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34次组卷 | 6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争资本主义"与棉花贸易帝国

公元1000年以前,棉花种植和加工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地区,印度和阿拉伯商人在全球棉花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17世纪,欧洲各国的武装商人逐渐在印度成立东印度公司介入亚洲贸易,随后又用印度的棉纺织品在非洲换取奴隶运往新大陆开辟土地,欧洲人主导的将亚洲、非洲、美洲紧密联系起来的新贸易体系逐渐形成。到了1780 年,整个欧洲,尤其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

"工业资本主义"与棉花制造帝国

1784 年,塞缪尔·格雷格在英国曼彻斯特创建第一家水力驱动纺纱厂后,欧洲商人开始劝说美洲加勒比地区的甘蔗种植园主扩种棉花。其中加勒比地区的圣多明棉花种植业出现爆炸式增长,而其迅速扩张主要得益于非洲奴隶的进口,在18世纪80年代每年有近3万奴隶被运到圣多明各。1793年,伊莱·惠特尼发明新的轧花机带动了美国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美国种植园主引入成千上万的奴隶,并将棉花种植园引入美国西部和南部地区。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



图一 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 图二 澳大利亚悉尼的唐人街

1862 年,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最难修的西段又称"中央太平洋铁路",主要由华工承担。1869年,太平洋铁路完工,它使美国东西部终于连为一体。

材料三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
3 . 从不同角度看历史问题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六章 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

1500—1600年……

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有关近代西欧新航路开辟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 张骞第一次通西域往返路线

图2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图3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殖民掠夺和贸易路线图

从以上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这种连锁反应如下图所示: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图中“一系列重大变革”中的一对关系或多个关系的内在联系,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传播受到文化的维模功能和适应功能的影响。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在他的行动体系理论中,强调了文化子体系的功能是维模,即模式之维护的功能。文化的维模功能是社会文化的基本功能之一。由于文化的这种功能的存在,在文化传播中,维模功能使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了一种选择作用和自我保护作用。外来文化有利于维护本土文化模式,便容易被接受,并被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营养补充到本土文化机体中去。如果外来文化对本土的文化模式具有危害性,维模功能就会起“文化警察”.的作用,竭力阻止外来破坏性文化的侵入。同时,在文化传播中,文化适应也反映了文化的一种选择性,它与文化维模原理密切相联。当一种文化传播到另一文化圈中时,它必须适应这一文化圈的文化特色和接受能力等情况。没有这种适应,传播便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半途夭折。实际上,在传播文化过程中,不仅外来文化要适应本土文化,而且本土文化也要适应外来文化,两者彼此相互适应,没有这种相互适应,就无法达到文化的整合。

——摘编自人人文库网《浅论文化与传播的相互影响》

请回答:
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1-25更新 | 792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

时间名称主要内容
春秋时期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井田)和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
两汉时期编户制度汉政府把百姓编入政府户籍,实行按编户征收人头税、田租、徭役和兵役。(租以土地计,较轻;人头税以丁计,较重)
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租庸调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田租,交纳谷物),调(人头税,交纳帛或布),以绢或布代替徭役为“庸”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分夏秋两季征税。
明朝一条鞭法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
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1-01-09更新 | 765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几种社会形态。广义的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这是一种质的变化;狭义的社会转型是指在同一种社会形态下,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发生了较大甚至较为剧烈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涉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只是一种量变。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提炼材料中有关社会转型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正确且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12-18更新 | 390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古代烽火传军情;驿站送信;飞鸽传书;击鼓传信
近代早期建造大量灯塔;保障海上行船安全

19世纪
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变革,能够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用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20世纪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创造了一个更加密切联系的时代。
20世纪中叶以来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移动通信迅速发展,成为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的主要手段。
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信息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交友方式。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变原来规定的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各种教科书认定此为“以法制袁”从而给予积极评价。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临时约法》的这一特点是“因人立法”的表现,不符合法制精神。本来是对该约法的肯定,却为批评该约法因人立法提供了口实。当时参与《临时约法》制定工作的吴景濂认为,所谓用《临时约法》束缚袁世凯的说法是“袁氏(指袁世凯)倡之,国人不察而和之,发为怪诞议论甚多,以此抨击约法”。而与《临时约法》相比,《袁记约法》才真正是因人立法,它的整个立法程序完全在袁世凯控制之下,身为大总统的袁世凯通过制定约法,肆意扩大自己的权力。其实,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各有其所长,而其长处之发挥需要视具体环境和条件而定。

——摘编自刘笃才《〈临时约法>“因人立法”说辩正》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对所提炼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