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化学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1 . I.完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相关问题。
(1)误食NaNO2会使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导致中毒,该过程中NaNO2表现出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已知NaNO2可以与NH4Cl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Ⅱ.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会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Cl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
(3)该反应中的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浓盐酸在该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
(5)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ClO3,可将NaCrO2转化为Na2CrO4,ClO被还原为Cl,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还原性:___________Cl(填“>”“<”或“=”)。
2023-12-3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2 . 某小组通过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已知:氧化还原反应电位传感器可以测量不同溶液的电位值,根据电位值大小可比较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数值越大,氧化性越强;数值越小,还原性越强。测得几种物质的电位值如下表所示:(注意:实验中进行酸化时均用稀硫酸)
物质FeCl3KMnO4(酸化)NaNO3(酸化)Br2I2Na2S
浓度0.10M(M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
电位值/mV1711130603662116-361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浓度相同的下列三种溶液,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填序号)。
       ②酸性       ③酸性
(2)已知不能共存,由此推测下列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___________
a.        b.       c.       d.
(3)向等浓度的和FeCl2混合溶液滴加少量酸性溶液(对应还原产物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已知常温下遇淀粉变蓝。现往淀粉溶液中逐滴加入氯水(含),观察到溶液先变蓝后褪色。小组同学就溶液褪色的原因,提出两种猜想,并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猜想1:将淀粉氧化; 猜想2:继续氧化(为)。
序号实验操作试剂观察实验现象结论
1分别取少量褪色后溶液于三支试管中,并加入对应试剂a溶液变蓝猜想1不正确
2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猜想2正确
3b+稀H2SO4溶液变蓝
①实验1所用试剂a为___________
②试剂b是一种可溶性含碘化合物,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结合上述信息思考:对于混合溶液,若控制性氧化而不氧化,请提出合理的氧化方案:加入___________。(合理即给分)
2024-02-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3 . 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研究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1)生活中常用的“84”消毒液与洁厕净(主要成分是盐酸)混合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苹果汁是人们喜欢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会由淡绿色(含Fe2+)变为棕黄色(含Fe3+)。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
A.氧化性B.还原性C.酸性D.碱性
(3)锡是大名鼎鼎的“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人们便发现并使用锡了。在我国的一些古墓中,便常发掘到一些锡壶、锡烛台之类锡器。工业上冶炼锡的第一步反应原理为2SnO2+3C2Sn+aM↑+CO2↑,a的数值为_______,发生还原反应的元素是_______
(4)焊接铜器时,可用NH4Cl除去表面的CuO再进行焊接,该反应是: CuO+NH4Cl→ Cu+CuCl2+N2↑+H2O
①配平该反应方程式____CuO+ ___NH4Cl=___Cu+____CuCl2+_____N2↑+____H2O___
②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个数比是____   
(5)一定条件下,分别以KMnO4、KClO3、H2O2为原料制取O2,当制得相同质量的O2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
2022-12-09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高级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化学试题
4 . 亚硝酸钠(NaNO2)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省略夹持装置)制备NaNO2并探究其性质。

已知:①2NO+Na2O2=2NaNO2
②NaNO2易被空气氧化,NO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
③HNO2为弱酸,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H2O。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E中盛放浓硝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h→___________
(3)装置B中装浓硫酸利用了其___________性(选填氧化性、还原性、脱水性、吸水性)。
(4)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反应结束后,取适量产品溶于稀硫酸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6)测定深水井中NaNO2含量:取1000mL水样于锥形瓶中,立即加入500mL0.01mol/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后用0.1mol/L Na2C2O4溶液滴定高锰酸钾,终点时消耗草酸钠溶液75.00mL。则水中NaNO2的含量为___________mol/L。若所取样品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过长,则测定结果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023-10-2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理综化学试题
5 . 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制备K2FeO4(夹持装置略)

