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某校七年级同学走进常州方志馆,借助常州地方历史文化来探究古代历史。请协助他们完成探究。
第一组【先秦智慧】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季札是常州的人文始祖,被孔子尊为“延陵君子”。
为深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文字史料:

材料一: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改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

老子:认为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其思想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孔子:思想核心是,即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

孟子:提出仁政;提出舍生取义的思想。

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倡导变法革新的思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
(2)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二中任意选取一个观点(道家除外),然后从材料三中选择对应的主张加以印证。
学派观点史实
道家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二组【经济发展】东晋元帝时,晋陵内史张阎奏立曲阿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

为了探究当时经济的发展,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指江南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

材料五: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4)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第三组【科技文化】南北朝时,常州被称为“齐梁故里”,著名文学家萧统就出身常州。为领略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同学们找到了下列邮票资料:

        图1   贾思勰                  图2 祖冲之                       图3 华佗

                                                  图4兰亭序
(6)请选出上述邮票中能够反映南北朝科技成就的一幅(写图号),并结合所学对相关人物和成就作简要介绍。
2024-02-0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验证此观点的历史史实是(     
A.焚书坑儒B.百家争鸣C.佛教传入中国D.西学传入中国
3 . 有学者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到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一“黄金时代”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王室衰微B.分封制崩溃C.兼并战争D.铁犁牛耕的出现
2024-02-0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距今8000年左右,来耜等翻土工具用于耕种,原始农业逐渐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各种学说蓬勃兴起,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纸逐渐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图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图二《汉代讲经图》       图三《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中国经济史是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是把握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艺术、社会生活等发生、发展、演变的原因、内在关联及趋势的基础。

——《中国经济史》


请完成:
(1)任务一:整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类整理材料一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领域历史现象(事件)历史影响

经济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战国时期




造纸工艺的改进

(2)任务二:建构联系。任选材料二的一幅图片,对照任务一的表格,说明其与材料一之间的内在联系。
(3)任务三:认识历史。概括材料三的观点。
5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迭起,礼崩乐坏,却带来了中国几千年来罕见的文化大发展大爆发的黄金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并不是某偶然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作用的产物。

——韩丹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兴起之原因探究》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从“人的眼光”出发,以“天赋人权”为中心,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凭借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等提出了“主权在民”“主权为民”等政治主张,向封建专制制度、教会展开进攻,其批判的深刻性超过了以前的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

——摘编自胡燕《法国启蒙思想与新文化运动》

材料三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家争鸣现象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中法国启蒙思想有哪些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的依据,并提炼《共产党宣言》所蕴含的精神。
2024-01-2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朝形势图商朝形势图

夏朝形势图

——出自《中国历史地图册》

商朝形势图

——出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材料一中图一王朝的建立者是谁?该王朝开创的哪一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从图一到图二,早期国家的地域发生了什么变化?商周时期青铜器为典型的文明成果之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列举商朝和周朝代表。
(2)材料二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据材料二,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反映的历史现象。
(3)综上所述,概括夏商周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024-01-2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树人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当时出现了(     
A.社会剧烈动荡B.诸侯竞相改革
C.百家争鸣局面D.农工商业繁荣
8 .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读书人激烈辩论,各自著书立说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封建制度
D.战国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
2023-12-08更新 | 90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区五校联考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频繁的争霸战争B.学术繁荣和思想活跃
C.生产力发展,社会大变革D.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       
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
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
2023-06-29更新 | 786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梅岭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