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6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成为一种独立的、占主导地位的精神范型,是从希腊开始的。希腊人最早对世界形成一种不同于神话而又系统的理性看法,而且创造了一套数学语言来把握自然界的规律。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万物源于水的命题,奠定了西方哲学追究本源的形上精神。泰勒斯学生的学生阿那克西米尼指出,万物由气所构成,不同的物质由气的浓密稀疏所致,这开辟了把握世界的实体构成主义传统。这一传统主张唯有找到自然现象背后的实体,并且通过这一实体将自然现象重新组合构造出来,才算是认识了自然。古代希腊的原子论实际是第一个比较成熟的实体构成主义的模型:原子论者找到了原子作为基础,并将大千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原为原子的不同排列组合。与构成主义传统相对照的是由毕达哥拉斯学派开辟的形式主义传统。在他们看来,理解世界的关键不在于找出构成实体,而在于找出构成方式。他们认为,数是万物构成的基本形式,因此,数有着至高无上的本体论地位。柏拉图学派后来进一步精致化了这些主张,从哲学的高度强化了形式的重要性。实体构成主义和形式主义这两大传统后来被近代科学所综合继承。

希腊科学真正的大发展不在希腊古典时期,而在希腊化时期。有三个杰出的人物代表了这一时期最高的科学成就,他们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托勒密。欧几里得因为《几何原本》,阿基米德因为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托勒密因为《至大论》而彪炳史册。他们是古代世界在几何学、力学和天文学上达到的三座高峰。

在公元元年左右的几个世纪,罗马人统治了西方世界。他们在政治、管理,法律和军事上有着杰出的成就,但在科学方面难以为人称道。虽然也出现过像普林尼这样百科全书式的博物学者,但罗马人总的来说没有对科学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希腊丰富的科学遗产被他们一点点地丢弃,直至文明的光辉完全熄灭,进入长达五百年的黑暗年代。

在欧洲黑暗年代(公元六世纪至十一世纪),自然科学确实处于沙漠状态,但是同一时期,阿拉伯人却建立了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阿拉伯帝国。他们继承了希腊人的科学遗产,大量翻译了包括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和托勒密《至大论》在内的希腊科学著作。到了公元八世纪,阿拉伯人使希腊传统的西方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在炼金术(作为化学的先驱)、代数、天文学、光学等方面,阿拉伯人都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今天的许多科学术语都来自阿拉伯文,这正是因为近代科学继承了阿拉伯人的科学遗产。

阿拉伯科学的辉煌时期只持续到了12世纪,而中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却持续上升到了17世纪。从盛唐(公元7世纪)到明末(17世纪)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构成这一体系的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是古代中国人聪明智慧的结晶。造纸、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后,对近代科学的诞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中国人对近代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

11世纪之后,欧洲开始从漫漫长夜苏醒,十字军东征从阿拉伯人那里带回了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希腊的学术;通过翻译希腊古典文献,欧洲学术得以复苏。大翻译运动在西班牙和意大利两个中心进行,因为它们离阿拉伯文化和希腊化文化区最接近。大翻译运动的结果是出现了经院哲学的新气象,为基督教教义辩护的神学与亚里士多德主义进行了成功的结合,产生了以理性论证为主导的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希腊理性精神遂通过经院哲学传到了近代;此外,还诞生了实验科学的先驱罗吉尔·培根。

欧洲的第二次学术复兴也就是著名的文艺复兴。就科学史而言,这次复兴更全面地恢复了希腊自然哲学的整体面貌,柏拉图主义重新支配了研究自然的学者们的思想,以对抗已占统治地位的托马斯—亚里士多德主义。这一时期航海罗盘、钟表、枪炮、印刷术等的出现,以及美洲的发现,都为科学革命提供了合适的气氛和时代背景。人们即将从古代的知识范围里走出来,去探索无限的宇宙。

