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较难(0.4) |
1 . 某校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用甲烷还原二氧化硫制取单质硫。
(1)甲组同学分别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SO2 和CH4

①仪器M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②用A装置制备SO2,不宜使用稀硫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③用B装置制取甲烷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Na+NaOHCH4↑+Na2CO3,实际实验中常用碱石灰(NaOH 和CaO的混合物)来代替NaOH,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利用甲组制得的CH4和SO2进行实验,并验证产物中除单质硫外还含有CO2。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G中有淡黄色固体生成,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H→_____                         
②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G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③F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 . 下列有关实验设计或操作、观察或记录、结论或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设计或操作观察或记录结论或解释
A.将少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入Cu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产生红棕色气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
B.某粉末用酒精润湿后,用铂丝蘸取做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该粉末一定不含钾盐
C.Na2O2裹入棉花中,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棉花燃烧
Na2O2CO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D.将过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无白色沉淀出现
生成的Ca(HCO3)2可溶于水
A.AB.BC.CD.D
3 . 甲、乙组同学分别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1)甲组探究Cl与Na2SO3 溶液反应,实验装置如下。
①写出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该装置的不足之处除无尾气吸收装置外,另一处是______________

③Cl2与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④设计实验,简述实验步骤,证明洗气瓶中的Na2SO3已被氧化_________
(2)乙组探究乙酸乙酯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NaOH 溶液中的水解速率。取四只大小相同的试管,在试管外壁贴上体积刻度纸,按下表进行对照实验。在两种不同温度的水浴中加热相同时间后,记录酯层的体积来确定水解反应的速率
实验试剂试管I试管II试管Ⅲ试管IV
乙酸乙酯/mL1V1V2V3
1mol/L NaOH/ mLV430V5
蒸馏水/mL0V652

⑤请完成上表,其中V2=______,V4=______,V5=_______
⑥实验中,可用饱和食盐水替代蒸馏水,以减小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实验结果更准确;但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替代蒸馏水,其原因是____ ;实验中,试管IV比试管II中的酯层减少更快,其原因有:温度高速率快,还可能有_________。 (乙酸乙酯沸点 为77.1℃)
2018-01-04更新 | 340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八校”2018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
4 . 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进行探究性的实验:
甲组:为了探究Cl2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为了分别研究SO2Cl2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4)当通入SO2时,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SO2表现出__________性。
(5)若装置中装有5.0 mL 1.0×10-3 mol·L-1碘水,当通入足量Cl2完全反应后,共转移了5.0×10-5 mol电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乙组设计的装置是否有不足之处?__________(”)。如果有,请写出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无,此空不答)。
2017-10-3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5 . 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实验的组合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组装好装置后,首先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
(2)为检验SO2与Na2O2的反应是否有氧气生成,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X应为________,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闭弹簧夹2,打开弹簧夹1,注入70%的硫酸至浸没三颈烧瓶中的固体,检验SO2与Na2O2反应是否有氧气生成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闭弹簧夹1,打开弹簧夹2,残余气体进入装置E、F、G中,能说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5)为了验证装置E中SO2与FeCl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取少量装置E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由此判断SO2与FeCl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上述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探究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

供选试剂:30% H2O2溶液、0.1mol/L H2SO4溶液、MnO2固体、KMnO4固体
(1)小组同学设计甲、乙、丙三组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

现象

向I的锥形瓶中加入______,.向I的______中加入30% H2O2溶液,连接I、Ⅲ,打开活塞I中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

向Ⅱ中加入KMnO4固体,连接Ⅱ、Ⅲ,点燃酒精灯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

向Ⅱ中加入KMnO4固体,Ⅲ中加入适量0.1mol/L H2SO4溶液,连接Ⅱ、Ⅲ,点燃酒精灯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
(2)丙实验中O2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乙、丙实验可知,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___。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________
(4)由甲、乙、丙三实验推测,甲实验可能是I中的白雾使溶液变蓝。学生将I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下列________溶液(填序号),证明了白雾中含有H2O2
A.酸性 KMnO4               B. FeCl2                 C. Na2S                 D.品红
(5)资料显示:KI溶液在空气中久置过程中会被缓慢氧化:4KI +O2 +2H2O=2I2 + 4KOH。该小组同学取20 mL久置的KI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他们猜想可能是发生了反应(写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请设计实验证明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草酸晶体(H2C2O4·x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易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草酸钙难溶于水。某研究性小组按照下图装置,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中含有CO、CO2。已知C、E、H中盛装澄清石灰水,D中盛装浓NaOH溶液,G中盛有CuO。


