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书香课堂

材料一   大盂鼎是周康王册命盂制作,内壁有铭文,铭文释义(节选):文王、武王及群臣在举行饮酒礼及祭祀时都不敢醉酒,所以配受天命。周王封赏盂17个官员和1709人,以及这些官员所管理的地方。任命盂作为执政大臣之一,负责掌管军队、负责讼狱,辅佐康王君临四方。



(1)依据材料一,写出通过大盂鼎得到的历史信息。

材料二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朝的一次廷议。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2)依据材料二,说出这次廷议的主题和秦始皇采纳的建议。结合所学,分析采纳这一建议产生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操)引军北还。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讲一讲赤壁之战的故事。

材料四   唧唧复唧唧,A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B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D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北朝民歌《木兰辞》

在木兰诗中,我们在木兰这个鲜卑族女子身上,看到这是一个完全定居的家庭,①他们所住的不是穹庐,而是有“东阁门”“西阁床”的宅院。②他们居住于城镇之中,所以才有东西南北四市。③“木兰当户织”,说明她从事的家务劳动主要是纺织。再从家庭的气氛看,④木兰从军的主要动机和因素是“孝”和“悌”,说明这是一个充满了汉族伦理观念的家庭。

——摘编自李德芳《北朝民歌的社会风俗史研究》


(4)依据材料四,仿照示例,将学者的研究结论与其依据的诗句一一对应。说说古诗文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示例:④—B
2024-01-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灿烂辉煌

材料一


                                商鞅铜方量
商鞅方量铭文一(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刻)十八年,齐遣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五分尊壹为升。商鞅方量铭文二(公元前221年加刻)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二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郡县作为遍布全国的统治机构,承上接下,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由中央任免郡县主官,使中央政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资源和集中力量得以强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在南越、河套地区设置郡县,能有效地掌控新征服地区,完成从军事占领到行政统治的转变。郡县制开创了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地方行政体系的先河,虽后世有所损益,但基本框架并未改变。

——摘编自黄栋法:《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探析》

材料三   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上(汉高祖刘邦)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景帝后期)贯(串钱的绳子)朽(腐烂)不可校(校对)。太仓之粟(谷物)陈陈相因(新旧堆放),充溢露积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1)商鞅铜方量属于______________(写序号)①文献材料②实物材料
(2)依据商鞅方量两段铭文信息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与这两段铭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结合所学,简述这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
(3)结合所学完成《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二,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两个角度写出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5)依据材料三,说出西汉初期社会发生的变化,原因在于西汉统治者实施的哪一政策?
(6)依据材料四,指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2024-01-3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材料一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派禹治水,解除水患,并在年老时让位于禹。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整理自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说首领位置更替方式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关于西周灭亡的记载

①《清华简·系年》(能最大限度展现先秦古籍原貌的战国中晚期竹简)中记载,周幽王宠爱褒姒,逐申后所生平王至西申,并围平王于西申,申侯联络西戎攻幽王,西周灭亡

②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周幽王宠爱褒姒,通过烽火博得褒姒一笑,留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后又废申后及申后所生太子(平王),申侯怒,与犬戎攻幽王,西周灭亡


(2)结合所学,写出西周为巩固疆土实行的政治制度名称。材料二中两则史料关于西周灭亡的记载有不同,按可信程度对其排序,并说出判断理由。

材料三

秦朝政治建制简表   

(这一制度)自秦朝至清朝,历两千余年,基本上都行之有效。经略边疆、稳定社会、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等都在中央政府的指挥下运作,上下一体的有效管理不仅有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更有助于我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制度名称          
主要内容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统领

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②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将①②处补充完整。概括秦朝政治制度的历史影响。

材料四汉武帝治国大事记(部分)

①公元前136年,设五经博士,教授《诗》《书》《礼》《易》《春秋》。次年,罢黜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
②公元前127年,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户口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

③公元前124年,创建太学,设置博士弟子50人,培养儒生官僚

④公元前118年,下令将盐业和冶铁业垄断为国有,由中央大农令进行统一管理

⑤公元前113年,下令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由中央上林三官统一铸造

⑥公元前106年,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4)仿照示例,从材料四中选择相关联的两个事件,提炼观,点并加以说明。(示例所选材料除外)
【示例】选择事件:④⑤
观点:汉武帝采取措施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说明:汉武帝将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还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2024-01-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的不断完善。

材料一

宜侯夨簋

1954年出土于江苏丹徒   簋内底部的铭文主要记述周王查看武王、成王伐商的地图,册封虞侯夨,将其迁至宜地为诸侯,赐给土地、城邑、人口、弓箭等

虢季子白盘

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   盘内底部铭文主要记载了虢国(诸侯国)的子白奉周王之命在洛阳一带与猃狁(北方少数民族)作战,斩敌首500俘虏50人。周王设宴奖赏子白,并赐车马、弓失、斧钺以资勉励

