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6 道试题
1 .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发展,而经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通道),急耕战之赏(努力耕织、作战勇猛给予赏赐为急迫的事),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但仍以致力于根本的缘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商鞅铜方量

材料二   ……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钳)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史记》卷三0《平准书》


材料三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对应填空(不得照抄材料)。
类别措施积极作用
经济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力,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
军事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3)结合材料三,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024-01-22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岭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派大将蒙恬北击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反映了当时黄河流域在什么方面的表现?结合材料三指出在什么事件后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
(3)材料三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4)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3 . 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在设计徽标时,都参考了外圆内方的造型(如下图)。这类造型参考的是下列古币中的(     
A.刀形币B.蚁鼻钱C.铲形币D.秦半两
2024-01-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战国以来零乱错杂的交通道路进行统一规划和改建,“东穷燕齐,南极吴楚”,将各国道路纳入统一的交通系统之中。秦代形成的陆路交通网在汉时又历经拓修完善,并随疆土的扩展进一步延伸。……由此,疏密交错的交通干线、支线结织成网,形成全国规模的交通系统。

——《秦汉交通史稿》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将各国道路纳入统一的交通系统”的政治保障。秦对道路“统一规划”的具体措施什么?结合已学,举一例西汉推动陆路西北交通网建设的历史事件,这条交通网络被称为什么?据材料归纳,秦汉交通系统的构成。
(2)写出图中A的名称。元在哪一年完成全国真正统一?比较材料一、二、说明元朝交通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元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秦汉元三朝交通发展的共同前提。
2024-01-1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下列措施能体现这个“印记”的有(     
①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②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③修筑长城                      ④统一文字、度量衡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024-01-1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独立作业二历史试题
7 . “大一统”观念是中国自西周以来立国的基本观念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材料四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余级。……(病)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斩首虏十一万余级……

(1)据材料一,指出将四土四国之地“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否定这一制度,实行了什么制度?
(2)据材料二回答: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3)据材料三回答:汉武帝“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共同抵御的是哪一少数民族?并列出一场相关的西汉时期的战役?
(5)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2024-01-1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青阳片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作业检查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周王室的亲戚一旦取得了他们的土地,立刻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秦始皇把全国分成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所有这些(郡县)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知所从矣。”

材料四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材料五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1)材料一中秦统一后的文字字体和货币造型分别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名称,并依据材料二写出该制度的优势。
(3)材料三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4)根据材料四回答,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
(5)材料五反映了西汉初期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6)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秦汉时期采取上述措施有何作用?
2024-01-1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第一共同体 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假如你生活在秦朝,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       
①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       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
③朋友送给我一部《论语》   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4-01-10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欢口镇欢口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九年级某班同学以“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探究一 制度建设篇

材料一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1)如图是某同学为了解秦朝政治建制而制作的一张示意图。请你帮他把图中C处内容填写完整。在该建制中,负责监察的是哪一官职?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秦始皇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探究二 科技发明篇

材料二   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2)据材料二,文中的“他”是指宋代的哪位发明家?他所进行的一系列操作与我国古代哪项重大发明有关?北宋末年,另一项开始应用于海船上的重大科技发明是什么?
探究三 改革前行篇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四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3)据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围绕“改革前行”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条理清楚。)
2024-01-1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独立作业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