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6086 道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1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指出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保持到底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名实”为论证的立足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名实关系的重要性,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斥责秦的统治者在盘剥百姓时连一分一毫都不放过,自己却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2 . 补写楚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描写了陈涉起兵时天下纷纷响应的情形。

(2)《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满招损,谦得益”(《尚书》)作为论据,再结合庄宗的实例,欧阳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3)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屈原文章文平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特点“其志洁”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其行廉”产生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晚秋时,我重返九年前曾住过的苟各庄,那里曾是《哦,香雪》的电影拍摄地。

我记得那年在苟各庄下了火车,站在高处向下望,就看见破败的学校:没有玻璃的教室门窗大敞着,黄土院子里,衣衫褴褛的小学生正随意做着课间操……贫瘠的土地和多而无用的石头使得老百姓年复一年地在困顿中平静度日,没有怨恨,没有奢求,没有发现四周峻美的大山多么诱人,也没有发现一只鸡和一斤挂面的价值区别。

几年前,一个奇异的外部世界冲破这里的困顿。人们发现,原来这里有着神秘迷人的原始森林,有着气势磅礴的大峡谷,有着清纯明净的拒马河,还有我的香雪。

如今,苟各庄已成了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从前的香雪们也早已不再像等情人一般等火车。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务员、导游,有的成了家庭旅馆的女店主。她们目光从容自信,她们衣着干净时新,她们谈吐不再畏缩,她们懂得了价值,她们说:“是啊,现在我们富了,这都是旅游业对我们的冲击啊。”而仅仅两年前,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真是一桩流油的事哩!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如果写成“土地贫瘠,石头多而无用,老百姓年复一年地在困顿中平静度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2.最后一段出现两个“流油”,一个有双引号,一个没有,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而仅仅两年前,她们还把旅游说成“流油”——真是一桩流油的事哩!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

(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材料三

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

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

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杼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

(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
B.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
C.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并因此对日本的词人以及相关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D.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与作品数量并没有切实的关联
B.苏轼诗词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的意境更为空灵。
C.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在国内外都被广为传播。
D.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部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
3.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A.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
B.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
C.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鸿自喻来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
D.《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
4.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曾言:“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今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滨海,射阳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联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5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时光飞逝自己好像追赶不上,恐怕岁月不等待自己的感叹,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

2)《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不胜枚举,如“________________” ,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

今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滨海,射阳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安定孟与时与余为同年进士,以余年长,常兄事之。余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与时独心推让之出于其意诚然也。与时以选为成都推官,余亦为令越中,将别,无以为与时赠者。而太史公本纪云:“惟刑之静哉。”自古论刑取其要,未有“静”之一言为至。此真圣人之语,余以是为与时告焉。

与时从太行山以来京师,今又官蜀中,览剑阁、石门之胜,岂不亦壮哉!昔王介甫初仕大名为司理,而韩魏公为守,尝告以“君年少,当读书,不宜专以吏事”。而介甫实未尝不读书也。以此恨韩公为不知己,而韩公之意则美矣。故余于与时,尤望于吏治之暇,无忘学古之功。

孔子曰:“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往时张文隐公尝为余言:“今时人材,惟赵孟静难得。”赵先生,成都人也。余为文隐公所知,而赵先生以是亦知余,顾无缘一见之。士之相知,岂在见不见哉!然余怀之久矣。而美与时之获见先生也,又喜与时之得师也。

(节选自归有光《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有删改)

材料二:

谈者谓南越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车船未行,辄已屈指计归日,又咸小其官,以为不足事。其逆自为虑如此,故其至皆倾摇懈弛,无忧且勤之心。故越与闽、蜀,始俱为夷,闽、蜀皆已变,而越尚陋,岂其俗不可更与?盖吏者莫致其治教之意也。

越地风气吾所谙之,与中州亦不甚异。起居不违其节,未尝有疾。其物产之美,果有荔子、龙眼、橄榄;花有素馨、山丹、含笑之属:食有海之百物、岁之酒醋:皆绝于天下。人少斗讼,喜嬉乐。吏者唯其无久居之心,故谓之不可:如其有久居之心,奚不可邪?

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熏蒸渐泽。今大者专州,岂当小其官而不事邪?令其得吾说而思之,人咸有久居之心,又不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欧于治,居闽、蜀上,无不幸之叹。其事出千余年之表,则其美之巨细可知也。然非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者不能也,官于南者多矣,予知其材之颖然迈于众人,能行吾说者,李材叔而已。

(节选自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序》,有删改)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余好古文辞A然不与B世之为C古文者合D与时E独心F推让之G出于其意H诚然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年,文中指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与现在表示年龄相同的“同年”意思不同。
B.故,文中意为因此,与《屈原列传》中“故其称物芳”的“故”意思相同。
C.中州,又名中原,是区别于我国边疆地区的说法,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D.累,文中意为连续,与成语“日积月累”的“累”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与时与归有光情同手足,当孟与时出任成都推官时,归有光因为没有礼物可以赠送给孟与时而感到惭愧。
B.归有光一直想要与赵孟静相见,但却未能如愿,因此他对孟与时到蜀中以后能见到赵孟静相见并师从他学习表示羡慕。
C.曾巩对越地非常熟悉,他认为越地同中原差别不是很大,物产之美“绝于天下”,百姓很少打官司,喜好嬉戏娱乐。
D.曾巩主张为官者不管官职大小,都应有“德义惠爱”之仁,并以此“熏蒸渐泽”百姓,而不应“倾摇懈弛”。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这两篇赠序都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殷切劝慰之意,请分别概括作者的劝慰内容。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滨海,射阳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A.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B.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选自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两段选文画横线的文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任选其中一处回答。
2.简析两篇选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8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所出,如果国君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不良印象。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将六朝旧事和眼前流水衰草之景完美结合。

