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2 道试题
1 .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图一反映了秦朝的什么地方管理制度?图二、图三分别反映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皇帝”颁布此法令的原因。

材料三   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653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3)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至少写2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
2024-04-0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多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某校七(2)班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进行探究,请你结合下列材料与要求,帮助完成。

材料一   在春秋这个乱世里,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和融合。主要参与者不断扩大自己的疆土,也不断地收纳本来不归属于他们的族群,融合为新的族群国家。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


     
图1 春秋初期及春秋后期诸侯国分布对比图

材料二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的国家治理基本模式。

——摘自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秦始皇汉武帝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和度量衡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材料三   孝文帝(467—499年)在位29年,是北魏改革最为频繁的历史阶段。对他的改革,史学界的评价,大致可分为三种观点:一是赞扬肯定;二是褒贬兼有;三是全盘否定

——摘编自叶言都《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北朝的遗产》等


      
图2 北魏疆域(局部)、陶俑及孝文帝时期姓氏对应列表
(1)观察材料一图1两幅图片,指出春秋前期和后期诸侯国形势的变化,并说说这一变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的政治特征。
(3)根据材料三及图2信息,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三中任一观点加以解读。
2024-03-2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秦始皇像            图二   汉武帝像

材料二   高祖(孝文帝) 曰:朕昨入城,见车上妇人冠帽而著小襦袄者,若为如此,尚书何为不察? 澄曰:著犹少于不著者。高祖曰:深可怪也! 任城意欲令全著乎?

——据《魏书·任城王元澄传》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据《魏书》卷七《高祖纪》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汉武帝在疆土开拓(或维护) 方面的主要举措。   
(2)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位帝王各项措施的共同作用。   
2024-03-22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①铜权
②秦半两钱

③秦始皇兵马俑铜车马

④石铠甲

⑤秦封泥(印有秦朝郡县地名、官职名)

⑥睡虎地秦简(秦隶书写,涉及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

⑦阳陵虎符(铭文内容: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⑧泰山刻石(小篆刻写,涉及秦朝法律制度)

材料二   秦亡的历史教训,时时影响着汉初统治者的决策,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再次得宠。经过70年的休养生息,这一思想已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的要求,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大一统的儒家思想便起而代之。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而罢黜百家,他培养和提拔了大批儒生充任各级官吏,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1)请仿照范例,从以下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并选择材料一中的两件文物,说明该文物与所选主题的关系。(注意:不能照抄范例)主题:A政治制度B经济发展C军事武功D文化成就
【范例】
主题文物序号关系
D
文化成就
睡虎地秦简采用秦隶书书写,可以研究秦的书法发展。
泰山刻石采用小篆刻写,可以研究秦朝统一之后的文字。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初到汉武帝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阶段主题。
5 . 古代陵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景帝阳陵陶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汉景帝阳陵陶俑

随葬俑人物相貌区分度高,且神情严峻、目光锋锐,呈现尚武、强悍的风范。随葬俑人物面貌线条柔和圆润,面带微笑,神情舒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俑》

材料二:考古发现——洛阳北魏墓葬群

北魏帝陵的墓葬形制基本沿袭汉文化传统,其中圆形封土基底体现洛阳风格。牵手俑身穿左衽大袖袴褶,袴褶原是北方民族便于骑马所穿的套装,至南北朝时已融入汉族特色。洛阳北魏大墓出土东罗马帝国时期金币1枚。

