g)CH3OH(g)+H2O(g) △H。(已知:在制备过程中存在副反应:CO2(g)+H2(g)CO(g)+H2O(g)   H=+41 kJ/mol),将反应气按进料比n(CO2):n(H2)=1:3通入反应装置,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发生反应。
(3)不同温度和压强下,CH3OH平衡产率和CO2平衡转化率分别如图1、图2所示。

①图1中,压强p1___________p2(填“>”、“=”或“<”)。
②图2中,压强为p2,温度高于503 K后,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实际生产中,测得压强为p3时,相同时间内不同温度下的CH3OH产率如图3所示。523 K时,CH3OH产率最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此条件下主反应限度最大
b.此条件下主反应速率最快
c.523 K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强

9 . 已知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反应(相同质量的金刚石、石墨完全反应):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2023-10-26更新 | 117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4-2015学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二上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10 . 已知:2H2O(l)=2H2(g)+O2(g) ΔH=+571.0 kJ/mol。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下:
过程Ⅰ:2Fe3O4(s)=6FeO(s)+O2(g) ΔH=+313.2 kJ/mol
过程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每消耗232 g Fe3O4转移2 mol电子
B.过程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FeO(s)+H2O(l)=H2(g)+Fe3O4(s) ΔH=+128.9 kJ/mol
C.过程Ⅰ、Ⅱ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依次是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D.铁氧化合物循环制H2具有成本低、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2023-09-19更新 | 359次组卷 | 25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