世界观的重大变革确实是从哥白尼革命开始的。古希腊及中世纪的宇宙是一个层层相套的有限的球体,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近代思想的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就在于从有限封闭的世界走向无限的宇宙。这一思想主题反映在许多方面:在天文学方面,最终抛弃了天球的概念,将天体撒向一望无垠的宇宙空间;在物理学方面,最终抛弃了亚里士多德目的论的天然运动概念,提出了惯性运动概念,除非受到干扰,物体将沿一条直线无限地运动下去;在视觉艺术的创作方面,定点透视代替全景透视,确立了欧几里得几何学在观察世界的过程中作为先天形式的地位,人被确立为观察世界的主体,世界成为观察者眼中的世界;在精神生活方面,对人类有限性的深刻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上帝的虔诚恭敬,被无神论的狂妄、放肆以及对主体无限能力的崇拜所取代;在经济活动领域,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开发和索取代替了适度规模的小农经济。这一切,实际上都是“从封闭世界走向无限宇宙”这一时代主题的表现。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哥白尼革命对于近代世界如此重要,因为,这场宇宙论革命既是天文学的,也是人类学的,既带来了世界图景的改变,也导致了欧洲心灵的重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希腊人对于世界的看法是系统且理性的,并且能用自创的数学语言来把握自然规律,这是绝无仅有的。
B.毕达哥拉斯学派开辟了形式主义传统,他们认为理解世界的关键在于找出构成方式,其相关主张后来被柏拉图学派进一步精致化。
C.国内政治环境的不同造成了阿拉伯科学和中国科学发展时期长短的差异,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系能够完善发展得益于政治的相对稳定。
D.11世纪之后,欧洲的翻译水平大幅度提高,开始对希腊古典文献进行翻译,并在西班牙和意大利两个中心进行了大翻译运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实体构成主义传统,认识自然要先找到一个实体作为基础,然后通过这一实体重新组合构造自然现象。
B.希腊的科学遗产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实体构成主义和形式主义两大传统便被阿拉伯和近代科学继承下来。
C.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系由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构成,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体现。
D.欧洲经历了两次学术复兴,第一次是大翻译运动,第二次是文艺复兴;两次复兴中希腊文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3.下列关于本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为总分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分别列举希腊人在科学上对于世界的贡献。
B.文章的论述语言生动形象,如“文明的光辉完全熄灭”“欧洲开始从漫漫长夜苏醒”等。
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把罗马人在科学方面的少有作为,与希腊人的科学贡献进行对比。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把科学发展的漫长历史划分为几个阶段进行介绍,脉络清晰明了。
4.下列观点符合“从封闭世界走向无限宇宙”这一思想主题的一项是(     
A.恒星嵌在旋转的巨大球壳之上,天球是宇宙的边界,地球静止在球壳的中心。
B.认识是完全服务于信仰的,上帝决定一切,认识没有独立于信仰的功能。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
D.人是名副其实具有伟大智能的生物,能够理解并驾驭所居住的世界。
5.请简述哥白尼革命以前的西方科学发展历程。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阿舒

茹志鹃

天暖了,花开了,树上已抽出新条,地面上绿茸茸的一片,一切都在向上窜向上冒。在庄稼还是“苗”的时候,就要给它移植,添水,加肥,锄草。“苗壮五分熟”,半年的收成,一半就看这时候的功夫。在这里,人过得紧张、热烈,有点辛苦,而生命的意味却更加深长。我正默想着,阿舒进来了。

“讲故事。”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接着就伏在我肩膀上,纠缠不歇。我朝她那张娃娃脸看看,便决定给她讲一些解放前农民的生活和斗争。我答应讲了,阿舒倒又提出了条件:“苦不苦?苦得我不要听。我要听有趣的。”

她不要苦的,她要喜剧,要大团圆,而我却偏偏觉得她需要的,不应该只是那些“有趣”的。

于是,从这天起,我每天晚上要给她讲两个故事,一个是“有趣”的,一个则是不那么“有趣”的。她听故事的态度认真极了,不插嘴也不大笑,嘴巴微微张着;眼睛睁得大大的,带着惊讶,欢喜,坦率地看着人。

每晚必来的,还有一位,就是小队长阿舒娘,来和我谈白天的生产。娘来了,阿舒就着急。“唉!不懂人事不知愁啊!”阿舒娘又是这句老话。

说阿舒不懂人事不知愁,我同意;但是老支书说的“要她愁什么呢”,我也觉得有理。我总想在以上两种说法当中,挑选一个,但是每天都决定不下。“十七”这个年龄,真是个奇妙的年龄。

阿舒小学毕业了,稻子也黄了。

村边金色的稻子在沙沙作响,透过厚厚的稻穗,前面一块后季晚稻试验田里有灯光在摇晃,这是有人在诱蛾子呢!

“是伯伯!”阿舒眼睛尖。

“今年单季稻长得不错。”我说了一句,老支书立即抬起头来,眼梢的皱纹像扇子似的舒展开来,“嗨嗨,错是不错,不过……你倒估估看?”别人的估产,对老支书已是一种极大的快慰。

“错不了,少了七百五十斤你来问我。”田根公公说得斩钉截铁。

老支书连连摇头,“不行,赶不上啊!”我看他,肚里一定还有一个什么指标。“伯伯,我们跟哪个队挑战比赛了?”

“比赛?我跟谁比赛?……不过,人活在世界上,你不比也是在比。”老支书站起来,把灯挂在架子上。立即,①老支书的身影映在厚厚的稻子上,灯晃动着,巨大的人影晃动着。老支书在说话:

“人人都有一辈子,有人一辈子做的事,硬是有些人活几辈子也赶不上的,这是什么缘故!”他看着远处,好像在问自己,又好像在问那高高的天,问那无垠的土地,大片的庄稼。

“这叫什么,”田根公公含着旱烟嘴,稳稳地说道,“这叫有人活得像一条龙,有人活得像条虫。”

他们这么谈着,阿舒迷惘了,忽然笑道:“做条龙有什么好处?”

“你不懂。”老支书爱护地朝她看了一眼,说道,“上半年的小麦,就算它一亩少收九十斤,全大队一千七百亩,算算看……”

阿舒用最快的速度,把答数算了出来。老支书说:“看,国家要少收入十五万三千斤的粮食。”

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我听见阿舒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好像刚刚干了一件重活儿一样。

第二天去公社开会。会议上,老支书站起来了,说道:“我们上半年小麦歉收,我要负责任。半年的收获,不够我们队吃三个月的,我们自己是种粮食的人,可现在吃的粮是乘了几天几夜的火车,从别处运来的……”阿舒不安地转动着,把辫梢一圈紧似一圈地绕在手指上。

“……好多人都说我们水稻不错,可是我们全年的产量跟人家比起来,我们还是要吃人家的,穿人家的,我们……”老支书说到这里,装着旱烟的手都颤颤的了。我看着阿舒,②她一动不动地挺坐着,两只手捏着那只精心打起来的蝴蝶结,放在嘴里咬,把绸带上的丝都咬下来了。

“阿舒,你在干什么?”我碰了碰她,她茫然地朝我看看,像什么也没听见,仍咬着蝴蝶结,绿色的绸丝,一缕一缕地飘落下来。

有谁知道,这位姑娘的思想凝住在哪一点上?

