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608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与人论谏书

[唐]杜牧

某读书,每见君臣治乱之间,兴亡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则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自秦汉已来,凡千百辈,不可悉。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是以每于本事之上,尤增饰之。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某物慎勿食,食之必死。乙必倍食之。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此乃常人之情。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上不说。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上曰:晓人不当如是耶?谓谏诤之言当如猛之详善。乃从桥。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拾遗张权舆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帝曰:骊山若此之凶耶?我宜一往,以验彼言。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

友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汝好食A某物B第一少C食D苟多E食F必生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与“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冀”字含义相同。
B.“不可悉数”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字含义不同。
C.“宫室愈崇”与“将崇极天之峻”(《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崇”含义相同。
D.“友朋骨肉”与“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骨肉”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以来臣子进谏,往往比较喜欢走极端而不能适中,所以能使君主纳谏改过的很少,引发祸乱的却比比皆是。
B.耸人听闻的话,让人抵触;遵循常理的话,则令人信服。如张猛劝谏时,陈明利害而不偏激,让汉成帝欣然接受。
C.薛广德劝汉成帝不要乘船,张权舆劝敬宗不去骊山,都使用激切之言,不仅未达目的还因此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D.本文论证手法多样,讲道理与摆事实相结合,使文章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令人信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每于本事之上,尤增饰之。
(2)上曰:“晓人不当如是耶?”谓谏诤之言当如猛之详善。
5.关于向君王进谏,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有哪些?
昨日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庖丁不与筋骨硬碰硬,巧妙回避,依道而行,顺应规律,这是道家的看开

材料二: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临危受命,不计较个人得失,体现了他的担起

“看开”与“担起”是两种生存于世的姿态,身为新时代青年,你认为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昨日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一切文学的类别之中,最难作假,最逃不过读者明眼的,该是散文。我不是说诗人和小说家就不凭实力,而且是说用力的方式比较间接,所以实力几何,不易一目了然。散文是一切文学类别里对于技巧和形式要求最少的一类,散文家无所依凭,只有凭自己的本色。广义的散文天地宏阔,凡韵文不到之处,都是它的领土,论其题材则又千汇万状,________,论其功能,则不出抒情、说理、表意、叙事、写景、状物六项。情、理、意、事、景、物六项之中,前三项抽象而带主观,后三项具体而带客观。如果一位散文家长于处理前三项而拙于后三项,他未免欠缺感性,显得空泛。如果他老在后三项里打转,则他似乎欠缺知性,过分落实。散文与诗,是我的左右手,我曾戏称自己的散文是左手的。我开始写散文,比开始写诗虽然晚了三年,但是左手的缪斯比起右手的缪斯来,却成熟得较早。读者展开这本选集,我左手的掌纹纵横,就________了。浙江文风鼎盛,群汪洋,民初以来更是名家辈出。单以散文而言,从鲁迅、夏丏尊、郁达夫、徐志摩、俞平伯、丰子恺、陆蠡,一直到柯灵和琦君,两浙的贡献说得上是独步文坛了。如果我们再追朱自清与梁实秋两家的祖籍,当可发现一为绍兴,一为杭县,则山阴道上,更是________。作能在这________之乡出版,实在是一大荣幸,也将是一大考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胜枚举       历历在目       应接不暇       人杰地灵
B.比比皆是       历历可数       应接不暇       山清水秀
C.不胜枚举       历历可数       琳琅满目       人杰地灵
D.比比皆是       历历在目       琳琅满目       山清水秀
2.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缪miù        彦yàn       溯sù          拙zhuō
B.缪miù        彦yán       溯shuò       拙zhuō
C.缪liáo       彦yàn       溯shuò       拙zhuó
D.缪liáo       彦yán       溯sù          拙zhuó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不是说诗人和小说家就不凭实力,而是说用力的方式比较间接,所以实力几何,不易一目了然。
B.我不是说诗人和小说家就不凭实力,而是说诗人和小说家用力的方式比较间接,所以实力几何,不易一目了然。
C.我不但是说诗人和小说家就不凭实力,而且是说用力的方式比较间接,所以实力几何,不易一目了然。
D.我不但是说诗人和小说家就不凭实力,而且是说诗人和小说家用力的方式比较间接,所以实力几何,不易一目了然。
昨日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①这首诗是因有人送白海棠,就吟咏此物而举行诗赛,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每人一首。黛玉的这首诗,被称为“风流别致”,历来评论家认为此诗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及风貌。②月窟:月中仙境,这里指月宫。③仙人:嫦娥。④缟袂:白绢做的衣服。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半卷”“半掩”两个动作既写出赏花人娇羞之态,又说明赏花人在远观白海棠。
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白海棠白净的颜色和孤高的风韵,自有一种天然的高洁气质。
C.颈联上句运用借代赞美白海棠的白净,下句写秋闺中的怨女擦拭眼泪,情感有起伏变化。
D.尾联又写赏花人,与开头形成呼应。“同谁诉”写出赏花人寄人篱下无处倾诉的哀愁。
2.此诗的最大特点是以花写人。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等,都是林黛玉的自我写照。请具体分析林黛玉通过白海棠写出了自己的哪些思想性格?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5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一句,以残存的衰败之景寄寓了对六朝相继灭亡的惆怅之情;面对历史,面对英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则将无限感慨之情尽付江月。

