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1 . 用Cl2生产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HCl。
利用反应__HCl(g)+__O2(g)__Cl2(g)+__H2O(g)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完成下列填空:
(1)配平该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
(2)若将该反应设计成一原电池,则Cl2应在_____(填“正极”或“负极”)附近逸出。
(3)上述反应中所有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与氯元素同族的短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
(4)判断氯、溴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____(选填序号)。
a.熔点:Cl2<Br2 b.氧化性:Cl2>Br2 c.热稳定性:HCl>HBr   d.酸性:HCl<HBr
(5)上述反应若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选填序号)。
a.2v(HCl)=v(Cl2)        b.体系压强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d.=K
(6)若反应容器容积为2L,4molHCl与1molO2混合气体反应至8min时,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了10%,则用HCl表示的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
(7)图是在4种不同投料比下,温度对HCl平衡转化率影响的曲线(=1,2,4,6)

①曲线a对应的投料比____
②不改变投料比,使曲线b达到曲线d相同的HCl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2019-10-2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化学10月月考试卷
2 . 某小组研究SCN-分别与Cu2+和Fe3+的反应。
实验中:c(KSCN)=0.1mol/L;c[Fe2(SO4)3]=0.025mol/L;c(CuSO4)=0.05mol/L。
I.KSCN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实验如图:

资料:①Cu2+可与SCN-反应生成CuSCN白色沉淀和(SCN)2
②(SCN)2也称为“拟卤素”,在水溶液中呈黄色;(SCN)2的化学性质与Cl2相似,可与水、碱等发生反应。
(1)a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a→b中试管内溶液pH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
(3)b→c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___
II.同学们根据相同条件下氧化性:Fe3+>Cu2+,预测Fe3+与SCN也可发生类似a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4)向Fe2(SO4)3溶液中滴入少量KSCN溶液,观察到____,表明发生了反应:Fe3++3SCN-Fe(SCN)3
(5)基于(4)继续实验:用Fe2(SO4)3溶液、KSCN溶液与石墨电极、电压表、盐桥等组装成原电池,电压表指针几乎不偏转。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
(6)查阅资料并讨论后得出:溶液中离子在反应时所表现的氧化性强弱与相应还原产物的价态和状态有关。由此分析a中反应发生的原因:生成CuSCN沉淀使Cu2+的氧化性增强,并补充实验进一步证明。补充的实验是____
(7)取(4)中反应后溶液,逐滴加入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并且沉淀量逐渐增多。该实验结果与(5)中实验结果不一致,解释原因:____
(8)为进一步证实(7)中的解释,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补充实验,其操作及现象是____
2022-05-05更新 | 3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3月月考化学试题
3 . 某研究小组对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速率进行实验探究。
【初步探究】
示意图序号温度试剂A现象
0°C0.5 mol∙L1稀硫酸4 min 左右出现蓝色
20°C1 min 左右出现蓝色
20°C0.1 mol∙L1稀硫酸15 min 左右出现蓝色
20°C蒸馏水30 min 左右出现蓝色
(1)为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中试剂 A 应为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③中 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实验②③④,可以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溶液 pH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查阅资料:
i.pH<11.7 时,I-能被O2 氧化为 I2
ii.pH= 9.28 时,I2发生歧化反应:3I2 +6OH-=IO3-+5I-+3H2O,pH越大,歧化速率越快。
(4)小组同学用 4 支试管在装有 O2 的储气瓶中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序号
试管中溶液的 pH891011
放置 10 小时后的现象出现蓝色颜色无明显变化
分析⑦和⑧中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_______
(5)甲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实验证实 pH=10 的条件下确实可以发生 I-被 O2 氧化为 I2 的反应,如图所示,请你填写试剂和实验现象。