(1)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2)装置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
(4)装置F所盛的药品是_______
(5)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_______
(6)H后连接的尾气处理装置为_______。(从“Ⅰ”“Ⅱ”中选择)
(7)为测定草酸晶体分子式(H2C2O4·xH2O) 中x的值,现做如下实验。
①称取6.3 g草酸晶体,将其配置成100.0 mL水溶液为待测溶液;
②取25.0 mL待测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③用浓度为0.4 mol/L的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用去12.50 mL KMnO4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H2C2O4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经计算x=_______
(8)依据以上实验,写出草酸晶体(H2C2O4·x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017-04-25更新 | 50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咸新区黄冈泾河中学2022届高三第1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8 . 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过氧化氢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拟配制5%的H2O2溶液,他们先从文献查得H2O2的稳定性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则配制H2O2溶液时应滴入几滴____(填“稀硫酸”或“氨水”)。

(2)乙组同学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FeCl2溶液,再滴入几滴甲组同学配制的H2O2溶液,最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H2O2与Fe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SO2与BaCl2混合溶液2mL,再滴入几滴5%的H2O2溶液,现象是____

(3)丙组同学取2mLKMnO4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几滴5%的H2O2溶液,发现溶液逐渐褪色,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填化学式)。

(4)丁组同学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的H2O2溶液、0.5mL乙醚、1mLlmol/LH2SO4溶液和3~4滴0.5mol/LK2Cr2O7溶液,发现上层乙醚层为蓝色(CrO5的乙醚溶液),一段时间后上层蓝色消失。

①乙醚的主要作用是____

②开始时,H2O2溶液与K2Cr2O7酸性溶液反应生成CrO5,该反应属于__(填“氧化还原”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一段时间后,乙醚层中的CrO5与水相中的H+作用生成Cr3+并产生无色气泡,从而使蓝色逐渐消失,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9 . 小明很喜欢化学实验课,今天要学习“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1)实验前小明预测说:Fe2+肯定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你认为他预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2)小明欲用实验证明他的预测。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试剂:3%的H2O2溶液、锌粒、铜片、0.1mol·L-1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
①若小明计划在0.1mol·L-1FeCl2溶液滴入新制氯水,探究Fe2+的还原性,你预计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溶液由浅绿色变 ___________色。
②实验中,小明发现现象不太明显,老师分析可能是产物的含量太低,建议可以通过检验Fe2+被氧化的产物Fe3+的存在以获取证据。你认为可选__________滴入小明所得的混合液中,并通过溶液出现___________色的现象,证明小明的观点和实验方案都是正确的。
③对于证明Fe2+具有氧化性,小明认为金属单质都具有还原性,并分别将铜片、锌粒投入FeCl2溶液中,结果铜片没变化,锌粒逐渐变小。由此说明三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分析H2O2中氧元素显-1价(中间价),并提出疑问:H2O2与FeCl2的反应时,Fe2+还作氧化剂吗?
①请你为小明梳理相关问题:若Fe2+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应转化成_______(填微粒符号,下同),若Fe2+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应转化成__________
②实际上Fe2+的还原性较强,实验室的FeCl2溶液常因氧化而变质。除杂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016-12-09更新 | 560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10 . 研究某一化学反应的实验装置右如下图所示:A~F属于下列物质中的六种物质:浓硫酸、浓盐酸、浓氨水、稀硫酸、稀盐酸、稀氯水、水、锌粒、铜片、食盐、高锰酸钾、氯化钙、氧化钙、四氧化三铁、氧化铁、氧化铜、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氯气、氯化氢、氨气、氮气、氧气。实验现象;①D物质由黑色变为红色 ②无水硫酸铜粉末放入无色透明的E中得到蓝色溶液③点燃的镁条伸入无色无味的F中镁条表面生成一种固体物质。将该物质放入水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通过分析回答:
研究某一化学反应的实验装置右如下图所示:A~F属于下列物质中的六种物质:浓硫酸、浓盐酸、浓氨水、稀硫酸、稀盐酸、稀氯水、水、锌粒、铜片、食盐、高锰酸钾、氯化钙、氧化钙、四氧化三铁、氧化铁、氧化铜、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氯气、氯化氢、氨气、氮气、氧气。实验现象;①D物质由黑色变为红色 ②无水硫酸铜粉末放入无色透明的E中得到蓝色溶液③点燃的镁条伸入无色无味的F中镁条表面生成一种固体物质。将该物质放入水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通过分析回答:

(1)写出A~F的物质名称:A.______,B.______, E.______,
(2)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与D______;
F与Mg的反应产物与水______。
(1)写出A~F的物质名称:A.______,B.______, E.______
(2)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与D______
F与Mg的反应产物与水______
2016-12-09更新 | 8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陕西省铁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