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数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解答题-证明题 | 适中(0.65) |
1 . 数学课上,张老师给出这样一个问题:
已知,如图,正方形中,点边上一点,作射线,过点于点,交的延长线于点,连接.求证:

(1)小明和小颖根据题中的条件发现:图1中存在和相等的角,即_________;
(2)在证明结论时,小明和小颖有了不同的思路.
小颖:我受结论中“”的启发,可在线段上截取,再证….
小明:我受结论中“”的启发,可构造一个以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请从小明和小颖的思路中任选一种作出辅助线并给出证明;
(3)张老师对问题进行了拓展;如图2,点分别是线段的中点,若,则的长度为_________.
2022-11-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门考试数学试题
2 . 某学校食堂每天中午为师生提供了冰糖雪梨汤和苹果百合汤,其均有止咳润肺的功效.某同学每天中午都会在两种汤中选择一种,已知他第一天选择冰糖雪梨汤的概率为,若前一天选择冰糖雪梨汤,则后一天继续选择冰糖雪梨汤的概率为,而前一天选择苹果百合汤,后一天继续选择苹果百合汤的概率为,如此往复.
(1)求该同学第二天中午选择冰糖雪梨汤的概率.
(2)记该同学第天中午选择冰糖雪梨汤的概率为,证明:为等比数列.
(3)求从第1天到第10天中,该同学中午选择冰糖雪梨汤的概率大于苹果百合汤概率的天数.
2024-02-27更新 | 1351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九校联考(开学考)数学试题
3 . 如图,已知圆柱的轴截面为正方形,为圆弧上的两个三等分点,为母线,分别为线段上的动点(与端点不重合),经过的平面与线段交于点.
   
(1)证明:
(2)当时,求平面与圆柱底面所成夹角的正弦值的最小值.
4 . 定义:若椭圆上的两个点满足,则称AB为该椭圆的一个“共轭点对”,记作.已知椭圆C上一点
(1)求“共轭点对”中点B所在直线l的方程.
(2)设O为坐标原点,点PQ在椭圆C上,且,(1)中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两点
①求点的坐标;
②设四点PQ在椭圆C上逆时针排列,证明:四边形的面积小于
2023-08-13更新 | 502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数学试题
5 . 已知圆O,过定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交圆O两点,交圆O两点.
(1)若,求直线的方程;
(2)求证:为定值.
2023-02-19更新 | 3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数学试题
6 . 已知指数函数经过点.求:
(1)若函数的图象与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且与直线相切,求的值;
(2)对于实数,且,①;②.
在两个结论中任选一个,并证明.(注:如果选择多个结论分别证明,按第一个计分)
2022-12-16更新 | 933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思南县梵净山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数学试题
7 . 阅读材料:我们研究了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但是这些还不能够准确地描述出函数的图象,例如函数,虽然它们都是增函数,图象在上都是上升的,但是却有着显著的不同.如图1所示,函数的图象是向下凸的,在上任意取两个点,函数的图象总是在线段的下方,此时函数称为下凸函数;函数的图象是向上凸的,在上任意取两个点,函数的图象总是在线段的上方,则函数称为上凸函数.具有这样特征的函数通常称做凸函数.

定义1:设函数是定义在区间I上的连续函数,若,都有,则称为区间I上的下凸函数.如图2.下凸函数的形状特征:曲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位于线段的下方.定义2:设函数是定义在区间I上的连续函数,若,都有,则称为区间I上的上凸函数.如图3.上凸函数的形状特征:曲线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位于线段的上方.上凸(下凸)函数与函数的定义域密切相关的.例如,函数为上凸函数,在上为下凸函数.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分别反映的是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和循环往复,属于整体性质;而函数的单调性和凸性分别刻画的是函数图象的升降和弯曲方向,属于局部性质.关于函数性质的探索,对我们的启示是:在认识事物和研究问题时,只有从多角度、全方位加以考查,才能使认识和研究更加准确.结合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尝试列举一个下凸函数:___________;
(2)求证:二次函数是上凸函数;
(3)已知函数,若对任意,恒有,尝试数形结合探究实数a的取值范围.
2022-03-01更新 | 1181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监测考试数学试题
8 . 如图1,正方形中,,将四边形沿折起到四边形的位置,使得二面角的大小为60°(如图2).

(1)证明:平面平面
(2)若分别为的中点,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021-12-15更新 | 780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考试(一)数学(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