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1841年美国学者Fremy首次合成了,它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氧化剂”。某小组拟制备,并探究其性质。已知20℃时KCl的溶解度为37.4g,的溶解度为11.1g。
实验(一)制备,装置如图所示:
   
(1)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甲装置中副产物为氯化钾,写出生成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实验完毕后,对甲装置中混合液蒸发浓缩、___________、过滤、洗涤、低温干燥。
实验(二)探究性质及应用。
取10g草酸溶于40mL水中,加入粉末,充分混合,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产生黑色固体,将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判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_,产生该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经测定所得气体中还含有
(5)实验完毕后,将混合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黑色固体,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黑色固体的成分。
   
当黑色固体完全反应后,测得浓硫酸质量净增bg,当等于___________(用分数表示)时,黑色固体为
(6)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测得一定浓度的稳定性(用浓度表示)与pH关系如左图,其消毒效率与温度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根据左图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
②在相同条件下,作消毒剂最佳温度是___________
(7)查阅资料可知,溶液呈紫红色,为探究的电位相对大小,设计如下方案。(已知:电位一般指“电势”,用“”表示。氧化剂的电位是衡量其氧化性强度主要参数,电位越高,对应条件下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方案1:在溶液中加过量的粉末,溶液呈紫红色。
方案2:如图所示,关闭K时,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铂极产生红褐色物质,石墨极附近无色溶液变紫红色。
   
实验___________(填“1”或“2”)能证明
2023-07-22更新 | 4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2 . 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重铬酸铵[(NH4)2Cr2O7]的部分性质:资料显示:
①(NH4)2Cr2O7呈橙红色,Cr2O3呈绿色,Cr3呈绿色。
②Mg3N2遇水蒸气剧烈反应生成NH3
(1)探究重铬酸铵分解产物是否有NH3(装置如图1所示)。

B中倒置的干燥管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没有观察到B中颜色发生变化,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NH4)2Cr2O7N2↑+Cr2O3+4H2O的真实性(如下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①气流从左至右,装置连接顺序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能证明有水生成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③能说明D中分解反应已发生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④设计实验证明重铬酸铵分解生成了N2:取反应后E中残留固体于试管,滴加蒸馏水,____
(3)探究(NH4)2Cr2O7的氧化性(按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为了探究(NH4)2Cr2O7与Na2S反应的氧化产物是否是SO42,设计如下方案。连接K,观察到左烧杯中溶液由橙色逐渐变成绿色,电流计指针有明显偏转。实验完毕后,向右烧杯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图2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后续反应)。
2020-02-2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大教育全国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3 . 某小组研究Na2S 溶液与KMnO4溶液反应,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序号III
实验过程加10滴(约0.3mL)溶液
酸性KMnO4溶液(酸化至)
滴加10滴约(0.3mL)酸性KMnO4溶液(酸化至)

溶液
实验现象紫色变浅(),生成棕褐色沉淀()溶液呈淡黄色(),生成浅粉色沉淀()
资料:i. 在强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Mn2+,在近中性条件下被还原为
ii.单质硫可溶于硫化钠溶液,溶液呈淡黄色。
(1)根据实验可知,Na2S具有_______性。
(2)甲同学预测实验I中S2-被氧化成
①根据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甲的预测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
②乙同学取实验I中少量溶液进行实验,检测到有,得出S2-被氧化成的结论,丙同学否定了该结论,理由是_______
③同学们经讨论后,设计了如下实验,证实该条件下的确可以将S2-氧化成

a.右侧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
b.连通后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段时间后,_______(填操作和现象)。
(3)实验I的现象与资料ⅰ存在差异,其原因是新生成的产物(Mn2+)与过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4)实验II的现象与资料也不完全相符,丁同学猜想其原因与(3)相似,经验证猜想成立,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
(5)反思该实验,反应物相同,而现象不同,体现了物质变化不仅与其自身的性质有关,还与_______因素有关。
2022-11-18更新 | 88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等级考适应性练习(三模)化学试题
4 . 某实验小组研究溶液中的反应。
实验试剂现象
试管滴管
0.1 mol/L 溶液()0.1 mol/L 溶液()出现黑色沉淀
(1)该实验小组同学认为黑色沉淀中可能含有或Ag,设计实验验证。
已知:ⅰ.浓硝酸能将转化为
ⅱ.能溶解在浓氨水中形成银氨溶液,而和Ag均不能。
①设计并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证实黑色沉淀中含有