(2)《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司马谏议书》中,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6 . 默写

(1)《离骚》中诗人用采集香草来比喻自己对“修能”的追求。他认为只要是美好的品格,就都要学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蜀道难》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昨日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①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③不解愁。

【注】①戏马台:项羽所筑,宋武帝刘裕北征,九月九日在此会僚属,赋诗为乐。②络头:指马笼头。③簪花:唐宋时期,男性头上戴花是一种风俗和时尚。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对比鲜明,诸将论说封侯之事,侃侃而谈,而词人却独自倚楼,和笛长歌。
B.“万事”一句叹世事荣辱淹没于历史长河,与“千古兴亡多少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C.项羽刘裕等英雄已成为历史,词人举杯劝酒,希望在座各位及时建功立业莫要迟疑。
D.全词用质朴的语言直抒胸臆,叠词的运用既加强了语意,也让情感的抒发更为强烈。
2.“白发簪花不解愁”一句,有人将“解”字释为“消除”,也有人释为“明白”,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
昨日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8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2)《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梦境又回到现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

昨日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红旗下(节选)

老舍

以我们家里说,全家的生活都仗着父亲的三两银子月饷,和春秋两季发下来的老米维持着。多亏母亲会勤俭持家,这点收入才将将使我们不至沦为乞丐。

二百多年积下的历史尘垢,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谴,也忘了自励。我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是呀,以大姐的公公来说吧,他为官如何,和会不会冲锋陷阵,倒似乎都是次要的。他和他的亲友仿佛一致认为他应当食王禄,唱快书,和养四只靛颏儿。同样地,大姐丈不仅满意他的满天飞元宝,而且情愿随时为一只鸽子而牺牲了自己。至于因此而引起纠纷,那,他就敢拿刀动杖,舍命不舍鸽子,吓得大姐浑身颤抖。

是,他们老爷儿俩都有聪明、能力,细心,但都用在从微不足道的事物中得到享受与刺激。他们在蛐蛐罐子、鸽铃、干炸丸子等等上提高了文化,可是对天下大事一无所知。

妇女们极讲规矩。是呀,看看大姐吧!她在长辈面前,一站就是几个钟头,而且笑容始终不懈地摆在脸上。同时,她要眼观四路,看着每个茶碗,随时补充热茶;看着水烟袋与旱烟袋,及时地过去装烟,吹火纸捻儿。她的双手递送烟袋的姿态够多么美丽得体,她的嘴唇微动,一下儿便把火纸吹燃,有多么轻巧美观。这些,都得到老太太们(不包括她的婆婆)的赞叹,而谁也没注意她的腿经常浮肿着。在长辈面前,她不敢多说话,又不能老在那儿呆若木鸡地侍立。她须精心选择最简单而恰当的字眼,在最合适的间隙,像舞台上的锣鼓点儿似的那么准确,说那么一两小句,使老太太高兴,从而谈得更加活跃。

在我降生的前后,我们的铁杆儿庄稼虽然依然存在,可是逐渐有点歉收了,分量不足,成色不高。赊欠已成了一种制度。卖烧饼的、卖炭的、倒水的都在我们的,和许多人家的门垛子上画上白道道,五道儿一组,颇象鸡爪子。我们先吃先用,钱粮到手,按照鸡爪子多少还钱。母亲是会过日子的人,她只许卖烧饼的、卖炭的、倒水的在我们门外画白道道,而绝对不许和卖酥糖的,卖糖葫芦的等等发生鸡爪子关系。

虽然我们的赊账范围并不很大,可是这已足逐渐形成寅吃卯粮的传统。这就是说:领到饷银,便去还债。还了债,所余无几,就再去赊。假若出了意外的开销,像获得作娶亲太太之类的荣誉,得了孙子或外孙子,还债的能力当然就减少,而亏空便越来越大。因此,即使关下银子来,母亲也不能有喜无忧。