“伯伯是一条龙。”阿舒忽然没头没脑地说,“田根公公说的那条‘龙’是什么意思,我懂了。”

“我懂了,我懂了。”风在吹,云在移动,太阳渐渐西下,上弦月已经挂在当空,一天快要结束了。③这一天里,在南方,在北方,多少小生命出生了,多少铁变成了钢,多少棉花变成了布匹,多少粮食收进了仓。在这里,十七岁的阿舒说“我懂了”。我发现“十七”这个年龄,不仅仅是奇妙,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年岁。

第二天一早,我刚起身,忽听窗外有人说话:

“一层河泥,一层这玩意,倒是肥的呀。”

我推门一看,是老支书和阿舒娘朝外站在窗边议论,前面,那条河边上,阿舒带着她那个小组的全体成员——五个姑娘,正在河边捞菱藤。

“她们在玩什么呀!”我问阿舒娘,阿舒娘不以为然地说:“在积肥呀!”我忍住笑,出来拉了阿舒娘朝河边走去,一边朝阿舒叫道:“阿舒,你们在干什么呀!”

④我们给土地老爷下寿面呢!”阿舒嚷道。姑娘们都是裤脚卷到大腿上,手里一式拿着两根长竹竿,嘻嘻哈哈地用竹竿夹住那些菱藤,真像下面似的,把藤绞在竹竿上,然后拖上岸来。阿舒娘一看她们这半身的泥水,不禁又笑着感叹道:

“唉!阿舒,你真是……”阿舒娘说到这,忽然来了个急刹车,下面那句“不懂人事不知愁”竟破例留在喉咙里面。

河边,菱藤已堆成了几个小山。几个幼儿园的孩子乐极了,在旁边转来转去,忙着采藤上的残菱。

“开心吧?”我问那些围兜袋里塞满了菱的小孩子。

“开心,”阿舒大声回答道,“这才真叫开心呢,你看!”阿舒朝岸上指了指。

那头岸上,竖着一块大黑板,黑板上写着她们积肥的指标数和已完成数,上面总的题额是极大极醒目的四个大字:“努力!争取!”

努力什么,争取什么,没有写出,可是我明白,她们要争取的,绝对不仅仅是完成积肥的指标。

太阳升起了,新的一天已经开始。这新的一天里,生活继续着,比赛继续着,看谁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比赛的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许多十七岁的青年,当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就叫阿舒。

(选自《茹志鹃小说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暖花开,植物冒出新芽,烘托出当时蓬勃向上的时代氛围。
B.文中强调“十七岁”奇妙且重要,是因为十七岁既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又是一个自认为成熟的年龄。
C.从把“不懂人事不知愁”的话挂在嘴边,到“破例留在喉咙里面”,阿舒娘的变化,侧面表现出阿舒的成长。
D.黑板上的四个大字“努力!争取!”不仅表达了阿舒她们完成指标的决心,更展现了她们昂扬的精神风貌。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借老支书映在稻子上的巨大身影凸显他形象的高大,赞美其高尚的精神境界。
B.句子②通过“挺坐”“捏”“咬”等动作描写表明阿舒听到老支书话后变得迷茫。
C.句子③通过一连串排比句增强了抒情意味,将阿舒的成长置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中。
D.句子④中阿舒用“给土地老爷下寿面”做比喻,让人感受到她从劳动中获得了快乐。
3.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阿舒的成长历程。
4.茹志鹃在《追求更高的境界》一文中强调,小说创作要有“更高的艺术表现力”以再现优美的典型。请谈谈本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追求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次韵寄上七兄

黄庭坚

学得屠龙长缩手,炼成五色化苍烟。

谁言游刃有余地,自信无功可补天。

啼鸟笑歌追暇日,饱牛耕凿望丰年。

荷锄端欲相随去,邂逅青云恐疾颠。

【注】①七兄:指黄大临,黄庭坚的长兄,他在本族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中的“次韵”表明这是一首和诗,“七兄”是寄赠对象,“上”表示尊重。
B.首联言虽已学得屠龙之技,但却无处施展;虽已炼就五色之光,但却化为苍烟。
C.颔联化用庖丁解牛的典故,强调诗人才华斐然,功劳无限,自信之态溢于言表。
D.颈联写鸟儿歌唱,追逐光阴,饱食的牛儿耕作,期盼丰年,景中含情,令人回味。
2.本诗与《登快阁》同作于诗人主政太和期间,请简要分析尾联与“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两句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2024-01-10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墨子曰:“孔子见景公,公曰:‘先生素不见晏子乎?’对曰:‘晏子事三君而得顺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见也。’公告晏子。晏子曰:‘三君皆欲其国安,是以婴得顺也。闻君子独立不惭于影,今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陈蔡不自以为约。始吾望儒贵之,今则疑之。’”