试剂1和试剂2分别是______________。现象1和现象2分别是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证实黑色沉淀中不含有,将实验操作和现象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步骤ⅰ取少量银氨溶液,向其中滴加盐酸出现白色沉淀
步骤ⅱ取少量洗涤后的黑色沉淀,______________
③经检验,黑色沉淀不含有Ag。
(2)该实验小组同学认为溶液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氧化,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测得电压为。对溶液中氧化的物质进行推测。
假设1:0.1 mol/L 溶液中的氧化了
假设2:0.1 mol/L 溶液中的氧化了
利用图2装置继续探究(已知:该装置中的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①将0.1 mol/L 溶液替换为_______溶液,记录电压为
②上述实验证实了氧化的物质中一定包含,其证据是_______
2023-02-16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热点1实验方案设计
5 . 叠氮化钠()不溶于乙醚,微溶于乙醇,易溶于水,常用于汽车安全防护袋的气源,汽车发生剧烈碰撞时,立即自动充气。实验室模拟尿素法制备水合肼()并利用其进一步反应制取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易溶于水,具有强还原性,易被氧化成
②一定条件下,碱性NaClO溶液与尿素溶液反应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吸收塔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2)写出反应器1中生成水合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反应器2中加入无水乙醚的作用是 _______
(4)已知亚硝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反应器2中生成。若生成39g ,则该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5)反应器1要控制NaClO溶液的用量,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
(6)某实验室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双极膜是阴、阳复合膜,层间的解离成并可分别通过阴、阳膜定向移动。

①双极膜中产生的_______(填“”或“”)移向多孔铂电极。
②石墨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2022-05-19更新 | 4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6 . 当电解质中某离子的浓度越大时,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利用这一性质,有人设计出如图所示“浓差电池”(其电动势取决于物质的浓度差,是由一种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移而产生的)。实验开始先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断开K1、闭合K2,一段时间后电流计指针归零,此时两池Ag+浓度相等
B.断开K1、闭合K2,当转移0.1mol e-时,乙池溶液质量增加17.0 g
C.当电流计指针归零后,断开K2、闭合K1,一段时间后B电极的质量增加
D.当电流计指针归零后,断开K2、闭合K1,乙池溶液浓度增大
7 . 下列装置或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BCD
                
比较金属M和N的活动性验证酸性:验证碱性:NaOH>验证氧化性:
A.AB.BC.CD.D
8 . ORP传感器(如下图)测定物质的氧化性的原理:将Pt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Pt电极、Ag/AgCl电极与待测溶液组成原电池,测得的电压越高,溶液的氧化性越强。向NaIO3溶液、FeCl3溶液中分别滴加2滴H2SO4溶液,测得前者的电压增大,后者的几乎不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桥中的Cl-移向Ag/AgCl电极
B.Ag/AgCl电极反应是Ag-e-+Cl-=AgCl
C.酸性越强,的氧化性越强
D.向FeCl3溶液中滴加浓NaOH溶液至碱性,测得电压几乎不变
2022-04-10更新 | 1005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届高三一模化学试题
9 .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验证Cl2的氧化性强于Br2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B比较HF与HClO的酸性强弱常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浓度为0.1 mol/L的NaF溶液和NaClO溶液的pH
C验证FeCl3与KI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向1 mL0.1 mol/L FeCl3的溶液中滴加5 mL0.1mol/LKI溶液,充分反应后,取少量混合液滴加淀粉溶液
D比较Fe与Cu的金属活动性常温下,将Fe、Cu与浓硝酸组成原电池
A.AB.BC.CD.D
2022-09-29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化学试题
10 . 相同条件下,草酸根(C2O)的还原性强于Fe2+。为检验这一结论,进行以下实验:
资料:i.工业上,向炽热铁屑中通入氯化氢生产无水氯化亚铁。
ii.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光照易分解。其水溶液中存在[Fe(C2O4)3]3-Fe3++3C2OK=6.3×10-21
(实验1)用以下装置制取无水氯化亚铁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B的作用为___________
(2)欲制得纯净的FeCl2,实验过程中点燃A、C酒精灯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
(3)D中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通过Fe3+和C2O在溶液中的反应比较Fe2+和C2O的还原性强弱。

操作

现象

在避光处,向10mL 0.5 mol·L-1FeCl3溶液中缓慢加入0.5 mol·L-1K2C2O4溶液至过量,搅拌,充分反应后,冰水浴冷却,过滤得到亮绿色溶液和亮绿色晶体
(4)取实验2中少量晶体洗净,配成溶液,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继续加入硫酸,溶液变红,说明晶体中含有+3价的铁元素。加硫酸后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经检验,亮绿色晶体为K3Fe(C2O4)3・3H2O。设计实验,确认实验2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
(6)取实验2中的亮绿色溶液光照一段时间,产生黄色浑浊且有气泡产生。补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Fe(C2O4)3]3-___________FeC2O4↓+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又设计以下装置直接比较Fe2+和C2O的还原性强弱,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7)描述达到预期目的可能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
2020-12-11更新 | 122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验收考试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