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7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病去。太尉杨赐特,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馀,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祇、萧建等,使薄敛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朱祇、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祇、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节选自南朝·范晔《后汉书·列传二十九·赵咨传》)

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B.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C.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D.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中的两个加点的“谢”字是不相同的意思。
B.“辟”,意思是征召,与此类似的还有“举”“荐”“征”等。
C.“自乞”,意思是自己请求退职。与此类似的词语还有“乞骸骨”“告老”等。
D.“延熹”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因为赵咨极孝顺有修养而举荐他,于是赵咨沿袭了父亲的官职做了博士。
B.有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怕强盗吓坏母亲,先到门口迎盗,强盗被他的孝行感动,惭愧而去。
C.赵咨上任途中,经过荥阳没有因为曹暠的迎接而停留,曹暠感到很惭愧,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赵咨后就辞官归家了。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葬法,赵咨的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但最终按照赵胤的想法厚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2)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
2024-01-0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姬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城。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城流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④。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1.(课内链接)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无                         常:固定的
B.郯子之                            徒:同类的人
C.师不必于弟子                  贤:才德优秀
D.而不从师                         惑:有疑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宋子城流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2024-01-0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彦曾,咸通初,由太仆卿为徐州观察使。晓律令,然卞急,为政刚猛。徐军素骄,而彦曾长于抚民,短治军,士多怨之。

初,蛮寇五管,陷交趾,诏节度使孟球募兵三千往屯,以八百人戍桂林。旧制,三年一更。至期请代,而彦曾亲吏尹戡、徐行俭贪不恤士,乃议禀赐乏,请无发兵,复留屯一年。戍者怒,杀都将王仲甫,胁粮料判官庞勋为将,取库兵,剽湘、衡,虏丁壮,合众千余北还,自浙西趋淮南,达泗口。所过先遣俳儿弄木偶,伺人情,以防邀遇。彦曾命牙将田厚简慰劳,而用都虞候元密伏甲任山馆击贼。勋遣吏绐言士思归,不敢遇,请至府解甲自归,彦曾斩其吏。勋陷宿州,发廥钱募兵,亡命者从乱如归,船千艘,与骑夹岸,噪而进。彦曾料丁男城。或劝率众奔兖州,彦曾曰:“我,方帅也,奉命守此,惟有死尔。”斩议者一人号于众。俄而勋傅城,城中大雾如堕。彦曾悉诛贼家属,勋众四面超墉入,囚彦曾大彭馆。有曹君长者说勋曰:“贵者不并处,今朝廷未以留后命公,盖观察使存尔。”勋乃杀彦曾于寝,自监军使逮官属皆死。徐有子亭,下潴水为沱,彦曾导清河灌之,镌石龙首注溜,蔽以屋。徐人谓屋覆龙,于文为“庞”;清河,崔望也,为吞噬云。赠刑部尚书。乾符中,录其子祐之为荥阳尉。

徐吏有路审中者,彦曾知其能,颇任之。既遇害,赂守卒,敛藏其尸。张玄稔攻徐州审中率死士应官军开南白门官兵入因得破勋后位岚州刺史郑畋谓审中节贯神明请擢为右羽林将军诏可

有许铎者,罢武城令,客于徐,勋胁以官,不从。彦曾官属被囚,铎潜馈资粮,及死,为收瘗,匿免其子弟,贼平,乃皆归其丧。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玄稔攻徐州/审中率死士应/官军开南白门/官兵人/因得破勋/后位岚州刺史/郑畋谓审中节贯神明/请擢为右羽林将军/诏可/
B.张玄稔攻徐州/审中率死士应/官军开南白门/官兵人/因得破勋/后位岚州刺史郑畋谓审中/节贯神明/请擢为右羽林将军/诏可/
C.张玄稔攻徐州/审中率死士应官军/开南白门/官兵人/因得破勋/后位岚州刺史郑畋谓审中/节贯神明/请擢为右羽林将军/诏可/
D.张玄稔攻徐州/审中率死士应官军/开南白门/官兵人/因得破勋/后位岚州刺史/郑畋谓审中节贯神明/请擢为右羽林将军/诏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唐初设置的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唐朝后期其势力达到独揽大权的地步。
B.库兵,既可指库藏的兵器,也可指看守仓库的士兵。文中“库兵”指的是库藏的兵器。
C.北还,即还北,“北”的意思是向北行,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北”字含义相同。
D.乘城的“乘”意思是登上,与《诗经·氓》中“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的“乘”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彦曾精通律令,为政刚猛,他擅长治理百姓,但不善于管理军队,徐州的士兵对他多有抱怨。
B.驻守桂林时,崔彦曾考虑到士兵远途奔波十分疲乏,没有战斗力,要求戍卒再多留守一年,遭到戍卒反叛。
C.崔彦曾一面派人慰劳在所过之地以表演木偶戏为名进行侦查的叛军,一面又派人在任山馆埋伏袭击叛贼。
D.庞勋攻陷宿州打开仓库的钱币招募到了很多士兵后,崔彦曾严词拒绝率众逃奔兖州的提议,誓死守城。
2024-01-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十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余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欺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城以复齐。燕王悔,惧赵用乐毅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者,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积,及至弃群臣之日,余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施及氓隶,皆可以教于后世。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二》,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虽A不佞B数奉教C于君子矣D恐侍御者E之亲F左右之说G而不察H疏远I之行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与“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两句中的“让”字含义不相同。
B.“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与“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中两“乘”字含义相同。
C.“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与“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句式相同。
D.“收八百岁之畜积”与“鸡豚狗彘之畜”(《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畜”字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毅投奔赵国后,燕惠王非常后悔,主要原因是他意识到自己被左右侍臣蒙蔽了,竟然让骑劫代替乐毅的职务,这说明他善于自省。
B.乐毅在给燕王的回信中写自己之所以回信,是想让燕惠王明察先王任用爱护自己的理由,并进一步表明自己事奉先王的拳拳之心。
C.乐毅在给燕王回信中写道:古代君子在交情断绝时也不说对方坏话;忠臣离开本国时也不为自己名节辩白。由此,我们可见其对先王的忠心。
D.乐毅在给燕王的回信中,对新主燕惠王听信谗言、用人不当提出了委婉的批评。从中可见,无论是才干还是忠心,乐毅都堪称一代名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
(2)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施及氓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白,字太白。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洗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有删改)

