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6271 道试题
1 .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葬花吟》,这几句诗由谁所作?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及思想品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今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2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经过近两周的激烈交流与争论,各方最终未能对下一步温室气体减排达成共识。以下是记者对本次会议中方科技顾问丁仲礼院士的采访。

问:丁院士,我们当然知道科学界有反对和怀疑的声音,但是IPCC作为各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一个组织,它拿出的报告,不应该得到主流科学界的认同吗?

答:科学家有主流吗?科学是根据人多人少来定的吗?科学是真理的判断。在IPCC报告原文中,并没有确认气候变暖就是由人类活动产生二氧化碳带来的结果,也没有精确的数据表明二氧化碳到底对气候变暖有多大的影响。按照哥本哈根大会达成的控制升温2摄氏度的共识,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最大排放量约为8000亿吨。这个总量非常非常小。打个比方,假如我们现在是人均排放1.4吨碳,那么到2050年人均排放量就只有0.8吨碳。这还是建立在人口总量维持不变的前提之下。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体现出语言的严谨性,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分析。
今日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给中国古典文学带来了新的甚至可以说是 的观念,就是把女人当人,尊重女性。

在夫权当道的封建时代,恐怕鲜有男性不傲慢地认为男人比女人高贵一等。而在《红楼梦》中,我们竟然听到我见了女儿,我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的言论;看到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本就存在的美丽聪明、情韵雅洁的女性,成为曹雪芹笔下鄙弃仕途经济的黛玉、勇于兴利除弊的探春、誓不攀荣附贵的鸳鸯……这是多么了不起!这至少说明那个时代有女性(     )。

《红楼梦》是悲剧,而且是伟大的悲剧,无论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和元迎探惜,无不体现才华横溢和人格独立的女性在那个时代的伤害。道貌岸然的贾政、忘恩负义的贾雨村、 的薛璠……这些男人成了社会的主流,而唯一能在心底尊重和平视女性的男人宝玉,竟然成了时人口中顽劣憨痴、无能不肖、行性乖张的纨膏,成了那个时代的狂人”。

1.请在文中横线的①②③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已在自我觉醒,有了一定的反抗意识
B.已彻底自我觉醒,有了一定反抗意识
C.有了一定的反抗意识,已在自我觉醒
D.有了彻底的反抗意识,正在自我觉醒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4.“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是《红楼梦》第五回中警幻仙姑请贾宝玉饮用的香茶和美酒。请结合小说内容,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两个短语加以赏析。
5.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预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如同缘木求鱼一般,因为可能出现的候选人有数百个,但没有什么线索显示谁会获胜。
B.中央连续13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今年也不例外,该文件聚焦“三农”问题,为“三农”的发展庖丁解牛
C.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D.如果身为一个团队带头人,你们自己郁郁寡欢,整天闷闷不乐,无所事事,而且说话转弯抹角,那么你的团队就有分崩离析的可能。
今日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孩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

材料二:

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解释为: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阐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性的定义和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表达了的德性。孔子践履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第十八章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是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性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而子贡践履德性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

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

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联结起来的人。孔子与柏拉图早期的作品《游叙弗伦》对的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的诘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是公正的一部分,是人类对上帝的侍奉。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的侍奉。基于苏格拉底对上帝侍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对上帝真正的。对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践行这一德性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探寻真理。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联结起来,尽管每一个人对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做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的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

(摘编自余纪元、金小燕、韩燕丽《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材料三:

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然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

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隋唐以后,科举盛行,官方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科举使用八股文体,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经典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

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得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样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