(孔鲋)诘之曰:“若是乎?孔子、晏子交相毁也,小人有之,君子则否。孔子曰:‘灵公污而晏子事之以整,庄公怯而晏子事之以勇,景公侈而晏子事之以俭。晏子,君子也。’梁丘据问晏子曰:‘事三君而不同心,而俱顺焉,仁人固多心乎?’晏子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也,而婴之心非三也。’孔子闻之曰:“小子记之,晏子以一心事三君,君子也。’如此,则孔子誉晏子,非所谓毁而不见也。景公问晏子曰:‘若人之众,则有孔子贤乎?’对曰:‘孔子者,君子行有节者也。’是则晏子亦誉孔子可知也。”

(节选自《孔丛子·诘墨》)

材料二: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故天子大路越席,所以养体也;侧睪芷②,所以养鼻也;前有错衡,所以养目也;和鸾之声,中《武》《象》,中《韶》《护》,所以养耳也;龙旗九斿③,所以养信也;寝兕、持虎、蛟辊、丝末、弥龙,所以养威也;故大路之马必信至教顺,然后乘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孰知夫出费用之所以养财也!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苟怠惰偷懦之为安,若者必危;苟情说之为乐,若者必灭。故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丧之者也,是儒、墨之分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①大路:即大辂,古代天子坐的车。②睪芷:香草。③斿:旗上的飘带。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孔子A拔树B削迹C不自以D为辱E身穷F陈蔡G不自以H为约。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指独自站立,与《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的“独立”意思相同。
B.小子,文中特指孔子对他的学生的称呼,其中并无任何轻慢的意味。
C.载,指盛放,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载欣载奔”的“载”意思不同。
D.步,指快走,趋,指快跑,与成语“亦步亦趋”中的“步”“趋”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指出,齐景公将孔子对晏子的评价告诉晏子,晏子不认同该评价,且认为孔子不见自己的行为会令儒家弟子蒙羞。
B.孔鲋认为,孔子赞誉晏子是用一颗忠心来对待三位君主的君子,晏子赞誉孔子是有节操和品行的君子,二人都是君子。
C.在荀子看来,天子乘大辂、坐蒲席是为了保养身体;天子要等拉大辂车的马先训练得十分驯服再乘车是为了保证安全。
D.荀子认为,一个人如果献出生命、坚守名节,其实也是为了保养生命;而如果一个人一味贪生,那么他最终一定会死亡。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三君而不同心,而俱顺焉,仁人固多心乎?
(2)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5.结合两则材料,分别概括孔鲋对墨子、荀子对墨家的评价。
2024-01-1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积累了非常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继续传承发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经典性成果,非常突出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生成路径和文艺意识形态论的阐释路线。首先,这篇讲话的结论部分开篇就强调说:“我们讨论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定义出发。如果我们按照教科书,找到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艺术的定义,然后按照它们来规定今天文艺运动的方针,来评判今天所发生的各种见解和争论,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他在这里显然不是说不需要研究文学艺术的定义和艺术规律,而是说在当前民族革命、民主革命的时代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应当首先着力回答和解决文艺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这篇讲话中所提出讨论的一系列文艺问题,如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文艺方向问题、学习问题等,无一不是当时社会实践和文艺实践当中的突出问题。其次,这篇讲话贯穿始终的核心文艺观念,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意识形态论观念,讲话明确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因此,革命文艺或人民文艺就应当为人民大众服务,在推动社会革命、人民解放和历史前进的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正是文艺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的根本特性与价值功能。

(摘编自赖大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生成路径与阐释路线》)

材料二:

改革开放新时期,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后,邓小平谈到,“文艺界刚开了文代会,我们讲,对写什么,怎么写,不要横加干涉,这就加重了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对自己工作的要求。我们坚持“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个口号,因为这个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双百”方针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工作指导方针。“三不主义”是指“不抓排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方针。“我们要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坚持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让各方面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充分反映出来,以利于政府集中正确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把我们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沿着这个文艺工作指导原则,历任中共领导人都强调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保护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精神,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发展繁荣的良好环境。

文艺的审美特征,要求人民文艺必须倾情观照具体的现实的人的生活和生命状态。“人民”是复合概念,生活中的你、我、他,个人不等于人民。但是,文艺审美的基本特征必须建立在个体人的生命经验基础上。所以人民文艺作为一种文艺类型,人民是其上限,人是其底限。这种人,就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启紫,受过革命斗争洗礼,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现代公民自觉意识的生命个体。“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憎,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他们经历的生死浮沉、苦难辉煌,他们参加的革命斗争、艰辛劳动,他们创造的英雄业绩,工作奇迹,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都是文学艺术表现的审美对象。文艺家们只有进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深入到他们的心里去,融入他们的心灵深处,才能写出鲜活的文字,塑造出生动的形象,把握时代的脉搏,唱响时代的心声。

新时代人民文艺创作,应该是题材无禁区,品质有高低,情怀境界有大小,思想观念可以褒贬。题材无禁区,是倡导主流,尊重个性,在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上,完全尊重文艺家个人选择,政府主管部门或有关组织可以积极引导文艺家的创作方向和题材选项,鼓励文艺家的创作倾向和艺术成就。通过文艺审美创作出的文艺作品,存在审美品质的高低上下之分。负责任的文艺评论,可以对文艺作品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形式多样的褒奖评价,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繁荣。批评低俗平庸、腐朽落后的文艺倾向,批判反动的、敌对的文艺观念和文艺倾向。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盐入水,烹饪成美味佳肴,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学艺术的审美欣赏中,润物细无声地接收并传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

