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秦的暴政,人民怨声载道B.私学的兴起,社会上有学问的人越来越多
C.分封制的实行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2021-12-17更新 | 264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3-2014年江苏大丰市七年级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2 .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连带治罪)。……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家族名册)。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人民日报》2013.7.22《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诸侯“强并弱”时所打的旗号。春秋时期第一个操纵政权的“方伯”是谁?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强并弱”的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与秦国统一全国的关系?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熠熠生辉”局面的名称和儒道两大学派创始人在政治上的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3 . 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几千年传承与发展,迄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材料一:他(孔子)有个毕生服膺(铭记在心)的道德律,便是所谓的“仁”……他认为仁是一切道德的实质,没有仁,一切道德都归于空虚。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材料三:在此背景下,儒家学者董仲舒建议“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以期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这时的儒家学说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先秦儒学的内容,而是在吸收先秦儒、道、墨、名、法、阴阳各家学说的基础上的再创造。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四: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创立,汉代吸收法、道两家思想加以完善,从而确立至尊地位,宋明时吸收佛、道两家思想,明清时进一步发展。……今天,我们坚持的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跨世大辩论”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指出其出现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三,归纳董仲舒提出的建议并说明他提出此建议的目的。
(4)依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2021-03-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高新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诸子学说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据材料甲,概括战国后期文化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甲中“思想活跃的主要表现,简析“思想活跃”对我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甲:中国早期文化第二次大发展是战国后期……学派林立,学人辈出,思想活跃……各种文化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出现了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

——自赵吉惠《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一元性与封建专制主义》)


(2)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据材料乙,概括张仲景取得医学成就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乙中“奠基著作”的名称,指出张仲景在中医药学上的地位。

乙:建安年间,南阳疾病流行,张仲景宗族病死三分居二,其中死于伤寒的又十居其七。于是张仲景勤求古籍博采众方,写成中医学史上的奠基著作。

——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3)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丙中为纸张“廉价易得”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据材料丙,说明纸张“廉价易得”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丙:纸张的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

——编自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2021-02-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之诸侯长)。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见下表格。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反映出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有哪些?
(2)据材料二归纳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有哪些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
(3)材料三中的表格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表格二概括该事件的历史作用。
2021-02-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古装传奇剧《重耳传奇》根据晋文公重耳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讲述了重耳历经宫斗、流亡、返国、称霸的传奇人生,是一部春秋版的王子历险记。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重耳传奇》相关的历史背景
A.周王室衰微B.诸侯争霸C.社会动荡D.百家争鸣
7 . 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指的是下列哪一历史现象?(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
C.青铜器的高超工艺D.甲骨文的出现
8 . 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物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三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是哪位人物的至理名言,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图二人物开创了哪一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什么历史现象?试从经济角度分析当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材料三中“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指的是汉武帝的哪项统治措施?这一措施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4)材料二、三反映出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指出他们的共同目的。
(5)综合上述材料,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应该持何种正确的态度?
2021-01-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回答:
(1)材料中图王朝的建立者是谁?该王朝开创的哪制度,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永袭?
(2)从图一到图二,早期国家的地域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巩固疆土,图二王朝建立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商周时期典型的文明成果。
(3)材料二中“这一时期”是哪一时期?据材料,归纳“兼井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
(4)综上所述,概括夏商周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2020-07-18更新 | 1287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0-07-17更新 | 1793次组卷 | 6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