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罗斯托提出的经济增长的阶段理论(部分)。

传统社会阶段生产率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社会特有的地主佃户关系和等级制度难以超越;尚未建立统一巩固的中央集权政府,还不具备法律、金融、教育、社会基础设施等现代化产业必需的各种条件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近代科学知识开始在工业生产和农业革命中发挥作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剩余产品增多,储蓄的欲望提高。金融机构开始出现,为资本的循环和积累创造条件。
起飞阶段以产业革命的先决条件为基础,兴办了大规模的工业制造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从农业转移到工业的资本和劳动力进一步支援了工业化。
成熟阶段由于现代工业技术日趋实用化,工业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产业重心不再是起飞期的纺织业和铁路运输业等旧的主导部门,而是被这些产业诱发而壮大起来的钢铁、机械、化学等“重化工业”,产业之间对中间产品需要的相互联系迅速增加。

——摘编自(美)罗斯托《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的起源》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经济增长的阶段理论进行探讨。(说明:可以肯定、否定或提出自己的理论,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不少仁人志士把民主政治、民主国家的建设看成是只要努力就可以一举成功的事。第一种是“议会论”,以为只要建立像西方那样的议会,民主政治就会立即实现。第二种是“革命论”,认为一旦推翻了清王朝后,成立共和政府,建设民主的种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中国就将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民主国家。第三种是“宪法论”,以为制定出一部民主宪法,便可以铲除封建专制势力结束军阀纷争的混乱局面,使国家迅速走上民主的轨道。

——徐宗勉《关于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几点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没有实质的民主,即国家权力归人民掌握,任何形式的民主都不可能创造真正民主。毛泽东就明确认为,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的现实社会条件完全不同于当时的苏联,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所以,中国的民主,不但不能采用欧美式的,而且也不能采用苏联式的民主,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形式,而应该采用第三种形式,这就是基于各革命阶级联合的人民民主形式。

——林尚立《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实践》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形成结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协商民主并非西方民主理论与实践的专利,中国协商民主是对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之一。由于中西方阶级基础、政治文化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条件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协商民主在中国与西方语境下是两种本质上完全不同的民主,但在实践中两者所追求的精神、价值与体现出来的一些原则具有某种契合性。西方协商民主在客观上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发展的思路,对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深入发展起到良好的借鉴意义与价值。

——摘编自郭小聪 代凯《试论中西方协商民主的区别与联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西方协商民主”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变迁,是社会学家关于社会进化的新术语。社会学家们所说的“社会变迁过程”,从历史观的角度来看,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宏观过程。据此,社会变迁的运动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第一、渐进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积累性社会变迁。第二、突发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革新性社会变迁。第三,创新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革新性社会变迁。第四、传导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外因诱导性巨变。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阅读上述材料,请围绕“社会变迁"这个主题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阐释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2-0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双辽市一中、大安市一中、通榆县一中等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共关系彻底破裂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很快就走上了苏维埃革命的道路。在中国推行的俄国苏维埃革命模式,很快就遇到了中国政治、经济以及革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次次武装暴动的失败,清楚地证明了在中国不可能像俄国那样一下子掀起全国革命的形势。实行农村武装割据不可避免地成为共产党人的唯一选择。然而,无论是中共中央还是当时负有指导中国革命责任的莫斯科,都没有及时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这一重要特色。直到1930年秋天之后,中共中央的工作重心才开始逐渐地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工农武装割据”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指我们党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带领人民群众在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实践中铸就的一系列具体精神的总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老区精神、苏区精神、抗战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吕梁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塞罕坝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工匠精神、种子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和抗疫精神等。正是这些具体的精神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大厦”。历史已经证明,这些精神连同其背后蕴含的优秀特质,赋予了我们党艰苦奋斗、勇敢无畏的宝贵品格。这些精神既是新时代指引中华民族不断奋勇向前的灵魂向导,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不断鼓舞和激励着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

——摘编自刘艳《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与发展》


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任选两种精神或就其整体,提炼其中蕴含的共性特质,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列出精神名称,提炼准确,阐释充分,史论相符,表述清晰。)
2022-01-20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充满着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19世纪部分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序号时间(年)历史事件
1785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1841三元里人民抗英
1848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1854美国佩里与幕府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186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二一九法令”
1861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
1867天津机器制造局创办
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1871巴黎公社政权成立
1879易卜生发表剧本《玩偶之家》

选取表中相关联的三个信息(写出序号即可)凝练一个主题,并对其加以阐述。
9 . 阅读下列材料。
时期概况
古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6世纪,希腊在酒神颂歌舞中加进演员,被认为是戏剧的萌芽;以后增加叙事和戏剧因素,戏剧形成。在祭典时人们化装成鸟兽狂欢游行,被看作是喜剧的发端。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分别为悲剧和戏剧的代表人物。
中世纪时期(513世纪)以宗教观念和道德说教为基本内容,从教会仪式发展起来的宗教剧,以宣传教义为目的;传奇性的情节中渗透着宗教和道德宣传;多取材于耶稣和圣徒的传奇故事。
文艺复兴时期(1317世纪初)是欧洲戏剧史第二个繁荣时期反对教会权威,赞关智慧,提倡个性自由成为创作的思想。仁慈、善良、爱情等是这一时期戏剧表达的主题。莎士比亚是杰出的剧作家。
古典主义时期(17世纪)呈现为王权服务倾向,崇尚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反对割据,宫廷色彩浓厚。法国是等级君主制国家,高度的中央集权要求文艺为它服务,法国戏剧成为古典主义旗帜。
启蒙运动时期(18世纪)戏剧在法、德、意、英都有发展。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戏剧创始人,狄德罗提出建立市民戏剧;德意志莱辛创立起德意志的民族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民族戏剧。
19世纪的欧洲戏剧分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大流派浪漫主义戏剧以强调表现内心生活,憧憬未来;19世纪30年代后的现实主义戏剧,重视客观性及细节真实,反映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雨果、托尔斯泰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代表。

——根据中央戏剧学院出版社《西方戏曲通论》等资料改编整理

回答:提取材料中任意一个时期的信息,就欧洲这一时期的戏曲发展与社会状况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要求:依据提取的材料信息展开论述,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1-18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机器大工业在促进技术革新、生产发展的同时,还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极大的推动力和加速力,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引起了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工具的大规模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转过来促进了工业范围的扩……”工业革命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杨圣明等《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一兼论“逆全球化”思潮的谬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