姑母经常出门:去玩牌、逛护国寺、串亲戚、到招待女宾的曲艺与戏曲票房去听清唱或彩排,非常活跃。与姑母相反,母亲除了去参加婚丧大典,不大出门。她喜爱有条有理地在家里干活儿。她能洗能作,还会给孩子剃头,给小媳妇们铰脸——用丝线轻轻地勒去脸上的细毛儿。可是,有时赶巧了,父亲正去值班,而衙门放银子,母亲就须亲自去领取。我家离衙门并不很远,母亲可还是显出紧张,好像要到海南岛去似的。领了银子(越来分两越小),她就手儿在街上兑换了现钱。

拿着现钱回到家,她开始发愁。二姐赶紧给她倒上一碗茶——用小沙壶沏的茶叶末儿。母亲喝了茶,脱了刚才上街穿的袍罩,盘腿坐在炕上。她抓些铜钱当算盘用,大点儿的代表一吊,小点的代表一百。她先核计该还多少债,口中念念有词,手里掂动着几个铜钱,而后摆在左方。左方摆好,一看右方(过日子的钱)太少,就又轻轻地从左方撤下几个钱,心想:对油盐店多说几句好话,也许可以少还几个。想着想着,她的手心上就出了汗,很快地又把撒下的钱补还原位。不,她不喜欢低三下四地向债主求情;还!还清!剩多剩少,就是一个不剩,也比叫掌柜的或大徒弟高声申斥好得多。

左方的钱码比右方的多着许多!母亲的鬓角也有了汗珠。她坐着发楞,左右为难。最后,二姐搭讪着说了话:奶奶!还钱吧,心里舒服!这个月,头绳、锭儿粉、梳头油,咱们都不用买!咱们娘儿俩多给灶王爷磕几个头,告诉他老人家:以后只给他上一炷香,省点香火!

母亲叹了口气:唉!叫灶王爷受委屈,于心不忍哪!

咱们也苦着点,灶王爷不是就不会挑眼了吗?二姐提出具体的意见:咱们多端点豆汁儿,少吃点硬的;多吃点小葱拌豆腐,少吃点炒菜,不就能省下不少吗?

二妞,你是个明白孩子!母亲在愁苦之中得到一点儿安慰。好吧,咱们多勒勒裤腰带吧!你去,还是我去?

您歇歇吧,我去!

二姐走后,母亲呆呆地看着炕上那一小堆儿钱,不知道怎么花用,才能对付过这一个月去以她的洗作本领和不怕劳苦的习惯,她常常想去向便宜坊老王掌柜那样的老朋友们说说,给她一点活计,得些收入,就不必一定非喝豆汁儿不可了。

在关饷发愁之际,母亲若是已经知道,东家的姑娘过两天出阁,西家的老姨娶儿媳妇,她就不知须喝多少沙壶热茶。她不饿,只觉得口中发燥。除了对姑母说话,她的脸上整天没个笑容!可怜的母亲!

(节选自《老舍全集》第八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注】①节选自《正红旗下》第二章,有删改。《正红旗下》是老舍一部未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正红旗,清代的八旗之一。②铁杆儿庄稼:清代男性旗人无论是否当差,都可以享受朝廷给的俸禄。因为这些钱粮旱涝保收,因此被誉为铁杆庄稼。③关:发放或领取。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历史尘垢”“既忘了自谴,也忘了自励”等语言点出旗人家境没落和清朝行将覆灭的主要原因。
B.大姐的丈夫好养鸽子蛐蛐,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追求贪图享乐而没有担当,是晚清没落旗人的代表。
C.小说中“我们的,和许多人家的门垛子”上那些“颇象鸡爪子”的“白道道”,照应了前文“没钱的穷讲究”。
D.母亲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委屈灶王爷,是希望灶王爷能帮助全家摆脱困境,过上姑母那样衣食无忧的生活。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为叙述者,通过“我”的视角来讲述晚清时普通旗人的生活状态,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
B.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如大姐侍奉长辈时的场景描写,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一个卑微媳妇的形象。
C.小说语言沉静克制,但不时出现的幽默语句,不仅使表达生动有趣,而且写出了那段时光里的温情与轻松。
D.小说没有曲折的情节,故事性也不强,但作者善于在场景中刻画人物,出场的人物众多,但都形象鲜明。
3.小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母亲还钱前后的场景,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使语言风趣幽默,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昨日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对诗歌艺术的把握,不重细密的分析,而重总体的品鉴。把握的方式是直观的、印象的、顿悟的。例如郊寒岛瘦中,何谓?何谓?说这话的苏东坡本人也未必能作出精确的回答。他只是把自己对孟郊、贾岛这两位诗人的总体感受说了出来,其中的意味要靠读者自己去体会。

