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7 道试题
1 . 小明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号

1

2

3

4

馒头形态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馒头碎屑

加入液体

2毫升唾液

2毫升清水

2毫升唾液

2毫升唾液

在37℃水浴中保温10分钟,再加碘液2滴

100℃

现象

A

B

C

变蓝色


(1)三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10分钟,模拟___________的正常温度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
(2)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1号与2号试管为一组,目的是进行___________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A,___________,B___________。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___________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支试管为一组。
(4)淀粉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____
(5)小明为了探究胆汁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将该实验中的唾液都换成了胆汁,在滴加了碘液后,1号试管的现象A是___________;3号试管的现象B是___________。说明胆汁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消化淀粉(设定胆汁与碘液无反应,遇碘无明显现象)。
2022-12-23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验基地名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内发现了一个蚂蚁窝,为了探究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他们做了如下实验:
①利用一个塑料瓶,剪去上半段,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再取一些蚁穴土壤盖在塑料瓶内的土壤上;
②捕捉20只正常的蚂蚁置于塑料瓶内,在开口处盖上两层纱布。将上述实验装置放于适宜蚂蚁生活的环境中,进行饥饿处理1~2天;
③取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小培养皿,在两个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碾成粉末状的白糖和食盐,然后摆放到塑料瓶内;
④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的质量并记录,比较哪种食物减少的量多。分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生物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
(2)实验中选用20只蚂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_______
(3)步骤③除白糖和食盐外,其他条件都应_______,目的是_______
(4)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的质量,发现白糖减少的盘多,由此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
(5)这种研究蚂蚁行为的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__,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对被观察者施加明显的外界影响。
2022-12-1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
3 . 某同学想探究蚂蚁的取食喜好,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将水槽中设立A、B、C三个小岛,A、B岛间的距离和B、C岛间的距离相等。A岛上放置0.5克冰糖,C岛放置1克黄豆,连接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2)方法步骤:
①将蚂蚁置于B岛,发现1只蚂蚁到达A,一段时间分钟后,蚂蚁全部趋向于A,多次实验结果仍然相同。证明______
②如果在①完成后,换批蚂蚁,交换桥1和桥2,蚂蚁趋向C岛,证明蚂蚁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依靠______
(3)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主要是______
(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5)一窝蚂蚁由不同的成员组成,具有明确分工。蚂蚁是具有明显的______行为特征的动物。
2022-12-1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板桥香豆腐是一种地方特色食品,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在超市购买,但还是冬天的香豆腐最受人民喜爱。香豆腐是让豆腐发霉(长满毛霉菌)再加以配料制作而成,在这一期间要控制好水分、温度等条件。某生物实验小组做了“探究影响毛霉菌生长的环境因素”,将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在下表,请你来帮助小组分析下列问题:

组别

豆腐用量

温度控制

光照条件

水分

时间

空气

生长情况

甲组

500克

20℃以下

不见光

适量

七天

充足

不好

乙组

500克

20℃-35℃

不见光

适量

七天

充足

丙组

500克

20℃-35℃

见光

适量

七天

充足

丁组

500克

35℃以上

不见光

适量

七天

充足

不好


(1)该实验乙组和丙组设置______________为对照条件。从生长情况来分析,毛霉菌的生长不受______________的影响。
(2)用甲组和丙组来分析,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因为实验中有______________组变量。
(3)实验中会将500克豆腐切成若干小块,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A.切成小块便于食用B.让毛霉菌充分生长C.实验中便于操作
(4)由上表分析得出,毛霉菌适宜生活在水分适量、空气充足、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
5 . 2021年11月24日的媒体报道称,南非发现一种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并迅速在全球传播,传染力极强;为了保证学校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教学,学校要求学生上下学和在校期间都要佩戴好口罩。市面上的口罩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口罩适用范围各不相同,过滤效率是检测口罩防护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滤料测试仪对不同类型口罩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防护能力最弱的是____________罩。
(3)使用过的口罩上附着有大量灰尘、细菌、病毒等污物,应妥善处理。对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正确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填“高温蒸煮后重复使用”、“扔进专用垃圾桶”或“扔进普通垃圾桶”)。
(4)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不能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来直接培养新冠病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6 . 生物与生活
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后,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洗手前后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该小组同学的讨论对话,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并回答:
甲: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
乙:利用培养基,怎样证明手上有细菌和真菌呢?
丙:将手上的细菌和真菌在培养基上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1)若以甲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那么你所作出的假设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帮他们将下面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步骤进行排序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A.培养                    B.接种                    C.观察                    D.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3)依据丙同学的叙述制订和实施计划:
步骤一:将9个灭菌、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平均分成三组,每组的培养皿底部贴上相应的标签:洗手前、洗手后、空白对照。
步骤二:打开培养皿,三位同学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前”标签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马上盖上培养皿。
步骤三:三位同学用肥皂将手洗干净,然后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后”标签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马上盖上培养皿。
步骤四:“空白对照”组。
①步骤一需要高温消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按手印实际上是进行细菌________的操作,步骤三马上盖上培养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四:“空白对照”组,应该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_________(填“细菌”或“真菌”)菌落。
(5)请你预测实验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过程中细菌以分裂方式产生新个体,现有一个细菌假如它每30分钟分裂一次,则5小时后共有细菌_____个。
(7)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物、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______,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8)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有的对人类有害,但有的对人类有益。如人们往往在制作馒头或面包时,加入______菌;利用有些真菌产生的_________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治疗相应的疾病。
2022-12-0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7 . 实验探究
①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如图所示),在B岛上放置甜食。②他们把糖包子放在蚁穴附近,诱捕了不少蚂蚁,喂养了三天,又饥饿处理一天,然后释放30只于A岛。③观察:开始有一只蚂蚁爬向B岛,两只蚂蚁爬向C岛,随后三只蚂蚁都返回A岛,不一会儿,蚂蚁们都纷纷爬向B岛。

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蚂蚁的个体之间常相互敲打触角,蚂蚁也会用触角敲打食物。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蚂蚁必须来自________(填“同一”或“不同”)蚁穴。实验前蚂蚁应处于________状态。
(2)实验结束后,应如何处理蚂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蚂蚁群中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分工明确,这种各司其职的行为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_行为。
(4)接下来用两把镊子将连接AB的小木条与连接AC的小木条进行交换,继续观察蚂蚁爬向哪个岛,若预期结果是爬上岛C,则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能不能只做一次?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同动物通讯的方式不一样,蝶蛾的雌虫体表腺体分泌________吸引雄虫来完成交配。
2022-12-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某生物小组在甲、乙两个相同的花盆里各栽种6棵长势相近的健壮青菜幼苗,进行如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该实验探究影响青菜幼苗生长的环境因素是(  )
花盆光照情况温度土壤条件
向阳处20湿润的土壤
黑暗处20湿润的土壤

A.温度B.光照C.花盆D.湿度
12-13七年级上·福建漳州·期中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下列哪种做法是错误的?            
A.修改假设B.修改实验数据
C.重新进行实验D.进一步查找有关资料
2022-11-27更新 | 336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6-2017学年贵州省纳雍县百兴中学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10 . 某同学在饲养黄粉虫的过程中发现,铺在养虫盒里的泡沫塑料板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这是黄粉虫在吃泡沫塑料吗?该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探究实验进行研究。
步骤1:把多只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黄粉虫平均分为A、B两组,称重并记录数据。
步骤2;A组喂麦麸和菜叶,B组喂等量的泡沫塑料片,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泡沫塑料片噬咬情况。
步骤3:称量A、B两组黄粉虫的体重,并记录数据。
多次重复该实验,发现A、B两组黄粉虫体重都有所增加,B组泡沫塑料片噬咬痕迹明显,且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
(1)黄粉虫属于节肢动物,该类群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
(3)本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该实验设计体现了___________原则,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该实验结论可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提供启示?(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