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有学者说:“墨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法家留下了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儒家留下了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材料反映的是百家争鸣(     
A.产生的背景B.最终的结局
C.具体内容D.对后世的影响
2023-01-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出现了学术繁荣局面。


(1)指出材料一中当时的学术繁荣局面被称为什么?谁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材料二: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2)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二结构图中①②③补充完整。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生前把皇族的姓氏由拓跋改为元;他要求鲜卑官员“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四: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时期产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这部著作是什么?
(5)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得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023-01-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之美】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哪一学派的思想?

【科技之美】

材料二   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有一项发明既能体现“变废为宝”的理念,又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


(2)材料二中“变废为宝”的发明是什么?为这项发明成果的使用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谁?

【文化之美】

材料三



(3)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图一中的文字最早发现于什么时候?图二中秦朝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的字体被称为什么?

【艺术之美】

材料四



(4)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能够反映当时历史的特征。材料四两幅壁画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哪一历史特征?
2023-01-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22 -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烟烟生辉,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对“诸子百家烟烟生辉”的局面评价正确的是(     
A.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古代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C.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坚实基础D.历史上第一次民族交融高潮
6 .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的事件是(     
A.尊崇儒术B.春秋争霸C.百家争鸣D.焚书坑儒
7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构成中国内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

——《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这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文化学者易中天《百家讲坛》

材料三   


            
图一造纸工艺流程图(局部)图二东晋书法作品(局部)
(1)材料一中的“商朝的书面语”是指哪种文字?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字在中国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材料认为“这种共同的书面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的“大辩论”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提供理论支持的是哪一学派?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大辩论”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3)对材料三图一造纸工艺的改进贡献最大的人是谁?图二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这幅作品是什么?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图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2022-08-1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地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关注历史教材的目录,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下图,横线处应填(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______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百家争鸣
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9 . 百家争鸣

材料   百家争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自身的内在原因。春秋战国之前,教育就已经实现了发展,但是教育权却集中在官府手中,只有少数贵族能够接受教育。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教育下移,典型代表就是孔子,他的有教无类的思想培育了大量的人才,为百家思想的兴起提供了人才基础。稷下学宫等学术争鸣团体的出现,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平台,造就了一批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例如荀子和韩非子等。当权者也没有实行文化领域里的专制政策,而是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营造了自由的学术氛围。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数学、农学等自然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拓宽了人们的眼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百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了自然技术方面的基础。

——摘编自韩丹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兴起之原因探究》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①春秋战国之前,官府垄断教育。(     )
②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家。(     )
③稷下学宫是官办高等学府。(     )
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加强了文化控制。(     )
(2)据材料,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022-04-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确立的宗法封建制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渐瓦解,与其相适应的礼乐文化亦随之衰落。由于现实社会的混乱,促使大批思想家对现实进行反思,提出了一系列救治时弊的措施,于是形成了中国古代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自许结《新编中国文化史》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下装为白裤、乌皮靴,与西域“龟兹乐”“安国乐”相似。“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

——摘编自袁禾《中国舞路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舞蹈“方舞”反映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该特征出现的原因。
(3)综合以上探究过程,概括推动文化繁荣的因素。
2022-04-1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