试剂1______________。 试剂2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较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小组同学分别在敞口试管和密闭试管中进行了实验⑨和⑩。
序号温度试剂现象
⑨敞口试管水浴
70°C
5 mL 1 mol∙L1 KI 溶液
5 mL 0.5 mol∙L1 稀硫酸
20 min 内仍保持无色,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溶液出现蓝色
⑩密闭试管溶液迅速出现黄色,且黄色逐渐加深,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溶液出现蓝色
(6)对比实验⑨和⑩的现象差异,该小组同学对实验⑨中的现象提出两种假设,请你补充假设 1。
假设 1:_______________
假设 2:45°C 以上 I2 易升华,70°C 水浴时,c(I2)太小难以显现黄色。
(7)针对假设 2 有两种不同观点。你若认为假设 2 成立,请推测试管⑨中“冷却至室温后滴加淀粉出现蓝色”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你若认为假设 2 不成立,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_______________
2020-05-02更新 | 59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模拟试题02-2020年北京新高考化学模拟试题
4 .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①验证Fe和Cu的还原性强弱B.装置②制备少量NaClO
C.装置③比较和S的氧化性D.装置④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024-05-2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5 . 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①所示装置可电解食盐水制氯气和氢气
B.图②所示装置可说明浓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具有氧化性、还原性
C.图③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用图4所示装置比较的氧化性强弱
2023-09-09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6 . 已知反应是可逆反应。设计如图装置(均为石墨电极),分别进行下述操作:

①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浓盐酸。②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溶液。结果发现电流表指针均发生偏转。
(1)①过程中棒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
②过程中棒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
(2)操作②过程中,盐桥中的移向_________烧杯溶液(填“A”或“B”)。
资料:。向一定浓度的溶液中加入溶液,达平衡后,相关微粒浓度如下:
微粒
浓度a

(3)a=________________。该平衡体系中除了含有外,判断溶液是否一定还含有其他含碘微粒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4)已知:甲醇与水蒸气重整制氢可直接用于燃料电池。
反应:
反应:
______________
(5)已知:25℃时,。医学上进行消化系统的X射线透视时,常使用作内服造影剂。胃酸酸性很强(pH约为1),但服用大量仍然是安全的,不溶于酸的原因是(用溶解平衡原理解释):_________。误服少量,应尽快用大量的一定浓度的溶液给患者洗胃,忽略洗胃过程中溶液浓度的变化,要使残留在胃液中的浓度为,应服用的溶液的最低浓度为_______
2020-06-17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二)化学试题
7 . 将铜棒插入浓、稀溶液中(装置如图)、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一段时间后,浸入浓溶液的铜棒变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棒变粗的反应:
B.导线中电子移动的方向:b→a
C.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稀溶液的浓度逐渐接近
D.的氧化性随增大而增强,Cu的还原性随增大而减弱
8 . 实验室探究溶液与的反应。
I.如图所示制备(经检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写出C中制备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II.探究溶液与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硫酸亚铜易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3)加入固体后产生的无色气体和白色沉淀经检验分别是,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固体发生反应的原因。
a.改变了的还原性        b.改变了的氧化性
用原电池原理进行试验,探究上述现象可能的原因。
编号实验1实验2
实验
现象闭合开关K,电流计指针发生微小偏转,烧杯中未见明显现象闭合开关K,电流计指针发生微小偏转,烧杯中未见明显现象
①由实验1、2可知原因a不合理,依据是_______
②实验3:用如图所示装置实验,B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因b合理。

i.补全电化学装置示意图_______
ii.写出B中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中_______
iii.请从反应原理的角度解释原因:的还原产物形成沉淀,_______,使的反应能够反应完全。
2022-11-1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9 . 现有M、N、P、E四种金属,已知:①氧化性强弱顺序为;②E、P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P表面有大量气泡逸出;③N、E用导线连接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则这四种金属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B.
C.D.
10 .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某化学兴趣小组为培养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设计图1所示实验来探究与Cu2+的反应:

已知:氯化亚铜(CuCl)为白色立方结晶或白色粉末,难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CuSO4·5H2O配制100 mL 1 mol/LCuSO4溶液,需用托盘天平称取CuSO4·5H2O的质量为___________。甲同学在定容时采用上图2方式观察,则所配制的CuSO4溶液浓度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2)将操作2后生成的无色气体通入氯化铁溶液,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说明该气体为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操作2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和无色气体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乙同学推测操作2中涉及与Cu2+的可逆反应正向进行的原因:外加Cl-导致Cu+的还原性弱于,用图3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①K闭合时,一段时间后指针几乎归零。
②向U形管右管添加___________,a电极为___________极,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其中不同于图1操作2后的现象是___________
(5)基于(4)实验,乙同学得出进一步猜想: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与___________有关。该同学用图3装置再次进行实验,以丰富验证该猜想的证据。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向U形管左管添加___________
2021-05-15更新 | 657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