在科技日趋发达、人工智能日渐普遍的现代化社会,只有文学艺术实践才是对抗功利主义钢铁世界的不二法门。文艺审美的终极目标,是让人心温婉,让人生温暖,让人性温和。只有保存一颗柔韧细腻灵敏慈悲的心,才会发现早晨的露珠、黄昏的阵雨、人生没有流出的泪水,以及正在悄悄消逝的乐句。只有恪守文学艺术的审美品质,才能艺术地创造属于新时代的伟大文艺,才能实现后现代社会融汇古今,融通中外,人文与科技共生共荣的盛景。

(摘编自朱鸿召《新时代人民文艺发展繁荣的逻辨与路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成果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它能为我们提供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B.材料一认为,毛泽东所说的“不是从定义出发”,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对定义的研究,而是不将其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C.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提出了“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对文艺工作者充分信任,并且热情支持其创作。
D.材料二指出,新时代人民文艺创作应该题材无禁区,创作者写什么、怎么写全凭个人选择。文艺评论不可作褒贬评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面当时社会实践和文艺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系列需讨论的文艺问题。
B.不对文艺横加干涉,既有利于保护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精神,又加强了他们自身的责任意识。
C.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发展繁荣的良好环境,离不开国家、社会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努力。
D.现代化社会科技日趋发达,这促使功利主义影响愈加严重,我们必须坚持文学艺术实践以对抗其负面影响。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采用总分式结构,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意识形态论观念的问题。
B.材料二第一段引述邓小平的话,指明了中共领导人所坚守的文艺工作指导原则。
C.材料一运用引证法,既有针对性地表达了作者的看法,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材料二最后一段运用三个由“让”领起的排比句式,强调了文艺审美的终极目标。
4.请简析材料二倒数第二段中“融盐入水”“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5.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民文艺与人民的关系?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4-01-10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但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与儒家学派有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中的“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韩非子》中的“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虽然道家学派在诸多思想观念上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看待君子人格上,两者颇为一致。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于是,君子人格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都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在今天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近君子远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

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

材料二:

如果说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推崇,并被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

当然,做君子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对君子的内在要求则更为恢宏、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这样的高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中华大地上。

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能与君子同一,但具有君子意识或君子风范,便值得称道,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君子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

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这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没有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缘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弘扬君子文化的最好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漫长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尊崇的正面的人格范式。
B.“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主要指贵族和执政者,后经孔子对其进行内涵改造,便被赋予了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
C.《周易》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使得君子人格受到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人士大夫及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
D.中国人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这说明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已渗透和融入到日常生活及器物中。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       
A.西方文化人格体现为绅士、骑士、牛仔,中华文化人格体现为“君子”,后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且明显优于前者。
B.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君子”被赋予了新的人文内涵,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
C.君子只有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才能内外兼修,增加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成为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
D.君子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推崇,却缺失了血性和勇武,因而我们传承君子文化时,也应该正视其中存在的一些瑕疵。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二中“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B.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C.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D.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君子文化,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
5.“当下是弘扬君子文化的最好时代”,时代青年当仁不让,请结合材料二谈谈我们该如何去做?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遭遇“王六郎”(节选)

梁晓声

第一次见到那孩子,大约在四年前的夏季。我在北京南站附近一条马路上拦出租。我不会网约,何况手机上并没下载网约软件。

正犯难,见前方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大男孩。

大男孩有一张单纯又阳光的脸,气质聪慧,顿时使我联想到了《聊斋志异》中那些善良而才情内敛的小书生,他们是蒲松龄笔下追求起美好爱情来不管不顾的狐仙鬼妹们喜欢的类型。

我识人的经验告诉我,向这样一个大男孩寻求帮助是会被耐心对待的,便问:“如果我让家人帮我约车,应该告诉家人这里是什么地方呢?”

他反问:“您自己不会?”

我不好意思地说:“是啊,落伍了。”

他笑道:“①许多老同志都不会,这是你们不必在乎的短板。但您不能将自己定位在这儿,网约车的导航器是导不过来的……”

他说时,眉目间一直呈现着笑意。分明的,助人对他是件愉快的事。他的口吻和他脸上的表情,使他看起来像一位负有监护责任的大人在向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作解释。

在立交桥的阴影下,他的脸看上去似乎更阳光了。

“那……”

虽然我特受用他对我的善待,内心里却不免焦躁。

他左看看,右看看,指着一处有明显的拱形大门的小区说:“告诉您的家人,让网约车到那儿接您。”

于是我与儿子通手机,之后谢过大男孩,与他聊起来。

我以为他是初三生,他说他已经高二了。我猜他是偏文科的学生,他说恰恰相反,他的理科成绩更优些,考大学也会选择理科专业。

他的话使我这个在大学教了十五六年中文的人颇窘。

他看出来了,笑问:“您是大学老师?”

我说:“曾经是,教中文的,退休了。”

“哈,请原谅,希望没伤害到您的尊严!”