(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虽然记录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其实孔子在传述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东西,后孔子时代的儒学都长期传承并发展着这种精神。
B.“述而不作”中的“述”内涵非常丰富,在古代辞书中解释为“循”,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一含义被“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含义取代。
C.在儒家经典著作《中庸》一书中,认为“孝”应包括“善述人之事者也”,也就是说,“述而不作”中的“述”与“孝”是统一的,这种理解恰好切合孔子的观点。
D.“述而不作”的信条,后来成为儒学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这一传统一直影响到后来的科举考试,并且命题均以四书五经为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第一位教师,孔子期望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认为从事“孝”的活动是对天道的传承。
B.孔子认为,孩子出生的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故父母死后孩子应以同样的时长服丧以表感恩,于是提出了“三年之丧”的礼制。
C.“孝”在儒家思想学说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看来,“孝”不仅限于父母,也体现在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传统的延续。
D.孔子、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都将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因做哲学的方法不同,对“孝”的理解也有差异。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上帝为每个灵魂提供了选择机会:或拥有真理,或得到安宁。你可以任选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
B.倘若没有天地,哪会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对天地自然献上的一份崇高敬意。
C.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是割断了精神命脉。
D.孝子对待父母,要做到“居敬、养乐、病忧、丧哀、祭严”,即真心诚意侍奉他们,而非只讲形式。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今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6 . 解释下列加点字全部正确的是(     
A.①毋吾       以:停止                  则曰       居:一般
B.①或知尔       如:至于                  之以饥馑       因:接续
C.①是何心哉       诚:确实,的确            ②欲其君       疾:认为错误
D.①庖月更刀       族:众,一般的            ②吾还也       其:还是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A.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果施行礼乐教化,只有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B.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C.謋然已解,如土委地——豁的一声,(牛的肉和骨头)迅速裂开,像泥土堆积在土地上。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如果不使秦国国力衰微,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8 . 关于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是(     
A.“千乘之国”中的“乘”指古时候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如会同”中的“会同”指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同,指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会,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C.“晋侯、秦伯围郑”中的“晋、伯”是古代爵位名称。西周春秋的爵位大致分为“王、侯、伯、子、男”。
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中的“国、家”有具体的称呼,卿和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国”,诸侯的封地称为“家”。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9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到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今日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需要一把雪亮的锄头刮骨疗伤

邓建华

我的乡愁,是被一把锈死的锄头给咬伤的。现在,我需要一把雪亮的锄头刮骨疗伤。

父亲破天荒回得早,我有点谅讶,照例去给他打洗脚水。等我找来他的拖鞋,他一声不响侧卧在床。我没有再去喊他。

他总是被人叫去做调解,帮崽多的人家分家,给不和的人家劝架,为受委屈的人家撑腰,就因为他有一个改变不了的身份——老支书。他一出去,一般是三更半夜回。他常常是喝了点小酒回的,一边将皲裂的双脚泡在我给打的洗脚水里,一边给我说道他调解的事,说得眉飞色舞,有鼻子有眼。

这天,他没有讲什么,也没有洗脚。第二天天刚亮,就匆匆出门了。

我问母亲,爹怎么了?

母亲说,不就是昨晚在肖家,没讨到一句好话。

我不解,望着母亲。

母亲就说了肖家三个崽不养爹娘的事,说我爹讲了一通直话,老肖家的大崽不开心了,就说,老书记,你现在在我们家砍斧头,算够狠的了,你们家也有三个崽,但愿以后你家不要别人来做工作。

母亲说,谁家能够保证不出报应崽?

母亲盯着我说这话,或许,她在期待某一种铿锵的表态。然而,我没有。我收拾书包,逃也似的往学校赶。

父亲从凉薯屋场回来,像打了鸡血。

我看见他在菜园子里,钉下了16根木桩,行距、间距都有两米五左右。我估计他要干什么大事,就小心翼翼问了一声。

他说,我到春生爹家取经了。

春生爹是个名人了。一个70岁的单身老头,不要村里的五保”。自己喂一头土杂猪,种植10棵早熟橘子树。树下种萝卜菜喂猪,猪粪养树。猪大了,杀了腌着吃一年。橘子红了,附近的罐头厂抢着要。每到过年,有崽有女的人家为这愁为那烦,这个光棍老头,却乐滋滋地烤着蔸根火,喜滋滋地数钱。

父亲是瞄准春生爹的目标了。

他不管白天黑夜。开挖着树洞。每一个洞子一米长,一米宽,一米深。晚上,我忙完作业,还没见他收工,就去菜园子叫他进屋洗脚,他还在一铲一铲从洞子里往外送土。一把杉木把锄头丢在旁边,估计是挖到坚硬的石头子了,锄刃上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缺口。新送上来的黄土上,已经落下了一层寡白的霜。