——摘编自刘连香《洛阳北魏墓葬的“太和之风”与民族文化交融》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景帝阳陵陶俑的风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自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洛阳出现北魏墓葬群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归纳北魏在民族交往、对外交流方面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墓葬风格的主要因素。
2024-03-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有这些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摘编自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   汉初,盐铁为私人经营,私人聚众霸占地方资源,影响中央财政收入,也助长分裂割据势力。对此,汉武帝把冶铁、煮盐等经营权收归政府。但是,管理盐铁的官吏经营不善,往往产品质量低,价格昂贵,贫民购买不起。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三   中国历史上不同历史时期民族交往的实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秦朝建立的这套政治制度的名称,并概括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述汉武帝实行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史上民族交融的方式。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国家发展的因素。
2024-03-0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台商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7 . 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哪一制度?并概括该制度与国家统一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天下一统,即国家领土的完整。第二,政治一统,即天下统一于一个国家、一个君王。第三,思想一统,有共同的核心价值。第四,民族一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融为一体。

——摘编自何星亮《“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一统”和“思想一统”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人教版七上《中国历史》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时期哪些因素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材料四: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摘自人教版七上《中国历史》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古代中国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农学、科技、水利等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材料五: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元朝为例,说明“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有哪些?(举1例)
(6)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4-06-08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2024九年级下·内蒙古·专题练习
8 .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初一年级在“二十大”宣讲活动中,结合古代历史制作“民族交融”宣传板报,请你共同参与完成板报内容设计。

板报一【民族图腾——华夏民族的起源】

材料一

       龙并不是某种动物的单一形象,龙只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一种综合性的神化动物,是变化无穷的超自然之物,究其实则反映了远古部族的融合。

——《远古社会》

龙图腾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阅读材料一,概括板报一内容反映出的华夏民族形成特点。

板报二【天下一统一华夏文明大扩融】

材料二   秦汉时期,民族间交往频繁。在北方,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武帝时,开始大举反击。东汉时,南匈奴归附朝廷,开始与汉民族融合。在南方,经过激烈的战争,岭南被纳入秦朝版图。秦汉王朝对越族地区进行了持续地开发和经营。在西南,汉朝恩威并用,设置郡县加强管理。东汉以后,进入此地的汉民族渐多,汉文化随着学校的兴建传播到了滇中地区,促进了西南民族与汉民族的联系。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民族交往的方式。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板报三【民族交融——你中有我共兴荣】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通向重振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材料四   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习近平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3)阅读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胡化”或“汉化”的表现。(任写一点即可)。根据材料四指出“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2024-06-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1(包头卷)-【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内蒙古专用)
9 . (I5分)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印记。这些印记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博大内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韩非子和其他法家学者认为国家富强的基础是农业和军队。法家学者采取各种方法让人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在军队中服役,同时降低人们成为商人、手工业者、学者、教育家、哲学家、诗人或者艺术家的积极性,因为这些职业不能为国家带来直接的利益。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图A                                                                                                                                                      图B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                  

材料三


                              图C   北魏迁都示意图                                                                                     图D

材料四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国家主席习近平二O二四年《新年贺词》


(1)依据材料一,指出法家学者认为国家富强的基础是什么?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体现了“采取各种方法让人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在军队中服役”?该时代出现的思想学术繁荣局面被称为什么?
(2)图A中西周采取什么政治制度“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一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图B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该问题在地方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图C反映的是哪一人物进行的改革?依据文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的主要措施,并归纳此时民族交融的历史意义。
(4)依据材料四,概括弘扬中华文明的现实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认识。
2024-02-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10 .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西周时期国王称天子,全天下土地归天子所有,受封的诸侯享有管理封地和征收赋税的权力。但诸侯也必须服从天子命令,朝见天子,交纳贡物,服从调兵。诸侯在自己领地还可以再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给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严密统治网络。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二   2002年6月,在湖南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属秦朝时县一级政府的部分档案,涉及秦的南郡、巴郡、洞庭郡、苍梧郡等。其中洞庭郡等资料从未见诸文献记载,可补史籍之缺。

——摘编自《湖南里耶秦简》

材料三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如下图所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周统治地方的制度;依据材料一归纳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
(2)史料类型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请写出材料二中秦简所属的史料类型;并写出材料反映的秦朝实行的制度。
(3)依据材料三,概括西汉前期存在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上述制度和措施的相同作用。
2024-02-27更新 | 1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