他笑出了声。一种开心的笑,其声不高,却爽朗。

我受他那笑的感染,也笑了。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儿子打来的,说只提供一个小区的名称约不到车,还须提供什么街或什么路,

②我不知南站属于什么区,而我站在什么街或什么路的立交桥下,大男孩竟也不知道。

“老师别急,我立刻就能替您查到,分分钟的事儿。您穿得也太多了啊,起码可以将西服脱下搭手臂上吧?您这样,我看着心疼!”

他掏出一包纸巾递向我,我擦汗脱西服那会儿,他快速地在手机上查出我们所处的位置。我因为遇到了他,庆幸不已。

儿子用短信告知我,已替我约好车了。

大男孩说:“您应该转移到小区大门那儿去,您儿子替您定的准确位置肯定是那里。”

我说:“不急,还有五六分钟呢,陪你说会儿话,你怎么对我‘您、您’的?”

他笑道:“您是长辈嘛。”

我说:“可你还开始叫我老师了。”

他说:“您曾是大学教授,我是高二学生,称您老师太应该了呀。”

脱下西服后我身上不那么热了,约好了车心里也不焦躁了,于是我们之间进行了以下愉快的对话。看得出,有个人陪他说话,也正符合他的心愿。

“你根据什么认为我是教授?”

“您自己说您曾在大学教书嘛。到了您这种年龄,普遍而言,退休前都会熬成教授了。”

③“熬”字由一个大男孩口中说出,使我脸上有点儿挂不住。

他看出了我的窘态,立刻道歉:“对不起,用词不当,应该怎么说好?‘修成’,还是‘进步成’?”

我也看出,他那种一本正经的虚心请教的样子是装的。那会儿,这阳光大男孩表现出了他调皮的一面。

我没正面回答他的话,而是问:“一个陌生人对你自称曾是教授,你一点儿都不怀疑?从小到大,没人告诫你别和陌生人说话吗?”

他郑重地回答:“您问的是两个问题,我先回答第一个。小时候,我爸妈都告诫过我,千万别和陌生人说话。小时候姑且不论,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朗朗乾坤,光明世界,一名高二男生居然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他将来的人生还有什么出息呢?如果中国这样的青年越来越多,中国的将来岂不堪忧了?再回答第二个问题。我是很有一些识人经验的,我对自己的经验也很自信。从面相学来看,您绝不会是一个可能对他人构成危害的人。

我也笑了,如同当面受表扬。我虽老了,对于表扬还是挺开心的。

和这样一个大男孩说话,不但愉快,简直还十分有趣,我享受。

然而他的手机响了。

大男孩通完话,向我伸出了一只手:“那么……”

倏忽间,我觉得我已喜欢上了他,竟有点儿不愿握过手一走了之。

“先别……我的意思是,咱俩加上微信怎么样?”

我这么说时,脸红了,自从我也开通了微信,还是第一次向人提出这种请求。

他收回手,意外地张大了嘴,仿佛是在无声地说:“④有必要吗?多此一举了吧?”

“我希望交你这个小朋友……”

我自己都觉得我的话几近于倚老卖老。但话已出口,之后我冲他耳边小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哈,哈,太像小说了吧?让您高兴一下,我看过您的作品!”

他的上身旋转了一下,那是许多人高兴时的肢体语言。

我见自己的手机上显示他的网名是“王六郎”,不禁再问:“《聊斋》中那个王六郎?”

他说:“对!我特喜欢那一篇。《聊斋》中关于男人之间的情义故事很少,《王六郎》那篇可视为佳作!不多说了,您约的车也该到了,您快到马路那边去吧!要走斑马线,老师别闯红灯哈!”

结果我俩并没握一下手。

(选自《人民文学》2023年9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起因,既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在得知“我”曾是大学老师后,他的态度变得愈加恭敬,称呼“我”为“您”,且因怕伤“我”自尊而道歉。
C.“我”想跟他加个微信,便先报出了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揭示了“我”怕被他拒绝而尽显真诚的心理。
D.选文以“结果我俩并没握一下手”作结,独句成段,语气表达更加强烈,使“我”的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2.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他指出这是“短板”,但又表明“不必在乎”,显示出他的体贴。
B.句子②中的“竟”字,写出了“我”对他不知道区名、街名或路名的惊讶。
C.句子③中“我”之所以会感到脸上有点儿挂不住,是因为他说出了事实。
D.句子④是“我”猜想的他的心理活动,表明“我”为自己的唐突而不好意思。
3.小说中“我”两次提及《聊斋志异》,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请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简要分析“王六郎”的人物形象。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逃跑

铁凝

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他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一个开水锅炉。每天早、中、晚,锅炉不仅定时定点烧开,温度也绝对可靠。那时,老宋还会站在院子里,亮起大嗓喊几声:“老师们,水开了!”为了这称谓老宋还颇费了心思: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老师这个称谓毕竟谁都不反感,无亲疏远近之嫌,无厚此薄彼之意。

不过,这并不是说老宋是一个喜爱喧闹的人,相反,他沉默寡言的时候居多。他的语言似是很金贵的,不像他的两条腿那样勤快。每天,他按时出入各个办公室和排练场分发报纸、杂志、信件。他步履轻捷,悄无声息,把报纸、杂志分送给该送的人,且从未出过差错。除了分内的事,分外的事老宋也没少做。二十多年,光是搬白菜,这团里有谁家没让老宋帮过忙吗?没有。后来,储存大白菜的时代终于过去了,但这团里的家属们需要老宋帮忙的事情却没有过去。

