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6 道试题
1 . 东汉名医_____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_____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2024-02-2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初测试历史试题
2 . 从地图中能窥探出历史的演变。请按时间先后给下列地图排序(     

                                                                                                                                                                               

                                                                                                                                  
A.①④⑤③②B.①④③②⑤C.④①③⑤②D.④①③②⑤
2024-02-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我们获取历史信息,会有“事实的陈述”和“评论意见”。下列不属于“事实的陈述”的是(     
A.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
B.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C.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D.(秦始皇)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2024-02-2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光芒,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中华文明”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孔子为中华民族保存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财富,奠定了中国文化主体结构的初步基础……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图A

材料二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主管监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图B          铜量、铜权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抗疫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

——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


(1)材料一中的“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指的是哪一历史现象?请你写出图A水利工程的名称。该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符合哪一学派倡导的思想?
(2)材料二中的“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什么制度管理全国划分的若干行政区域?图B反映“新皇帝”巩固统一的哪一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材料四中提到《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理论?
(4)综合上述材料,在学习中华文明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
2024-02-15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农耕文化

新石器时代,_______遗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秦国修建的_______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汉字书法

__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其大量出土地殷墟见证了_______朝历史的变迁。_______ (皇帝)为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命丞相李斯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

中国传统文化
(2)学术思想

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孔子是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忠君守礼的思想经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学者不断改进,成为西汉时期_______政权的精神支柱。

(4)科学技术

东汉,蔡伦改进的_______使书写载体发生革命性变化,南北朝杰出科学家_______在割圆术的基础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5)综上所述,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特点_______
2024-02-12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二: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相反,是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清朝十分重视边疆治理制度的建设。如:对边疆蛮夷的上层人物加强控制的同时在待遇、名位和礼遇方面加以厚待;在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积极倡导喇嘛教,发挥宗教聚集人心、教化风俗、绥服边地的作用;在北部、东部、西北部、西部边疆设置军府,派将军、都统、大臣等官员监督、管领当地的军事与行政。

—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解决“南方越族矛盾”而采取的措施。回答西汉为中华民族“注入新鲜血液”采取的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例举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的“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3)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在治理边疆方面采用的几种策略并选择其中一种策略例举相关史实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2024-02-0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材料三: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吕思勉《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史料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图片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二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分别反映了秦始皇实行的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武帝“用主父偃之计”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请概括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2024-02-07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政治变革、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 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秦汉史十五讲》

材料三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概括两条“商君”采取的措施(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指出此次改革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杰出人物”的理由。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后推行的制度。
(3)据材料三,概括孝文帝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孝文帝“汉化”的措施与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推动改革成功的主要因素。
9 . 如下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创立皇帝制度B.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C.地方推行分封制D.统一了文字
10 . 汉匈关系

材料: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派蒙恬率领大军北击匈奴,致使匈奴北徙七百余里,不敢南下而牧马。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统一蒙古高原,正式建立北疆第一个奴隶制草原游牧帝国。在冒顿单于的统领下,匈奴不断侵扰汉朝边境。西汉政权以出嫁公主、赠送财物求得安宁。汉武帝即位后,大举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45年间大小战争不断,汉匈双方均损失巨大。匈奴内部出现分裂,呼韩邪单于主动归附汉朝,得到汉朝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帮助,力量逐渐壮大,统一各部。匈奴终于摆脱困境,转危为安。汉匈关系亦得以改善,双方保持了近60年的和平友好关系。

东汉初期,匈奴地区发生灾荒,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单于抢先附汉,入居塞内,得到东汉政府的扶植。北匈奴多次向东汉提出修好请求,却未得到认可,后来又因受到东汉王朝、南匈奴、乌桓和鲜卑等族的联合攻伐,北单于率领部众被迫逃往西方。入居塞内的南匈奴部众则不断内迁,分化出不同的支系部族,先后建立汉一前赵”“北凉”“大夏等政权。随着这些内地匈奴政权的相继灭亡,匈奴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逐渐从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

——摘编自闵海霞《匈奴发展史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匈奴的侵扰,秦朝是如何应对的,并说明西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匈奴”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从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消失的时间。(①西汉时期②东汉时期③三国时期④两晋南北朝时期)(写序号)你如何看待匈奴族消失这一现象?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