那么诗歌的艺术分析依据什么呢?我想首先就是诗歌语言。当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各种文学体裁都离不开语言。但小说、戏曲还有故事和人物,诗歌(抒情诗)连故事、人物也没有,它唯一给予读者的就是语言。所以诗歌的艺术分析第一步就是语言分析。如果从语言学角度给诗歌一个定义,不妨说诗歌是语言的变形,它离开了口语和一般书面语言,成为了特异的语言形式。诗歌另有一套属于诗歌王国的语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音方面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各种变形都打破了人们所习惯的语言常规,取得新、巧、奇、警的效果;增加了语言的容量和弹性,取得多义的效果;强化了语言的启示性,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甲】

词语是构建诗句的材料,也是诗歌意象的物质外壳,由语言分析深入一步就是意象分析。诗歌的艺术分析不能停留在语言的表层上,得意忘言是诗歌鉴赏的法门。中国诗歌艺术的奥妙,从意象上可以寻到不少。其一是词语的精炼与意象的密集。中国诗歌一首诗里词语的数量并不多,蕴涵的意象却相当丰富,因而诗的感情容量大,启示性强。【乙】统观中国诗歌,自然界的意象占据显著地位,而且其意蕴不断丰富。中国诗歌艺术的发展,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自然景物不断意象化的过程。中国诗歌艺术的另一个奥妙在于意象组合的灵活性。在这方面,汉语语法的特点给诗人以极大的方便。汉语句子的组织常常靠意合而不靠形合,中国诗歌充分利用了这个特点,连词、介词往往省略。词和词,句和句,几乎不需要任何中介而直接组合在一起。这不仅增加了意象的密度,而且增强了多义的效果,使诗更含蓄,更有跳跃性,从而给读者留下更多想像补充进行再创造的余地。

由语言和意象的研究再进一步就是意境和风格的研究。词语的组合构成诗篇,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揭示意境的形成,既可看到诗人的构思过程,又可窥察读者的鉴赏心理。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风格也有密切的关系,诗中经常出现某一种意境,就会形成与之相应的某一种风格。诗歌艺术研究的最高层次就是风格研究。对诗人风格的描述,只能是一种近似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存在一定的差异是很自然的。

诗歌的艺术理论、艺术分析、艺术鉴赏,单从诗歌本身入手,就诗论诗,难以得其三昧。诗歌艺术和哲学、宗教、绘画、音乐有密切关系。诗的思维离哲学思维是很远的,但又是很近的。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既深入到言、意、象、境和风格的范畴,又旁涉哲学、宗教、绘画、音乐等领域,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遂能充分展示中国诗歌艺术的完美与晶莹。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自序》)

材料二

从根本上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想像不仅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像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丙】

当我第一次读崔颢的《长干曲》的时候,由于想像的展开所获得的愉快,至今还记得。这一首诗只有20个字: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整首诗不作任何描写叙述,但一个青年女子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近的形象跃然眼前:长江上两舟相逢,一个船家女,主动打问迎面而来的男子家住何处,是哪里人,她不等对方答话,又立即作了自我介绍。后两句,可以理解为女子的自语,或理解为她因自己的热情主动而显得唐突,想极力掩饰自己的羞窘:停船相问,别无他因,也许你我是同乡……长江滔滔,两舟邂逅,一对青年男女的友好相遇所引起的新鲜与亲切之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像得到了显现。这是想像在欣赏中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一般说来,优秀的诗篇总是避开直说。由于不直说,因而增加了欣赏者的困难。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灌输,他们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然后给你天女散花般想像的自由。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说明着什么,而是隐喻着什么。这是诗的一般规律,也是欣赏诗歌必不可少的一种思想准备,或者叫做训练。【丁】要善于寻找并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思,欣赏活动不可停留在表面意思的掌握上。

(节选自谢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讨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阐释了如何依据其特点欣赏中国古代诗歌。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如何欣赏诗歌,材料一认为分析语言最重要,材料二认为想像最重要。
C.材料一认为欣赏中国古代诗歌,不需要细密分析,而应注重直观的感受,靠的是欣赏者的悟性。
D.材料二认为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这种“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读者读诗时的想像活动。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屈原诗中的“木叶”到杜甫诗中的“落木”可以看到古诗中自然景物意象内涵的传承与丰富。
B.诗歌语言含蓄,内容跳跃,有不少的留白,因此读者欣赏诗歌时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
C.风格是古代诗人最高追求,读者对某一诗人诗歌的总体感受不同,对其风格描述也就不同。
D.要真正领悟诗中“三昧”,读者不仅需要丰富诗歌鉴赏知识,还需要提高哲学等领域的修养。
3.下列诗句不能印证材料一中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B.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4.下面一段文字,在原文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处是(     )或者

当读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我们当然知道,它的意思不限于字面所传达的,它有着更为深远的含意。

A.甲B.乙C.丙D.丁
5.请你以下面两句诗为例,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向同学们分享你对中国古代诗歌语言艺术特点的认识。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120字。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其八》

昨日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