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如何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挥其新时代价值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道德)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   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华文化源考》

材料三   (汉武帝)及其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列举两例史实印证材料一中提到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上有大美”的观点。
(2)材料二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指的是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局面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代官僚集团的行动规范?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们在治理国家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的政治智慧。
2023-09-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D.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
2023-08-09更新 | 382次组卷 | 49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在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西周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造成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记录的是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的言论?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4)根据材料四,归纳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
(5)材料四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6)根据载体不同,史料可以分为①文字史料、②实物史料、③口述史料等类型。请指出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属于上述哪种类型(写出对应的序号即可)。
2023-07-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       
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
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
2023-06-29更新 | 786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主张“法治”,秦朝统治者实施严刑峻法。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西汉初年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使国力逐渐恢复。以上说明(     
A.道家的主张适用任何时期B.法家的主张损害了民众的利益
C.百家争鸣影响后世政治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2023-06-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关键时期,其巨大的辐射力量对后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川归海之时】


昔秦皇帝……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意为“功绩很大”),

——摘编自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二   【儒学正统之时】

汉武帝时代实行“独尊儒术”的重大变革,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则有限制和遏止的消极作用。

——摘编自王子今、方光华《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凤,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的头脑中生根,并逐渐发展成为各族人民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政治理念,……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能够承担这个使命的,只能是儒家文化。

——摘编自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传统民族观的影响》

材料三【民族交融之时】

魏初风俗至随,……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题上图所反映的政治局面,指出“秦始皇”实现“海内为一”的时间,并说明其“功齐三代”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出现的时期,并简述“汉武帝时代实行‘独尊儒术’的重大变革”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3-02-22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百家争鸣在我国历史的发展上具有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的时代,先秦诸子百家的论道与成就,就是那个时代智慧的结晶。这是一场历史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它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至今仍然受益。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真正的百家争鸣局面是在战国时代……代表百家的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包括其分支学派,细考之亦有百家之多。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竞能相安共处,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术界,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时间。
(2)根据材料二,“百家争鸣对我国具有深远而重要的影响”为主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3-02-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译文:京城(国库)中的钱币堆积有百万万之多,串钱的绳子朽烂,钱币散落不可计数:国家粮库中的粮食因为不断地存入新的粮食,而没有多余的地方,只好把新粮放到陈粮的上面,都满溢到粮仓的外面,直到粮食腐烂而无法使用。)

材料二   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于一些王公和战争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

材料四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材料五   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

——坦普尔《中国——发明创造的国度》


请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阐述的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分封的一些诸侯王后来对中央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措施来消除这一威胁?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道路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百家争鸣的评价。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改变了世界”的中国发明有哪些?
2023-02-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请你加入历史探究小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摘编自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三   东汉末年疫病大流行,他目睹百姓的痛苦,“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了著名的医药学著作。这部著作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材料四   汉字书写在东汉以后发展成为专门的艺术,东晋时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下图是东晋时期的代表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材料五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摘自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春秋时期哪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思想被其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诸子百家熠熠生辉”是指什么局面?文中“释”于何时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所述的“他”是谁?他写了哪一部著名的医药学著作?被后世尊称为什么?
(4)材料四中作品的作者是谁?后人尊称他为什么?
(5)根据材料五,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0 . 某同学在研究成语起源时,有如下发现。这说明百家争鸣(     
成语揠苗助长杞人忧天滥竽充数东施效颦
来源《孟子》《列子》《韩非子》《庄子》
A.各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B.在当时引起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C.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顺应战国时期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