①A为氯气发生装置。A中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锰被还原为Mn2+)。
②将除杂装置B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_______
③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C中Cl2发生的反应有
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2)探究K2FeO4的性质
①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黄绿色气体,得溶液a,经检验气体中含有Cl2。为证明是否K2FeO4氧化了Cl而产生Cl2,设计以下方案:
方案Ⅰ取少量a,滴加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
方案Ⅱ用K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KOH溶液将K2FeO4溶出,得到紫色溶液b。取少量b,滴加盐酸,有Cl2产生。
Ⅰ.由方案Ⅰ中溶液变红可知a中含有______离子,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K2FeO4将Cl氧化,还可能由________________产生(用方程式表示)。
Ⅱ.方案Ⅱ可证明K2FeO4氧化了Cl。用K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K2FeO4的制备实验得出:氧化性Cl2________(填“>”或“<”),而方案Ⅱ实验表明,Cl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资料表明,酸性溶液中的氧化性,验证实验如下:将溶液b滴入MnSO4和足量H2SO4的混合溶液中,振荡后溶液呈浅紫色,该现象能否证明氧化性。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进一步设计实验方案。理由或方案:________________
2018-06-09更新 | 9682次组卷 | 3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强基班)
6 .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查阅相关资料知氧化性:,设计了盐桥式的原电池,如图所示,盐桥中装有琼脂与饱和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烧杯的溶液中发生还原反应
B.乙烧杯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移向乙烧杯
D.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从b到a
2021-04-07更新 | 588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强基班)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7 . 以下关于锂、钠、钾、铷、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CsOH
②单质熔点最高的是铯
③与O2反应均可得到多种氧化物
④它们的密度依次增大,要保存在煤油中
⑤其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⑥它们对应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⑥D.①⑤
8 . 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
弱酸HCOOHHClOHNO2H2SH2SO3H2C2O4H2CO3
电离常数(25℃)K=1.8×10-4Ka=3.0×10-8K=5.1×10-4K1=9.1×10-8 K2=1.1×10-12K1=1.23×10-2 K2=6.6×10-8K1=5.4×10-2 K2=5.4×10-5K1=4.3×10-7 K2=5.6×10-11
(1)已知HX为一元弱酸。HX的电离常数为5.5×10-8。某混合溶液中含有4mol NaX、2mol Na2CO3和1mol NaHCO3.往溶液中通入3mol CO2气体,充分反应后,气体全部被吸收,计算NaHCO3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
(2)向少量氯水中加入足量Na2CO3固体,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2HCOOH + SO= 2HCOO- + H2O + SO2
B.H2SO3 + 2HCOO- = 2HCOOH + SO
C.H2SO3 + SO= 2HSO
D.H2C2O4 + NO= HC2O + HNO2
(4)已知HNO2具有强氧化性,弱还原性。将HNO2溶液滴加到H2S溶液中,同时有沉淀和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试写出两种酸之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5)在浓度均为0.1mol/L的HCOOH和H2C2O4混合溶液中,逐渐滴入0.1mol/L NaOH溶液,被OH-先后消耗的酸及酸式酸根依次是:___________
(6)上表的7种酸进行比较,酸性最弱的是___________;HCOO-、S2-、HSO三种离子中,最难结合H+的是___________
2023-10-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蓬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利用“价类二维图”研究物质的性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是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二维图的部分信息。

(1)X、Y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只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3)可以证明FeCl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4)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亚铁盐的性质。

实验方案

现象

1.0mL0.1mol/LFeSO4溶液中滴入1.0mL0.5mol/L
NaOH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3min后沉淀基本变为红褐色
1.0mL0.1mol/LFeSO4溶液中滴入1.0mL0.5mol/L
NaHC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3min后沉淀颜色几乎不变
实验I中最后生成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实验II所得白色沉淀展开研究:(已知Fe(HCO3)2常温常压下在水中不能大量存在)
i.取II中少量白色沉淀,充分洗涤,向其中加入稀硫酸,沉淀完全溶解,产生无色气泡;
ii.向i所得溶液中滴入KSCN试剂,溶液几乎不变红;
iii.向ii溶液中再滴入少量H2O2,溶液立即变为红色。
根据以上现象,实验II中生成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③研究过程中发现实验II中白色沉淀在空气中久置最终也变为红褐色。则该沉淀比实验I中所得的Fe(OH)2的还原性_________(填“强”或“弱”)。
2020-03-03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强基班)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