唱小生的老夏在这团里算是老宋的好友了,对老夏表现出的友情,老宋却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不是不想领受,是觉得自己和他们毕竟不是一种人。友谊这东西,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慢慢地,他向老夏诉说了一些家事。他那嫁了人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和一个刚满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

老宋的闺女,看上去有点闷头闷脑。在老宋看来,日子虽难,可也算天伦之乐。有时闺女也给老宋包饺子,闺女的手艺也不济,饺子包得“坐”不住,都瘪瘪地仰在盖帘上,俗称“仰巴饺子”。可那毕竟是饺子。那时闺女在屋里包着饺子,外孙在院里跑跳。老宋看看屋里,又看看院里,他是满足的。当外孙非让老宋给他买个足球不可时,老宋没给外孙买,他想,一个球就是一个月的粮食钱。

光阴像箭一样。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他走路不再是快步,有点拖着腿的样子。当他走过来,人还没到眼前,你就能听见鞋底蹭着地面的嗦嗦声。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真出了大毛病。

那个白天他躺下了,还叫来了老夏。他对老夏说,我得上医院。老宋的腿病老夏早就知道,他患的是左下肢周围血管综合征,俗称老烂腿。老夏也知道,老烂腿不及时根治,还有截肢的危险。从前老夏替老宋瞒着,现在是瞒不过去了,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了医院,医生为老宋检查之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老宋问手术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他全部的积蓄连一百五十元也不到。

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共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币。为此,他专门找到现任团长一道去给老宋送钱。一来显得郑重,二来也算有个旁证。

老宋一夜没睡,他数了一夜钱。他一张一张地抚摩,一张一张地在灯下照,一张一张地把鼻子凑上去闻。一些新钱嘎巴嘎巴响得很脆,一些旧钱散发着微微辛辣的油泥味儿,或者黏黏的霉潮气。即便一张两块钱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是沉甸甸的。

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他想,难道他的腿真有病吗?难道他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都扔给医院吗?想着想着,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腿是条病腿。为证实自己的见解,单用那病肿的左腿撑起全身的重量,他竟然站住了。他又做了几下其他动作,居然也做出了。接着他想起演员练功时做出的高难动作,他依次模仿起来。直到他稀里哗啦摔在地上,一个形容才确凿地来到他的脑海中:这哪儿还是一条腿啊,分明是一条烂冬瓜。

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

第二天老宋就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

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他们那一片爱心呢?他们的钱是血汗钱!尤其让老夏不能容忍的是,人们纷纷在他面前发些抱怨,好像是老夏骗了大伙儿的钱,并且协助了老宋的逃跑。

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团是靠了一个住在本市的亲戚的介绍。找到那亲戚后,那人说,老宋回老家第二天就去把腿锯了,两千不到。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老夏愤怒难平,疑惑难平。

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房里卖胶卷。老夏决心去亲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之现状,让他尴尬、难堪和愧疚。

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老宋拄着双拐,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老宋也看见了老夏,顿时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单的称呼问题,老宋却“颇费了心思”,可见老宋对团里干部演员职工家属一视同仁突出老宋贴心的一面。
B.一开始对老夏表现出的友情持谨慎的态度,但后来开始向老夏讲述自己的家事,老宋在慢慢把老夏当做朋友对待。
C.得知治疗自己的腿要花一万五左右时,“咱们回去吧”一句表现了老宋因缺钱而不得不放弃治疗的无奈心理。
D.为了追回被骗的钱,老夏找过给老宋介绍工作的亲戚,还亲自到旅游景点寻找老宋,但最后却无功而返。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老宋嫌弃闺女长得“闷头闷脑”,不愿给外孙买足球,从侧面体现了老宋浅薄﹑吝啬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显真实。
B.“鞋底蹭着地面的嗦嗦声”一句,直接点明了老宋的腿存在着问题,这让下文写他的腿出毛病的情节显得顺理成章。
C.小说从触觉、视觉、嗅觉等多感官角度对老宋数钱的场景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烘托了人物形象。
D.小说赞扬老夏和团里的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对老宋携款卷逃的行为表示了强烈的谴责,表现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
3.对于老宋的不辞而别,老夏“愤怒难平,疑惑难平”,请简要分析老夏“愤怒”和“疑惑”的原因。
4.小说以老宋第二次逃跑的情景结尾,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九年,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虡。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掾属。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注】①旄(máo)头;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②钟虡(jù):一种悬钟的格架,上有猛兽为饰。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刑A百姓B之命也C而军中D典狱者E或非F其人G而任以三军H死生I之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认为……很奇特,与《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意思和用法相同。
B.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任用官员的科目,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
C.数,文中意为多次,与《陈涉世家》中“广故数言欲亡”的“数”意思不同。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他在年轻时机智敏锐,有谋略,但因为平时不修品行功业,所以当时很多人并不认为他奇特。
B.曹操让官府抚恤慰问所有在战争中死亡的将士的家庭,不让官府停止向他们供应食粮,体现了曹操关爱士兵的一面。
C.汉献帝让曹操出行时设置和皇帝一样的先驱骑兵,宫殿中摆设刻着猛兽的钟磬大架,都体现了曹操地位显赫。
D.曹操重视军队中主管刑狱的官员选任,认为这些人手中掌握了三军将士的生死大权,如果不称职危害甚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
5.文中曹操颁布的诸多命令体现了他重视人才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2023-12-2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石化机械四机公司,90后数控车床技师孙野已算是个“老师傅”了。从一名普通的大专毕业生成长为数控操作领域的青年能手,他十年磨一剑,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大学时参加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训项目,孙野第一次来到江汉油田。如今,他已在荆楚大地深耕11个年头。这一路,孙野走得并不容易。袖口隐隐约约的毛边,操作台上细细密密的刻痕……高压管汇事业部1号车间就是他的第二个家。孙野回忆,刚进单位那段时间,年轻气盛的他有些浮躁,工作也相对没那么积极。后来,他看到组里一位老师傅每天都早早到岗清理好周边工作环境,抢着干本来可能不需要他负责的事,对大家一视同仁,在工作各个方面精益求精。孙野为此深受触动,干起活也越来越认真踏实。