我扯父亲上来,满头大汗的他,捡起地上的锄头和铁铲,理直气壮地说,老了,我就靠它们了。是的。父亲说的是它们。没有说你们。

父亲的橘树栽下了。

不是他一个人栽了,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栽下了。

父亲的时间缠绕在橘树上了。他殷勤地给树剪枝、捉虫、浇水、施肥、除草,毫不留情地砍去二十多棵遮住橘林阳光的老杉树。锄头,跟着他出入橘林,缺口越来越宽。锄把越磨越亮。

父亲自始至终,将橘树当了亲生崽。

三年过后,父亲和左邻右舍得到了丰厚回报。

良种柑橘满满地挂果了。父亲采摘橘子。仿佛在接受他16个崽的供奉。那么神圣,小心翼翼,只差没先沐手,再拿剪刀了。几天的起起落落,搭梯扶架、提篮抬筐、装袋灌篓,柑橘堆满了一堂屋。

来了一台手扶拖拉机,下来一位戴墨镜、提黑色皮包的小胡子,开了一个价。父亲不答应。手扶拖拉机就去了另一家。不一会,拖拉机就拉了满满一车橘子走了。

过了几天,手扶拖拉机又来了,还是小胡子,开了一个价。比前几天少了5角钱一斤。

父亲一句话不说,端着酒杯往菜园子里走。

小胡子付款走人。邻居就围拢了。有人笑道,高价不卖低价售,老书记就是风格高啊。父亲将缺口的锄头咚地敲在地上,回应道,我看大家伙要细细想好,怎么统一定价,要不然,以后就会被这些人吊起来耍。

那时候,还没有谁倡导成立产业协会、合作社什么的,父亲看出了销售环节的端倪。

是的,接下来的几年,每年都是丰收年。可是,最近几年,每一个橙黄的橘子,都成了父亲和左邻右舍悬着的心。谁都知道,集镇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各式各样的水果堆积如山了,最不受待见的就是橘子。

满山橘子,挂在树上,慢慢连采摘的兴趣都没有了。秋后,橘子在树上;严冬,橘子在树上。父亲病倒的那年,一场冰雪将满园的橘树扫荡得呜呼哀哉。

父亲的伤口从脖子到胸口到腹部,那道疤痕,像一棵枯萎的橘树。

在那些日子,我们兄弟姐妹苦苦守候着父亲,给了他最大的慰藉。他在遗书里,表达了他对儿女的满意。这个老早就指望16棵橘树养老的固执的人,被橘树榨干最后一点激情后,还是接受了儿女的孝敬。

父亲是患食管癌去世的,我一直遗憾的是,没有在他还能进一点流食的时候,给他榨一杯橘子汁。父亲走后的第二年,我回老家的菜园子寻找,想看看那年冰冻后的橘树,是否还有一两个树蔸发了芽,如果有,我就要做个盆景,搬回来,好好养着,像接回失散多年的兄弟。

我家的菜园子,杂草丛生,发芽的橘树蔸却没有一个。当我转身离开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父亲那把锄头还挖在草丛里。锄头已经锈死,锄头把也腐朽得不成形了。我跪下来,将锄头周边的杂草除尽。我那瘦得不成人形的父亲啊,最后没能拔出这把锄头,居然让这把锄头至今还咬在菜园子的肩头。

我拍了一张照片。

在某次乡村振兴座谈会上,我传给许多同仁看。

我说,我的乡愁,是被一把锈死的锄头给咬伤的。现在,我需要一把雪亮的锄头刮骨疗伤。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没有向母亲表态会孝顺而是逃走了,因为“我”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为下文“我们”兄弟姐妹苦苦守候父亲做了暗示。
B.文章运用了正、侧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父亲呵护橘树的殷勤,如锄头“缺口越来越宽”“锄把越磨越光”就是侧面描写。
C.“像接回失散多年的兄弟”这句话照应了前文中父亲将橘树看作亲生崽的情节,表现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
D.文章标题充满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中“刮骨疗伤”一语表现了“我”深重的乡愁,有强烈的感染力。
2.关于文中“春生爹”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生爹的故事表现了农民身上勤劳能干,自食其力,不依赖他人的精神。
B.父亲从春生爹家取了经,得到启示,春生爹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C.春生爹养老的事和肖家养老的事形成对比,意在批判农村普遍养老难的问题。
D.春生爹的形象和父亲的形象相得益彰,互相衬托,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3.橘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今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