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强调民众的重要性D.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 . 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和自信,同学们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进行了项目研究,搜集了以下资料,请你完成相关探究任务。

小组一:【历史承载】

材料一: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1)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项与文字相关的文物的历史价值。

小组二:【哲思一脉】

材料二: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民为责,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③“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④“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韩非子


(2)阅读同学们搜集的古代思想家们的名言,任选其中两位,分别概括他们的主张。
(3)上述思想家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到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该局面的产生带来什么影响?

小组三:【      ?         

小组三的同学们搜集到了下面这些图片,请你帮他们做好整理工作。

材料三:



(4)写出材料三图示相关成就中出现时间最早的一项的名称.
(5)请选取上述图片中的两幅,做简要图片说明,并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
主题图片代号简要说明

材料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6)联系现实,中华文化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2023-03-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七年级(1)班某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的影响时制作了如下图表,图表中内容反应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实行“仁政”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提倡节俭

法家

反对空谈,依法治国

道家

治国顺应自然和民心

A.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B.阻碍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C.推动了春秋时期经济的繁荣D.脱离现实,禁锢了人民思想
2023-03-1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百家争鸣 ②刘徽的“割圆术” ③《史记》的写成 ④道教的兴起
A.①③④②B.①④③②C.③①②④D.④①③②
2023-02-23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雨花、江宁、浦口、六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实行“仁政”。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       
A.形成了忠君守礼局面B.批判依法治国的思想
C.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6 . 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                  图2殷墟遗址                         图3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簋

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图4铁制农具                                      图5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三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摘编自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图1遗址经考古学家认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都城,请你说出此王朝的建立者。图2为殷墟遗址,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图3中所反映的武王伐纣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方伯”指什么?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哪一社会现象?从图4、图5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
(4)根据材料四,指出诸子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结合所学概括诸子学派相互争鸣相互融合,形成了怎样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中国历史》

材料三: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


(1)材料一的“革命性突破”是什么?这个突破在经济方面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哪一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家的治国方略是什么?
(3)材料三中各国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哪个国家哪次改革成效最大?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因素有哪些?
2023-02-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

__________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1)请将材料一中空缺处补充完整,并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字演变的特点。

材料二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不同思想间的融合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例如荀子,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却吸收庄子和道家的天论,而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另如杂家,“兼儒墨,合名法”,用拼凑式的做法把各家思想综合起来……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的这些趋势,为汉初的思想融合以及意识形态的最终确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王博《奠基与经典:先秦的精神文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发展的趋势。材料二中“意识形态的最终确立”与汉武帝推行的哪项措施有关?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小唐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想编写一本《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以下是他的部分目录,请你帮他完成:



(3)请参照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将第二章A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按照第一、二章的样式续写第三章B处目录。

材料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民为邦本、为政以德”对我们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2023-02-0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材料中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B.社会变革与动荡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早期国家的产生
2023-02-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某课题组在研究古代的某一历史时期时,搜集到了下列信息:“家天下”、“牧野之战”、“武王伐纣”、“战国七雄”、“诸子百家”。这些信息反映出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