在研究175兆帕超高压活动弯头时,对于压裂管汇的要求,正常的误差可能是两个丝,但是孙野和团队经过多次调整,专门定制出7种不同的特殊刀片,将误差控制在了一丝五分,甚至是一丝以内,也就是0.01毫米,六分之一头发丝的精度。高压活动弯头的位置精度、形状精度、尺寸精度都达到了更高标准。这几块元件体量不大,却是目前全球压力等级最高的高压流体控制元件。175兆帕,相当于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面积要承受1750公斤的重量。这一突破不仅提高了深层页岩气压裂作业中管汇元件的安全性、可靠性,进一步奠定了中国石化机械四机公司在高压管汇技术方面的“领跑者”地位,也为中国油气开采深度从千米级提升到万米级提供了支撑。

孙野不仅在自己的专业数控技术上深耕,还在工作之余自学了三维绘图、计算机编程等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闲暇时,他喜欢看短视频平台上涉及航空航天、新型材料等领域的科普内容,开阔视野的同时,也从其他角度观察机械行业的发展。他说,作为新时代的四机人,固步自封是走不长远的,要时常产生新念头,不断尝试新技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突破。

2021年,中国石化机械四机公司成立了“孙野创新工作室”。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两年间共有16名优秀员工陆续加入,致力于新产品试制和复杂工件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工作室成立以后,他不仅需要承担生产任务,还要定期组织部门内的一些培训、交流,工作范围从自己的岗位扩大到了整个车间,工作室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踊跃加入进来。孙野说:“要培养更多的新人还是蛮有压力的,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挑战、一个动力源泉,只有不断给自己这种压力,才能不断地往前走。”

(摘编自杨雅楠《九〇后“老师傅”诠释工匠精神》)

材料二: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崛起,在长期实践中,广大技能人才养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执着,离不开大国工匠的奉献。

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首次将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与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相提并论,成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彰显了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彰显了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高技能人才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他们高超的工艺和技术,更因为他们凭着“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比如,宁波技师学院“00后”学生蒋昕桦,在世界技能大赛重型车辆技术项目中,实现中国“零的突破”,登上国际领奖台;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职工何满棠,工作30多年来,拧螺丝逾20万颗,在户外工作可以随手扭出“国标”螺丝,成为全国劳模……

当然,技能成才的道路并非坦途,需要搭建发展通道,不断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宣传引导,多开展技能人才表彰等活动,让“技能改变人生”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政府要完善政策,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相应的培训中心,“正向激励”技能人才,提供更多展示技能和切磋技艺的平台,给追梦者更多出彩的机会。

(摘编自徐根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野的工作态度从浮躁不积极到越来越认真踏实,主要是受到了组里一位老师傅对待工作精益求精态度的影响。
B.孙野率领团队精心研制出的175兆帕超高压活动弯头,为中国油气开采深度从千米级提升到万米级提供了支撑。
C.我国的广大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决定性力量,他们在长期实践工作中培育形成了工匠精神。
D.要想成为高技能人才,除了要有高超的工艺和技术,还要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90后数控车床技师,孙野能够成为数控操作领域的青年能手,与他用实践行动诠释工匠精神密切相关。
B.除了深耕专业数控技术,孙野还积极“跨界”学习,自学三维绘图、计算机编程等技能,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C.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提到高技能人才,并将其和大国工匠与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相提并论,说明国家对高技能人才极为重视。
D.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不断优化技能人才的成长环境,企业和政府都应为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和切磋技艺的机会。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段浩杰带领团队研发出厚度0.02毫米、宽度600毫米的“手撕钢”,打破了这一工艺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B.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甘愿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三十年如一日地为太行山区林业发展、农民生产致富殚精竭虑。
C.钳工郑志明刻苦练习,手工锉削平面可将零件尺寸误差控制在0.003毫米以内,手工画线钻孔的位置误差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内。
D.无锡一线技术工人何光华率领团队攻克“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解决了电缆检测的行业难题。
4.材料一是人物通讯,材料二是新闻评论。两则材料都列举了相关事实材料,但表达特点和表达意图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5.假如孙野入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请结合材料二中对“工匠精神”的论述,给材料一中的孙野写一段颁奖词。(100字左右)
2023-12-26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