材料二: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选自《唐才子传·李白》,有删改)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时宋若思A将吴兵三千B赴河南C道D寻阳E释囚F辟为参谋G未几H辞职。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白,是李白的字。男子18岁举行冠礼或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父母、前辈或师长为他们取字。
B.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古人除了使用帝王年号纪年,还常使用干支纪年。
C.故,因此、所以,与《归园田居(其一)》中“池鱼思故渊”的“故”词义不同。
D.为,表示被动,与《琵琶行并序》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为”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里推举有道科,李白不应举;益州长史苏颋见到李白而感到奇异,认为他已能比肩司马相如;后来李白到了长安,贺知章称赞他的诗文。
B.唐玄宗诏命李白为翰林院供奉,皇帝曾突然心有感慨,想叫李白撰制乐章,于是召他入宫,当时李白已经醉倒,他稍稍醒酒后挥笔成文。
C.永王李璘兵败,李白应当被处死。郭子仪为李白赎罪,皇帝就下诏将李白流放夜郎。恰逢大赦,李白回到寻阳,又因事获罪而下狱。
D.李白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审问,李白在供词中写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以水洗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2)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5.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李白的形象。
2024-01-0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乃使张仪往楚。张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绝约于齐,臣请献商于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以臣观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楚者,以其有齐也。今绝约于齐,则楚孤。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于是遂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

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于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卒发兵而使将军屈匄击秦。秦齐共攻楚,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张仪欺楚怀王,陈轸谏言可谓善矣。然至云:“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是轸不深计齐之可绝与否,但以得地为意耳。及秦负约,楚王欲攻之,轸又劝曰:“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此策尤乖谬不义。且秦加亡道于我,乃欲赂以地,齐本与国,楚无故而绝之,宜割地致币,卑词谢罪,复求其援,而反欲攻之,轸之说于是疏矣。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乃以相印A授B张仪C厚赂之D于是遂绝约E于齐F使G一将军H随张仪。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亲,指合纵相亲,是战国时期六国合纵结为联盟,共同对抗秦国侵略的策略。
B.重,指重视,与《琵琶行并序》“商人重利轻别离”中的“重”意思相同。
C.绝,指断绝,与《劝学》“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绝”意思不同。
D.名都,文中指大邑、城市,古代名都可以和国都、首都具有同等的规模。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为攻打齐国派张仪到楚国,张仪以六百里的土地和秦楚两国的友好关系作为诱饵,诱惑楚王与齐国断绝关系,楚王答应了张仪。
B.楚国大臣们都在庆贺时,陈轸看透了张仪的阴谋,他劝说楚王不要轻信张仪,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但楚王没有听从陈轸的建议。
C.张仪回到秦国,假装跌下车,三个月不上朝,楚王以为张仪对断交之事不满,就派人辱骂齐王,齐王很生气,于是与秦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D.楚使者被张仪欺骗后,报告楚王,楚王要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认为不能攻打,而应贿赂秦国,让秦国单独攻打齐国,楚王不听建议。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臣观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
(2)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
5.洪迈认为陈轸两次谏言都有不合理之处,请分别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月甲午朔,上(后周世宗柴荣)行视水寨,至淝桥,自取一石,马上持之,至寨以供炮,从官过桥者人赍一石。六月壬申,彰信节度使李继勋营于寿州城南,唐刘仁赡伺继勋无备,出兵击之,杀士卒数百人。四年春正月,周兵围寿春,连年未下,域中食尽。齐王景达遣都军使边镐将兵数万溯淮救之。刘仁赡请以边镐守城,自帅众决战,齐王不许,刘仁赡愤邑成疾。三月己丑夜,帝渡淮,抵寿春城下。庚寅旦,躬擐甲胄,于紫金山南山。命太祖皇帝(赵匡胤)击唐先锋寨及山北一寨,皆破之,由是唐兵首尾不能相救。丙午,监军使孙羽等作仁赡表,遣使奉之来降,帝遣使入城宣谕。以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制辞略曰:“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堪比!朕之伐叛,得尔为多。”是日卒,追赐爵彭城郡王。诏开寿州仓赈饥民。上自至泗州城下,禁军中刍荛者毋得犯民田,民皆感悦,争献刍粟。既克泗州,无一卒敢擅入城者。唐陈觉自周还,矫以帝命谓唐主曰:“闻江南连岁拒命,皆宰相严续之谋,当为我斩之。”唐主知觉素与续有隙,固未之信。钟谟请覆之于周,唐主乃因谟复命,言:“久拒王师,皆臣愚迷,非续之罪。”帝闻之,大惊曰:“审如此,则续乃忠臣。朕为天下主,岂教人杀忠臣乎!”唐主遣其子纪公从善与钟谟俱入贡,上问谟曰:“江南亦治兵,修守备乎?”对曰:“既臣事大国,不敢复尔。”上曰:“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归语汝主,可及吾时完城郭甲兵,据守要害,为子孙计。”