(1)材料一中史料的类型是________,(A实物史料,B图像史料。填序号)说出两则史料共同反映的制度并从内容、影响方面进行说明。

材料二

里耶秦简及简文

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里耶镇发掘出土了三万七千四百余枚秦简。专家学者对这些秦简进行解读后发现:里耶所在的迁陵县秦时属洞庭郡管辖,而洞庭郡在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传世文献里完全不见踪影,里耶秦简中关于洞庭郡的记载却又比比皆是、确凿无疑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里耶秦简中反映的地方管理制度。谈谈里耶秦简的史料价值。

材料三   行省是元朝地方最高机构,负责民政、军事等事务,由六七名长官集体决定政务,每一个官员都不能单独行使权力。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央,没有中央命令,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和调动军队。之前由少数民族首领管理的边远地区,元朝时也设立了行省,派官管理,与内地一样征收赋税、服役。元朝还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中央的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摘编自黄崇岳《中国历朝行政管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元朝管理地方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2024-01-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让我们走近秦朝,了解这个短暂而又影响深远的王朝。

【天降大任,实现统一】

材料一   


材料二   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李斯原来是楚国一个小吏,被秦王拜为客卿……王翦是秦国名将,嬴政因为未采纳王翦的意见,用人失当,伐楚失败,就亲自赶到王翦家,当面检讨,再三请求他率兵伐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战国时期的形势,指出秦王实现“威征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

【制度创新,巩固统一】

材料三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中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项目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交通
军事

【国家统一、泽被后世】


(3)结合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谈谈其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作用。
(4)综上所述,你认为从秦国到秦朝的变迁,体现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024-01-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惠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6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是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材料一中的“三公”具体指什么?秦朝在地方上以什么制度取代了分封制?

材料二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3)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   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材料四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大一统”之梦》

(5)秦始皇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
2024-01-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惠文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653年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势力
1713年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1)材料一中,“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主要指什么?为此,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指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该制度在地方管理方面有哪些创新之处。
(3)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的主要方式。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
2023-09-18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北京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民族与国家密不可分

材料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从公元前两千年到公元前一千年,华北各地的史前文化在强烈的交互作用与整合过程中,发育成以“三代”(夏、商、西周)著称的早期华夏文明。在公元前最后的那一千年,华夏逐渐扩大势力范围,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政体①。公元后第一个一千年,汉文明一波又一波地从华北向南方社会全面融合,以越来越快的节奏推动东部中国经济文化均质化的进程②。公元后第二个一千年,南方超越北方,西部及西北各地区先后被元、清等政权稳固地整合到中央王朝的疆域结构之中。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①②处涉及的相关史事。结合史实,说明清“稳固地整合”西北地区的历史意义。
2023-08-2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2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选择题+主观题)- 学易金卷: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北京专用)
2023八年级下·北京·专题练习
9 . 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探寻北京城市遗址公园”主题实践活动。

活动一社团学生依据圆明园遗址公园相关材料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1)依据示意图,概括圆明园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变化。分析这一公园的历史价值。

活动二社团学生依据路县故城遗址公园相关资料进行研讨路县故城是2016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的西汉遗址。汉高祖时设县于此,因与秦始皇修筑的道路(驰道)相邻,而得名“路县”。该遗址分为城墙基址、城内遗存等四部分,出土文物丰富。发现之初,副中心规划基本成形,该区域已被规划为居住用地,并有铁路线穿过。因为遗址的发现,政府对已有规划进行调整,全面统筹遗址保护、文化体验、休闲活动等多方需求。2017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对路县故城城址进行原址保护,建立遗址公园。

——摘编自《北京城市副中心报》,20234月第4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路县名称由来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谈谈对这一城市规划调整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023-08-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3 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册)(一)(选择题+主观题)- 学易金卷: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北京专用)
10 . 政治制度要适应国情并与时俱进。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简表(部分)

中央

地方

选官

皇帝制度(秦至清)
三公九卿制(秦汉)
三省六部制(隋唐)
中书省(元)
设内阁(明)
设军机处(清)
郡县制(秦汉)
行省制(元明清)
察举制(汉)
九品中正制(魏晋)
科举制(隋至清晚期)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制中,最富有特色的是官吏的选拔与管理制度……不但保证了封建国家对社会的有效治理,而且开创了官民之间的上下通道,对于保证古代社会的稳定具有特殊意义。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说秦朝在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中的地位。说明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科举制的作用。

材料二



16世纪伊丽莎白一世主持会议

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布《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

1689年起,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进一步限制王权。随着内阁制度的逐步确立,进一步完善了君主立宪制。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的政治传统。并说出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途径。

材料三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各地选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数民族代表,147名妇女代表。这些代表齐聚北京中南海参加会议,共商国事。

——《人民日报》(19549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一百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填出图示中空缺的法律文件名称。从历史视角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2023-05-07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