今日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季桓子以粟千钟饩夫子,夫子受之而不辞,既而以颁门人之无者。子贡进曰:季孙以夫子贫故致栗夫子受之而以施人无乃非季孙之意乎?子曰:何?对曰:季孙以为惠也。子曰:然,吾得千钟,所以受而不辞者,为季孙之惠,且以为宠也。夫受人财不以成富,与季孙之急于一人,岂若惠数百人哉!

秦庄子死,孟武伯问于孔子曰:古者同寮有服乎?答曰:然,同寮有相友之义,贵贱殊等,不为同官。闻诸老聃,昔者虢叔、闳夭、太颠、散宜生、南宫括五臣同寮,比德以赞文武。及虢叔死,四人者为之服。朋友之服,古之礼者行之也。

孔子适齐,齐景公让登,夫子降一等,景公三辞然后登。既坐,曰:夫子降德辱临寡人,寡人以为荣也。而降阶以远,自绝于寡人,寡人未知所以为罪。孔子答曰:君惠顾外臣,君之踢也。然以匹夫敌国君,非所敢行也。虽君私之,其若义何?

颜雠善事亲,子路义之。后雠以非罪执于卫,将死。子路请金赎焉,卫人将许之。既而二三子纳金于子路以入卫。或谓孔子曰:受人之金以赎其私昵,义乎?子曰:义而赎之,贫取于友,非义而何?金而令不辜陷辟,凡人且犹不忍,况二三子于由之所亲乎?《诗》云:‘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苟出金可以生人,虽百倍古人,不以为多。故二三子行其欲,由也成其义,非汝之所知也。

(节选自《孔丛子·记义》)

材料二:

景公问晏子曰:国如何则可谓矣?

晏子对曰:上有礼于士,下有恩于民;地博不兼小,兵强不劫弱;百姓内安其政,诸侯外归其义:可谓安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季孙以夫子贫A故B致粟C夫子D受之E而以F施人G无乃H非季孙之意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文中指通晓、通达,与《出师表》中“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达”意思不同。
B.以,是“用”的意思,与《谏逐客书》中“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的“以”意思相同。
C.爱,即吝惜、舍不得,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的“爱”意思相同。
D.安,指安定,与《鸿门宴》中“君安与项伯有故?”的“安”用法和意义都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将季桓子所赠的粮食转送他人,子贡对其行为产生疑惑,孔子解释说,接受别人财物不会变得富有,与其惠及一人不如惠及更多人。
B.孟武伯向孔子提出同僚之间是否可以相互服孝的问题,孔子援引老聃所言的虢叔过世之事为他答疑解惑,并强调这其实符合古代的礼仪。
C.子路将筹措来的财物用以赎回无罪被捕的颜雠,有人质疑子路拿别人钱财去救赎自己私交好友的正义性,而孔子却高度赞赏子路的做法。
D.当晏子面对齐景公询问怎样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时,他从厚待士人百姓,不要发动军事战争、柔服各国诸侯等内政外交提出自己的见解。
4.请把下列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2)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敌领。少年大骇,解令休止。(《促织》)
5.针对齐景公“有礼于士”的行为,孔子拒绝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今日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说还好,说了,黑子还非看看不可,他瞅着父亲不在家,偷偷揭开蛐蛐罐。腾!——均出罐外,黑子伸手一扑,用力过猛,蝴妫大腿折了,肚子破了一死了,黑子知道闯了大祸,哭着告诉妈妈,妈妈一听,脸色煞白:你个辈障!你甭想活了,你爹回来,看他怎么跟你算账!黑子哭着走了。成名回来,老伴儿把事情一说,成名掉在冰窟窿里了。半天,说:他在哪儿?找。到处找遍了,没有。做妈的忽然心里一震:莫非是跳了井?扶着井栏一看,有个孩子,请街坊邻居帮忙,把黑子捞上来,已经死了,这时候顾不上生气,只觉得悲痛。夫妻二人,像傻了一样,傻坐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找不到一句话。这天他们家烟囱没冒烟,哪有心思吃饭呢。天黑了,把儿子抱起来,准备用一张草席卷卷埋了。摸摸胸口,还有点温和,探探鼻子,还有气。先放到床上再说吧。半夜里,黑子醒来了,睁开了眼,夫妻二人稍得安慰,只黑子是眼神发呆,睁眼片刻,又合上眼,昏昏沉沉地睡了。这真是:成家喜怒哀乐皆因促织得失起,黎庶悲欢离合全由君王爱好生。

1.请说说文中加点的“摸摸、探探”这种重叠形式和“摸、探”相比,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文中有多个“了”字,看似随意,实则独具匠心。请以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分析。
3.请结合所学课文内容,运用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完成下面题目。
(1)目无全牛运斤斧。(《庖丁解牛》)
(2)楚汉争雄明争暗斗智谋施。(《鸿门宴》)
今日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