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6 道试题
1 . 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元朝建立后,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   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最重要的就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完全奠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摘自林肯演讲《裂开的房子》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大一统”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对民族地区的治理原则,并分析清朝巩固国家疆域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首要目标是什么?为扭转北方军队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林肯发表了哪部宣言?
2024-05-10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昆山、太仓、张家港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2 . 下图为1967年在甘肃省秦安县古墓中出土的刻有秦两诏的铜权。一为秦始皇诏文:(皇帝)乃诏丞相状、编,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一为秦二世诏文: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该铜权可以实证秦始皇在全国(     

A.统一度量衡B.使用统一的货币
C.建立郡县制D.实行三公九卿制
2024-05-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3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勃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元朝建立后,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


宋代元代
政治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摘自《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民族关系

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   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闵、粤两省。随着移民的大量入台,清朝前期,台湾逐步走向与大陆相似的“文治社会”。随着台湾各地的开发,书院设置逐渐增加,乾隆至道光年间,共新设26所书院。台湾书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都和福建相似。

—摘编自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大一统”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你认为我国古代“大一统”有哪些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在政治举措和民族关系方面的特点。
(3)举出元清两朝加强对台湾地区管理的措施,请结合材料分析:清朝时期台湾书院发展的原因。
2024-05-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零模)历史试卷
4 . 某市博物馆进行“中国古代货币展”的布展,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秦朝时期展品的是(       
A.刀型币B.圆形方孔半两钱C.五铢钱D.纸币“会子”铜版拓片
5 . 某学校九年级开展以“水陆交通的建设与发展”为主题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小A同学搜集了古代中国水陆交通地图,并进行了问题设计。

(1)结合图1,为保证驰道通畅,秦始皇对“车辆形制”作出怎样规定?根据图2,指出从隋唐时期开始江都(今扬州)兴盛的原因。据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秦、隋两朝水陆交通发展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   小B同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摘录了部分政府工作报告:截至2020年底,我国铁路、公路、内河航道通航、民航航线的里程分别达到14.6万公里、519.8万公里、12.8万公里、942.63万公里,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倍、64倍、1.7倍、857倍。……党领导交通运输坚持创新引领……港珠澳大桥等一批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运,复兴号系列动车组等大国重器亮相舞台,跨海桥隧等成套技术骄身世界前列。……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合作持续深化,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中欧班列通达23个欧洲国家,国际道路运输合作范围拓展至19个国家,水路国际运输航线覆盖100多个国家……。

(2)请帮助小B同学结合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特点。据所学知识,列举一项“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交通建设成就。

材料三   小C同学也搜集了甲、乙两组图片。





甲组

图31825年试行“旅行者号”蒸汽机车

图4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




乙组

图5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图6世界经济一体化

(3)甲组图3中的交通工具发明者是谁?与图3相比,图4的动力机器有了怎样的革新?请简单概述甲、乙两组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
(4)请你结合自身出行体验,围绕“未来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4-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2024·陕西咸阳·模拟预测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钱币是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的产物,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钱币有助于研究秦朝历史的是(     
A.B.
C.D.
2024-04-19更新 | 21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江苏无锡专用)-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
7 .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印记。这些印记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博大内涵。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智慧印记·百家争鸣】

材料一   东周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当此时,诸家并出,百花齐放,儒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贵止戈……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在“塑当世之秩序”方面所提出的主张。

【精神印记·文字相伴】

材料二   这项秦代的改革,是汉代逐步发展的进一步简化字体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结果是楷体字从此一直成为通用文字,直到近几十年才让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如果没有秦的改革,可以想象,几种地区性的不同文字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在造成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的一切文化力量中,文字的一致性几乎肯定是最有影响的因素。

——摘编自【英】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

(2)据所学知识回答,秦在文字方面的改革措施是什么?据材料指出该措施的积极影响?

【政治印记·制度留痕】

材料三   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要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要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

——摘自钱穆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回答,唐代实行了怎样的人才选拔制度?为什么说这一制度是“进步的”?

【物态印记·技术创新】

材料四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我国造纸术于12世纪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进步,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4)据材料说明“蔡侯纸”“莫不用焉”的原因及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如何让中华文明焕发时代光芒?
2024-04-19更新 | 11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8 . 观察下面这组图可知,促使中国古代货币发生如下变化的经济因素是(     

A.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
B.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最终完成
C.币制混乱不一,民间私人铸币风气盛行
D.国家实现统一,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9 . 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                    ②存在时间都很短暂
③ 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                         ④郡县制的的设置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024-04-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周庄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限时作业历史试题
10 . 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这些举措(     
A.凸显了皇帝的独尊地位B.有利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
C.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管理D.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
2024-04-1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