臣光曰: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则爱之如子,推诚尽言,为之远虑。《书》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世宗近之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
B.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
C.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
D.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每位帝王均有庙号。
B.制辞:用以颁布皇帝重要的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包括所有诏、敕、谕等诏令文书。
C.“军于紫金山南山”的“军”名词活用为动词,是“驻军”的意思;“善甲兵”的“善”与“缮”相通,是“修缮”之意。
D.城郭:城和郭分说时,“城”指内城,“郭”指外城;城和郭连用时,则泛指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寿春被围,城中粮食匮乏,齐王景达派兵救援;刘仁赡请求率众与后周军决一死战,齐王景达不同意,刘仁赡因此愤恨忧郁病倒。
B.后周世宗渡过淮水,抵达寿春城下,他亲自穿上盔甲,指挥作战,并命令赵匡胤攻击南唐军寨,使得南唐军队首尾无法互相救援。
C.世宗在征讨淮南过程中,关心当地百姓,保护百姓利益:他在寿州开仓赈济饥民,在泗州禁止打柴的士兵侵犯民田,得到百姓拥护。
D.南唐陈觉转达世宗不满严续,想杀了他的诏令,南唐国主趁钟谟去后周核实时向世宗陈情,世宗认为严续对南唐尽忠,不应该将其杀害。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唐主知觉素与续有隙,固未之信。
(2)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
5.文末司马光引用《书》中的“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来赞美周世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引用的目的是什么?
2024-01-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中段考试语文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若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北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听,乞外,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白相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B.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C.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D.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首上疏,请捕贼                  亟:迅速
B.又言事,不                            见:被
C.为杭州刺史                                除:授,拜
D.茶铛酒杓不                            相:互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才华出众。他年轻时游历长安,被自恃才华的名人顾况轻视,但后来顾况被其才情折服。
B.白居易直言敢谏。贼人刺杀宰相,白居易首先站出来进谏,要求追捕凶手,却因此被权贵记恨。
C.白居易淡泊世事。他是一个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被贬之后归隐田园,过上了逍遥自在的生活。
D.白居易喜欢佛教。他谈论佛理,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依托佛教生死之说,消解被贬的苦痛。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2024-01-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侧出,不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绳三丈许,系髻而,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射之。又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竞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


【注释】①侧出:妾所生。②擐(huàn)甲:穿着铠甲。③穰市:人很多的集市。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诣军大眼                  省:照顾B.其锋者,莫不摧拉        当:抵挡
C.之云“杨大眼至”        恐:吓唬D.系髻而                         走:跑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其宗亲顾待                                        君故
B.侧出                                                     人恒过,后能改
C.常作我蛮形射之                                     解忧
D.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获之                 恍惊起长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省略部分补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用(杨大眼)为军主B.(王肃弟子)在南闻君之名
C.(荆蛮)遂不敢复为寇盗D.令作露布,皆(读书人)口授之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销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D.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2024-01-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二)

杨时,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数A州B之C犬D皆E苍F黄G吠H噬I狂J走K者L累M日N至O无P雪Q乃R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如苏轼的《赤壁赋》。
B.字,对人的称呼。字与名的意义一致,古人一般名用于他称,字用于自称。
C.经史,文中指经典史书,在中国古籍中按内容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D.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分三等,称三甲。一甲者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不畏时俗,敢为人师。他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宣扬从师之道。
B.柳宗元痛恨流俗,对为人师者遭受谩骂而深感不满,又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
C.程颢与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孟子的学术精要,河南洛阳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
D.杨时求学心诚,尊师重道。他曾特意到颍昌向程颢学习,拜见程颐时,久立雪中,以免打扰程颐休息。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5.柳宗元用“蜀犬吠日”“越犬吠雪”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024-01-0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校标考试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